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86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记录(第二学期20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6-21 17:02 编辑

小学语文公开课 《翠鸟》
听课地点
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           
班级
三(2)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听课评议
该老师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了翠鸟及翠鸟的特征,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的朗读训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1:36 | 只看该作者
听课记录与评价表
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朱玲
    第5课《翠鸟类型(市、区、片、校级等)校级
上课时间(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大周的周(三)第(二)节【(2012)年(2)月(22)日】上课地点三(3)班教室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

  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板书设计

                                    5  翠鸟

               (红 色)的爪子 头:(橄榄色)的头巾
                ① 样子 (鲜 艳)的羽毛 腹:(赤褐色)的衬衫
               (透亮灵活)的眼睛 背:(浅绿色 )的外衣
               (又尖又长)的嘴
                ②③ 捕鱼 等待 → 叼鱼→ 飞走
               ④ 住所 陡峭的石壁上

评价项目
教学态度授课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讲课投入,精力充沛。
教学内容讲课内容充实丰富,信息量大,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互动良好,效果突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恰当,效果明显。
教学语言语言准确、生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教学姿态教态端正、言行文明、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纪律学生上课的精神及注意力集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有效。
教学效果讲课的吸引力,课堂气氛,课堂节奏,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总体评价较好
评语建议师板书清晰工整,给学生具有示范性。整个教学组织有序活而不乱。师能尝试按照导学训练的模式上,给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解决问题,并且师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给予指导,提醒学生的坐姿,基本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去读,以读促悟,从读中去深刻的体会翠鸟的可爱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3:0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任课教师:龙瑜老师

课型:讲读

教学过程记录:

一、导入课文。

1、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人物。(师生通过对话来完成这个环节)

2、导入课文,引出课题。

二、讲读课文。

1、教师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2、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3、教师课件出示句子,请学生朗读体会。

4、生读,师评价。

5、师问:更羸是怎么分析的?

6、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7、教师再次整理问题,引导学生再次体会。

8、教师过渡理解重点句。(主要通过以读带悟)

三、品读人物,体会中心。

1、教师提问:能不能夸一下更赢?

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提问,教师总结。

3、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4、生交流,反馈。

四、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1、师让学生再次找出更羸和大王的语言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师生配合读。

3、生生配合读。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任课教师:欧阳萍老师

课型:讲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堂。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来猜。

2、引出课题。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复习生字。

2、生读,师评价。

三、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以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然后弄清楚“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看图学文。

1、教师出示挂图一,并提问:乌鸦在干什么?它喝到水了吗?然后请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来描述这幅图画的内容。

2、生找段,读段,教师评价。

3、师提问生答:

A、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

B、乌鸦口渴到什么程度?哪句话哪个词体现出来?

C、乌鸦找到水了吗?喝着了没有?

D、乌鸦找到水了却喝不着,你知道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能说一说吗?

4、教师小结本段,然后引导学生感情读句,把乌鸦那种着急、难受的语气给读出来。

5、教师插入板书,然后过渡提问:乌鸦怎么样才能喝到水呢?

6、教师出示挂图二,同样请学生找段配图读文。

7、师提问生回答:

A、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呢?

B、它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后,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呢?

C、“渐渐”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让学生比较读句来体会,然后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进行说话训练。)

四、感情读文,引导学生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延伸: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

附:板书设计

                                          

口渴了      找水喝      喝不着       喝着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3:57 | 只看该作者
“画杨桃”听课记

听了三年级语文课“画杨桃”后,我仔细学习了教师用书,还在网上看了两节本课的视频,现记下学习所得。

一、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赵老师讲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先来看看这课的总目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理解父亲与老师的话,懂得做人的道理。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从教师用书上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二、找到重点词句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去突破:

    1、重点词语:正如老师的板书: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走了样

  老师:严肃  和颜悦色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不要想当然、走了样”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叮嘱”除了让学生说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用叮嘱的语气去读父亲的话,以理解课文内容。

“严肃”,教师可以问: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原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颜悦色”也是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因为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所以“和颜悦色”起来。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老师可以用一组对比句子让学生理解: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学生读、体会、比较

2、
重点句子:一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师生分角色读,体会两次不同的语气和态度。第一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是坚定的、肯定的。第二次学生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是尴尬的、惭愧的、吞吞吐吐的。

②根据标点符号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课文内容。第一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后面是感叹号,带有对“我”的嘲笑。第二次学生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中间有省略号,后面是句号。省略号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嘲笑“我”的惭愧,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回答时吞吞吐吐。

二是老师的话: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里可以让学生先读,然后划上你认为老师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样就会有学生划“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从而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还有的学生会划“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从而教育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还有的学生会划“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这里可以借用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的话。

三、父亲和老师的话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让同学找,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哪句相似?


