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595|回复: 1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报刊社名称中用不用书名号?







是《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规范呢,还是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规范?

构词成分不是文化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阐明,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显然,只有在书面语中标示精神文化产品时才能使用书名号。《海外星云》杂志是精神文化产品,在书面语中应当使用书名号。但对《海外星云》依法享有著作权的编辑部或杂志社,却是指编辑《海外星云》的著作权人 (作者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海外星云”在著作权人名称中仅仅作为一种构词成分出现,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名称,即不再是书名、报刊名、篇名。编辑部、杂志社尽管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但并非是精神文化产品本身,因此,海外星云编辑部、海外星云杂志社中“海外星云”不应再加书名号。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社、解放军报社等国内权威报刊机构名称的书面标示,可资借鉴。

                            (张安福)

去掉这劳什子

本人作了一个统计,131 种杂志社名称中,用书名号的有 81 种,约占 62%;不用书名号的有 50 种,约占 38% 。然而,仔细研究这不用的 50 种,发觉并不会产生误解,因为它有中心词“杂志社”作提示,一看便知不是普通词语。语言应以节约为原则,标点符号是一种特殊语言,应能省则省。既然不会影响表达,理应去掉书名号这劳什子,还它一个朴素的面貌。

(何本兴)

书名演变为标志

报刊社的名称中涉及报刊部分要不要加书名号,我觉得还是应该加的,但不加也不能算错。《海外星云》杂志社,很明确表示出该杂志社的业务内容和品牌是一本名为《海外星云》的杂志,这种用法应该是没有争议的。而书屋杂志社、新东方杂志社等用法我认为也无不可。因为杂志社的名称不一定要用它所出版的期刊为名。书屋杂志社可以有一本杂志名为《书屋》,当然如果没有这本杂志,或者在这本杂志之外还出版其他杂志,也是可以的。这么说也许有点牵强,那么再举一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通常便不加书名号。诚然《汉语大词典》是一本书,应该加上书名号,但并非该社惟一的产品。这使得“汉语大词典”这五个字从一个书名演变为一个标志,甚至进一步简化为“汉大”,这种情况下不用加书名号自不待言。

                            (王 俊)

从书名用于再命名的原则出发

报刊社的名称一般都是用报刊的名称来命名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概括,也就是书名用于再命名的原则。讨论报刊社名称中的书名要不要加书名号,应该从这一原则出发。比如,“海外星云”“语文知识”这些词语在用于杂志社命名时,不是作为一般的词语而是作为书名出现在杂志社的名称中的。既然如此,书名号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写作《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

然而书名号通常是在两种情况下使用的。《红楼梦》《海外星云》的书名号中只有用于专指的词语“红楼梦”“海外星云”,可是像《人民日报》《文汇报》之类,书名号中的词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除了用于专指的词语“人民”“文汇”之外,还有类名“日报”“报”。“人民”直接就是这份“日报”的专指,“文汇”同样直接就是这份“报”的专指。由于有类名的存在,其实不加书名号也不会改变这些词语的专指用法,正如不给“复旦大学”加上什么标号并不会引起误解一样。

于是在这种情形下给报刊社命名,加不加书名号倒是不必严格要求的。事实上有的报社名称加了书名号,如“《科技日报》社”,更多的则直接就是“文摘报社”“光明日报社”。由于类名在起作用,人们仍然会意识到是在以报纸的名称为报社命名。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文汇报》这份报纸不是以“文汇报”来命名而是称为“文汇”,那么在给报社命名时就一定要加上书名号而写作“《文汇》报社”了。

                            (刘大为)

何必画蛇添足

报刊社是个单位名称,不是书名、报刊名,因此不用加书名号,北京的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工人日报社都不加书名号,上海的解放日报社,用了个报头题字,也未加书名号。如果我们硬把五个字组成的报社名称拆成两截,写成“《解放日报》社”,反而显得有点啰唆。手头有本《中国老年》,中国老年杂志社也未加书名号,没有人会误会《中国老年》不是一本杂志。当年鲁迅写文章时,写到过未名社、莽原社、狂飙社、朝花社、奔流社,都是杂志社名称,也从未加过书名号,可见在报刊社的名称中加书名号,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沈尔立)

