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末号的用法 | ||
一篇文章或报道的内容排到一栏或一页的末尾是否已经完了,要不要转到下栏或下页接着读,有时难以从文意来判断。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报刊,使用特定的符号作为一篇文章或报道终结的标志。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和《科技与出版》用(□)、《编辑之友》用(■)、1998年《新华文摘》用(◆)、美国《出版商周刊》和英国《书商》周刊用(□)等,其中(□)可以认为是篇末号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上使用最普遍。读者看到这些篇末号就知道所读的文章或报道已结束,往下就是另一篇了。例如: (1)…… ………… (2)对图表的位置和大小要一一核对…… (3)对封面及版权页上每期需要更换的内容要专门进行核验,杜绝条码、刊号、卷期号出现错误。□(《科技与出版》1998/1) 这是一篇文章讲述的校对整理的几点把关方法,讲完第五点时在版面上正好排到末页。第五点的这一段之后是否还有第二段,或者第五点之后是否还有第六点,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无法判断的,读者看到篇末号(□)便知道本篇已完,下一页是其他文章了。 《环球时报》在使用篇末号的同时,还在每一篇文章正文开头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字号作为开篇的标志,这样,同一篇文章既有篇首号,又有篇末号。例如: (2)大山:两个家,两种生活
大山说,1986年第一次去中国旅游,因为当时手头不宽裕,只能走马看花,但这“一面之交”却使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在加中两地飞来飞去,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虽然忙点累点,但乐在其中,因为这里有他深深的中国情结。▲(《环球时报》1998.6.14) 这篇文章共八段,这里引用了首尾两段。首段首字“大”占两个字的位置,下沉两行,为正文其他字的四倍,文章的篇末用三角号(▲)为篇末号。该报其他文章多如此。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连字符(短横)的用法 |
一、用于汉语拼音词语的分合 (1)连接复合词: ![]() (2)连接AABB式重叠词: ![]() (3)连接序数词的“第”和后面的数词: ![]() (4)用于可分为两个双音节词的四言成语: ![]() 二、用于外来语 CD-ROM(只读光盘) e-mail(电子函件) 外来语(如上两例)本身是用连字符的,我们借用时不宜把连字符改成一字线或二字线,如写成CD—ROM等,因为汉字一字线的长度为连字符的三倍,在外文就是破折号了。 三、用于移行 汉语拼音和外文按音节移行,在行末写完一个音节后加连字符,下行开头接着写后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无论包含多少字母,不能拆开移行。例如 ![]() ![]() ![]() |
示亡号的用法 |
示亡号套在已故人的姓名外面,传递所标示的人物在近期内已死亡的信息,并借以表示悼念,常用于作品的署名。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 顾 问 ![]() 吕叔湘 主 任 季羡林 副主任 周祖谟 许国璋 参加某项重大活动或被选入某个组织机构的成员,在公布名单时已去世,有时也在其姓名上加示亡号。 |
标示号的由来 |
标示号有星号*(astersk)、剑号(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