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红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套用冒号







一般说来,一句话里只适合用一个冒号。如果一个冒号范围里又用冒号,就形成了冒号的套用。应设法避免套用冒号。下面两例的用法不合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植物的呼吸跟人的不一样:植物的全身都是‘鼻子孔’,它的每一个生活着的细胞都在进行呼吸:气体通过植物体上的一些小孔与薄膜进进出出,吸进氧气, 吐出二氧化碳。”

前一例的第一个冒号可以改为逗号。也可以保留第一个冒号, 将冒号后的部分作一些调整, 使原句子成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后一例前一个冒号后的所有的话都是对冒号前面话的解释,而解释的话里又出现一个冒号,冒号后又是一层解释。虽然读起来也还明白,但还是显得重重叠叠,不够清晰。因此,可以把头一个冒号改成句号,前后两句话,先概括说,后具体说。也可以改用逗号。

冒号套用要尽可能避免,但是有些时候免不了还要用到,如在某些法规条文式的表述中。例如: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理解上没有造成什么问题 , 这样的使用也应该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冒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冒号在1919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钱玄同在《句读符号》(1918年)一文中建议采用的西文留种标点符号包括“‘:’冒或结”。“结”字显然指总结上文。冒号的形式和名称是1919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确定的。

8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宗教书籍如《圣经》和《祈祷书》等常用升号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供诵读经文祈祷文或唱圣诗圣歌时使用。升号形式为圆点的右上方加一挑或豆芽形曲线,如();14世纪中叶以后,圆点的上加符号也演变成圆点,升号变成双点,即今冒号前身。英语的冒号名称源自希腊语的kōlon。这个词本意为“肢”(人或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后转成“诗歌或语句的一部分”。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在公元88年写成的修辞学著作中曾按照“长句段”的意思使用kōlon一词。这个长句段符号,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开始用来标示介于句号和分号之间的停顿。分号之下是逗号,因为早期西文的句子较长,需要使用(.)(:)(;)(,)等四种标示语句不同结构层次的点号。英语大约从1550年起称(:)为colon,意为“长句段符号”,在colon之下的断句符号(;)从1644年起称为semicolon,意为“半长句段符号”。17世纪40年代英语正写法规定以逗号(,)为停顿的基本单位,(;)和(:)表示停顿的长度分别为逗号的二倍和三倍。《英语牛津大辞典》colon条所举1748年的书证为:“标示语音停顿我们如果可以自定以comma(逗号)为一,则semicolon(分号)为二,colon为三,period(句号)为四”。可见当时colon是用于句内第一层分界,semicolon则用于第二层分界。后来文风逐渐改变,短句多了,在句子内部不需要那么多的标示层级的符号,(:)被派作其他的用场——从18世纪晚期开始改作提示性的符号,这就是现代冒号的起源。从此以后,分号(;)变成为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的唯一的点号,(:)的主要功能再也不是切分长句段,虽然至今仍有一些英国作家在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的连词and之前加冒号,这种用法不带普遍性。从英语colon和semicolon的词源和用法的历史演变,我们可知这两种点号在现代已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决不能把semicolon理解为“半冒号”。

与英语不同,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仿效拉丁语依照(:)的形态给它命名,称之为“双点”(法les deux-points/意i due punti/俄двоеточие),其用法的历史演变和英语大致相同。上述法语名称首见于1590年。这个点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引进汉语,所以依据它的现代意义译成“冒号”,不可因此认为(:)这个点号在西方自古以来就一直作冒号使用。

注意汉语的冒号不同于数学的比号。比号的位置居中,如“1∶2=3∶6”;冒号位置靠字的右下角。分隔时分用冒号,不用比号,如“7时30分”要写作“7:30”。西文的冒号和比号(∶)的形体相同,两点的距离比汉语冒号略宽,与一般小写字母等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滥用引号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引号可以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像白洁那样的文弱女子居然也‘跳海’了,真是让我吃惊不小。”前例引号所引的字、词都是作者特别举例和解释的。后例的“跳海”不是字面所指的意思,而是比喻毅然改行去从商。

如果词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不能随便加引号。例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雪花’在飞舞。”“‘对虾’在大海中生活,雌虾体色微褐透蓝,雄虾体色微褐带黄。”“展示会上展出的数百件‘优质产品’引来了大批顾客。”

前两例误加引号的词都是正常意义上的使用,引号应去掉。第三例“优质产品”在此本来没有特殊的意义,因误加了引号反而特别了,可能使人产生是真优质还是假优质的疑问,其实作者根本没这个意思。可见,不适当地多用了引号有时甚至会妨碍文意的正确理解。因此要注意不滥用引号。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双引号和单引号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引号所标示的,是“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以便把这些话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果所引的话中又包含有引用的话,则要采用外双内单的办法,即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当时北平各报载“十一月三十日重庆专电”:“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已由昆明返渝,顷对记者谈:‘伪北大之教职员均系伪组织之公职人员,应在附逆之列,将来不可担任要职。’”