用可以避免歧义

报刊社的名称涉及报刊部分,还是以加书名号为好,这不仅是出于醒目的考虑(这一点也是重要的),更在于如果不用书名号,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假如有一本杂志叫“语文”,写作“《语文》杂志社”则说明是特指,写作“语文杂志社”则有可能是泛指语文类杂志社。除此而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有的报刊名称(以报头刊封所题之文字为准)本身含有“报”“刊”字样,有的不含此类字样,用上书名号就能将二者区别开来,不用则无法断定。江西有个《读写月报》,写作“读写月报社”(有人可能会理解为“《读写》月报社”)就不如写作“《读写月报》社”清晰。印象中湖南的文摘类报纸《文萃》以前曾题为《文萃报》,在这种情况下,“《文萃》报社”(假如写作“文萃报社”就不够明晰)和“《文萃报》(报)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李 聿)

不用可能“无事生非”

一般要加上书名号。这有多种原因:一是这样做完全符合《标点符号用法》4·15·2的规定。二是用书名号,报刊社的名称更为清楚醒目。“《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其类其名一目了然,而不用书名号至少是要人思索,花费时间和精力。三是这样做形成规范以后,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歧义。

“书屋杂志社”既能理解为“《书屋》杂志社”,又可理解为“书屋(即书店)和杂志社”;“新东方杂志社”既可理解为“《新东方》杂志社”,又可理解为“新(相对于以前而言)《东方》杂志社”。避免产生歧义的良策是准确运用书名号。“《海外星云》杂志社”不用书名号,无法排除“海外《星云》杂志社”的误解;“《语文知识》杂志社”不用书名号,人们很容易把它当做集合概念,以为是“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若干杂志社”。

当然,对于一些名气较大的报刊(如“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或者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不用书名号也不会产生歧义,但此例一开,难免审察不周,更难防语境多变,留下隐患。比如北京的“发现杂志社”、广州的“希望杂志社”、重庆的“改革杂志社”等确实令人“浮想联翩”,极易“无事生非”。

                            (王惠明)

不能名不副实

近些年,各地纷纷成立报业集团、期刊集团(或总社),过去一社一报(或一社一刊)的局面已被打破,许多报社同时办几份报纸,杂志社亦然,甚至报社办刊、杂志社出报。报刊社的名称不能不考虑这种情况。

举例来说,如:原中国体育报社组建的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就出版 5 报 22 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就出版《羊城晚报》《新快报》《羊城体育》等多份报纸,单位名若写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很难反映该报社的性质和业务范围。至于一些综合性报刊社,如出版《语文建设》等多种报刊的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出版《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多种报刊的中国教育报刊社,是报、刊一体,书名号更以不加为好。

                           (林利藩)

不要自找麻烦

如果去掉书名号,情况会怎样呢?知名度很高的报刊社,像人民日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等等,也许不致引起人们的误解,其他很多报刊社恐怕有点难说。像朔方、漓江、南方一类杂志社,是以杂志社所在地命名,还是以自己的出版物命名?像都市、神州、大众、书屋、经营者、中外期刊、文萃杂志社等等,奎屯报社、三晋都市报社、西南商报社等等,这一类报刊社,会不会让人误解为出售书报刊的报亭书屋?像工友、农友、妇女、新少年、老年人、家庭之友等等,科学、家饰、地图、经济界、农技服务等等报刊社,会不会误解为它们是为特定对象提供特定内容的书报刊经营店?还有邮发代号为 46-175 的《收藏》杂志,去掉书名号,收藏杂志社是不是专管收藏杂志的单位?

修辞中还有借代一格,比如寄信给《咬文嚼字》《家庭医生》《现代领导》,其实就是寄给该杂志社。可是一去掉书名号,写成寄咬文嚼字、家庭医生、现代领导,还成什么话?《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也曾举过两个类似的例子:“《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少男少女》请宏志班学生在广州作报告”。这种情况下书名号都是去不得的。

可见,去掉书名号,想求俭省而不得,反添了许多烦扰,真是何苦呢?有标志而不用,设书名号干吗?