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道理?(要实事求是)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6:44 | 只看该作者
《和时间赛跑》听课记录

      作者:阿满     

      一、            导入:
      小时候,我们经常与一个词打交道——赛跑,如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赛跑。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说的
      并不是我们平时身体上的运动,而是与时间赛跑,作者是台湾的 :林清云,是她成年后回忆小时候的事写的,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在阅读时适当作记号,如标小节线,作者怎么想到与时间赛跑?)
      三、指名交流,研读文本:
      ×师:刚才五位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课文的内容,谈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课文中哪几件事使林清云下决心要与时间赛跑?
      (交流:爸爸与我的谈话   小鸟、太阳)
      
      ×文章集中了爸爸与他的谈心、太阳、小鸟等平常事物,从中认识到一句话:让我猛然感受到:(齐读爸爸的话)
      ×师点拨:爸爸与女儿的谈话中,你仿佛感受到了,能触摸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爸爸的话中有没有直接告诉女儿时间是很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的?再读课文:爸爸是怎样娓娓道来,爸爸的话讲了几层意思?
      1、时间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
      2、爸爸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
      3、有一天你会象外祖母一样老去
      4、
      ×比较:“爸爸说:孩子啊,所有的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时间一去不复返,你要珍惜时间。”与书上爸爸说的一段比较。
      (书上的话好在哪里?齐读爸爸的话)
      (引导:爸爸的话里面有一种无奈与哀伤)
      ×师范读“有一天,你会长大……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导读这一节:
      
      ×研读:(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比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句式相同之处,既然两个词都表示时间快,为什么要重复使用?
      什么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爸爸的话)是一种怎样的滋味?(酸 伤感 无奈)
      齐读第五节
      
      ×自由选择读(6、7)两节,读出自己的感觉(指名读)齐读第6节
      (一寸“有多长,教师比划,你看到过太阳一寸一寸沉进了山头的情景吗?把“一寸一寸”换成“一寸寸”行吗?“一寸一寸”看到了太阳下山时的动态。刚才同学们从太阳下山时的画面去理解,再读句子,你是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作者在想——(把”唤”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作者当时留恋不舍的心情。
      
      ×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我与时间赛跑(8)
      读读课文,作者在写这一段时,心情是怎样的?(着急  悲伤  高兴  快乐)有几句话?谁能读出这种心情变化?(指导:下决心说)
      引导:为什么高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8节,读出不同心情的变化
      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作者没有词形容,我们平时怎样形容?
      我们56个同学肯定有56个词儿,作者真是词穷了吗?
      读课文,为什么这么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因此受益无穷,“益”是什么意思?
      你想一想他会受到哪些好处?
      对作者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些事例或格言?
      研读最后一句:练习交际训练:对别人说
      对自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8:12 | 只看该作者
海南省第五期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脱产提高班
听课人:  陈德芸           听课人所属学科           语文                       
号:       1      
授课教师
刘少琼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2011、4、6
课时
1
课    题
14、再见了,亲人
听课地点
澄迈县红岗学校   
班级
五(2)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讲述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老师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              师:文章当中哪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
三、     再读课文,自学交流
1、              学生自读课文,(师要求注意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结合工具书的查阅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老师评议。
4、              指名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
5、          指导学生对易错字进行分析。
6、          师: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四、     巩固练习
1、              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教师注重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为学生扫清识字障碍,再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理解课文,并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长签名:                                                学校盖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7:08:36 | 只看该作者
授课教师
刘少琼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2011、4、6
课时
2

课    题
14、再见了,亲人
听课地点
澄迈县红岗学校   
班级
五(2)





一、          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再见了,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
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          自读课文,联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眼前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哪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          品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你有怎样的感受?
  (2)交流感受,带着感受读书。
  (3) 品析重点句。理解“雪中送炭”。
  (4)回忆大娘的第二件事。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结合感受,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读升华。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出示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仿照写句,表达真情实感。
1、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和文本以及书中人物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0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