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三、体系结构的创新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内容,在编排方式上有以下特点。



(1)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本套教科书改变了以往代数教科书“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这样处理,一方面克服直线式发展所产生的不易理解消化的弊病,分阶段地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就是为此而特意安排的。



(2)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教科书中方程、函数等内容均注意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以下四节: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移项与合并



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全章改变了“概念——解法——应用”的传统教材结构,而以实际问题为主要线索,将概念与解法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之中。



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在编排上,以图形的认识为主线,将其他内容与它有机的整合,螺旋上升。



(1)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为更好地反映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安排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七年级下学期,第6章),使坐标这种能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工具能更早更多地得到使用(用坐标方法分析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等的本质特征,处理某些图形问题,加深对函数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的认识等)。



(2)循序渐进地培养推理能力,作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到数学结论的自然延续。教科书从七年级开始渗透推理的初步训练,到七年级下学期的“第7章三角形”中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空间与图形”,而是结合各领域内容中适宜的内容自然地进行(如在3.4节的问题探究中就已渗透反证法的思想)。



(3)从感性到理性,从静到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这套教科书按照“从感性直观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本质认识,从对静止状态的认识发展到对运动状态的认识,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刻画过渡”的顺序编排这个领域的内容,注意在教科书各处对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把握到适宜程度,并注意这四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部分,初步介绍了平移;在学习了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后,又进一步从坐标的角度对平移变换作了描述;在第19章“四边形”中,对平移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特征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在第22章中的“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中,再将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结合,进行综合性应用的讨论。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前面学段已有一定基础,这套教科书(7~9年级)将它分专题编排为三章,依次安排于三个年级,即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安排于七年级下学期;第20章“数据的分析”,安排于八年级下学期;第24章“概率初步”,安排于九年级上学期。在编写时,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侧重于统计和概率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编写教科书时,改变了以往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过于偏重计算的做法,而特别注意体现“通过统计数据探究规律”的归纳思想,重视反映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样本的有关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



(2)注重实际,发挥案例的典型性。这部分的四章都注意加强探究性和活动性,各章都安排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学习”,都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实例,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作用,避免脱离实际例子的讲述概念与计算。



(3)注意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持续地发展提高。编写教科书时,注意了有关内容在前面学段已经具备的基础,明确了在本学段应进一步发展到什么水平,在内容和要求方面体现螺旋式发展上升。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前三个领域有密切联系,又具有综合性。课程标准将它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内容,足见标准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为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课程渠道。编写这套教科书时,我们认为既要充分注意这一领域内容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又要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它与数学基础知识的关系,要为学习它作必要铺垫。因此,在这套教科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同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教科书在每一册都安排了1~2个“课题学习”,每一章都安排了2~4“数学活动”。这样处理,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多种形式分散编排,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四、教科书新变化



1.丰富的问题情境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教科书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在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章,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科学记数法等,都是结合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的。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全章涉及了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中外名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中,也是充分利用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统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就离不开大量真实的素材,教科书中的素材也涉及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脉搏,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丢弃塑料袋等环境保护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工资、雨伞销售等经济问题等等。



    2、关注思维过程的教材呈现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材编写时,我们也是力求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说起,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和定理,教科书设置了许多 “思考”“探究” “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种处理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例如,对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在内容处理上加强了实验几何的成分,对于几何中的结论,教科书多数是先让学生通过画图、折纸、剪纸或做试验等活动,探索发现几何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以“对顶角相等”为例,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讨论”栏目,让学生度量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探究发现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然后再对它进行说理。



3.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到数学结论的自然延续。教科书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渗透推理的初步训练,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式出现证明,在以后各册中,对于推理证明的要求一以贯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也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空间与图形”,而是结合各领域内容中适宜的内容自然地进行。



4.自然延续正文的练习、习题



教科书对于练习、习题的处理,是按照“使练习、习题成为学生学习正文内容的自然延续”的原则来安排的。例如,“图形认识初步”中线段延长线的画法、几何语言的转换等内容都是在练习、习题中体现的。练习题的安排,也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对于习题,改变了以往根据题目难度分为A、B组的方法,而是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复习巩固”层次的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本节(章)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层次的习题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本节(章)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数学内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拓广探索”层次的习题综合性、实践性更强(不是难度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教科书在每一章都安排了2~4个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在全章复习时选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巩固本章的知识,而且通过这种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加深对相应内容的认识,增强动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使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经常化和生活化。



例如,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的活动1是要制作火车车厢的模型,火车车厢是学生很熟悉的,它有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车厢主要装载的货物不同。要制作这样的模型,首先要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它们的展开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很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画出展开图,完成设计,最后折叠,粘合,得到模型。这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再如,“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活动2是让学生结合统计报告中的内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某些数据,一方面可以锻炼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根据收集的数据编题并用方程解它们,是要求较高的活动内容,它有较大开放性,有益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6开放与实践相结合的选学内容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教科书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丰富多彩选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必学内容相得益彰。选学内容中有些是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例如,从第1章“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中了解多生活中正负数表示误差的内容;第10章的“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则向我们介绍了生产和科研中常用到的捉—放—捉的统计调查方法。有些内容是数学历史的介绍,或数学思想的反映,如第2章的“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第7章的“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等。有些内容是相关内容的应用,如第1章的“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第2章的“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第24章的“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第25章的“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等。教学时,可适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科书体系体例

(一)体系框架(7~9年级)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 三角形(8)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 分式(1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 勾股定理(8)

第19章 四边形 (16)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本套教科书有彩色版、双色版和黑白版等多种版本配有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电子音像制品)。

本套教科书的实验工作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经过培训、回访和专项调查,教科书的编写者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些意见已被采纳,各册教科书的局部修订已经陆续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套教科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教科书的编写者愿为教材建设作出新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八年级(上)(62

  第11
全等三角形(11


11.1 全等三角形(1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2
轴对称(13


12.1 轴对称(3

12.2 轴对称变换(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5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3
实数(8


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4
一次函数(17


14.1 变量与函数(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4.2 一次函数(5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

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5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15.1整式的乘法(4

15.2 乘法公式(2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3 整式的除法(2

15.3 因式分解(3


观察与猜想 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八年级下(61

  第16
分式(14


16.1 分式(3

16.2 分式的运算(6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7
反比例函数(8


17.1 反比例函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8
勾股定理(8


18.1 勾股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阅读与思考 再谈面积证法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9
四边形(16


19.1 平行四边形(6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2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0
数据的分析(15


20.1 数据的代表(6

20.2 数据的波动(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


数学活动

小结(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