                            (魏虹波)

报社、杂志社比较谈

报社、杂志社名称中的报刊名用不用书名号,我作过抽样调查,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报社名绝大多数不用;杂志社名用和不用,几乎平分秋色,用的略显强势。

这是为什么?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报社名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报”字,专名和通名不会混淆;而杂志名往往用的是普通词语,用书名号有明显的辨识作用。

二、加上书名号,虽然醒目,但也有副作用,即产生割裂感。一个完整的单位名,成了前后两部分。如“人民日报社”写成“《人民日报》社”,总觉得不伦不类。所以,绝大多数报社倾向于不用。

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同样适用。凡是不会造成误解的,经济原则便成了首要原则,书名号以不用为宜。

                            (王德兴)

社、部有别

报社、杂志社和编辑部,我觉得不能混为一谈。“社”是一个单位,一个独立的机构设置。报社或杂志社,可以出版一种报纸、一种刊物,也可以出版几种报纸、几种刊物,单以其中的一种报纸、一种刊物命名,似乎不妥。编辑部则不然,它是以编辑某报某刊为工作内容的一个具体部门,一个“社”里可以有几个“部”,比如解放日报社除了《解放日报》编辑部外,还有《支部生活》编辑部、《报刊文摘》编辑部等。

我的意见是:“社”尽可能不用书名号,“部”则一般以加上书名号为宜。

                            (张柏新)

编者附言

一个书名号,想不到竟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每天都有读者通过热线电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编辑部还收到二百多封信稿。读者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热闹非凡。

报刊社的名称中用不用书名号,《标点符号用法》未作具体说明,而在实际使用中又很不统一。汇总读者的意见,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表述:首先是可以用才用,如果本身不是报刊名,或者一个单位出版几种报刊,其中一种不具备概括性的,以不用为宜;其次是不用会引起误解的,自然非用不可,而可用可不用的,则倾向于不用,比如尽人皆知的报刊,或者即使不用书名号,也不影响其辨识性的,考虑到名称的完整性和语言的经济性,似以不用为宜。

本刊自忖还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咬文嚼字”又是一个普通成语,容易被误解为是对一种编辑风格的评价。为此,我们决定在名称中仍使用书名号,称《咬文嚼字》杂志社和《咬文嚼字》编辑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  







一概省略?全部保留?还是……?

纯属多余

赵 乙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文件中的例句,其实已经提供了答案。请看例句:“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这里省略号前后都没有其他点号。我觉得应该照此办理。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连文字都省略了,标点符号还留着干啥?

大势所趋:不用

娄 底

我查了鲁迅的《呐喊》,省略号共用了二百多处。多数是点号用在前面,如“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一部分干脆不用,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而用在后面的最少,只有《药》三例,《明天》二例。如:“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由此可见,省略号前后标点的用法,确实是个问题,不但各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会“随心所欲”。依我的看法,不用是大势所趋。不用,既不影响读者对语言的理解,又符合方便经济的原则,何

乐而不为呢?

顿号可省

李美仙

请看下列句子:“走进商场,琳琅满目,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机、录音机、……可谓应有尽有。”这里,省略号前的顿号是应该省去也是必须省去的。这是因为,顿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既然“录音机”后面的词语已省略,顿号也就同时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为词语和标点符号是不能并列的。而这样的差错并不鲜见,如袁珂校注的《山海经》:“巫咸、巫即、……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省略号前的标点同样应该省去。

省略号是标号

孙 山

我想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省略号是标号而不是点号!省略号虽然也能起到停顿的作用,但这种停顿的提示是不明确的,因为省略号也可能省掉的是个别词语而不是整个句子,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掌握停顿和语气。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质量。请读读下面这句话:“我想,你应该去看看黄哥、李姐……他们这一家人,早不是先前的景象啦!”一般人读到省略号处,总要试探地看看能否和后面连在一起,不敢轻易停顿。与其让读者猜谜,还不如干脆加上点号。一概加上容易规范,而视情况具体掌握,则难免继续出现混乱。

不要舍本求末

钱 翱

标点符号是文化发展的产物。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要看这些点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有助于理清句子的结构,方便读者的阅读,那是万万省不得的。比如:“这几年里,我去过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四川、辽宁……福建、浙江的水,四川、辽宁的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省略号后面如果不加一个逗号或者句号,两个句子便有“粘连”在一起的感觉,造成视觉上的困惑。为了省一个标点符号而导致行文眉目不清,岂不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请看两个例句

陶廷桢

在说出我的观点以前,请大家先看两个句子:

一、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

二、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在省级评比中获奖。

在第一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电机、电表、电线”是同位结构,它们是“生产”的宾语,中间不能用点号断开。

在第二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不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它是“获奖”的主语。只有在省略号后加上句号或者逗号,这个句子的结构才清晰无误。

