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红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溯源



闻 名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须由读书人自己断句,用圈和点标明,称之为“句读()”。句读从汉朝用到清朝末年,历时两千多年。清末时,有人把国外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加入了我国原有的圈、点的符号。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等10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距今仅百年。但由于当时的保守思想,这些标点符号并没有得到推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文汉诂》一书,为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也引进了部分新式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胡适、周作人、刘复、钱玄同等人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了12种标点,次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其时,虽然一些出版物采用了新式标点,但不少出版商并不看重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计算稿费时把标点符号除外。当时鲁迅十分反感,故意写了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寄去,使编辑在审稿时极为困难,后来只得请鲁迅补上标点,并同意标点也支付稿费。



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四百多种报刊仿效。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曾于1951年9月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包括14种符号。l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本《标点符号用法》,符号增至16种,其中点号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随后又经部分修订,于1995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标准,通称国标本《标点符号用法》,要求各机关处理文书,出版报刊、图书以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以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篇末号的用法







一篇文章或报道的内容排到一栏或一页的末尾是否已经完了,要不要转到下栏或下页接着读,有时难以从文意来判断。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报刊,使用特定的符号作为一篇文章或报道终结的标志。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和《科技与出版》用(□)、《编辑之友》用(■)、1998年《新华文摘》用(◆)、美国《出版商周刊》和英国《书商》周刊用(□)等,其中(□)可以认为是篇末号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上使用最普遍。读者看到这些篇末号就知道所读的文章或报道已结束,往下就是另一篇了。例如:

(1)……

…………

(2)对图表的位置和大小要一一核对……

(3)对封面及版权页上每期需要更换的内容要专门进行核验,杜绝条码、刊号、卷期号出现错误。□(《科技与出版》1998/1)

这是一篇文章讲述的校对整理的几点把关方法,讲完第五点时在版面上正好排到末页。第五点的这一段之后是否还有第二段,或者第五点之后是否还有第六点,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无法判断的,读者看到篇末号(□)便知道本篇已完,下一页是其他文章了。

《环球时报》在使用篇末号的同时,还在每一篇文章正文开头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字号作为开篇的标志,这样,同一篇文章既有篇首号,又有篇末号。例如:

(2)大山:两个家,两种生活

  大山这个名字,虽然在加拿大知者不多,但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有人说,中国人民知道的加拿大人除了白求恩之外,第二个就数大了。谁都知道这位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说起相声来,让真正的北京人都心悦诚服。
  …………



大山说,1986年第一次去中国旅游,因为当时手头不宽裕,只能走马看花,但这“一面之交”却使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在加中两地飞来飞去,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虽然忙点累点,但乐在其中,因为这里有他深深的中国情结。▲(《环球时报》1998.6.14)

这篇文章共八段,这里引用了首尾两段。首段首字“大”占两个字的位置,下沉两行,为正文其他字的四倍,文章的篇末用三角号(▲)为篇末号。该报其他文章多如此。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篇末号的用法


一篇文章或报道的内容排到一栏或一页的末尾是否已经完了,要不要转到下栏或下页接着读,有时难以从文意来判断。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报刊,使用特定的符号作为一篇文章或报道终结的标志。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和《科技与出版》用(□)、《编辑之友》用(■)、1998年《新华文摘》用(◆)、美国《出版商周刊》和英国《书商》周刊用(□)等,其中(□)可以认为是篇末号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上使用最普遍。读者看到这些篇末号就知道所读的文章或报道已结束,往下就是另一篇了。例如:
(1)……
…………
(2)对图表的位置和大小要一一核对……
(3)对封面及版权页上每期需要更换的内容要专门进行核验,杜绝条码、刊号、卷期号出现错误。□(《科技与出版》1998/1)
这是一篇文章讲述的校对整理的几点把关方法,讲完第五点时在版面上正好排到末页。第五点的这一段之后是否还有第二段,或者第五点之后是否还有第六点,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无法判断的,读者看到篇末号(□)便知道本篇已完,下一页是其他文章了。
《环球时报》在使用篇末号的同时,还在每一篇文章正文开头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字号作为开篇的标志,这样,同一篇文章既有篇首号,又有篇末号。例如:
(2)大山:两个家,两种生活
  山这个名字,虽然在加拿大知者不多,但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有人说,中国人民知道的加拿大人除了白求恩之外,第二个就数大了。谁都知道这位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说起相声来,让真正的北京人都心悦诚服。   …………

