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红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分隔号的功能  







分隔号有斜线、竖线和单线、复线等多种形式,用途广泛,各语言单位除需要间隔号分隔者外,多用分隔号分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选择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 '‘或者 '‘还是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等。”“《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曹禺写于30年代的重要剧作。”

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诗句,前一句话说的是白发很长,后一句说的是头发白得很快。”“《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前例引语后注了出处,后例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都没有省略。

如果是很多个都加引号的单个的词并列,觉得写着看着都很繁复,也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处理方法。例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 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书名号的应用范围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的应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这是主要用法。此外,法律规章、规定、方案等的名称也应加书名号,如《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大部分也可以用书名号,例如,电影名、电视剧名、歌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绣名、摄影名,乃至相声、小品、特种邮票、剪纸的名称,都得用书名号。但是,一些大型建筑艺术,虽然也属于文化产品,习惯上却不用书名号,如天坛祈年殿。

书名、篇章名如果有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如《毛选》四卷、《现汉》等。报纸、刊物有专版、专栏或副刊,电台、电视台有专题节目,它们的名称都可用书名号。如《北京青年报》有专版《卡通阵线》,《文汇报》有副刊《笔会》,《人民日报》有专栏《今日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文艺台分别有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和《周末三人谈》。

丛书是否用书名号,尚无统一意见。早年一般也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现在当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纪万有文库》《露珠丛书》。有人主张用引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丛书”二字括在引号之内,如“妇女丛书”“五角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丛书”二字不括在引号之内,如“从小爱科学”丛书、“名人名家传记”丛书。

课程和与其相应的教科书往往同一名称。这时,前者不用书名号,后者则需加书名号。如:“语文课上,小明告诉老师,他的《语文》书不见了。”

当报纸或杂志的名称和报社、编辑部名称或和杂志社、编辑部名称相同时,如果指报纸或杂志本身,当然必须加书名号;如果着眼于单位,则可以不用。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前一个“新闻出版报”是指单位,不必用书名号,后一个明显是指报纸本身,按理说应该加上书名号为好;但不加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也可以不加。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那就非加不可。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青年记者》注意民意调查。”

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大致有两类。

1. 似是而非。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不符。如:“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只有《半月谈》杂志,没有“半月谈内部版”的刊名,“内部版”三字不应括在书名号之内。二是将题目名与篇章名混为一谈。如:“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报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责任”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还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应加书名号。

2. 随意超出应用范围。主要是对引号和书名号不加区别,以至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表格名,都随意加上书名号,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对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书名号,这就用得太滥了。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之分。一般情况用双书名号。当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 1940年2月7日。”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书名号的由来  







现在使用的尖角形书名号(《》)是从西方标点中引进的。清代有些书籍使用过八角方框()作书名号,如《康熙字典》和《佩文韵府》。阮元在《经籍纂诂》(嘉庆三年刊行)的凡例中把该书篇名所加的这种八角书名号称为“墨匡”。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沿用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的规定,以浪线(﹏)为书名号,但说明标点符号用法所举的一些例证均借用引号( )代替书名号。在关于引号用法的说明中写道:“多数书刊、文件不用专名号、书名号,遇到团体名、书刊名、篇名之类的时候,就借用引号来标明,让读者注意。”1954年12月出版总署发布全国书刊统一实行横排的通知。引号自然地由()改为(“”)。引文、团体名和书刊名都用引号,容易混淆,客观上产生了制定有别于引号的专用书名号的要求。国际上通行两种引号,一种是英式引号(“”),另一种是法俄式引号(《》),两种引号形式差别明显,有利于用法的分化。我们已经习惯了引文用英式引号,选择法语与俄语的引号作书名号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在俄语也可作书名号使用。50年代下半期至60年代上半期是(《》)逐渐取代(“”)作书名号的漫长的过渡时期。《中国语文》等语文报刊率先使用(《》)作书名号。罗常培与王均编著《普通语音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越南史略(初稿)》中译本(三联书店1958年版)是较早使用(《》)作为书名号的图书之一。平群在《中国语文》1959年第七期发表《书名号应该统一》一文,针对书名号使用混乱的情况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作者比较了书名号的四种形式——、、《》、“”、﹏,认为横排以使用(《》)较好。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正式确定以(“”)为引号,以(《》)为书名号。

书名号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例如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外双内单。注意单书名号不要写成数学的小于号和大于号(< >)。书名号的另一种形式是浪线(﹏),用于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书名号的一般用法  







一、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名)

《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

《茶馆》(话剧名)

《大乐特乐》(相声名)

《女篮5号》(电影名)

《努尔哈赤》(电视剧名)

《我的祖国》(歌名)

《霓裳曲》(曲名)

《醒狮》(舞蹈名)

《车技》(杂技名)

《长江万里图》(壁画名)

《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

《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

《东方欲晓》(雕塑名)

《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

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2)《语文建设》1991年第5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

(3)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55周年(《光明日报》1997.5.10)

下面例(4)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

*(4)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文化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二、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

(1)《中国大百科全书》(书名)

(2)《人民日报》(报纸名)

(3)《语文建设》(刊名)

(4)《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

(5)《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1999.07.07)一句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

号。例如:

(6)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

(7)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1998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3位。(《光明日报》1998.12.16)

下面例(8)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

*(8)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

(9)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

(10)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撒旦与谢三》(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例(9)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例(10)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专名号的用法







专名号是一条直线,横行文字中标在字的下面,直行文字中标在字的左边。专名号用来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也可以标明国名、民族名、机关团体名、学校名、企业名等。例如:“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父亲姓周,母亲姓鲁。”“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现代书面语中很少用,主要是排印费工,书写不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专名号的由来







明代小说有时使用竖线作人名、地名号,这是刊本使用专名号的开始。清初唐彪《读书作文谱》的书文标记圈点评注法说明,单竖线(︱)用于地名和人名,双竖线(‖)用于官名,竖长方框(ù)用于年号等。清末劳乃宣在《京音简字述略·杂识》中提出:于地名旁加双直,人名旁加单直。《马氏文通》1898年初版木刻本以单竖线标书名和篇名,该书《凡例》称“于所引书名篇名之旁,以线志之,以示区别”。鲁迅的《斯巴达之魂》1903年6月刊载于《浙江潮》月刊第六期,人地名多用双竖线,有时也用单竖线。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各种专名统一以一条直线标示,当时定名为“私名号”,1930年《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改称“专名号”,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