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4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19日神九最新消息6.19神舟九号航天员天宫生活情况直播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宫一号昨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情郎”——神舟九号。昨天下午2点多,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太空,两个航天器紧紧相拥。3个小时后,景海鹏、刘旺、刘洋像鱼儿一样,依次“游”进天宫。这是神九任务中的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在天宫工作生活6天左右,之后再进行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而且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历史性跨越,中国人离建立太空家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万里追寻

只为那轻轻的一“吻”

这是一个浪漫的太空约定,又像是一场激情上演的精彩大片。昨天下午,两个大家伙在太空中激情“相拥”“相吻”。

万里追寻

昨天11时47分,已经在轨运行了26圈的神舟九号飞船平稳飞抵天宫一号身后,二者相距约52公里。此前的30多个小时内,飞船已经实施了4次远距离导引控制,进行了在轨测试,随后踏上自动控制的追寻之路。

而它所追寻的目标——天宫一号,已正常在轨运行262天,绕地球飞行了4134圈。

4次自我修正后,神舟九号飞船进入5公里停泊点。

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划出一条红色的飞行轨迹。此时,返回舱内,身着白色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密切监视着飞行器的状态。

在进行手控交会对接之前,飞船与天宫首先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大屏幕显示着从天宫一号摄像头传回的画面。飞船与天宫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实时捕捉的画面十分清晰。但是,阳照区对测量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对地面控制的及时性和应急能力也是一种严峻考验。

5公里、400米、140米、30米……

太空中的两位舞者在曼妙的舞动中逐渐接近,每一次短暂的停驻,都是为了保证平安会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6:53 | 只看该作者
牵手太空

30米,在茫茫太空中是如此微乎其微的一段路程;对于飞控中心大屏幕前屏息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段路紧张而漫长。

黄蓝亮色的信号在飞船与天宫之间闪烁,像天幕中的星星。

图像切入飞船内。坐在最中间的刘旺全神贯注,表情严肃。自动交会对接并不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轻松“观战”,他们要时刻准备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手控。

刘洋左手握着飞行手册,右手捧着黑色的摄像机,镜头对着前方——她将用影像记录着毕生难忘的一刻。

14时07分,飞跃最后的30米,在太空中独自等待了215天的天宫一号终于迎来了神舟九号,对接环轻轻触碰。

“对接机构锁紧完成!”14时14分,当扩音器里传来地面监控数据的确认报告,北京飞控中心指控大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组成密不可分的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翔在茫茫太空。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7:07 | 只看该作者
解读

几天后的手控对接考验航天员

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是一项航天关键技术,分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在此次的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两种控制都将出场“亮相”。在昨天的首次自动控制交会对接中,航天员作为“备份”,没有机会登场,不过在几天后的手控交会对接中,航天员将成为真正的“主角”。

神舟九号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说,只实现了自动的交会对接,是不够完整的。其实,从“神一”开始,飞船上已经装载人控装置,以供航天员在紧急状态安全返回。对于中国航天而言,人控装置从研制之初就一直在飞船上“潜伏”着,是“神九”将它真正从“幕后”拉到了“台前”。综合

像鱼儿一样

三名航天员“游”进天宫

门开了!

一个崭新而又熟悉的空间呈现在世界面前:大红的中国结,鲜艳的五星红旗,米黄的地板,洁白的舱壁……

2012年6月18日,在茫茫太空等待215天后,天宫一号迎来久违的家人:45岁的景海鹏、43岁的刘旺和33岁的刘洋。

短短几分钟,却让人的心情如此迫切!

从16时58分景海鹏试图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平衡阀开始,人们的心就紧紧地揪住了。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尽管通过天宫一号内置的摄像机可以清楚地看到舱门那边景海鹏的身影,可“固执”的平衡阀就是纹丝不动。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指挥大厅内,安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4分钟过去了,5分钟过去了……

“神舟九号,是否需要地面支持?”一个冷静的声音在大厅响起。

“请稍等一下。”一个更加冷静的声音传来。这是景海鹏的回复。

“平衡阀动了!”突然,大厅里有人轻呼。

17时06分,伴随着平衡阀的完全松开,景海鹏向前推动天宫一号舱门,舱门缓缓地自下向上打开!

