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复制链接]
15#
发表于 2008-10-24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让科学课的探究更“科学”

──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教学案例

水心小学 缪旭春



“怎样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2004年12月,中央教科所郁波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年会的主题。活动结束了,我依然困惑,因为我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过程才算得上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我反复阅读了郁波教授的《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迈进》一文,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终于从中找到了思考这一问题的大门。

一.教材分析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经历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的过程,学生认识了电、电流、电路。渐渐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他们期望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这个课题的教学意在让孩子经历让更多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提高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使用灯座和电池盒点亮更多的灯泡。

教学重点:点亮两个小灯泡。

教学难点:设计“点亮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图。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灯泡发光;

学会用简单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方式以及电流方向;经历让更多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设计意图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安排:

开放性、探究式的教学法

(1)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

(2)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互动交流,不断改进方法,提高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画图设计,然后根据设计图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先想后做,将计划付诸实践的科学行为习惯。

主体式、合作式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自主探

究,互动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出示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能把这个小灯泡点亮嘛?(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2. 现在我再给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你能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嘛?(请学生上来演示)

3. (学生演示失败)为什么不行?有什么办法嘛?

(二)探究:

1.观察使用电池盒、小灯座

(1)(出示电池盒、小灯座)这两个工具对我们有帮助嘛?

(2)小组观察讨论:这两个材料有什么用?怎么用?

(3)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

2.画简单电路图

(1) 你会给他安装的电路画一副电路图吗?

(2) 小组开始画电路图。

(3) 展示几幅实物图,觉得怎样?怎样能更快的节省画图的时间?

(4) (出示简单电路图)这幅图觉得怎样?能看懂吗?(请学生解释图意)

(5) 我们在实验的时候用这种简单的电路图来作记录。

(6) 你们会画吗?能用这些符号画出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图吗?

4. 设计“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图

(1) 小组讨论:怎样点亮两个小灯泡?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比一比,哪组想到的办法多。

(2) 把画好的电路图贴到黑板上,你们想先看看哪一组的设计?

(3) 展示汇报小组设计,大家觉得如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4)小组动手实验,点亮两个小灯泡,教师巡视指导。

A. 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点亮2个小灯泡;也可以试试其他小组的办法。

B. 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把看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记录在卡片上便于汇报。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三)延伸

1. 课堂小结,强调不能在家中实验连接灯泡。

2. (出示有故障的电路)为什么灯泡不亮?哪里出了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0-24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时间观,明确事件发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会动手操作使用钟表、秒表及正确的读数。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 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动手测量背一首诗歌、听一段音乐,测量一本书的长度、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的时间,练习使用钟表、秒表。用实验数据和具体事例来分析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具体含义,并及时适时地复习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的有关知识。

2. 可采用学生实验及具体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的启发式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⒈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⒉了解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⒊介绍测量时间的工具。

(二)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

(三)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的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已居领先地位”等实例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时间的含义、时间的单位与换算

2. 教学难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天平、铁块、作息时间表、钟、表、自制时钟示教板,学生每桌准备:刻度尺、钟表、秒表。

四、教学过程

(一)时间

⒈学生实验:让四位学生先后背同一首诗歌,进行竞赛,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背一首诗歌所用的时间,比较哪个学生背得最快?并记录最快同学所用的时间及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⒉教师用录音机放一段音乐,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所用的时间、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⒊每组学生合作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

⒋复习使用天平称量铁块,每组学生练习一次,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测量所用的时间,将结果填在表内:

实验项目     开始时间     结果时间     操作时间     比较快慢

背诗歌

听音乐

测量书的宽度

天平称铁块质量

分析:从表中大家已经看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与操作时间指的都是时间,但它们所表述的含义不一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指的都是某一时刻,而操作时间是指某一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让学生继续指出表中数据哪些属于时刻?哪些属于时间间隔?

