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64|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妙的指纹》教学设计



蛟河市漂河镇半拉撮落村小学 史启伟



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胶带、剪刀、白纸、表格、放大镜、图画纸、印泥、橡皮泥、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不过表演魔术可是需要助手的,你们谁愿意来做老师的助手呢?不过老师要选的助手是有条件的。出示课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气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珑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气也很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请他们留个手印做纪念。取白纸在白纸上印手指印。
师:老师把这两个手指印调换一下,现在不知道是谁的手指印了。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出来。(教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师:现在看到了什么?(教师把分辨出来的手指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老师的魔术是不是成功了。给老师一些掌声吧。你们知道这手指印是什么吗?(指纹)。

2. 出示幻灯片(导入奇妙的指纹一课)。

二、 新授

(一) 研究指纹

1. 提出问题。
师:指纹这么奇妙,你们都想研究关于指纹的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2. 筛选问题。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是真多啊!现在请你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问题,哪些我们可以在这一节课上就能解答呢?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问题:
(1)我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我的指纹和同学的一样吗?
(3)我和老师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二) 拓印指纹

1. 导入。
(1) 你们是否知道你的指纹在什么地方呢?谁能给老师指一下?
(学生指出自己指纹的位置)
(2) 那好我们就开始研究吧!(找一位学生,拉着学生的手走到教室的一端)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吧!(再走到教室的另一端)在灯光下观察一下吧。(面向全体)我想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下大家说行不行啊?在液体里泡一下可以吗?
(3) 这样观察太麻烦了,谁能给老师想一个办法?(引导学生说出把指纹拓印下来研究)

2.  拓印指纹。
(1)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要把指纹印下来。和自己的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指纹印下来呢?(学生讨论)
(2) 教师提出要求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 注意纪律,不要大声喧哗。
    · 注意卫生
(3) (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拓印,教师巡视指导)
(4) 考察学生的方法,及时的发现并给予表扬。
(5) 展示一下自己拓印的指纹。

3. 研究问题。
(1)分小组研究问题。讨论交流研究方法和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布置要求:①搞好分工。②注意纪律。③做好记录。
(2)集体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动起来。可以向其他的同学借指纹;也可以向老师借指纹。
(3)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做好纪录。

4. 交流答案,展示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将研究的方法、过程、研究的结果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其他学生认真地倾听。)

5. 指纹的分类。
    ① 教师出示三种指纹类型,主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物品十分相像?根据自己的观察,给这种类型的指纹起出自己喜欢的名字。(适时的表扬学生的回答)
    ② 总结出:人的指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弓形、箕形、斗形。(幻灯出示三种类型指纹的特征)
    ③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属于哪种类型。

6. 知识扩展。
(1) 师:现在到了奖励的时间了,老师这有一本有关于指纹知识的小册子。这上面有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这是一本赠给热爱科学,乐于思考的孩子的。你们是不是这样的孩子呢?请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到台上领下去。
(2) 指纹画创作
    ① 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外有趣的指纹画。
    ②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指纹画。(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指纹画创作)。
    ③ 展示自己的指纹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指纹画进行评价)
(3) 特色作业
    ① 回到家后把爸爸、妈妈的指纹拓印下来做一个家庭指纹档案。
    ② 研究一下自己的趾纹。看一看你的趾纹和你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是不一样的地方。

三、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我们本来很熟悉但又不太详细的知识,它是我们的朋友——指纹,有关于它的知识,你们还想再继续研究吗?那么,这项研究就交给你们了,老师祝你们成功。下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设计制作玩具的“浪花”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 李文革



一、课前设想

    玩具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亲密伙伴,那些奇妙而有趣的玩具,能开启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许多聪明而调皮的孩子都喜欢拆装玩具,这些在大人眼中的“劣行”,恰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火花。如何将学生的这些行为引上科学探究的道路呢?《玩具里的科学》一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随便玩,随便说,随便拆……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玩的积极性特别高涨,40分钟的时间匆匆而过。然而课后留给我的反思是:这样的课是不是有点华而不实呢?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的动手玩,似乎缺少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堂课学生在快乐的玩中收获的是什么呢?他们只能交流玩具的名称及玩法,至于这些玩具的制作原理,里面含有哪些科学价值,学生没有深入去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一阵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根据本课的拓展活动,上一节科学探究课,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玩具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科学态度、认识过程和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过程

