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相对闭塞的信息渠道。
尽管实验区都坚持了“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对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短短几天的时间对于长期得不到培训,信息又相对闭塞的农村完小的教师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更何况大部分完小和村小的教师并没有机会参加县(区)级的培训,就算是乡镇中心小学,也只是少数的几个幸运儿。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农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以前很少甚至从来都没有参加过教研活动。如江山市两个乡镇的30位数学教师中,就有10位教师没有参加过通识培训,有6位教师连学科培训都没有参加过。访谈中,一位有29年教龄的包班教师就直言:“我没受过培训,原来怎么上现在还是那样上,至今还没有听过别人的课。”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继续教育费用原本该由学校负担,但是由于农村学校财力有限,很多学校的基础教育费用落到了教师头上。就如一位55岁的完小校长所说的:教师外出学习的费用,领导只能“送时间”,钱由教师自己出。事实上,造成信息闭塞的原因很多,除了经费紧张以外,一方面由于许多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学习和交流就要影响校内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地域特点,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
──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
一所完小(或村小)一般就每个年级一个班,只有一个年级实施新课程,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就无法开展;各完小之间地理位置分散,校与校之间的相互联络又不便利;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量,酷似海市蜃楼的网络设施,教师之间自然就少了横向联系,各自只能局限于自己一片小天地里单兵作战。正如一位完小的校长(55岁,全国优秀教师)所说:城里学校每个年级有几个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农村1人一个年级做不到集体备课和研究,城里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农村家长做不到。包班以后教师的负担更重了,出去的机会就更少了。
三、思考与建议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改革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小学尤其是完小实施新课程更是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些困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特别是要政府部门增加投入,确实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等。而作为教研部门,从教学研究、服务和指导的角度目前追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扎实有效全面地推进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确保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开展专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加强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1.着手包班教学的研究,增强教师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来看,由于乡村小学生的生源的不断缩减,班额自然减少,有的实验区完小的班额已在30人以下,个别的还到了20人以下。如果按照师生的比例配备教师,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进一步推广实施,还会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包班队伍。如一个经济发达县被调查的211名教师中,170人是包班教学的,占了80.6%。既然包班教学的现象如此普遍,就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题研究,挖掘其中的优势,分析其中的问题,逐步增强教师的学科整合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从学科的简单叠加走向学科之间的整合,并意识到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许多教师所反映的数学教材中“分类”单元的内容,由于缺乏材料,课堂难以实施。其实,像这样的课如果教师有整合的意识,就可以把语文课中所学的拼音卡片、生字卡片等作为学习材料同样可以达成目标。
2.着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电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因为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调查中,我们已深深地感到,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得到培训的迫切要求和愿望,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如前面所述.农村完小35岁以下的教师占了74.5%)更期待着专业化成长的机遇。但如何针对农村的实际,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呢?这显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深化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让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为。
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借助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专题设计和实践大量的课例,在实验区教师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般性可供选择的不同试教方案,形成教学方案库,以期资源共享。这里的“一般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二是指这些方案能进入平常的课堂,特别是对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小学,以典型课例为依托,能起到更直接有效的作用。
(二)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转变教研方式,倾斜扶持农村教师,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多年来各级教研室举办的活动存在着“重城区、重县城”的做法,很少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也很少为他们搭建舞台,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虽不乏积极性,但普遍缺乏主动性。为此,台州市路桥区教研室采取教研重心下移,有意识地定期在完小举办较大规模的活动,在农村学校范围内开展“同题研讨、同上一节课”的教学研讨活动,并面向农村学校进行“案例评比”活动。从而板大地调动了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2.牵线搭桥,加强农村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农村完小布点分散,教师同伴交流和研讨困难。为此,许多地方通过基层教研室的牵线搭桥,农村同级学校之间建立了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如路桥区就以“兄弟学校结对子,同类学校搞联谊”的形式组建了学校联合体,还组建了以“新苗班”命名的青年教师培训班,均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
3.以点带面,率先培训一批农村骨干教师,以期“土专家”们在校本教研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如果说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三个必备要素的话,那么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面临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专家引领了。因此,各级教研室和培训机构应率先培训一批农村骨干教师,让这批“土专家”在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