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分析本节课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分别表示上课时间、下课时间,指的都是时刻,而8:25—9:10相差45分钟,即为时间间隔。

小结:时刻和时间间隔统称为时间,故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有的是指时间间隔,要学会分辨。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

讨论:根据表中测量书的宽度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实验开始比较早?为什么?哪组实验结束比较迟?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刻概念,可对(同一时区)事件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通等。

例:一开往杭州的汽车从8:00出发,开往上海的汽车从8:40出发,可得出开往杭州的汽车比开往上海的汽车出发要早。

讨论:根据表中测量铁块质量的数据,投影学生记录表,问哪组完成得快?能否将这些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了时间间隔这个概念,可比较事物变化发展的快慢程度。例:从百米赛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同学跑得最快。

(二)时间的单位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举例:

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就是以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测时的标准。

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日影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测量时刻的仪器 日晷仪来作为测量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0-24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水的净化







教学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蒸馏水和纯净水的用途。

2、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

1、 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2、 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3、 制取蒸馏水实验:圆底烧瓶、乳胶管、烧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提问:通过《水污染》一课的学习,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2、 讲解: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国农村,没有自来水的地区,就是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使水变得干净些。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 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 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三、 巩固应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看课本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3)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4)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了解纯净水、蒸馏水的用途。

(1)提问:纯净水是什么样的水?

(2)讲述:与含有异味的自来水相比,纯净水的净化处理要求更高,不含有任何杂质,它只能起到对人体补充水份的作用,没有任何营养。

(3)为什么要生产蒸馏水呢?

3、课外实践:参观自来水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0-24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水污染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水域中的主要原因,了解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污染的水怎样危害人类的健康。

2、指导学生考察自然水域。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考察能力。

3、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查看水域情况,选择好考察地点。

学生准备:水样的工具、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水》单元,请你想一 想自然界的水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水有哪些用途?

2、讲述:自然界的虽然分布很广,但是可直供人类利用的水却是很少。随着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物越来越多脏了,这样的水能用来做饭、烧菜吗?今天这接课就来研究是怎样被污染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1)课文了解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① 看课本的插图,分组讨论。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② 学生汇报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电台、报纸的报道。讲讲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① 生活中你看到那些水污染的现象。

② 你知道我省哪些水地区污染严重?

(3)小结:自然界的水大多是不干净的。污染的原因很多,有居民生活的废水污染,工厂的废水污染,船只航行时的油污染、农村的使用农药产生的污染的水等等.

(4)如果水中含有了对人体有害的的物质,我们就说水受到了污染.(板书课题)混入书中的各种各样物质叫污染物.(板书:污染物)垃圾、油污、工业废水。病菌等。污染物的来源叫污染源。(板书污染源。污染源有的来自工厂。有的来自于医院,有的来自居住区。

2、指导学生考察附近水污染情况。

(1)讲解:随着生产的发展,工厂生产出的产品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水,倒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废物通过各种途径使自然界水手到污染,不少自然水的水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我们这个地区的水是不是手到了污染呢?我们必须亲自去看一看。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是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

(2)介绍考察的方法。

①看:看水面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动物和植物情况。

②查:查找污染物,查水域周围情况。

③闻:用小瓶取水样,闻有没有怪味、臭味。

④记:及时记录考察情况。

( 学生充分讨论后填写报告)

(3)指导考察报告的填写方法。

(4)讲解考察时的注意事项。

①分小组考察:4~6人一组,选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合作,集体行动。

②采水样:不要到深水中水样,采水样时一定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

③各小组互相照应,发生情况,及时报告。

3、指导学生了解污染的水怎样危害人的健康。

(1)汇报考察情况。

(2)结合实地考察和课文的插图,讲一讲污染的水怎样危害人的健康。

(3)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5)小结:污染的水可通过人的饮水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有的是食用了被污染的动物和植物。间接地危害人的健康。

(三)巩固应用

(1)自然界的水干净吗?

(2)它是怎样被污染的?