大山说,1986年第一次去中国旅游,因为当时手头不宽裕,只能走马看花,但这“一面之交”却使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在加中两地飞来飞去,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虽然忙点累点,但乐在其中,因为这里有他深深的中国情结。▲(《环球时报》1998.6.14)
这篇文章共八段,这里引用了首尾两段。首段首字“大”占两个字的位置,下沉两行,为正文其他字的四倍,文章的篇末用三角号(▲)为篇末号。该报其他文章多如此。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篇章号的由来







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唐宋写本曾使用大小不等的圆圈、圆点或黑方框作划分篇章的符号。有时在一片末尾写篇名之前加(·)分隔。《书》的单圆圈起分篇的作用,例如:“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现代的文章主要以标题作为区分篇章的标志,有时加篇首号或篇末号。章节号(§)是从西文引进的符号,英文称section mark。12世纪末在英国抄写的约翰福音注释本曾用(§)标示每条注释的开始,后来又用于法律文件。篇章号是标示大于段落的作品结构单位的符号,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形式,其形体和用法在古代始终未能规范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章节号的用法







  有些书在篇之下、段之上划分章节,有时在序数前加章节号(§)作为标志。例如:

    (1)第一编 词法

      §1概论

      §2名词的构造

      §3形容词的构造

      §4动词的构造(刘德中译《德语简明语法》)

    (2)第一章 词类

      §1语法研究对象

      §2西班牙语的词类

      §3变化的词类与不变化的词类

      §4实词与虚词

      §5词类的转变(张雄武编著《西班牙语语法》)

    (3)至于其他语法范畴,我们将归纳于下文§5中探讨。(《中国翻  译》1990/2)

(§)在例(1)是章号,在例(2)是节号。例(3)是行文中使用章节号。(§)有时还用于法律条文的开头,作为条号。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篇首号的用法







篇首号有三种表示法:1)在篇首加特定的书写符号,不加标题;2)在篇首加特定的书写符号,再加标题;3)开篇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号字。例如:

(1) 短新闻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其80% 的森林覆盖率和千奇百怪的植物面积被称为“天然植物园”。一位曾来此考察过的地理学家说,在这里能经历从极地到赤道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广州人正主动加入到购房大军的行列。据广州市建委统计,今年1—9月份,广州商品住宅的比例达到88.28%。这表明普通市民正在成为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支撑力量。

·被称为共和国汽车工业“头生子”的一汽集团,目前在北京及全国24个大中城市先后推出“'98新星”等四种红旗轿车新产品。

(《北京晚报》1998.10.22)

(2) 老龄信息

▲东城区第十二届艺术节老干部文艺演出专场日前落幕。来自区老干部艺术团、区属各单位及街道的200多位离休老干部登台表演了合唱、独唱、舞蹈、京剧等节目。

                                                                 玲 惠

▲海淀区离退休老同志日前来到苏家坨乡苏三四小学,为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并向该校贫困学生送去了资助金、衣物和学习用具等。

                                                                    李 侠

▲北京市老龄学会和海淀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的同志近日在海淀区北太平庄看望了88岁高龄的贫困老人谢君惠,向老人赠送助听器。

李越江

(《北京晚报》1998.6.13)

(3) 简讯

○ 借由网络发表作品而被发掘出书,成为新人初试啼声的另一管道,也有人因此声名大噪……

○ 中华漫画艺术推广协会邀请大陆资深漫画家方成、英韬等人赴台座谈,对于日本漫画大举入侵两岸市场的情况,与会人士认为培育漫画人才正是当务之急。

○ 出版界合作又添新例。……

(《出版参考》1999.1.16)

(4) 一句话介绍

·钟声响起 来自乡下的老师范天明,在上海重新编织起了一个梦

──为外地民工办起一所子弟小学。4月7日、8日(一套)播出1至4集。

·夕阳中的风铃 护士长宛珍悉心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糊涂老太,谁知一场意外事故,使原来美满的家庭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4月7日、8日(二套)播出上、下集。

·女电话兵 4月7日、8日(二套)播出上、下集。

(《中国电视报》1998年13期)

(5) 欧美国家少花钱多建房

在战后50年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的住房政策几经调整,现在已 基本定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政府花钱不多,却能基本解决公民住房问题的良性机制。(《光明日报》1999.2.20)

