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面质量分析《试卷分析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东方市港务中学    谢茜红

一、 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相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把握不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与上学期的成绩相比,有所上升。(1)班有60人,参加考试的 有57人,及格率是44%。最高分98分,最低分6分。(2)班有72人,参加考试的 有61人,及格率是6%。最高分96分,最低分2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做题粗心大意,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理想。
三、存在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不够。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习惯方面还欠缺优生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好,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改进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五、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六、几点建议:
根据考试结果来看,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般,比上年的平均分提高了一点,这说明试卷难易适中。但是从答题出现的问题来看,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较高档的试题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试题。普遍失分较高。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思想,争取尽快地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2.要千方百计地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31:50 | 只看该作者
七年级数学科期终考试试卷分析
年级数学科备课组 黄文钦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采用市中学教研室统一命题的统考试卷,试卷由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考查内容体现基础性,试题素材、求解方式、关注对考生数学各个方面的考查。本次考试主要考察初一(上册)数学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近似值。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点、线、面、体;线段、直线、射线、角的有关性质等知识。试卷满分110分,易、中、难题目分值比约为7:2:1。试卷共24道题,题型参照省中考试卷模式。试题的排列从难度、分值、位置等都充分考虑到考生的承受能力,后面两道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因此全卷普遍上手容易,但要想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解题能力。
二、考试情况
部分数据统计:
参考

人数
人平均分
低分人数(40分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60分以上)
优秀率%

(分)
低分率%

(40分以下)

562
49.3
229
107
4
38.3
7.7
40.7


学生答题情况:14道选择题满分为42分,能够得满分的只有8人,选择题的失分主要在5、7、11、12、13、14小题。其主要原因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不理解、基础知识不牢固。分析能力欠缺,导致问题分析不完整,失分多。15—18小题为填空题,满分为12分,得分率为35.5%。15小题考查乘方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概念,是送分题,显然得分率较高。16小题考查互为余角的概念。得分的同学较多。17小题考查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得分率为30.5%,18小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难度大,加强了技巧性,学生得分的人数不多。第19题是两道计算题,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得分率为57%,错误原因主要是运算顺序混乱、弄错符号及乘方的意义、绝对值的概念掌握不好。第20题是化简求值题,也是基础题。得分率仅为25%,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等知识掌握不好,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差。还有很多学生没按题目要求做题,不化简,直接求值。第21题是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是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得分率不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去分母、括号时不乘以所有的项,移项也有没有变符号的。第22题是道求角度数的基础题。能够得满分的同学不多,主要是不懂寻求角的和、差表达式。第23题是一道方程应用题。错误较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列不出方程,其得分率是全卷得分最少的一题,得分率仅为10%。第24题也是应用题,应用问题符合课标要求,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不能按题意列出式子及方程,得分率为15%。

三、考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学生解答的情况很不理想。答题不思考,好学生粗心、马虎,差学生只做选择题,个别学生答案都是A或B。低分人数达到229人。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放弃了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如概念混淆不清,化简、计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出现了很多不应出现的错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稍综合的试题得分率普遍较低,如23、24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欠准确,如22题。学生应用意识较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从考试情况看,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反思。课堂教学还需加强,备课时对教材钻研不够,教学随意,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不能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以教代学,机械训练,作业布置、批改、讲评不到位,辅导学生不能持之以恒,对差生缺乏耐心。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较慢,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课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人施教。认真及时地做好差生辅导,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多进行个别辅导,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练熟,争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正确、到位。
3、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31:5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人:董岗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

总体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四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偏难。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的运算、分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意义、分式基本性质及方程、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三线八角问题、相交线中的交点个数问题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有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第1题:实数内容。第2题:平方根、立方根问题。第3,4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第5、6题整式运算。第7,8题:分式基本性质,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第9,10:相交线,平行线。

其次,填空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整式的运算、分式运算、实数内容、生活中的平移、相交线和平行线、频数与频率问题等,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12、14,17,18,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1、1315和16应属于综合运用知识,,虽然不很难,,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得分率不高。