以上例子摘引自少云写的《关于傅斯年》一文。引文内又有引文,所以先用双引号,后用单引号。如果写成“少云在《关于傅斯年》一文中援引当年报纸的材料说:‘当时北平各报载……’”,则“引用的话”就有了三层,引号怎样使用呢?也还是先双后单,待到第三层行文时又用双引号。这样处理层次比较清楚,不致引起误解。

引号还用来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果遇到引号里面还需用引号时,同样是外双内单。例如:

漫画家天呈见别人买有凡高的画册, 便赞叹起来,“你挑得好,你买的书好,我买不起这么好的书。我比凡高次一等,我是‘次凡高’。”

报纸上说:“全国足球职业联赛发展到今天,请教练‘下课’已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了。”

“次凡高”用上海话说出来,正和上海人很爱吃的一种食品“粢饭糕”同音,所以要用引号。而“下课”在这里有“解聘”的意思,也有特殊含义。

竖排文字引号的形式虽然跟横排的不一样,但用法也还是外双内单。现在有的报刊上正好把顺序弄反,变成了外单内双。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引号的功能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明,使其与其他文字分开。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引号的定义如下:

·引号(甲)标示引用的话的起结。(乙)表示特别提出的词语。(1919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提引号凡文中有所引用时,于引用文之首末适用之。

复提引号凡引用文中另有所引用时,于另引用文之首末适用之。(1933年《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引号还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3)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引文的标点  







引文内部的标点一般要保持原样,不能改动;只是内容有删节时可加省略号,引文内原有的引号可根据需要改换成单引号或双引号。句子一般不使用双重的句末点号。如果句子以引文结束,引文的句末点号也是全句的句末点号。引文末尾的句号、问号、叹号如何同引号配合使用,下面分别说明。

一、引号和句号

话语成句的被独立使用,引文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内;不成句、不独立的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外。所谓“独立引用”指不把引文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但引文如果被冒号分隔出来,不同其他句子成分相连接,也可以认为是独立运用,这时句号用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取决于引文是否成句。例如:

(1)汉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459页)

*(2)《〈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56页)

(3)老舍说:“剧作者则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

(4)像老舍所说那样,“剧作者则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示他的性格,闻其声知其人”。

(5)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例(1)是对原句独立完整的引用,引文末尾的句号保留在引号内。例(2)引文不是整句的引用,“句读”后的句号应从后引号的前边移到后引号的后边。例(3)引号内的话是在冒号之后独立使用的完整的句子,句号在引号内。同样一句话在例(4)用在作者的话“像老舍所说那样”之后,失去了独立性,成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句号移到引号外,表示全句末了的停顿。例(5)冒号后的话,有转述的,有直接引述的,句号是属于全句而不是属于引文的,所以放在句末的后引号后。

*(6)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浦东开发“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大一些。”

*(7)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法、修辞法、作文法、思想方法都不作孤立的教学”,“要从实际的听、说、阅读之中多多提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

例(6)“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大一些。”不独立成句,而是作“浦东开发”的谓语,引号内的句号要改到引号外。假如原句没有“浦东开发”四字,“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大一些。”独立在冒号后作“提出”的宾语,或者引号不是从“胆子”开始,而是从“浦东”开始,句号可留在引号内。例(7)冒号后的话是由两段引文组成的复句,句号是属于整个复句,而不是属于后一段引文的,句号要移到后引号后。

假如作者把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例如:

(8)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徐迟《黄山记》)

因为引号内已有一个句号,所以作者把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内。像这样的情况,也有人把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外,两种处理办法都各有道理,可由作者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就本例而言,作者的话“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在句法上只和引文“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合成一个句子,后面是另一个句子,后面这句“霜月洗空,一碧万里”不充当其他句子成分,可以认为是独立完整地引用的,因此末尾的句号保留在引号内似乎好些。再看另一种类型的例句:

*(9)《唐韵》的编者孙愐说陆法言的《切韵》“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无刊正,何以讨论?……辄罄问,敢补诸书,俱为训解。”

引文原为四个句子,在例句中都是独立运用的。他们共同做小句的谓语(小句主语为“陆法言的《切韵》”),即充当句子成分,末尾的句号放在引号后表示大句的结束更合适。

二、引文和问号、叹号

引用的话在句末独立使用,问号、叹号原属于引文的保留在引号内,否则放在引号外。使用问号、叹号时需注意问号、叹号是属于引文的还是属于全句的,以免放错位置。例如:

*(1)列车员问我们:“金华站有没有熟人”?

*(2)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一位少年同学因学习竞争压力“急得要发疯”,觉得“一直居人之下,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4)爱,不宜太投入。什么叫“太投入?”简言之,就是魂不守舍,不思茶饭。

*(5)在汉高祖面前,大臣陆贾常谈论《诗》、《书》中治国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我是骑在马上得的天下,用得着什么诗书”?陆贾对他说:“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能还在马上治天下呢”!