例(1)(2)(3)栏目名称《短新闻》《老龄信息》《简讯》下面的各条短消息没有标题,分别以(·)(▲)(○)为篇首号。例(4)《一句话介绍》栏的短消息有标题,在标题前再加篇首号(·),是为了醒目。例(5)第一个字“在”下沉三行,以这样的特大号字作为开篇的标志。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分段号的由来  







段是一种标点手段,不能仅仅看成行款。具体地说,段落提行顶格书写还是退进二字书写属于行款,但划分段落则同断句一样属于标点,段落之间的停顿大于句子之间的停顿,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显示。古人的分段意识很早就产生了。提行分段的办法较早见于金文。写章表另起行头时,叫“跳出”,今曰“抬头”。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介绍的《大明唐顺之批点法》以“截”即短横作“分段”号。古代印刷的书籍一般采用提行顶格书写的分段方式,《古今图书集成》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就是如此。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开始改变传统的分段格式,在《附则》中规定:“每段开端,必须低两格。”显然是参照西文段首缩进的办法作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分段更明显。1930年《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进一步规定:“(1)文在十行以上者,应酌量分段,其有意义自成段落者,虽不满十行,亦可分段。(2)首行低二格写,次行以下顶格写(分段者,逐段如此)。”1933年《国民政府训令第五○○号》所附《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还要求在段末加分段号:“每段末句下有空白处,应用‘=’号截之,以防止加添字句”。这个用于段末的符号在文件中称为“截号”,黎锦熙按照它的功能改称为“分段号”。他在《国语运动史纲》一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中写道:“国民政府规定的这个=号,或可用单线,可名为‘分段号’……凡文末分段,或公文分段下有空白,皆可用此截断。”

英语“分段号”称为mark of paragraphing。Paragraph(段落)一词源自希腊语paragraphos < paragraphein(pata在旁边+graphein书写),意为“(为引起对部分文字的注意)在旁边画的线条”。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提到过的唯一标点就是这种分段号,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一些希腊纸草纸文献,在一行开头的几个字的下边加一条横线,表示一个新的话题的开始。古希腊舞台剧本和柏拉图对话体写在一个新的段落开始处用一条短线(其上通常加一小点)作标志以分隔不同人物的说话。下一步的发展是把新段第一行的头一两个字母稍稍伸入书边空白处,使分段标志更明显。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初写于纸草纸上的拉丁文献发现有这样的分段法,在中世纪的写本中已较为常见,这是现代“悬挂分段法”的起源。

欧洲中世纪写本最常用的分段法是提行顶格书写,在段落开头以特大的首字母作为分段标志。抄写时在段落开头留有空位置,以便图案花饰绘制员补上这种特大的首字母。有时章节的首字母大于段落的首字母,用以区分章节和段落。

西文段落首行缩进起源于早期印刷业者仿效写本的做法,在段落开头留出空位置以便用手工补入带花饰的首字母。后来为便于印刷,这种分段法被简化,空位置仍保留,其后的首字母改用普通的大写铅字排印。这种段落首行缩排法是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在所出的图书中推广的,从17世纪起成为西文书籍分段的标准形式。

段落首行缩进(paragraph indention/абзацный отступ),苏联学者伊·维·费多罗夫娜称为“分段号”(знак абзацного въ?деления)。她在所箸《俄语标点的历史与原理》一书中指出“许多语法学家认为这是特种标点符号”,并强调“如果认为段落是标点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将是‘最有意义’的,然而应当承认它最难用好,因为如何分段并没有任何成规可循”(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6页)。

在首行缩进的分段办法推广以前,西方就已经使用()作为段落号(paragraph mark),其构成方法是把字母P[aragraph]翻转过来,在象征眼睛的弯曲部分用墨涂满,所以又称为“盲P号”(blind P sign)。()用作段落号最初见于1182年左右的一个法国写本,用红色,从13世纪起被推广。英国出版社的《约翰·曼德维尔爵士航海及旅行记》(1499年)、《十诫之精华》(1521年)和《大圣经》(1539年)等书籍,一段开头是顶格排的,特加()作为分段标志。这个段落号西方国家有些书籍至今仍在使用。例如,美国《韦氏新传记词典》把()用于子条目的开头,便于读者在大条目中查找小条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