解答题包括了4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实数运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折叠问题及平行线应用、不等式及分式方程运用等不同类型,19题是运用实数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20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第21题是通过折叠信息获取两线关系问题,考察平行线的灵活运用。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以及根据过程猜想结论的能力,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

第22、23大题是两道应用题。

第23道是考查不等式问题的题目,基本来源于书本,属于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进行了考查,但大部分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同,所以得分率比较低。22题是看图应用题,但图例不够完整。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一次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且这种方式考察整式的运算及不等式大小的比较的运用较为牵强,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学生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是基础题占分较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从以上各表分析,从低分段考生数不低的这一现象,说明我小校学生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数比例较大。我们应当感到问题的严峻性。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是今后教研教学首要任务。

      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32:09 | 只看该作者
总体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7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第1题:不等式。第2,3题:平面直角坐标系。第5题二元一次方程。第6,7,10:相交线,平行线。

其次,填空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8,9,11,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13,14,15难度偏大,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

解答题包括了7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平行线和三角形等不同类型,16和17俩题是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19,21题是平行线和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第18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第20,22题是两道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从这次考试分数看: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 ,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32:16 | 只看该作者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公分三大题,22小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偏难。
  其中,选择题包括6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中的数据、整式的运算、全等三角形、相交线和平行线、概率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的不同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轴对称、科学记数法、整式的运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试题中,试题1、2、3等着重考查学生对轴对称、科学记数法、整式的运算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属较易题型,学生较易得分。试题4、5、6分别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等知识,试题难度也相对提高。其中,试题4着重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运用,属中等难度试题,但由于本分学生没看清题意,也造成了失分。试题5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其做题方法中还要涉及辅助线的添加,而这部分正属于七年级学生的弱项,因此,相对来说,十分率较高。试题6着重考察了学生对概率求法的掌握,而其难度则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本题中的失分率也最高。
  其次,填空题包括从7到15等9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整式的运算、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率、代数式、全等三角形等,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7、8、9、10、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中3a+b应带上括号,在这点上,有许多学生因忽视这个细节而没能得满分。试题11主要考查三线合一,属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因此失分率相对较低。试题13求代数式x2+4x+21
  的最小值,本题虽然是有关代数式的,但明显超出了本学期的要求,因此,失分率也相当高,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试题14属灵活开放性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及对题目的认真审题习惯,本题的失分则主要在于学生没能够认真审题。试题15主要让学生查找全等三角形的数目,虽然不难,但方法不对则很难找对数目,因此失分率也非常高。
  解答题包括了从16到22的7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化简求值、证明、作图、看图获取信息、等不同类型,其内容包括整式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生活中的数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试题难度由易到难。
  试题16属化简求值,是一道送分题,但由于试题较长,再加之学生不细心,所以失分率仍然较高。试题17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以及根据过程猜想结论的能力,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猜想结论却是弱项,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
  试题18是一道作图题,准确地说是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及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掌握情况。本题则主要由于复习时间紧张,复习时间过少,再加上,一些细节不够注意,如垂直平分线中的处置符号等,因此失分率也较高。试题19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的掌握情况,属看图获取信息题型。本题的第一二问,学生基本上十分较少,但对于第三问中的求平均等待时间没有理解清楚,所以失分较多。
  试题20、21同属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容,其中,试题20较易,失分较少,试题21虽属于变量之间关系的考查,但实质是运动型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试题,表面上并不超范围,但由于其较抽象,实际上却是学生难于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如第二问,要求学生写出面积y与高x的关系,过于抽象,使学生理解的难点。
  试题22属本章试题的压轴题,也属于较难题型,但试题的第一问则较为简单,多数学生基本可以得分,但分值较少。第二问,要求探索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属全等三角形中常见题型。此题,虽然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思考出来,但由于忽略了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很容易得不到满分,但也有部分学生成功得出完整结果,而为自己的本学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总之,本套试题虽然整体上没有超出本册课本范围,但试题过于灵活,难度稍微偏高,使得部分学生在做第一遍的时候,信心大打折扣,也是影响学生考不出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