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2:18 | 只看该作者
不宜“老道”处之
徐向东
前些日子读到这样一句评论某作家作品的话,说该作品:“不事雕琢,却自显深厚老道的文字底蕴,是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

近日,不经意间看了一会儿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正赶上播放哈尔滨师范大学隋丽娟教授在讲历史上少有的由女人发动的“辛酉政变”。这个女人就是慈禧太后。政变后,她垂帘听政,当了清帝光绪的家。

该讲坛有字幕显示,出现了多次称时年不到三十的慈禧“谋划之老道、处事之老道”字样。

可惜上述两个地方有个词,用错了,这个词,即“老道”。

“老道”,口语里常这么说道士。道士是人们对道教徒的称谓。道教的创始人为张道陵,徒众尊其为“天师”,故又称“张天师”。其道也被称为“天师道”。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显然是位大文化人。孔圣人当年都曾向他问礼呢!后来老人家退隐,著书《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以“道”为核心,编织了一个思想体系,逐渐成为道教信奉的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他老人家也硬是被道众们尊为教祖,且慢慢地,上了天宫,成了玉皇大帝左右神明“太上老君”,即“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所以,说起老道,总和道教有些瓜葛,总是个名词用法。如上个世纪50年代,作家曲波写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有一章名“河神庙老道失算”,就是讲我人民解放军剿匪小分队与假扮河神庙“定河道人”的有点儿文化的潜伏土匪斗智故事的。

这般看来,用“老道”评价作品,不妥。那用什么?用“老到”。

“老到”,想是老练周到。一查词典,它的第一个义项,还真是这么说的。用于形容人的做事为人,如说:谁谁为人处世老到,点水不漏,精明强干。某某虽然年纪不大,做起事来,却是相当老到,令人叹服。等等。它的第二个义项,是形容功夫精湛深厚。如说:某某打起太极拳来,功夫老到,一看就知是练家子。某某的文章,文笔老到,风格劲健,耐人寻味。等等。总是个形容词用法。

比较上述,“老道”事儿多,多说了几句。“老到”事儿少,少说了几句。目的单一:评价文学作品乃至人物,不宜“老道”处之。当然,那个人物若是武当山的张三丰,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2:29 | 只看该作者
“田”字诗
晓 秋
  宋代有位著名的理学家陈襄,自号古灵先生,他传授给学生一首《田字诗》,诗曰:

昔日田为富家足,

今日田为累字头。

拖下脚来为甲首,

伸出头来不自由。

田安心上常思想,

田在心中虑(慮)不休。

当初只望田为福,

谁知田多垒垒(壘壘)愁。

读其诗,识其字,由“田”字纵横开去,涉及的字有:富、累、甲、由、思、虑、福、垒。可见文字的内在联系与巧妙结构;该诗还具备一定的生活哲理,令人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2:50 | 只看该作者
“不日”的误用
杨廷珺
    “王某七岁的儿子突然失踪……不日,人们在村头小卖店旁发现了一封匿名信。”(1997年第八期《科学画报》)

句中的“不日”用错了。查《现代汉语词典》,“不日”虽然是“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的意思,但“限用于未来”。比如:“这部耗资巨大的影片,不日将在各影院上映。”此处的“不日”,用得很贴切。凡已经出现、已经完成的事情都不能用“不日”。那么,上述引句该用什么词呢?可用“不久”,因为“不久”表示“距离某个时期或某件事情时间不远”,又无“限用于未来”的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2:56 | 只看该作者
“一柱香”还是“一炷香”
徐世华
  除夕烧头香,即上第一炷香,据说能给人带来好运。2005年1月20日的《中国商报》上,有一篇文章报道的就是上头香的新闻──《云居寺除夕“第一柱香”起价660》。标题中出现了一个常见错别字,“一柱香”应该是“一炷香”。
  “柱”,本义是支撑房屋的柱子。段玉裁说:“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引申泛指一般的柱状物,如“顶梁柱”“擎天柱”“偷梁换柱”等。也指弹拨乐器上的系弦木,如“胶柱鼓瑟”,李商隐《锦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炷”的本字是“主”,意思为灯心。《玉篇》:“炷,灯主也。”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唐代许浑《秋夕宴李侍御宅》:“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有一句俗语,叫“一炷香工夫”,谚语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可见,“柱”和“炷”两今字的功用不一样,互不通用。关键的一点是,“炷”字从火,用于指燃烧的东西,用作量词时,专门用来计量线香的数量。“一炷香”是不可以写成“一柱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3:08 | 只看该作者
“拾级而下”?
王金玺
2001年1月16日《乌鲁木齐晚报》报道某工厂火灾隐患严重。该文记述记者进入工厂地下室时,写道:“我们拾级而下……”《辞海》对“拾级”条的解释是:“涉历梯级,如:拾级登山。”《现代汉语词典》对“拾”字的解释是轻步而上;将“拾级”解释为“逐步登阶:我们拾级而上,登上了顶峰”。可见,拾级一词只能用于上阶梯,不可用于下阶梯。所以没有“拾级而下”的用法。顺便说一下,“拾”是个多音字,“拾级”的“拾”在这里不读,而是读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3:58 | 只看该作者
“於”与“于”



周红漫

战国时期有个人叫樊於()期,某电视剧里把他读成“樊于()期”。观剧时不曾作记录,时间一长,已记不起剧名了。
最近剪存的《羊城晚报》一篇文章,提到这个历史人物达四次之多,都被写成“樊于期”(见1997年12月22日第17版)。四次用“于”字代“於”,想来并非排误失校,而是原稿就是如此。报纸尽管不是有声读物,但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读的是“于”,把它当作“於”的简化字处理了。
其实,“於”也有不能简化的场合。“於”有三读,读y’时通“于”,现在一律简化为“于”,“於()”就作为异体字废除,例如对于、关于、出于、过于、胜于、于是;凡读时,则仍写为“於”,例如古汉语中的叹词“於戏”就同于“呜呼”,先秦楚人称老虎为“於菟”,即读,樊於期的“於”亦是这样,名从主人,不能也无须替他改为“于”;读,只作姓氏用,美籍华裔青年女作家於梨华的姓就是其例。
樊於期其人其事,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记载,应该不算生僻。
他的姓名,三个字无一字遇上简化,本不必作繁简对应处理,今被改“於”为“于”,音、形全变。致误之因就在于不明“於”字在汉字简化过程中分成“於”、“于”,而把“于”完全取代了“於”字。於梨华的姓幸而不见有人擅改,但读音却不免出错,曾有人当面称她为于()梨华女士,而不称“於()梨华女士”,这么一来,竟与三国时魏将于禁同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14:09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好”逑



傅 毅

近日来,连续几次从电视节目中听到这样两句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电视片中的倩女靓男打趣这样讲,老师教学生也这样念,而且无一例外地把“君子好逑”中的“好”读成
众所周知,这个“好”字是个多音字,那么在这句诗里,它究竟读作还是应读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出自《诗经》的开卷之作《关雎》,这是先秦时代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端庄秀丽的女子啊,是君子的好配偶。其中“逑”义为“配偶”,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追求”之意,知道这个“逑”的意思,那个“好”字想必再不会念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4: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