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九年级上(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21.1 二次根式(2)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22.1 一元二次方程(2)



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3章  旋转(8)



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24章  圆(17)



24.1 圆(5)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



24.3 正多边形(2)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5章概率初步(15)



25.1  随机事件(2)



阅读与思考  概率论的起源



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频率与概率(3)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



数学活动



小结(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九年级下(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6)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7章  相似(13)



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6)  



阅读与思考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4)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5)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



数学活动



小结(2)



总课时数  61×5+3+48 = 356



代数课时数           163



几何课时数           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三

七年级上册简介(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约19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约8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约18课时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约16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 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第2.1节“整式”主要介绍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概念。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问题(1)入手,结合“思考”栏目的几个实际问题,引出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等概念。并类似的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引出多项式、项数和次数等概念。第2.2节“整式的加减”的编写充分重视了“数式通性”,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教科书利用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和问题(3),结合对所列式子的化简,研究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内容,进一步归纳得出了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本书的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等到提高。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让学生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也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有关它们的画法、计算,也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各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句等,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教科书在第4.1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之后,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给出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例,给出了关于角的概念,角的两种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补角和余角等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二、本书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本书作为七~九年级的六册数学教科书的第一册,应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续。因此,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算,都必须从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的概念及运算出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离不开对已学过的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当符号确定后,就归结到已学过的运算上去;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之后,原有的运算律仍然保持。



再如,第2章“整式的加减”的编写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密切联系的,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编写时,也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在整理小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在本章第2.1节的一开始,教科书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



另外,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即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的问题复杂些,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更注重算理,更强调未知向已知转化以及解法程序化的思想。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中的许多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开始要比较系统的学习,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因此本章在编写时也是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相关概念都是通过在复习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来认识的。



同时,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整式的加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的认识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册书的基础地位,编写时给予了充分重视,体现了从算术到代数、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等转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这些转折中的作用。返璞归真,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问题涉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教科书的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的产生,力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有理数”一章,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科学记数法等,都是结合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的。在“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都是结合列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出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运算法则等也是结合对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式子进行化简的需要进行讨论的。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全章涉及了诸如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中外名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题。在“图形认识初步空间与图形”中,也是充分利用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



3.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材编写时,我们也是力求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说起,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科书中,穿插安排了大量“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观察温度计获得对数轴的直观感受,观察天平发现等式性质,观察优美图案从中发现平面图形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如思考在不同解法中运算律所起的作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直线的性质,思考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如结合数轴和两次运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探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如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在教科书的边空,还提出了许多思考性的问题以及有关内容的注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在教科书正文叙述中,适当“留白”“留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科书对于练习、习题的处理,是按照“使练习、习题成为学生学习正文内容的自然延续”的原则来安排的。例如,“图形认识初步”中延长线的画法、几何语言的转换等内容都是在练习、习题中体现的。练习题的安排,也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对于习题,改变了以往根据题目难度分为A、B组的方法,而是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教科书在每一章都安排了2~4个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在全章复习时选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应内容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展开时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前面已经说过,在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主要是以渗透的方式安排的。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的展开以及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在全章最后一节,又安排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全章内容中都渗透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除此以外,我们还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例如在教科书第1节,归纳出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并指出“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第2节最后以及全章小结中,给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的框图等等。



5.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



    本套教科书力求能够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既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在本册教科书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些问题涉及到人们生产、社会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这在前面已有叙述,其中许多反映现代先进科技的例子,如介绍当今应用广泛的误差极小的原子钟、测量天体距离的激光测距仪等,体现数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工具作用。另外,教材多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以图片形式给出正数、0、分数的产生,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几何的起源”,从《对消与还原》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等)反映数学上从数字到字母,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数到代数,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历史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究,折射出科学文明的源远流长。由此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册教材是数学七~九年级六册教材的第一册,是全套教科书的基础内容,从整套教科书的安排来看,相应于《课程标准》中有些内容的要求,是学习了全套教科书后应达到的,不是这个阶段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拔高。



例如,“有理数”中,对绝对值的要求,要有一个过程,有些要求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落实,例如绝对值不等式等。本章学习绝对值,主要是为有理数的运算作准备的。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达到了上述要求。绝对值内出现一个字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绝对值符号中出现字母运算并加以讨论。另外,有理数运算中涉及的数应当比较简单,如果涉及的数比较复杂可以利用计算器解决,主要是确定结果的符号。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要控制复杂程度,以三步为主。



再如,在“图形认识初步”,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来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对这部分内容,也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课程标准》“视图与投影”中对于三视图与展开图的要求在本套教材的处理中是要逐步达到的,这一章仅仅是个开头,大部分内容是安排在第29章“视图与投影”中的。在这一章,没有给出严格的三视图的概念,是要求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是从什么方向看得到的图形,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最基本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所能得到的图形(对于语言难以表达的,可画出示意图,基本形状正确即可,不作尺寸要求),而不是像机械制图那样精确的图形。对于展开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段学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些简单直棱柱的展开图,能从一些给出的展开图辨认出它们能否折叠成制定的立体图形,同样,对于尺寸不作严格要求(例如不要求圆柱的展开图的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一条边长)。



    2.利用好选学内容



    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内容,这些内容有些是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加深,如“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等;有些内容是数学历史的介绍,或数学思想的反映,如“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阅读与思考几何的起源”等;有些内容是相关内容的应用,如“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等。教学时,可适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本册书的内容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其中像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整式的加减运算,列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加强练习,加深对其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要注意,这里适当的加强练习并不是要一味的追求练习的数量,而是要在让学生切实掌握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以及“复习巩固”“综合应用”等栏目下的习题的基础上,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更高层次的(如“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



    4.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正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在本册教材中,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是作为必学内容穿插安排在相应的内容之中的,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后,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也可以在笔算后进行验算,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在“整式的加减”一章,我们还安排了“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的选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其中利用电子表格求整式的值渗透了函数的对应思想。在“图形认识初步”一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图形的动态演示,以及画面的连续变化,可以帮助认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0-28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四
第一章“有理数”简介(新)

    本章是第三学段教科书的第一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运算。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9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4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0-28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特别是数与代数内容的需要。



引进数轴可以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一个点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可以直观地介绍相反数、绝对值,同时为用数轴引进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乘法法则作准备。            



引入相反数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减法等作准备。



引入绝对值的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确定。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有理数运算也要借助绝对值这个概念。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