*(6)“现在还能买到几毛钱的书吗”?“能啊”!“什么书”?“《中华活页文选》”。对话中提到的几毛钱就能买到的《中华活页文选》是今年由中华书局恢复出版的。

*(7)书价上涨令许多读者难以接受,有些人甚至发出“还买得起书吗”?的疑问与叹息。

例(1)的问号不是属于全句而是属于引文的,问号要放在引号内,例(2)的问号也是属于引文的,问号要放在引号内,并在“说”字后加冒号。另一种改法是把问号改为句号,表示全句(陈述句)的句末停顿,引文不再加问号。例(3)的问号是属于后一段引文的,问号要放在引号内。例(4)的问号不是属于引文的,问号要移到引号外。例(5)的问号和叹号是属于引文的,要移入引号内。例(6)紧跟对话的问号、叹号和句号是属于引文的,要从引号外移入引号内。例(7)的问号移入引号内或删去,引号内的话不独立成句,有“吗”字表示疑问语气,问号可用可不用。

三、独立成段的引文的标点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末都加引号。引文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加前引号表示后面的文字是引文,最后一段末尾加后引号表示引文结束。例如:

(1)恩格斯的学生拉法格在1990年曾这样反驳康德主义者(当时沙尔·拉波波特也在内):

“……在19世纪初期,我们的资产阶级结束了革命性的破坏事业之后,便开始否弃他们的伏尔泰主义哲学。〔……〕

“在历史上将被称为资产阶级世纪的19世纪末期,知识分子企图借助康德哲学来粉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

“一个吃着香肠、每天收入五个法郎的工人很明白:老板在掠夺他〔……〕

“问题提得不对,〔……〕如果基督教徒的上帝真的存在而且真的创造了世界,他所作的也不会多于这些。”(《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2卷第205~206页)

四段引文都有引号,第一、二、三段无后引号,最后一段即第四段有后引号。引文中第一个省略号是原有的,其后四个带六角括号的省略号为本书所加。

独立成段的引文,比正文多缩进两格,即第一行开头空四格,转行空两格(分行排列的诗歌每行开头都空四格),可不加引号,但引文前的正文末尾应有冒号或破折号。缩排的引文可改变字体字号,也可不改变;如果改变,则引文同正文的区别更明显。例如:

(2)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篇的头一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把这一段用现代话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3)关于海南岛烧荒开山破坏自然资源的最近一篇报道,我见于《中国法制报》1987年5月26日3版上,读后,8年前的浓烟烈火久久地困扰着我,不得安宁。现将此文实录于后——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绵延百里,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个闻名的绿色王国。4月上旬的一天,我们驱车向五指山的主峰驶去。

…………

(徐刚《伐木者,醒来!》)

(4)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吴伯箫《歌声》)

例(2)引文提行缩排,使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引文前用冒号提示。例(3)引文提行缩排,使用与正文一样的字体,引文前用破折号提示。这两例引文第一行缩进四格,转行缩进两格。例(4)引文是分行排的诗歌,每行都缩进四格。缩排不加引号,可保持版面的简洁,有时还可省掉引号形式转换的麻烦,如例(2)引文原有的双引号可保持原样,不必转换成单引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







括号用来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例如:“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加强。”“‘以钱买分’,即录取时对多缴费用的学生可以降分若干的做法不仅违背平等原则,而且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深刻的消极影响,恐怕也不符合收入并不高的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愿望。(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应该注意听取广大工人、农民的意见。)”

前一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美育”的,所以紧跟其后。后一例的括注是整个句子的,所以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两种括号都有放错位置的。例如:“20 世纪末,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最重要的是淡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的灾变,向人类敲起了警钟。”“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之于众,丧失了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如中国发明的一种生产维生素 C 的技术,许多外国企业愿高价购买,结果一个技术人员将该技术作为论文公开发表)。”“有些建议的奏效需要很长时间(例如1979年关于改进教育系统的组织管理的建议),现在作出评价为时过早。反之,有些建议提出后几十年仍然有效(例如 1937年关于外语教学的建议,以及 1965年关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建议)。”

三例都是句内括注。第一例括注应放在“资源”后,因为是对“资源”而不是 “资源破坏”的注释说明。第二例括号应放在“公之于众”后、逗号前,因为括号里的话是注释“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之于众”的,应紧跟在它后面。第三例头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一个“有些建议”后,后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二个“有些建议”后。

下面两例是句外括号放错的:“一些人热衷于媚上,甚至把吹吹拍拍当成了登龙法门(当然,这么说不是提倡上下疏离,不意味接近领导就不好。) 。”“我忍不住喊道:‘你,快点回来( 我怎么用的是命令口气?大概是怕显出自己的胆怯吧。)’”前一例的括注是针对全句的,应移置句末的句号之后。后一例的括注应放在引号完了之后。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1: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