|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6 11:4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反思】
回顾《祈祷和平》一课,六个教学环节充分展现了“自主讨论”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要领:①个人问题纷呈,问题源自学生。②小组自主生成,每个同学先将自己的疑问放到各自的讨论“小组”中交流。③大组研讨互评。小组解决不了或认为重要的问题可向全班提出,并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既是“质疑者”,又是“释疑者”。④引导整合提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既紧扣学习目标,又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⑤分组深入探究。各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确立的研究主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针对同伴的认识建议发表本人赞同或批评的意见和看法。⑥内化拓展延伸。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作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加以拓展延伸,把问题开放出去。
“自主讨论”课堂学习模式的精髓在于搭建了一个充分自主开放、互动生成的交流平台。在《祈祷和平》一课中,教师始终没有预设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课堂上学生自主生成的。自主讨论不是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问题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情景或者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提出的问题基于教材,却能超越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自主讨论”课堂学习模式的生成性,它让我们明白:真实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在《祈祷和平》一课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到困惑或理解不一时,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把问题抛回给学生,由其他学生来解答;或相机引导,巧妙点拨,鼓励学生自行探究问题。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开放性平台,这一过程中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正是课堂的充分开放,才为问题的生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精彩纷呈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自主讨论”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①针对性。整堂课似乎是毫无预设的自由讨论,但主题却高度集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自主讨论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朝鲜核试验”这个震撼国际时局的政治话题的理解,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辩论。②开放性。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开放的不仅仅是形式,连讨论的内容也是开放的。学生关于“朝鲜核试验”所提问题与解决方案,更多的是没有定性结论或具有多元发散性的。③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自主讨论”的历史与社会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没有一个问题是教师预设的,教师仅仅在把握讨论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总之,自主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讨论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旨,涵盖了动态的且相互作用的、合作的且具有自主探究意味的有效学习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应追求不断完善。“自主讨论”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应用中需要特别关注三点:①自主讨论的有效性。自主讨论绝对不是表面上的七嘴八舌、热闹喧哗。教师要时刻关注讨论动态,适时调控。讨论力求出结果,必要时也可保留意见。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比如,小组讨论时的合作策略;讨论方法的选择等。②过程评价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自由度。评价要为学生创造出足够的开放空间,不要拘泥于学生的回答中语言是否规范,不拘泥于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师预设的方向和答案,不拘泥于学生是否“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的、言之有物的、自圆其说的、有独创性的解答,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赞赏。③教师的作用不能弱化。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引导的师长,引导学生走向合理的正确的探究方向;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发展目标,要把学生的问题看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要积极创造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摸索中、实践中甚至犯错误中成长,同时也要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