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观摩课教案《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4:3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们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认识并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乐特点。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培养爱国之情,会用自己稚嫩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2)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难点:(1)听赏人声合唱与铜管乐演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2)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叫什么呢?”告诉孩子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的意义,在听、唱国歌时的要求,要庄严、肃穆。请同学们起立,下面来听听我们的国歌,板书,(播放音乐)。

3、引导同学们静静地聆听音乐。

问题:你在什么地方听过这首歌曲?

4、再播放此曲,让同学们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进行曲节奏)。

5、让同学们简单说说国歌。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人声合唱和铜管乐演奏《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6、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乐器演奏和人声合唱的《国歌》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7、出示奏国歌、升国旗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国歌与国旗的关系,引出国旗。

第二环节:

(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国旗是长方形、红色的、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的在左边、四颗小的在右边)(出示小型国旗实物)

2、问题:五颗五角星代表的意义。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板书,教师介绍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让同学们先听一遍歌曲,感受本歌曲的节奏。

4、教师范唱歌曲(范唱不仅能使学生直接看到老师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准确的口形,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浓厚兴趣)

5、学唱歌曲。先略教唱歌谱一遍,只是让学生感受歌谱而已,不要求掌握歌谱。

6、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歌曲节奏朗读一遍。

7、学唱歌词,用模唱法和听唱法学习,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

8、检查教学效果。让学生分组或者个别演唱歌曲。

第三环节:

(三)做活动(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舞台,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在乐中学。)

1、做律动,由教师来教学生做律动,并鼓励学生做与教师不一样的有创造性的动作,。

2、教学生学会碰铃、响板的演奏方法,先练习节奏:

(1) 2/4  X—| X—||

(2) 2/4  X X | X X||为歌曲伴奏。

3、请个别同学上来用碰铃和响板来歌曲进行伴奏,其他同学边做律动边唱歌,老师弹琴伴奏。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自评。

4、师生共同制作一面小国旗。

5、老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国歌,学会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并且我们做了游戏,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还共同制作了一面小国旗,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看看,这是我们做的国旗。同学们,为了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国旗国旗真美丽,祖国祖国我爱您!小结完毕,结束本节课。

五、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长方形红纸一张、五角星五颗、碰铃、响板、图片、一面小国旗等。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所以设计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板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节奏训练:(1)2/4 X— | X — ||

         (2)2/4 X  X | X X |

         (3)制作并粘贴国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