因此,我的观点是:有时,省略号后的点号是省不得的。

问号、叹号不可或缺

宏 波

省略号前面的句子,如果是疑问句或感叹句,其疑问或感叹语气自然紧附于后,同后面省略的内容无关,那么一定要用上“?”或“!”。且看曹禺《日出》中的一个例句:“(连忙打电话)喂喂,是新报馆么?我姓潘,我是潘四爷呀! ……我找总编辑张先生说话。快点!快点!……什么?出去了?他刚才?……哦,他刚出去。……你知道他上哪儿去了么?……不知道?……混蛋!”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为了表现通电话时断断续续的说话过程。在省略号的前面,既有叹号,也有问号,这就把“潘四爷”说话时的神态和腔调完全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若是把这些符号去掉,非但达不到现在的表达效果,甚至连句子都会读不通顺。

句子是否完整

刘理忠

省略号前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如果是个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毫无疑问应该保留,即使是句号同样也应该保留。因为省略号不能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调。不然,既会破坏前句的准确与完整,而且还会影响后句与前句的衔接和贯通。省了一个标点,导致如此后果,这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情况便大不一样,不仅顿号应删,逗号、分号同样应该删去,因为这些标点只表示句内停顿,而紧随在后的省略号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保留这些点号,只会隔断文气,影响阅读。

冒号酌情处理

李 思

省略号前如果是冒号,我认为应该酌情处理。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省略号在引号内,冒号必须保留。如:“出发前,王班长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记住我们班的传统。’”

二、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后面还有其他文字,冒号应该保留。如:“赵老师多次说过:……提问的人傻五分钟,不提问的人傻一辈子。”

三、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或者在段末,冒号不宜保留。如:“在这关键时刻,我想起了革命烈士方志敏曾经说过……”

特殊语气 特殊处理

周其五

问号和叹号是用来表示特殊语气的,在省略号前应该保留,在省略号后同样应该保留。否则,表达的意思可能适得其反。“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和“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 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疑问句,如果去掉后者的问号,怎么分得清楚?有时,句子中也许有疑问词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如“你怎么知道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但还是以用上问号为好,增加表述的清晰度。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举过两个例子:“你以为……?”“这未免太……!”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说完,但作者为了表达特殊语气,用上了问号和叹号。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以不省略为上策

李 坚

有人说,连内容都省了,省略号后的标点为什么不能省?其实话不能这么说。

问号、叹号不能省,毋庸赘言,就是句号也不能省。因为句号一省,两个句子就会“剪不断,理还乱”,相信读书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非但如此,我现在想说的是,在省略号后面,连逗号、分号之类也以不省略为上策。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分清句子内部的结构,知道到哪里是正常的停顿,把内容省略和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之类区别开来,不至于因为缺一个点号而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话说例外

吴 柳

省略号前后能否保留标点符号,我基本上是个保留派,但仔细想想,也有例外,特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省略号用于句首,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同志们,这张党员登记表的历史就是这样”。

二、省略号独占一行,标示该行省略或整段省略,前后都可不加点号。

三、省略号标示沉默不语,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张闻天痛苦地摇摇头”。

四、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为了避免标点太多,版面显得琐碎,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五、省略号位于段末,无“后顾”之忧,除特殊语气外,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一个点号足矣

郑维栖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我的体会是可以全都不用,却不能全都用。标点的作用是使文章眉目清楚,用上一个点号,足以达到目的。如果前后都用,就会三个符号并列,有时还会出现引号,就会四个符号并列,实在有点“不堪入目”。举个例子:“1964 年,作者回到北京,写出了一部长篇,还改编了一个剧本,……。‘文革’开始,大祸临头。”省略号前的逗号,实在是不必加的。

编者附言

本以为是一个小问题,谁知讨论起来却是众说纷纭,而且很难一言以蔽之。

编者认为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一是这里讨论的是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引号、括号等标号可以照常使用,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二是点号是指本该有的点号,如要表现说话断断续续之类,原本没有点号可言,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经过讨论,编者倾向于接受以下的观点:

省略号前的点号,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凡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句号均应保留,因为后句不应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气;如果是不完整的,除冒号要酌情处理外,逗号、分号、顿号皆不必或不该保留。

省略号后的点号,除处于段末或引号内句末者外,原则上皆应保留。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分清句子的结构,提高表达的清晰度。这也正是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着个性









许多人为安妮宝贝笔下的颓靡和迤逦所震动,近来读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发现她的作品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文章中的句号特别多。我以前未读过她的作品,也未读过同类有如此多句号的作品,初读时不免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她的文章,大多是短句,并且很多句子都是鲜明个性特征的警句式。写景物时,每一句都独自成为一个意境,就好比用相机固定地拍下了那个夕阳落山的绝美影像式的画面,从不重复。当然在她的作品中还有大多数按照她的视觉来观察体验出来的、格言式的内心思想的表达。其实文章风格的表达,有很多是表现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上的。



