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陋室铭》异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4:4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陋室铭》自出炉之后,有关其作者便受到了置疑。北宋僧人释智圆著《闲居编》说:“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其依据是:不合“铭”的体裁,通常铭文是告祭先祖或纪念事成;不合刘禹锡为人,以仙、龙自比,过于狂妄;不合刘禹锡行文风格,没有在他的文集中找到类似文体。       近代,研究刘禹锡的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也持同样观点,他从文字上证明《陋室铭》的作者缺乏逻辑,乃拼凑成文: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完全违反常识,岂有仙居于矮山,龙游于浅水之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副瞧不起民众的口吻;既云“调素琴”,又云“无丝竹之乱耳”,琴不是丝类乐器吗?“有仙则名”是崇尚道教,“阅金经”是崇尚佛教,而来陋室“谈笑”的又是“鸿儒”,不是和尚、道士。
       那么,《陋室铭》作者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崔沔。据《全唐文》记载,崔沔在洛阳做闲官时,曾著“《陋室铭》以自广”。然而,《全唐文》并未刊载崔沔的《陋室铭》,就连崔沔生平事迹也十分简略。由此我们只能推定崔沔也写了《陋室铭》,但并不能证明刘禹锡“抄袭”了崔沔的《陋室铭》。
       应该说,释智圆《闲居编》成书时(宋祥符九年,1016年),《陋室铭》已经十分流行,据《闲居编》载:“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而宋绍定年间成书的《舆地纪胜》(约1228年,王象之撰)记载:“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柳公权书。”即王象之见到了与刘禹锡同时代的书法家柳公权所书《陋室铭》——这是一份有力的证据(惜此碑现已不存在)。有此实据,历代主流观点均认为《陋室铭》即刘禹锡所作,至清代仍然编入普及读物《古文观止》,现代依旧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  陋室铭》求解的方案有无数个,作为一个郴州人,我把刘禹锡与郴州(又称福城)放在一起研究,看是否契合。
       刘禹锡于元和十年(815年)四月被贬连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年)七月方抵连州上任,其原因他在《连州刺史谢上表》中说了:“南方疠疾,多在夏中。自发郴州,便染瘴疟。”此年四月,老朋友杨於陵被贬郴州刺史。此时,柳宗元也在郴州,并未去柳州赴任,有《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为证:“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岭……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题中“杨尚书”即现任刺史杨於陵,李中书即原任刺史李吉甫,北楼在北湖之滨。柳宗元还在郴州写了一篇流芳千古的《童区寄传》,此时居郴的是三位意气相投的文豪:杨於陵、柳宗元、刘禹锡。
      《  陋室铭》中,“山”指郴州之苏仙岭,“水”指郴州之北湖。苏仙岭海拔526.4米,是湘南群山中的小丘陵,然而苏仙的故事却全国闻名;北湖不深,仅2至3米,形如池塘,每逢大旱还会见底,然而蛟龙的故事却家喻户晓。郴州号称“九仙二佛”之地,仙佛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唐代,是宗教气氛极浓的“天下第十八福地”。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下召修苏仙祠,这是皇家第一次为民间祭祀的苏仙修庙;开元二十四年(735年),寿佛释全真出生于资兴程乡,少年曾在郴州城西的开元寺出家;建中年间(780年至788年),北湖恶龙作祟,道士曹代飞射杀之,受封“青史王”。此事据刘禹锡居郴约二三十年,禹锡的至交好友郴州刺史杨於陵到任即写了祭文。
      在刘禹锡看来,郴州是块神秘的福地,“陋室”居于“福地”,自然不陋。
刘禹锡客居他乡,人生地不熟,自然没有多少人与之来往。他很可能是独自一人在此养病,“陋室”是暂时借住,自然不会大修整、大收拾,自然显得冷清荒芜。但刘禹锡住的“陋室”也不差,只是荒僻,没什么家当而已。篇中“鸿儒”自然是指郴州刺史杨於陵、未上任的柳州刺史柳宗元等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
      刘禹锡《连州刺史谢上表》云“自发郴州,便染瘴疟”,应该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刘禹锡、柳宗元同是“永贞革新”被贬的“八司马”,可谓至交好友。元和十年,刘、柳二人同时被召回京城,另有重用。想不到又受到丞相武元衡的排挤,旋即被贬到更远的柳州、播州(后改连州)。他俩赴任途中,一路同行,谁知此时全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武元衡竟被藩镇派来的刺客杀害,全国一片混乱。此时有天下大乱的趋势,贬他们的武元衡已死,朝廷收回成命也未可知,于是刘禹锡借病在郴州坐观形势。
      刘、柳二人在衡州分路时有诗互赠,然而二人均与刚到任的郴州刺史杨於陵有诗词唱和,柳宗元和诗云:“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刘禹锡和诗云:“一曲梁甫曲,知是卧龙才。”《梁父吟》、《梁甫吟》为同一曲,引用诸葛亮未仕前好为《梁父吟》的典故,或许此时两人又在郴城相聚。在《陋室铭》中,作者以“诸葛庐”自比,用典如此巧合,似乎与三人诗词唱和有关。《陋室铭》以反问句“何陋之有”结束,显然是希望遇得明主,三顾茅庐。
       刘禹锡文集为何漏掉了《陋室铭》?
    《陋室铭》乃是文人酬唱的游戏之作,离开了郴州这块福地山水,就显得过于狂妄。因此,刘禹锡没有把它当成一件成功的作品收入文集。它能传世,可能是得益于篇中“鸿儒”杨於陵,是他在朋友圈中推而广之,以致流行。由于《陋室铭》朗朗上口,短小精练,且能明志励志,故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转自凤凰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4: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