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窦桂梅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0: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幸在杭州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那无与伦比的精彩一课,至今余音绕梁。我不是很赞成教师也有“粉丝”一说,而且颇为反感那些一味对某些名师推崇备至的说法。总觉得最应该崇拜的“大师”应该只有一位----《课程标准》。对那些名师的观点应该对照《课程标准》批判地学习和吸收。那些名师的许多观点虽值得学习与借鉴,但也总有他局限的一面,一个人,不可能说的话、上的课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能没有任何瑕疵和缺陷。所以对那些开口总是“这节课某某名师就是这么上的”之类的说法,总感到不屑一顾。总觉得这些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今天,我觉得自己的这种观点似乎过于偏激了,因为窦老师的这节课,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诗的韵味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套用在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艺术魅力上就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老师没有过多的牵引,一切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实现的。
    文本细读式的朗读课。不是讲读,也不是解读,而是朗读。我们一直都在强朗调读的重要性,我们也深知朗读的重要性,可我们困惑于怎样让课堂上的朗读更有层次性,读进自己的理解,读出作者的情感。我们欣赏、品读、学习名师的课堂实录,可实录中名师们的“讲问”又是我们所不能学习的。朗读的理念究竟该如何践行?窦老师用这节课为我们做了成功的示范。  

窦老师以评书话的语言还原了它的本味。这节课教师就多处使用串口式的语言过渡、评价,体现了评书味道:“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这人要露脸,墙城都挡不住。”;“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  

在谈到书中通过着力描写洪教头反衬林冲的特点时,她没有采用“反衬”这个来自西方文艺理论的词汇,而是中国古典叫法“背面铺粉法”,让人深为感叹。这种文法也是通过学生的读,水到渠成习得。  

  同样的文字,窦老师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性朗读,有带着感悟的表达性朗读,还有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学生从各自的感悟出发,体其情,摹其形,拟其声,读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让学生读出了人物的丰富性,读出了文章的厚度。窦老师在孩子们面前立起了有血有肉的立体的英雄。既崇高,又有缺陷。既有固有的个性特征,又有不断发展的轨迹。情节的发展,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读懂了林冲这一个人,也就读懂了整部《水浒传》。——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名著导读的案例。教师的“深度”转化成了课堂的“厚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1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