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南京 金德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春晓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南京 金德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3 古朗月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南京 金德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南京 金德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寻隐者不遇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8: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