看过贾平凹的小说,他在写小说与写散文时迥然不同,文章很少分段,并且好用长句子。他叙述那些烦琐的城市平民百姓生活时,平平实实,娓娓道来,看的人就像自己生活在那种场景里,那委婉曲折的语气,表现了他从容淡雅的风格。



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文章与标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清末的《红楼梦》,再到突破古典文言的鲁迅倡导的白话文,标点符号都是不可或缺的,不管作者有著作等身的作品文章,还是在月夜下草草挥就的有着纡徐荡漾意境的百字小文,到最后你都要圈就那个标点中的句号,它如影随形跟随每一篇文章、每个作者。



我们现在用的标点符号都是通用的,它既规范又不刻板,在相当大的灵活性,作者可以根据自己为文的风格特点而选用适合的标点,来表现与众不同的写作手法,但在公文写作中你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现在各级法院都在规范裁判文书的写作,在标点的规范使用上,也有一个不忽视的细节,“法院经审理认为”后面你就只能加个冒号。这里的标点符号体现了公文的格式化,就像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都是一个模式。



舒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时,标点了一部古典小说,拿给曾做过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审阅。批下来时,指出许多地方本来可以用句号断开,却多用分号,反而弄得不清楚。胡说:“此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作者使用标点符号的特点不经意地反映出其人的性格气质特点了。



我读安妮宝贝的文章时,看那些极端幽暗的画,迷人而伤痛,惊奇于她的个性,但也佩服此书的编辑。编辑看稿发稿时,尊重作者的标点权,与著作权一样看待,那是作者的幸事。作者有个性的写作,往往是自成一家的根本。如果遇到自己的作品被编辑大肆删改,无端加上些叹号,让作者都不知所云,这就不是作者的风格,而是编辑的风格了。写到这里,忆起一则小事,是说鲁迅投稿时,往往在算字数时连标点计算在内,后来收到稿费,经计算与实际字数不符,原来编辑没有把标点计算在内。鲁迅据理力争,因为理正辞严,名头又响,编辑无奈还是给他补发了稿费。可见,标点不只是是显现文章的个性,还是作者个性的流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对当时国民的同情之中,更显现了鲁迅的斗士风采。自己该得的权益就要争取,这是他告诉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的学习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的有机组成成分。用文字记录语言, 使口语变成书面语时, 单用文字往往不能完全体现口语的表情达意, 这就要借助于标点符号。从大的方面来看, 标点符号的功能有两种:一是表示口语中的间歇或说话的语气, 一是指明词句的性质和作用。具有前一种功能的符号, 通常称之为点号;具有后一种功能的符号, 通常称之为标号。

点号和标号  句号、问号、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 它们分别用于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用句号, 疑问句用问号, 感叹句用叹号。祈使句根据语气的强弱, 或用叹号, 或用句号。分号、逗号和顿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点号。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长, 逗号表示的停顿比顿号长。这里所说停顿的长短, 是相比较而言的。比如, 同是一个逗号, 可以表示单句或分句内部的停顿, 也可以表示复句当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也属于点号, 它可以用在句未, 表示较长的停顿;也可以用在句中, 表示较短的停顿。仔细考察起来, 有些点号也带有标号的性质, 例如顿号, 它指明前后词语有并列关系。就是说, 它只能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又如冒号, 它对下文有提示作用。或者提示上文是分说部分, 或者提示上文是总说部分。就是说, 冒号前后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此外, 冒号还可以提示读者注意下文, 所以在书信或报告开头的称呼后边也常用上它。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这些符号是根据书面语的需要而制定的。比如口语中转述别人的讲话, 可以用改变口气的方式来表现, 书面语中得用引号来指明。又如口语中对于特别重要的词语常用重读来表示, 书面语就用着重号来指明。标号有时也借来表示口语中的间歇、顿挫, 例如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用省略号表示声音的断续, 它们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标点符号的规范和活用  标点符号和文字一样, 有公认的使用标准。使用点号宜注意下列几点:①点号既然表示口语中的停顿, 所以, 口语中无明显停顿的地方不宜用点号。例如“三四人”、“七八个月”不必写成“三、四人”,“七、八个月”。只有像“九、十次”之类, 中间的顿号不能省, 否则会引起误解。当然, 并非所有的语言顿挫都须用点号表示。有人说话, 三字一停, 五字一顿, 这种休止不是为了表情达意, 便不能滥用点号了。②分句之间常用逗号, 有时兼用分号。逗号和分号连用, 主要目的在分清层次。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逗号用在分句之内, 分号用在分句之间。例如:“有的人, 考虑之后才行动;有的人, 行动之后才考虑。” 句中的逗号如果不用, 分号直改为逗号。另一种情况是逗号和分号都用在分句和分句之间。例如:“没有理想, 将迷失方向;没有毅力, 将畏缩不前。” ③ 在语流当中, 什么地方不能用某种点号, 大都有明确的标准;什么地方该用哪种点号, 往往会遇到两可的情况。比如, 反问句的未了不能用句号, 但是该用问号还是叹号, 却有选择的余地。又如, 句子当中使用了成对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中间便不能使用句末点号。如果语流中没有启下的关联词语(比如不用“虽然” ), 只用承上的关联词语(比 如用“但是”) , 那么, 当中可以不用句末点号, 也可以句断。这里的选择, 要依据句子结构的情况。总的原则是:要避免可以断句而不断, 致使句子冗长的毛病。