(3)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的健康的?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1、了解你的周围自然水有没有被污染?如果有被污染的话,了解它是怎样被污染的。

2、提出改进水质的建议。

3、召开主题队会。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家乡的母亲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0-24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四季星座》教学设计







第一时段:

一、从认识星座导入

1、教师用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著名的星座(如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认识初步这些星座。

3、在大屏幕上撤去星座的轮廓和连线,教师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用线连起来,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古人可以建立他们的星座,我们也能做一做古人,建立我们的星座。要求学生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我的星座”。

二、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学生各自在喜欢的时间里,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发给学生一张投影胶片,投影片印上网格,让学生注明方向,把“我的星座”画在投影片上。)

第二时段:发表我的星座

一、交流“我的星座”

1、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⑴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 ⑵说出命名的理。

2、学生各自用投影仪简单介绍自己的星座。

3、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自己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二、讨论“我的星座”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的星座”:仔细观察这些星座,看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

3、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星座很相似,观察的可能是同一些星星。

4、组织讨论⑴: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颗星星?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同一时间的星星的方位、颜色、位置、亮度是一致的。组织讨论⑵:怎样才能确定一颗星星的颜色、位置、亮度?可以统一时间,指南针确定星星的方位,量角器确定星星的高度,亮度用小圈圈表示。

5、研究后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只指南针、一只量角器,要求全体同学在晚上九点同时进行观察。

三、学生在晚上九点按照自己的方位进一步确定“我的星座”中星星的准确位置

学生回家以后利用仪器确认“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并用投影胶片准确标出自己星座中的星星。

第三时段:介绍我的星座

1、介绍星座: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它介绍出来,(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

2、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介绍完了,把我的星座的星星标到教室里的的大投影片上,再按方位用胶带纸把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3、最后把四个方向的投影片用胶带粘在一整块,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

4、比较各自的星座:将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发现。

(学生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小组观察、比较、讨论。)

第四时段:关注“我的星座”

继续观察“我的星座”一年四季在星空中的变化,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0-24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太阳系

钟公庙中心小学 陈剑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资料的阅读、研究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太阳系的图片资料。
2、介绍宇宙天体的科普书籍数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太阳是一个发光、发热的星体,体积、质量都相当大;我们又知道地球带着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除地球外,还有哪些星体也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呢?这是我们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了解构成太阳系的星体

1)出示太阳系挂图或投影片。
①提问: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那些知识?

小结: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的天体叫做“行星”。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转动的天体叫卫星。行星和卫星自身都不能发光,我们之所以能见到它们,是它们反射了太阳的光。

②围绕太阳旋转的有哪些星体?

③指导阅读:看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图片作出回答。

小结: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板书课题)太阳系是一个很大的天体家族。

2)了解围绕太阳转动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提问: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中,大行星有哪几颗?

学生回答自己对太阳系已有的了解。

1)我们知道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3)太阳系里有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4)太阳系里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更生 、冥王星。

5)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三、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
了解九大行星运动的特点。

①谈话:请同学们继续研究,重点阅读、分析图片和资料:“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图”、“九大行星体积比较示意图”、“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九大行星数据表”以及从太空探测器拍回的一些行星面貌的照片,先找共同的特点,再找各自的特点,并说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②讨论: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概况。

2)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①根据“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九大行星数据表”,用橡皮泥表示九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②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方案,说说怎样做这个实验。

③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该是多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九大行星环绕太阳旋转有下列一些特点: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太阳公转的;

2)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4)它们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而没有飞离太阳,是因为太阳的巨大引力作用。

5)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6)小组合作操作实验:把表中行星与太阳距离按相同的比例缩小,将“太阳”及“九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7)学生游戏:学生做一回“九大行星”,到操场上去围绕“太阳”转一圈。
四、小结延伸。
1)太阳系是有哪些天体组成的?
2)在建造模型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0-24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探索宇宙



鄞州区栎社小学 杜建伟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 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 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 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

1. 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 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 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

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 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 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

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 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三、充满活力的宇宙

1. 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 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 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 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

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 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 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 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州6号”载人飞船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1: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