人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约一分钟后,身着印有五星红旗的蓝色舱内工作服的景海鹏,上身前倾,两手摆动,像一条欢快的、迫不及待的鱼儿,又像一只轻盈的、展翅欲飞的鸟儿,慢慢地“游”进天宫一号。

甚至来不及站稳,景海鹏就举起右手,冲着镜头挥手。他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为了这个胜利的微笑,一个民族期待了千年!

仅仅一分钟后,刘旺接着“游”进天宫一号。在失重环境下,他有点站立不稳,景海鹏赶紧扶了他一把。

右手扶着舱壁,刘旺用左手冲着镜头招手。

两人很快适应了天宫一号的环境,按照程序往舱壁上安装装置,忙个不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欣说,俩人主要在做气体采样包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状态设置两项工作,把组合体调试成更适合航天员工作生活的环境。“好比搬新家,要先装修房子。天宫一号虽然是‘精装修’,但也得装饰一下。”陈欣笑着说。

天宫一号航天员活动空间有15立方米,较之以往的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空间而言,有了很大扩展,更加适合航天员长时间居住。

就在两人忙活的这段时间里,女航天员刘洋仍留在神舟九号轨道舱内值班。

千呼万唤,17时26分,女航天员刘洋终于“游”过舱门,来到天宫。看到刘洋有种要飘走的感觉,正在工作的刘旺停下手头的工作,扶着她慢慢站稳。性格开朗的刘洋,咧嘴笑了起来。

新华社

监测

他们在大洋远望

那场空中的拥抱

昨天下午1点,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指挥大厅里,陆上各个测控站及发现目标的报告声接二连三,此起彼伏。而此时,在广阔无垠的大洋上,默默静待的“远望人”正默默地注视着太空深处一举一动。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长江五号双向捕获!”“长江五号跟踪飞船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 随着一声声洪亮的报告声,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清晰图像显示在远望五号船指挥大厅的屏幕上。

8分钟后,远望五号船顺利完成了第30圈的测控任务,并将“接力棒”传至远望三号船。

北京时间14时25分,远望三号船测控系统主操作手戴兵熟练地操作控制天线转动的手轮,目标被牢牢地锁定在示波器十字中心。

“长江三号双捕完成!”神舟九号飞船再次光临远望三号船的上空。船指挥所的大屏幕上显示出USB系统实时解调的图像信息。

此时此刻,一道道口令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扉,飘过大洋,飘向祖国的方向。航天员在舱内的实时画面,化作一束束电波,传回祖国的怀抱。指挥大厅掌声雷动,大家尽情相拥!

任务完成后,远望三号船主机再次轰鸣,全速赶赴下一个测量海域。他们还面临着后面十几天的测控任务,繁重程度、持续天数前所未有。

现代快报记者金辰薛晟

通讯员刘海燕陈国玲梁景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7:29 | 只看该作者
继16日成功赴太空“约会”,神舟九号昨天与天宫一号顺利“拥吻”,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也接受了记者采访,详细解读了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综合央视

“这是开启未来空间站的一扇门”

记者: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获得成功,为什么是景海鹏打开那扇门,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

杨利伟:根据安排,他们有不同的分工。景海鹏作为指令长,同时作为第二次飞行的航天员,他对自己身体的把控,对操作的了解程度比另两位航天员更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就编排成这样了。

记者:打开轨道舱的前舱门后,航天员特地来到对接机构照相,这应该是希望看一下锁紧状况下对接机构的真实状态。

杨利伟:对。我们的航天员要第一时间把对接机构拍下来,提供给我们的工程人员,因为它毕竟在太空中飞行了很长时间,同时也给我们以后的航天员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景海鹏在推开天宫一号的那扇门,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杨利伟:我想,这扇门就像开启我们将来的空间站一样,有着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

记者:所以开启的不仅仅是一扇物理上的门,更是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向前走的一扇门。

杨利伟:对,是这样的。

“我当年是单人间,他们是套间”

记者:我特地问了一下航天系统的设计专家,他们说景海鹏冲着镜头招手并不在他们的计划当中。

杨利伟:我想他是想表达自己的期待和喜悦。

记者:以您的经验来看,航天员突然进入到这么一个大空间当中,是否也需要做身体姿态的调整和适应?