使用标号宜注意下列两点:①标号虽然不直接代表口语中的停顿或语气, 但并非与口语的表达无关。恰当地使用标号, 可以使说话的神情、口气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 使用标号和使用点号一样, 要考虑口语表达的实际情况。②标号同点号连用, 有种种不同情况。破折号和省略号用在有停顿的地方, 不论是句中还是句末, 如果应该用点号的, 照理可以用了点号再加上破折号或省略号。由于这两种符号各占两格地位, 读到有这种符号的地方自然会出现停顿, 所以, 一般都将它们前边的点号省去。括号同点号连用要分清句内括号(注释句子中某一部分的)和句外括号(注释全句的) 。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如果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 要把点号移到括号后边。句内括号内可以有标点, 但不能出现句末点号。句外括号前边正文的点号用在括号之前。句外括号内如果是句子, 可以用句末点号。引号同点号连用要注意引文末了的点号的位置。凡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 引文前边须有点号表示停顿(通常用冒号), 引文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内。凡是把引文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 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外。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这个规范国家曾用文件把它肯定下来。但是, 规范又是随着实际情况在发展变化, 不断地补充修正是合乎常规的。新的规范表现在有影响的著作里的一般用例之中。例如《标点符号使用法》中的书名号为曲线, 今天都用另一种形式 (《 》) 代替了。有些书刊把单位名称、会议名称、产品名称等都加上新的书名号, 这属于滥用。单位名称之类, 一般不必用标号;要用, 只能用引号。当然, 标点符号的使用还有它的灵活性。比如问号和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 可是有些作者却把它们借作标号用。 例如:“真是难得的糊涂(!)人”,“好像是星期一(?)的上午”。这属于修辞用法。此外, 还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标题用不用标点 ? 一般不用。特别是点号, 只有在可能引起误解时才使用。例如:用“龙年一定会发生地震?” 作标题, 如果不用问号, 意思就两样了。标题常用空格表示停顿, 点号自然也可以省去。至于用引号表示特别提出的词语, 用破折号表示注释上文, 在标题中是比较常用的。②标点的书写也有一定的规范。例如点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不能出现在每行的开头。又如省略号为六点, 破折号占两格, 都不能分作两行书写。

标点符号既然是书面语言中的有机组成成分, 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就必须予以重视。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使标点合乎规范, 也就是要辨明正误;一是要注意最佳的选择, 也就是要使标点成为表情达意的有效工具。这是因为标点的使用, 不但有正误之分, 而且有好差之别。由于标点符号与句子的结构密切相关, 所以学会句子结构的分析对正确使用标点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关于复句的层次分析, 即通常所说的分析多重复句, 对使用标点尤为重要。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 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 第六讲列举了使用标点的种种情况, 纠正了常见的错误, 可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英汉标点符号对比分析  



重庆大学出版社 周小群 李奉栖



一、概说



什么是标点符号?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分别对它下了定义。《现代汉语小词典》(1984)给出的定义是:用来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分号(;)等。《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87)在解释punctuation mark(标点符号)一词时用了以下的文字:a sign used in punctuating,e.g. a comma,a question mark,or a hyphen;而在解释punctuate(v.)一词时,它用了以下的文字:to divide (written matter)into sentences,phrases,etc. with punctuation marks.将两个解释结合起来,punctuation mark的定义就是:用来将书面语言分隔成句子、短语等的符号,如逗号、问号、连接号等。两种定义尽管文字表述不同,却道出了两种语言里标点符号的相同作用:分隔语言,区分句读。但英、汉标点符号的作用不止于此。除了表示语言中的停顿以外,它们还表示语气、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起修辞作用等(吴邦驹,1999)。

