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5 07:37:2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诗歌的特点是讲究韵律美、图画美和情感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而《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因此应通过本课的教学把“美读”这一学诗的重要手段深深地根植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美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播放濮存昕的朗诵VCD导入,调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点示:像濮存昕这样来朗读诗歌就叫“美读”,因为他读出了诗歌的韵律美、图画美、情感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上的街市》作为训练材料来学习“美读”。
二、学习“美读”
1学生自己先在老师提供的背景音乐下小声地读,初步感受一下。
2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说说自己读的感觉,再说说听读的感觉。
3明确“美读”的第一步是读出节奏。
4诗题为“天上的”街市,所以这街市必定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中。抓住课文标题来把握重点是一个好方法。这样边朗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天上的街市”的模样,你也就和作者一样完成了一次创造——只不过作者是用文字,而你是用图画。这一遍读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朗读有了抑扬顿挫,重音处理得很好了。明确:“美读”的第二步是读好重音,传达出画面。
5眼前的这一幅幅画面会激起你怎样的情感呢?仔细想一想,在下一次朗读时把这种情感带进去,你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境界了。好了,让我们调匀呼吸,开始朗读吧!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天上的街市》借想象世界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黑暗,从而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天”是一个很有意蕴的文化现象。在教这课时我们不妨带领孩子们闯一闯这片“天”,探究一下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天”的崇拜原因、情感寄托,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机会。因此可以设计一节名为“问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教学步骤:
1.课前分好小组,分配好任务,任务是:
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现代中国、当代中国确定一位文学家,从他的作品中选出一段关于“天”的想象文字,并思考一下他的这种想象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提示:如“原始社会”可选《山海经》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封建社会有很多,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节;“现代中国”就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为代表;“当代中国”更多,可从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中选取。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争取和别的小组找的材料不一样。
②根据材料创编文章。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文学家,跨越时空,编演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上相遇的故事。
③课前检查学生们的准备情况,确定四至五个小组在全班展示。
2.学生优秀文章展示,所有小组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另外安排作文课完成作文:以“太空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运用想象作文。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①《宇宙里有些什么》(见原人教版教材,文章略)。教学建议:和本文对比阅读。一为诗歌,一为科技小品文;一为想象世界,一为科学世界;一为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为传播科学知识;语言风格一清新雅致,一平实严谨。宜在比较中抓住对“银河”的想象和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理解主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宇宙、观察星空。可介绍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课外阅读。
②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文章略)。教学建议:和本诗比较阅读。一为诗人的诗,一为领袖的词。两者都有想象:前者想象星空,后者想象月宫;前者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者表现了对为理想而献身的先烈的颂扬;语言风格一为低吟浅唱,一为豪放雄浑。宜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格和韵味。(此材料取自余映潮老师的教例)(新疆/梁吴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