    在学了《玩具的科学》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创新性作业。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要求设计新颖、玩法有趣、制作美观,且含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家长也可参与指导、帮助。到了星期二的科学课,教室里可热闹了。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万花筒”、“小风扇”、“小汽车”、“飞机模型”、“轮船模型”、“气垫飞碟”、“风车”等等。
    上课伊始,我布置了学习任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玩玩具,不过这次的玩和上次的玩不一样,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玩的时候不但要向你的同学介绍玩具的名称、构造、玩法(演示),还要说出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怎样制作的,里面含有什么科学原理等。每小组选出最佳作品,在班里进行交流。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这个玩具设计、制作得是否合理、新颖、有趣、好玩?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在全班交流时,有一个组的玩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生:我们组的这个玩具叫“气垫飞碟”。制作材料有硬纸板、塑料管、气球、透明胶布等。制作时,先把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打个圆孔插上塑料管,再套上气球,最后在接口处,用透明胶布缠紧。下面,我玩给大家看看。
(生演示,将飞碟充足气,直接松手,“噌”飞碟飞上了天,学生的反应不一,有的发出赞叹声,有的不屑一顾,有的表情惊讶,也有的哄堂大笑。)
    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问全班学生:“看到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飞碟飞上了天?”
    生:因为气球有弹性,当把充满气的气球松手后,气球会往回收缩,气球的气体就向下冲了出去,气球就会向上飞。我从网上查到了这种现象叫气体的反冲现象。
    “我有问题。”这时又有同学举手。
    “既然飞碟冲向天空时依靠的是反冲力,应该叫反冲飞碟,你们为什么叫它气垫飞碟?”
    又有一个学生问道:“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气垫船,它能在陆地、水面、冰面上航行,你们的气垫飞碟都能在哪里跑?”
    生:我们气垫飞碟也可以在桌子上移动。
(学生演示,把飞碟充足气, 平放到桌子上,飞碟在桌子上直打转,飞不起来。)
    “哈哈,太有趣了。”有的同学下了位,后面的同学甚至站到了板凳上。有几个学生嚷道:“飞碟为什么飞不起来了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过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因为气球里的空气出来之后,沿着桌子跑了,所以飞不起来。
    其他学生纷纷反驳:“不对吧,气球的空气跑出来之后,冲向桌子,给桌子一个向下的力,反过来,桌子也会给气球一个向上的力,就像弹簧,使劲向下压它,松手后,它会向上弹起。所以,我们觉得从道理上讲,这个飞碟是应该飞起来的。至于它飞不起来,是不是因为它太重了。”
    生:不是这个原因。我们飞碟虽然在桌面上飞不起来,但离开桌面就能飞起来。不信,我再给大家玩一玩。
(生演示,把充满气的飞碟放在桌子的边缘,一开始,飞碟在桌面打转,离开桌面却飞了起来。)
    “咦?这是怎么回事?”刚才乱哄哄的教室,霎时安静了许多。
    生:我们组也不明白……
    “对呀,这是怎么回事?”我心中也疑惑不解,“不如先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于是,我插了一句:“大家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再次玩手中的气垫飞碟,边玩边把发现的问题记录到学习单上,在交流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想,飞碟在桌面上移动,是因为桌子有吸引力,把它给吸住了,离开桌面后,桌子不给它吸引力了,它就会利用本身的反冲力飞向天空。”
    “不同意,离开桌面,地球还有吸引力呢?我觉得飞碟在桌面上运动时,好像有什么东西压着它飞不起来。”
    “是空气给它一个向下的力,压得它飞不起来。”
    “不同意,难道离开桌面,空气就不给它一个向下的力了吗?”
    学生们议论纷纷……
    听了学生们的议论,我心中顿悟,灵机一动,拿过一块纸板,把它卷成拱形放在桌面上,说道:“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作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学生异口同声“想”。我贴近桌面,往拱形纸板里吹气,弯曲的纸板变平了,贴到了桌面上。“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老师,因为你往拱形纸板里吹气,纸板下面的空气被吹走了,纸板上面的空气就把纸板压平了。”
    “是因为纸板下面的空气稀薄,上面的大气压力把纸板压平的。”
    ……
    “根据刚才这个小实验,请大家再想一想,为什么气垫飞碟在桌面上飞不起来呢?”
    “我知道了,当气垫飞碟充满气放到桌面上,气球里的空气沿着桌子向四处喷散,圆盘下面的空气压力小,圆盘上面的空气压力大,所以飞碟飞不起来。”
    “嗯,有道理……”
    学生的脸上绽露出了发现后的喜悦。
    “能不能让气垫飞碟平行着飞一小会儿呢?”我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要想这样做,需要把飞碟做哪些改造呢?”
    在学生的议论声中,课在继续……