杨利伟:对,虽然海鹏经历过一次飞行,但毕竟还是在飞船和轨道舱、返回舱里工作,没有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去进行适应。我们在地面也进行过失重的体验,但都是非常短暂的。按正常情况下,航天员进入到这个空间,进行一个短暂的适应之后会更好,但因为这一次进来之后就要工作,没有时间允许他们这样做。

记者:看到这个画面,当时仅仅只能在返回舱里执行任务的你会不会特别羡慕?

杨利伟:那当然,我早就说过,我非常羡慕他们,因为那时候我都是在返回舱里,连轨道舱都没有去,因为是一个人执行任务嘛。所以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那次住的是单人间,到了神六神七住双人间了,现在是套间。这是每个航天员都向往的空间。

记者:将来有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的时候,航天员就会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杨利伟:对,那个时候就相当于住别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7:39 | 只看该作者
“工作都在天宫内完成,不用返回神九”

记者:画面中的刘旺从神九拿来了一个气体采样的仪器设备。其实他们在未来的几天,在天宫一号还是有非常密集的实验任务要求。

杨利伟:对,他们到了天宫一号,作业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紧的。每天8小时的工作,8小时的休息,还有6小时的自我照料,我们还给他们安排了每天2小时的自我放松和娱乐。

记者:是不是基本上要跟地面上保持一样的作息?

杨利伟:对,我们要求他们采用和地面基本一致的作息。

记者:现在刘洋也进入到轨道舱了。刘洋这两天的适应有一个过程,今天当她给自己自拍大头照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的状态非常良好。

杨利伟:对,她现在恢复得很好,同时也反映了她很自信。

记者:在未来的几天里,他们几个人是不是都要留在天宫一号?

杨利伟:他们的休息、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天宫里面,只有在食品加热以及个人卫生处理的时候才会回到轨道舱里。

记者:需要有人在返回舱值守吗?

杨利伟:不需要,可以在天宫对整个组合体进行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7:57 | 只看该作者
刘洋回来后还要“补课”,学习基本技能

记者:刘洋进来还是小心翼翼的,是不是因为之前她进行的是一个浓缩化的训练,还没有对失重进行反复的训练?

杨利伟:对,按照航天员三年半到四年的训练周期,刘洋完成了航天员的基础训练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然后就进入了这次任务的训练,对其他的一些训练我们采取了一些压缩,将来回来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训练,比如出舱,她还没有进行过训练。

记者:所以其实刘洋回来还是需要补课的。

杨利伟:当然,做为一个职业航天员来讲,一些基本技能还是需要继续去学习的。

记者:对这三位航天员到目前为止的状态,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杨利伟:他们这次表现得非常好。因为航天员之间还是有个体差异的,在上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适反应,这时候就需要航天员靠自身的意志力去克服。目前看他们都恢复得非常好,已经基本上适应太空生活了。而且,他们之间的配合很默契。

记者:这是第一次太空全家福,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都非常兴奋,因为终于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我们看到航天员的全身了。

杨利伟:把自己放进这个画面里,是每一个航天员都梦寐以求的。

记者:在未来的几天当中,您本人最期待出现的画面是什么?

杨利伟:他们还要充分展示航天员的风采,摆出一些在地面不可能实现的造型。

记者:什么时候可以把像我这种完全没有经过专业航天员训练的人送到太空?

