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老师数学教学课堂常规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7: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讲解—演示的模式

1. 教学目标



启发幼儿从教师的演示和讲解中发现事物的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特征,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指导幼儿归纳、整理出平时积累的数学感性经验,并使幼儿零碎、片段、模糊的经验得以明确、系统化;促进幼儿思维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 程序和策略



程序一: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起着集中注意、引出内容、带入环节的作用,能使幼儿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导入活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观教具导入,即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这是数学教学最常用、最自然的导入方式;另一种方式是经验导入,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新旧知识的支点,调动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的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幼儿有相关经验的教学内容。



总之,导入活动因内容而异,因幼儿而异,但要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并力求精练简洁,才能达到导入的目的。



程序二: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语言的解释说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对于幼儿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新内容或遇到某个内容的难点、重点时,讲解演示是必经环节,它能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思路,独立进行新的探索。



讲解演示不是知识灌输,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突出重点。讲解演示应突出知识要点,不要使其他细节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二是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三是演示的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且是幼儿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程序三:练习运用。



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仅处于初步感知理解阶段,教师必须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练习和运用,通过幼儿自己的亲身体会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并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运用要避免幼儿对教师演示的机械模仿,并注意在练习运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具体要做到:第一,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别练习结合使用,并以操作法、游戏法为主,以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第二,练习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从教师的适当帮助到幼儿的独立完成,再到幼儿的发展创新,逐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程序四:小结评价。



小结评价是教学的终结环节,是教师和幼儿对教学活动做出的归纳和总结。好的小结评价对教学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巩固知识的作用,使幼儿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结,得以系统化,能帮助幼儿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加深记忆,便于巩固。小结和评价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采用归纳法和讨论法。归纳法一般用于小、中班,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用语言归纳、小结,以强化重点,加深印象。讨论法多用于中、大班,由教师根据教学的要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一起小结和评价。另外,小结和评价除了针对教学内容,也可以针对幼儿的学习表现。

二、操作—表达的模式

1. 教学目标



激发幼儿主动参加数学活动,使幼儿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按老师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指导幼儿从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等,为建立初步数学概念积累感性经验;促使幼儿能听清楚若干操作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按规则检查、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程序和策略



程序一:认识活动。



第一程序的认识活动主要是认识操作对象、操作材料的主要特征。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知识经验,熟悉操作材料数、量、形等方面的主要特征,为操作活动做思维上和兴趣上的准备。



程序二: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占教学过程的最大比例,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并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教师在指导这一环节时应做到以下六点。第一,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足各种各样的小材料、小教具(小棍、塑片、石子、瓶盖、纸制或塑料的几何图形片、各种卡片和其他小玩具等),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第二,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时还须做适当示范。第三,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操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摆弄物体,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及其材料在学习数学及发展幼儿初步数学概念方面的作用,切忌走过场。第四,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可以向全体或个别幼儿提出启发性问题或提醒幼儿注意的问题。第五,操作过程中允许幼儿之间的个别讨论和交流。在操作中,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互相协商、互为补充,提高探索活动的水平。第六,操作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体现出年龄差异和水平差异,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程序三:表达交流。



操作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在幼儿操作之后,教师应该围绕操作所要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让幼儿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知经验予以整理、归纳,明确概念,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体活动的升华,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教师在指导这一程序时应注意:第一,要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尽量让更多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体会;第二,指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并学会参与评价。



程序四: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主要针对幼儿的操作和表达情况,并对教学内容做重点小结。

三、探索—发现的模式

1. 教学目标



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独立地去探索、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时、空等特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探索、讨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指导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促进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2. 程序与策略



程序一:创设情境。



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做好思维上的准备。一般来说,教师要提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或符合幼儿认识水平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开启幼儿思维,引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程序二:引导探索。



幼儿探索的过程是指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操作或观察,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在具体指导时要做到:第一,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才能启发在关键处,使所提的问题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第二,让幼儿边操作边探索。探索活动往往是在幼儿对具体物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同时,操作要起到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作用,也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启发。第三,教师要善于等待。由于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由探索到发现到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等待。教师的任务是向幼儿提供材料和引导其探索的方向,而不能代替幼儿去发现。第四,教师既要鼓励幼儿独立地探索问题,也要创造条件开展小朋友之间的共同探索活动。让每个幼儿尽量做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能起到互相启迪智慧的作用。第五,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幼儿对问题的探索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应让每个幼儿都有积极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对有困难的幼儿可多给予启发,但不要暗示答案。教师应多给幼儿以鼓励,除了表扬能独立探索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幼儿外,更应表扬那些虽未得到正确答案但积极进行探索的幼儿,因为正处于挫折中的他们更需要得到鼓励。



程序三:交流讨论。



幼儿在探索发现后,经常在教师的组织下互相交流自己初探的成果,这些成果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要引导幼儿讨论验证。在这个基础上,把探索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程序四:小结评价。



小结评价的要求和其他教学模式的要求一样,教师要对幼儿的探索过程、结果和探索态度做出全面评价,特别要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1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