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6:20 | 只看该作者
从“令人咋舌”说开去



张 旭

笔者曾从电视节目中听到“令人舌”的读法,深感不安。“咋”有“”“”“”三种读音,但并无“zh?”的读法。“咋”的不同读音各代表不同的含义:咋()(方言)在某些地区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咋()(书面文言词语)“咬住”之义,咋舌即咬住舌头,形容因吃惊、害怕而说不出话来;咋(),咋呼(方言),大声说话,也有张扬、吹嘘的意思。不宜写作“诈唬”“咋乎”。咋有多音,但并非“异读字”,“咋舌”并不属于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定的“有异读的词”。将“咋舌”读作“舌”,这种差错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的确令人咋舌。
现在将“衣冠”的“冠”(帽子或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读作“”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把“冠()心病“读为“心病”,将“树冠()”读作“树”的差错,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而把“畜(,牲畜)力”误读为“(畜牧)力”,“刀耕火种(,种植)”误读为“刀耕火(种子)”也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播音员竟将“同仇敌忾()”错读为“同仇敌”,还有的播音员不止一次地把“相形见绌()”错读为“相形见,甚至读作“相形见”,这不能不令人咋舌。
读音不规范的现象在影视界出现的频率之高,就更令人咋舌了。例如:在某电视连续剧里,一位演员竟将“饮鸩()止渴”读作“饮止渴”。在电影及电视片中,少数演员将字音读错的现象,不胜枚举。仅从某著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不遗()余力“说成“不余力”,便可见一斑。
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使用语言文字是否合乎规范,不仅关系到宣传的实际效果,而且对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千万不能小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6:31 | 只看该作者
“馄饨”的“饨”,你读对了吗?



南京大学中文系 任竞春

馄饨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食品。但是,人们对“馄饨”的“饨”是“深知其义,而未知其音”。笔者曾经在南京大学食堂作过一次调查,暗中记录购买馄饨的大学生对“馄饨”一词的发音。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在所调查的106人中,仅有8人发音完全正确。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普通话相对标准些,发音错误率较低,但是在“馄饨”一词上产生了普遍的误读。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都给出了“饨”的注音——,同时又注明“馄饨”应读。也就是说,“饨”作单字念时,读作阳平调,但是在“馄饨”一词中,“饨”字要念成轻声。
错误读音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没有把“饨”变读成轻声,第二种将“饨”读作。第二种错误更普遍,这种错误跟方言的影响有关。笔者查阅了李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从中找出了“饨”字声母念作d的方言点:哈尔滨、济南、牟平、洛阳、西宁、扬州、南京、太原、忻州、绩溪、娄底。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时,这些地方的群众很容易把“饨”读成。这种错误还跟形近字的影响有关。“沌”“炖”“钝”字形与“饨”相近,声符与“饨”相同,但它们都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6:42 | 只看该作者
“老少边穷”的“少”念哪个调



姜登榜

笔者很多次听人说到或听电视节目主持人谈到“老少()边穷”这个词,觉得有必要说说“老少边穷”的读音。
“老少边穷”这一联合短语由老、少、边、穷四个单音节词并列构成。“老”指革命老区,如瑞金、延安等地区。“少”()指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如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边”指边远地区,如云南、西藏、新疆等省区。“穷”指贫困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原因,“老少边穷”较为贫穷落后,是国家扶贫攻坚、开发振兴的重点地区。
“老少边穷”是个区域概念,与年龄大小无关。读“少()”为“”,怕是还不大明白这一短语的真正含义,误认为“少”是“老”的反义词了吧!试问,我们国家哪有什么“老年人地区”和“少年人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7:27 | 只看该作者
“质”与“室”的读音
谭桂声
“质”与“室”是两个常用字,它们在我社的使用频度又远远高于在社会上的使用频度,可以说是我社业务工作中语言交际的两个超高频使用的常用字。由于我社的工作性质及部门设置,我们总免不了与它们打交道,须频繁地使用“质量”一词,以及“××室”之类的部门名称。但据我社几次会议发言统计,将“质量”的“质”读为的,有十之八九;将“××室”的“室”读为的,有十之六七:均误读为上声(三声)。而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其声调不是上声(三声),而是去声(四声),即“质”与“室”分别读为和。

“质”与“室”在宋代时就有入声、去声两读(“质”在《广韵》中有入声、去声两读;“室”在《广韵》中读入声,在《集韵》中又读去声)。现在还有个别方言将这两个字读为入声,但在北方方言中有去声、上声两读。1985年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质”“室”都统读去声,因此它们在普通话中只读去声,不能读上声。至于为什么确定“质”“室”都统读去声,而不读上声,是因为前者不仅合乎语音实际,而且合乎汉语语音的演变规律,即古入声字后来多转读去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7:45 | 只看该作者
说“道藏”



夏业昌

  1996814,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介绍了四川省的出版业。其中提到了《道藏经》,解说者把道藏字读作,这是一个错误。
“藏”字读“ ”时,主要用于“收存”“储藏”等义,而“道藏”是指道教经典的总集。如《宋史·王钦若传》:“明年,为景灵使,阅道藏。”这个“藏”字读作“”,“道藏”的意思是“道家经典总称”。
藏字的字义引申线索非常明显:(1)储藏( ),如《诗经·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2)储藏(东西)的地方,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陆德明释文:“藏,才浪反。”徐中舒《左传选》注:“守藏,保守库藏。”(3)收聚书籍的库藏,特指道教、佛教的经典总集。
由此可知,“道藏”的“藏”是从“库藏”义引申而来,应该读为“”。道教的经典从六朝开始汇集成“藏”。到明代的《正统道藏》就收编了5 305卷,万历年间,又编成了《万历续道藏》,增收了180卷。《道藏》共包括1 473种书,内容十分丰富,除道教经书外,还收集了诸子百家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7:58 | 只看该作者
唐三藏原名怎么读



李永隆

唐三藏一般人叫他唐僧,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原名叫陈祎。2006年11月18日上午,上海东视新闻娱乐频道播出《智力大冲浪》节目。主持人程雷在讲到唐三藏的原名时,读成了“陈”。这就读错了。
“祎”美好,多用作人名。“祎”字只有一个读音“。可能是因为“祎”和“伟”都有一个“韦”字旁,所以程雷想当然地把“祎”念成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9:58:13 | 只看该作者
“朝华”应读zhāohuā



姚东军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柔石小传》中有“朝华”一词,配套的音像教材把它误读作“”。其实这里的“华”字应读
查《新华字典》“华”有三个音:
(一)①美丽有光彩的;②指中华民族或中国。
(二)①姓;②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
(三)〈古〉同花。
由此可知,古时候“华”与“花”是通假字。朝是早晨之意,华通花,那么“朝华”即早晨的花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鲁迅、柔石等组织的朝华社1928年12月创办《朝华》文艺周刊,
1929年6月改出《朝花旬刊》。显然,这里的“朝华”即“朝花”,这“华”字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21: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