三、教学后的反思

    这堂课,使我欣喜不已,收获最大的就是我的学生,他们是那么全身心的投入,即使打了下课铃,学生们仍是兴趣盎然,争论不休。这节课成功了,那么课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认为有以下两点:
    1. 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玩中学”。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这节课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当然,这里的玩不是看热闹,而是有目的的去玩。当一个有趣的玩具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往往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当学生对观察的现象感兴趣而提出问题时,这时便是探究的开始,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便可进行系统地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感受玩具里的科学。像今天学生们在玩气垫飞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科学秘密,“反冲现象”、“大气压力”等等,许多初中要学到的物理知识都在这节课中被学生提出,也许有的问题学生们现在不甚明了,但是这堂课孩子们在玩中产生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断探索,这种探索意识的树立,对学生的科学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 把“难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
    由于科学课倡导学生“探究”和“研讨”,因此,在学生探究的这段时间里,我没有满足于在各小组之间走一走,看一看,而是对学生实施影响,促进他们不断有所发现,营造了和谐的科学探究和研究氛围,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打成一片去了解学生,敏锐的观察他们发现了什么?还准备怎样去发现?等。玩具里的科学无穷无尽,有些玩具的科学是学生目前无法解释的,甚至老师也是不甚明白,这时怎么办?我觉得不妨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现代学生的知识面很广,阅读的科普读物也很多,再加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便捷,都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有时一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是找不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不用急于把所有答案告诉学生,不妨告诉学生现在我们的确有些秘密解决不了,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继续探索。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是提倡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索意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天地,就应该让学生在这块天地中自由畅想,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互相争论、 辩解,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许他们争论的问题在大人的心目中多么幼稚,也许他们争论的问题最终都没获得准确答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过程,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过程,当然也并不是要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作为教师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尺度的。这种探究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断引导与鼓励,支持与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运用感官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综合地运用感官的能力;

2.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眼、耳、鼻、舌、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并了解眼睛比其它感官接收的外界信息多;

3. 培养体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投影片,苹果、桔子、西瓜各两只。

学生:每人带苹果和桔子各一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装在布袋中的苹果和桔子让学生猜是什么。

2. 不用眼睛,你能用什么方法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3. 你刚才运用了哪些感官?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哪些感官吗?

4. 这学期以来,你运用哪些感官学到了哪些知识?

5. 导入,板书课题。

二、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1. 你认为在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中,哪一个获取的信息最多?(猜测)

2. 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1)拿出准备好的苹果。

(2)布置观察要求。

(3)学生进行观察苹果,并记录好观察记录。(见表)

运用的感官






















(4)比较得出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三、体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综合运用感官。

1. 分别对桔子进行观察。(小组内成员除一人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外,其他人分别用单个感官进行观察。)

2. 组内进行比较,谁获得的信息最多?

3. 分析:为什么部分人获得的信息多?得出结论。

4. 综合运用感官去判别西瓜的生熟。

四、体验两只眼睛的优越性。

1. 猜测人为什么要用两只眼睛看物体。

2. 体验两只眼睛的优越性。

(1)两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大。(眼睛正视前方,比较一只眼和两只眼看到的范围。)

(2)两只眼睛看得清楚。(用视力表进行比较)

(3)两只眼睛看到物体的位置比较准确。(用一支笔竖在自己眼睛的正前方,分别用左、右和双眼看笔,进行比较。)

五、拓展知识。

1. 教师演示情境。(摔了一跤,手不能动了,该怎么?)

2. 怎样才能知道骨头有没有断?

3. 你还知道人们发明了哪些器材来帮助我们去观察。

4. 教师投影补充。

六、体会保护五官的重要性。

1. 通过蒙住眼,塞住耳朵等活动来感受五官的重要性。

2. 讨论五官给人带来的好处。

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奇妙的指纹







(教学准备:铅笔、透明胶纸、白纸、印泥、颜料、有关指纹的课件或录象、表格等。)

一、质疑激趣。

放一段录象是公安人员收集现场作案人的指纹,最后破案的故事。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就是来研究指纹。

二、拓印指纹。

1. 师: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指纹拓印在纸上?或参照书上的方法。

2. 方法和步骤:

(1)正像:用铅笔反复在纸上涂抹,把手指放在铅笔印上摩擦,用透明胶带纸覆盖在有铅笔印的手指上,把胶带纸揭下来贴在干净的白纸上。

(2)反像:取印泥或调好的颜料,手指放上去,粘上颜料后,印在白纸上。

(拓印指纹的方法还有几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拓印指纹)

3. 学生完成十个手指的拓印。

三、研究指纹

1. 师:警察同志能用指纹来侦破案子,你今天打算怎么来研究指纹?