杨利伟: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当然,也要经过短期的培训才可以。

揭秘

和神八对接相比,有何不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和神八对接的四个不同点。

——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加电。这是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在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

——对接在阳照区进行。神九飞船从400米停泊点到对接接触全过程均在阳照区内进行。这将进一步考验光学测量设备在强光照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和抗光干扰能力。

——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这次任务中,神九飞船将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连通;航天员将首次进入在轨的天宫一号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应用与试验。

——应急手段进一步完善。与首次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增加了50多种应急交会对接模式,进一步提高应急情况下成功实施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新华社

打开天宫之门,为何用了3小时?

从神舟九号对接上天宫一号到航天员进入“天宫”,时间过去了近3个小时。通往“天宫”之门为什么这么难开启?

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的路上,航天员要先后打开三道门: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后两道门通过对接通道相连,在打开其中每一道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这个操作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记者从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的实时画面上看到,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这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钥匙,而是一把三四十公分长的金属把手,相当于把一枚“螺母”套在舱门开门机构的“螺帽”上。

虽然地面试验中航天员开门并不难,此前科研人员们还是有过担心:天宫一号关闭了这么长时间,会不会打不开?不过,画面显示,景海鹏并没有太费劲,就打开了“天宫”之门。新华社

影响

“现代嫦娥”展示中国魅力

“雄心勃勃”“了不起的一步”“里程碑意义”“多个第一”“航天大国”……成为国际媒体和专家评论中国此次航天任务的关键词。

国际媒体和专家纷纷将之形容为中国探索太空计划的“最新举措”,认为这是中国太空实力的“最新展示”,将使中国朝着在2020年建成太空站的目标又迈进一步,推动中国进入空间科学时代。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上升相辅相成。美联社说,成功对接“将中国的国际威望提升到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度”。《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这次顺利对接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对于中国这一太空探索的新里程碑,英美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英国广播公司认为,这次载人交会对接成功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多个“首次突破”,即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首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停留、首次有女航天员飞行、首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美国《洛杉矶时报》说,“神九”与“天宫”交会对接是重大突破,标志中国进入了过去只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的自主航天“顶级俱乐部”。

首位登陆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此次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人物,被称为“现代嫦娥”。特别是她在成功对接后的嫣然一笑,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东方魅力,打动了无数地球观众。其实,“现代嫦娥”还代表了神舟九号以及整个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发展进程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嫦娥奔月故事,不仅包含了亿万华夏人的“飞天梦”,还有全人类探索无垠太空的美好愿望。

作为太空中的“中国天宫”,这一试验平台将使中国航天事业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中去,让世界从中受益。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马日兰·奥斯曼解释,她所在的机构致力于使各国从太空探索中获益,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将可提供这一平台。美国行星协会首席执行官比尔·奈伊说,中国有望为全人类太空探索解决更多难题,在美俄束手无策的太空难题上“或许中国有一天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探索太空的努力,有助于航天领域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空间站前景迷茫的背景下,奥斯曼说,中国预计在2020年建立的空间站届时“或许是唯一的空间站”,世界期待与中国在太空展开合作。

中国航天业的快速发展,还可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太空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帮助。加纳空间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埃里克·阿格雷说,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加纳和中国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已经在空间科技人员培训方面为加纳提供了援助。

“中国天宫”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梦想,浩瀚的宇宙更寄予了全人类无限希望。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应有贡献。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28:14 | 只看该作者
从神舟九号对接上天宫一号到航天员进入“天宫”,时间过去了近3个小时。为什么费时这么长?

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的路上,航天员要先后打开三道门: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后两道门通过对接通道相连,在打开其中每一道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这个操作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刘洋轻松玩“太空自拍”

实时画面显示,在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开始进行紧张的后续操作,准备进入天宫一号。航天员刘旺打开神舟九号返回舱舱门,率先进入轨道舱,随后景海鹏也进入了轨道舱。

航天员刘洋对舱内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拍摄,其间她还玩起了“自拍”,显示出轻松的心态。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要打开三道门,包括返回舱舱门、轨道舱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其间还有复杂的操作程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