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二阅读的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以不同的阅历和经验去感受阅读的无穷魅力。
(一)体验性阅读的教学设计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外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都在学习画苹果。
外国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苹果。孩子们摸摸、闻闻、看看、尝尝,兴奋极了。可是他们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根本不像苹果,有的像梨,有的像桃……第二次渐渐有了点样子,到了第三次,他们终于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画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通红,有的表绿——因为他们得到的苹果各不相同。
中国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并仔细分析了它的形状,讲解了作画的步骤。结果中国孩子第一次就成功地完成了作品。他们画的苹果大小、形状甚至色都与黑板上的一模一样。外国孩子三次才画好的苹果,中国孩子一次就完成了。
但是,外国孩子画的是自己的苹果,中国孩子画的是老师的苹果。这里中国教师只注重对知识技巧的 “灌输”,忽视了孩子们情感的需求、个性的发展。在孩子心目中,只要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只有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在这种教育界模式的熏陶下,孩子们成了拷贝高手,惟独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自由体验的要求。这样的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所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都是教师意志的影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这一切主要通过孩子们的品味、感知、明辨来体验出来。
【案例描述】
《小露珠的梦》教学设计片断
教材内容简介:
《小露珠的梦》一课讲述小露珠经过千辛万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故事。
教学设计片断:
1.创设情境
师:小露珠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描绘小露珠的样子。
2.进入情境。
师:就在这个时候,谁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太阳图,让学生说一说。)小露珠见到了太阳公公,就向它提出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中太阳公公和小露珠的对话,想一想,小露珠向太阳公公提出了哪些问题?在课文中画出来。读读这些问题,体会问句的读法。
生自由读书后,教师扮演太阳公公,学生扮演小露珠,表演太阳公公与小露珠的对话。教师指导读问句的语气。
分层读对话。读第一次对话:教师扮演小露珠,学生扮演太阳公公,在读对话中理解“遥远”的意思,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太阳公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读第二次对话: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露珠和太阳公公。在学生朗读太阳公公的语言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大海的图画,并根据画面,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重点指导“湛蓝湛蓝”、“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等几个词的读法,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大海的魅力。第三次对话:请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这部分课文,并思考小露珠和太阳公公都说了些什么?在此基础上,两个同学一组,练习表演这部分内容。教师提问:小露珠说它不怕,它不怕什么?理解“长途跋涉”、“千辛万苦”两个词语。
练习读小露珠和小草的对话。
思考:小露珠是怎样到大海的?指导读课文,注意描述性语言的读法。
3.拓展情境
经过千辛万苦,克服了种种困难,小露珠终于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这时候,它会看到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解析与对策】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环境,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象等活动,将学生引入教材情境之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体验,体会到小露珠到大海去一路上的千辛万苦。
在进行体验性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怎样做呢?
1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
以读为媒,以读为本。“读”是主旋律,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共识。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展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具体落实阅读教学目标。
[案例1]《翠鸟》《教学片断
在设计《翠鸟》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体验朗读,了解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以及捕鱼的动作的迅速、敏捷。通过读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听完录音,你们想见见翠鸟吗? 那就请同学们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其实这里就是让学生读自己最拿手的,让学生体验成功。)
生读了翠鸟疾飞,和捉鱼的内容
师:你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生;我觉的翠鸟捉鱼飞的太快了。
师:从哪里可以知道哪?
生:我从“一眨眼”“像箭一样飞过去”“ 一下子”
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生读时注意强调了“一眨眼”“像箭一样飞过去”“ 一下子”
师:我还想听一听谁看见的翠鸟飞的快?(这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但注意了抓住了词语去读,而且注意了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翠鸟飞得快,翠鸟漂亮,翠鸟叫声清脆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也使学生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我们可以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入课堂,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案例2]《狐假虎威》教学片断
在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领会寓意,该老师独具慧眼,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儿童的思维也“活”起来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师:下面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上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再往狐狸身后一看,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二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众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小朋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合作评价,加深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多种与不同个体经验、心理因素之间交融、碰撞、融合产生知识经验,这些又在独立的个体心灵之
4要拓展深化,多元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