2. 学生先说一说研究的问题,老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供学生选择。(除书本上之外,如:杯子上的指纹如何取下来?指纹有什么作用?

3. 每位学生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相同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先讨论研究的方案,然后共同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结果要做好笔记。

四、展示和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前对大家说说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五、拓展

1. 全班同学的手印图。

2. 人们是怎样利用指纹的特点来解决问题的?

3. 指纹会遗传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我的手







教学目标:

1.  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2.   通过实验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3.   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有感觉的功能。

4.   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核心之美。

5.     体验身体残障所到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6.    观察自己的指纹,了解指纹的用途。

教学重点: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手

(教学准备:袜子和衣服,用针扎或用颜料点成的盲文数字,冷热、软硬、轻重、光滑等不同的物体,有褶皱的饮料管、能套住手指的圆筒,胶带纸,有关图片和人体骨骼标本等)

一、 引入。

谜语导入。

二、手的用途。

师:我们的手能干什么?

学生讨论手的用途。

学生展示手的用途。比如:在投影机的灯光下做手影的游戏等。

三、提出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1. 师:我们的手为什么能做这么多的事?

让学生产生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手的结构和形态,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

学生探索活动:触摸手了解它的内部,如有多少块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

学生观察手作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的变化。

2. 师出示手的骨骼照片,数一数手部的骨头数量。

四、分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

学生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验证的题目和验证的办法记在本子上。

五、验证。

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验证。

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褶皱,其作用和饮料管上的褶皱相似,具有帮助活动的功能。除了用胶带纸粘住这些褶皱去体验手指是否容易弯曲外,还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饮料管,让学生用手分别去弯折有褶皱的地方和没有褶皱的地方,比较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手部骨骼模型,观察手部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体验关节的作用,可用小木片和胶带纸把手指的某个关节固定住,就象骨折时上夹板一样。也可以用圆筒套住手指,体会缺少关节将会怎样。

体验大拇指的作用。把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并排紧靠在一起,不单独分开。或者把大拇指收在掌心,体验一下手还能灵活地去使用工具吗?

六、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

师:下面我们来做“猜一猜”游戏。要求不用眼睛看。

利用桌子上事先准备的物品,以及学生自己书包和衣袋里的东西,挑选一些放在一个布袋里,请一个同学蒙上眼睛,用手去拿出里面的物品,并说出是什么,为什么?接着在每个小组用若干信封或其他袋子分别装上废电池、塑料泡沫、海绵等不同的,让学生猜。

七、训练手的感觉。

让学生区分袜子和衣服的正反连忙两面;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各种各样的树叶(如表面光滑有蜡的、有茸毛的,新鲜的、压干的,不同形状的——

师准备一些用油漆或乳胶画点在纸上的盲文,学生辨认盲文。

在次基础上再介绍分别代表哪个数字,介绍人民币上的盲文数字。

八、拓展。

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么不同?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器具利用了手指关节处的褶皱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我们的身体







教学要求

1. 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我们的身体。

2. 尝试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能通过看、听、摸等手段对自己和同学的身体结构有个粗略的了解,并由此产生进一步观察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

3. 能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4. 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5. 在对人体的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准备

白纸、全身图投影片、残疾人图片、放大镜、尺子、纸筒等。

教学活动过程

1. 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我们来画一画人。先想一想你准备画谁?画些什么?然后仔细观察一下再画一画。

先说一说画了身体的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再让大家猜一猜:你画的是谁?

出示人体全身图(投影),认识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头、颈、上肢、下肢、躯干等。

观察同桌同学身体各部分的特点(包括结构灵活、左右对称、长短粗细等),然后介绍给大家。

2. 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好处。

出示一张残疾人的图片,观察描述残疾人身体外形的特点。

说一说:图片中的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体验:只用一只手拉衣服上的拉链。只用一条腿走一段路。

想一想:以前你遇到过哪些残疾人?怎样做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3. 感知身体里面有什么。

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关于身体里面有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如:

心脏在哪个部位?

肋骨在哪个部位?有多少根?

……

你还能用眼睛的观察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我们小组想出了这些办法:……你对他们小组的办法有什么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得到的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各种问题,像以前一样做好观察记录。

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了身体里面有……。我们用的方法是……

4. 后续活动。

哪些问题我们在课内不能解决,但可以在课余用查资料的方法解决?

抽时间到校图书室或街上的书店里查一查,看看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同学间互相交流,用摘录的方法向老师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 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 、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 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 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 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 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 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 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 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 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2.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 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 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 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 汇报你的发现。
    3.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 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8: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