同时,我们从上述两个定义也隐约可以看出两种语言里标点符号的差异。汉语将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前者主要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等;后者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作用,包括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等。但英语里没有点号、标号之分,它更强调标点符号分隔语言、标明语气的功能。从总体上说,英语的标点符号种类没有汉语多,书写形式和占位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汉语句号为一个小圆圈,英语句号则为一实心圆点;汉语破折号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英语破折号则只占约一个汉字的位置;汉语省略号为两组三个连点,且上下居中,英语省略号则只有一组三个连点,且居于下方;汉语连接号有“长横”(——)、“一字线”(—)、“半字线”(-)和“浪纹”(~)之分,前三者分别占两个汉字、一个汉字和半个汉字的位置,英语连接号则只占字母m宽度的1/3(–);等等。



二、英汉主要标点符号用法及作用比较与分析



英语、汉语中对应的标点符号之间用法与作用大体相同,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下面就差别较大的标点符号做一个对比分析,旨在从标点符号方面来揭示两种语言的差异,为编辑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对等翻译提供参考。

1.问号(question mark)

中、英文问号均放在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中文书面语的疑问语气若不包含疑问词、疑问语气词或特殊句式(如“难道……”“去不去”),则只能通过问号来表示,若去掉问号,我们无从判断句子的语气。如:

他就是你们常提起的李老师?

英语则不同,其疑问语气除了用问号体现以外,还可以通过词序来体现,即将助动词、情态动词等提到主语前面构成疑问句式。此时,即使去掉问号我们也知道句子的语气为疑问。如:Did you buy the book on Olympic Games yesterday?

但是在口语中,有时直接用陈述句的语序来表达疑问语气,此时若将句子写下来,就必须借助问号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如:

—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

—I went to the cinema.

—You didn't go to visit your grandmother?

2.逗号(comma)

汉语中逗号主要用于:句子内部主、谓语之间的停顿;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停顿;句子内部状语后边的停顿;复句内各个分句之间(除用分号外)的停顿等。

英语中逗号主要用于分隔同位语;分隔独立成分;用在感叹词后;分隔以分词短语或复合结构表示的状语;分隔放在句首或插在句子中间的状语从句(或其省略形式);分隔放在句首或插在句子中间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状语;分隔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连接句子中的平行成分;标写日期和地址;等等。

英语逗号的用法十分复杂,使用频率也相当高。这应当算是英语标点符号的一大特色吧。英语逗号不仅在句子内部起停顿的作用,而且具有语法功能。借助它,可以将某些成分置于句首、句中或句尾而不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达。这一特点是汉语标点符号所不具备的。如:“Her response,when I questioned her,was a shake of head.”句中借助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从句“when I questioned her”置于句中,但翻译成汉语时,只能先说状语从句,然后再说主句:“我问她时,她摇一摇头,算是回答。”

此外,由于英语标点符号没有汉语多,所以汉英翻译时不可能找到一一对应的标点。这时就用英语里的其他标点来代替。比如,顿号为汉语所特有,翻译成英语时就要用逗号代替;反之,英语里连接单词或短语的逗号翻译成汉语时,也要处理成顿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3.分号(semicolon)

中、英文分号表示的停顿均比句号短,比逗号长。吴邦驹(l999)认为分号的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较长的、层次比较多的复句内部的层次。这是针对汉语而言,因为汉语重意合(parataxis),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来组织语言(陈定安,1998),而要维持一个句子逻辑清晰,就要注意词语的排序、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逻辑顺序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句子内部结构一旦复杂了,又没有语法手段加以衔接,标点符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规定分号的使用范围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由于英语重形合(hypotaxis),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来组织语言(陈定安,1995),分号在句子中所起的结构作用不如汉语里那么大;汉语用分号的地方,英语往往可以用连接词来代替。具体说来,英语分号的用法有三(Hacker,1999):用于意义上关系密切但又没有并列连词连接的独立分句之间;用于由某些起连接功能的表达连接的独立分句之间,这些起连接功能的表达包括:accordingly,finally,likewise,similarly,instead,otherwise,however,after all,even so,in fact,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at the same time等等;用于几个并列的,且内部有其他标点符号的短语之间。

