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重视概念的教学
本大节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它们的概念之间重叠交错,容易混淆。学生往往搞不清楚它们的共性、特性及其从属关系,有时掌握了它们的特殊性质,而忽视了共同性质。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正方形是矩形,又是菱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应用时常犯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时不仅要讲清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尤其要强调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和共同性质。也就是在讲清每个概念特征的同时,要强调它们的属概念。所以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抓好概念教学,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要弄清楚这些关系,最好是用图示的办法。例如,教科书小结中给出了各种四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图形,研究正方形时也给出了它与矩形、菱形之间包含关系的图形。教学中要重视这些图形的使用,使学生弄清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弄清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即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外延越小,内涵越大。例如,正方形的定义中,包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所有的特征,它的外延很小,而四边形的外延很大。弄清了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种四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清楚了,它们的性质、判定定理也就不会用错了,也可以根据它的特征,自己推出所有性质。
2.进一步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四边形”这一阶段处于学生初步掌握了推理论证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阶段。这一章内容比较简单,证明方法也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前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推理证明的训练。但这种训练只是初步,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推理论证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科书在这方面也还是很重视的。在推理与证明的要求方面,除了要求学生对经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证明以外,有一些图形的性质是直接由已有的结论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的。另外,为了巩固并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本章的定理证明中,除了采用了规范的证明方法外,还有一些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先有了定理再去证明它,而是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另外也有一些文字叙述的证明题,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再进行证明。这些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也有增加,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熟悉“规范证明”的基础上,推理论证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
另外,在解决有关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问题时,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因此本章内容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深入和运用。但是,获得新知识后,要注意运用它们。随着知识的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就增多了,在学完本章四边形的知识之后,就要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避免再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平行线或三角形来解决,防止学生总在熟悉的三角形中兜圈子,不会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3.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
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也比较多,虽然难度都不是很大,但要全部记住这些定理,也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同概念教学一样,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采用图示的办法。在学完了一个知识点后适时的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画出主要内容的图表,有利于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可以将正方形的有关内容列成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