另外,在有些时候,英语中分号连接的下一个分句是对上一个分句的解释。如:“Security is an illusion;there is no safety in locks or in guns.(Ruth Reichl,There is Only Luck)”这里作者说安全不过是一种幻觉即不存在真正的安全;接着就在下一分句里加以解释:因为无论是锁(防盗)还是枪(防身)都不能确保安全。

4.冒号(colo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规定的中文冒号的用法有5种: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证明、宣布”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前三种用法都比较明显,现就后两种用法分别举例如下:

(1)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2)他学的是绘画,我学的是唱歌,你学的是摄影:我们都对艺术感兴趣。

在同样的场合下,英语使用的标点符号与汉语不尽相同:在称呼语后边一般用逗号,而不用冒号;在say,ask等引起直接引语的词语后用逗号的情况多于用冒号的情况;总说性话语的后边根据情况可用冒号(如:There are in English two articles:the definite article and the indefinite article.),也可不用标点符号(见下例);英语中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不用冒号来总结上文,要么使用破折号,要么另起一句。比如,上面两个例子翻译成英语分别是:

(1)The programs this evening include dancing,solo,duet,cross talk and acrobatics.

(2)What he learns is drawing,I singing and you photographing.-We all are interested in art.

英语冒号另外一个独特的用法是放在一个附加的解释性的分句前面(张道真,1994;Hacker,1999),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总结:

You can't count on him to help:he is such a busy man.

你不能指望他帮忙,他太忙了。

鉴于中英文冒号的这种差异,翻译时应自觉对其做出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师加油站——标点符号用法

5.破折号(dash)

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对汉语破折号的用法规定和张道真(1994)对英语破折号用法的总结,我们发现二者有以下共同之处:

a.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如:

(1)国际乒联规定,男子单打冠军杯——圣·勃来德杯只有连续三届夺得的人,才永久地属于他,否则就永远是流动的。

(2)It's a question of which road to take. -That's not a small matter.

b.用在一个解释性插入语的前面和后面,相当于一个括号。如:

(1)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2)A writer-in fact every one of us in life-needs that mother force,the loving force from which all creation flows.

c.表示意思或话题的转折。如: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2)“And may I ask-”said XiaoWu,“but I guess it's better for you to ask him about it.”

此外,汉语破折号还可用在象声词后表示声音的延长;用在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英语破折号还可用于表示迟疑犹豫;用于总括前面列举的若干东西。

6.连接号(hyphen)

汉语连接号的情况比较复杂,仅就书写形式看,就有4种,用法就更多了。它可以连接构成一个意义单位的两个相关名词,可以连接表示起止的时间、地点、数目,可以连接字母、数字等表示产品型号,可以连接几个相关的、表示递进式发展的项目,等等。英语连接号的用法相对单纯一些,主要用于连接一个合成词的组成部分,如:a seven-day holiday,multi-industry等。

7.省字号(apostrophe)

省字号,又称撇号,在汉语中主要用于公历年代“世纪”和“年”的省略。吴邦驹(1999)称其为“省年号”。如:'92深圳市文艺会演开幕。但这种表示方式现在已经不用于正式的出版物中。

英语中省字号用得比较普遍,主要用于:(1)构成名词所有格:father's;(2)表示一个或几个字母的省略:ma'am(=madam),mustn't;(3)构成字母、数码字等的复数形式:How many 5's have you got?(4)动词短语的紧缩形式:I've got it.(5)世纪年代的缩略形式:1930's(也可用1930s,表示“20世纪30年代”)。

8.汉语里有而英语里没有的标点符号

汉语里有些标点符号在英语里找不到,如顿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在汉英翻译时,顿号常处理成逗号,上文已有讨论;着重号在汉语里表示强调,翻译成英语时常将被强调部分的文字用斜体或粗体表示;汉语间隔号用于外国人名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但在英语中直接用空格将人名各部分分开;汉语书名号翻译成英语时,只将相应部分变成斜体;汉语专名号用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它只出现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英语里相同情况下则不用任何符号。



三、结语



由于中英文句号、叹号、括号、引号用法差异较小,加之篇幅有限,所以本文未作讨论。总之,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明确了中英文主要标点符号之间的异同,从这一角度揭示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它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编辑中正确使用中英文的标点符号,克服两种语言标点符号混用的现象,尤其克服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用汉语的习惯使用英语标点符号的做法;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翻译中标点符号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