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5:48 | 只看该作者
“故乡”和“家乡”
金 婕
北京是我的故乡。

北京是我的家乡。

粗看,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细辨,似乎存在着差别。但是要说出个究竟来却不那么容易。有的词典解释:“故乡”就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这样的解释还是让人看不明白。既然“故乡”可以解释为“家乡”,那为什么上面两句话听起来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味儿呢?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的语感?

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次,随手翻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没想到上面竟然有详细的解释和辨析:“故乡”是指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家乡”是自家世代居住的地方。但是“家乡”与“故乡”绝对不是一回事。“故乡”指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了;“家乡”则指现在可能仍住在那里。词典紧紧抓住了“故”字的基本意义,“故”就是指从前、过去,所以“故乡”一定不是指现在住的地方。所以“北京是我的故乡”就暗含“我已经不住北京了”之意;而第二句话则意味着“现在我可能还住在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5:58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的“前”该不该加
《咬文嚼字》编辑部
“前苏联”的“前”该加不该加,这是个老问题。从语用实际看,对“前苏联”不宜“一刀切”,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不恰当。

我们认为“前苏联”的使用有三种情况:

一、绝对不能用。在苏联存在的1922年到1991年期间,称“苏联”为“前苏联”会产生语义矛盾,像“l941年前苏联遭到德军入侵”之类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可用可不用。在苏联解体之后,用“前苏联模式、前苏联经济、前苏联电影、前苏联作家、前苏联歌曲”等词语时,“前”字加不加意思差别不大。

三、非用不可。苏联解体之后,曾经属于苏联的国家和地区独立了,这时再用“苏联”来称呼它们就必须加“前”,只有“前苏联国家、前苏联地区”等表述才能说明它们属于苏联的历史已经结束。

绝对不能用而用,必须要用而不用,都是错误的。这两种情况的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语用中大量的是可用可不用而用的情况,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在保证表达的清晰与准确的基础上,让可用可不用的“前苏联”“退出江湖”。我们认为,这一选择是合理的,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6:57 | 只看该作者
“三部曲”还是“三步曲”?
“三部曲”原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后泛指“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现报刊上常出现“三步曲”甚至“四步曲”“五步曲”,你认为用得对吗?



“三部曲”源于古希腊

◆陈晓云

“三部曲”(trilogy)是外来词,源于古希腊,最初仅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创作了几部“三部曲”。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组成;《俄瑞斯特亚》三部曲,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组成。后来,文学家借用了这一术语,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文学作品。

追溯到源头,可以毫不含糊地确认是“三部曲”,不是“三步曲”。



中外“三部曲”举隅

◆陈大轩

“三部曲”源于戏剧,但更广泛地见于文学。中外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创作过“三部曲”。

如国外有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等。而在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三部曲。如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等。

我们没见一个作家把“三部曲”写作“三步曲”。“三步曲”用于文学作品肯定不行,用于文学作品之外同样不行。



“三部曲”进入生活领域

◆余培英

《汉语大词典》收有“三部曲”词条,在解释清楚本义之后,特地点明了它的引申义:“亦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同样强调了这一词语已经进入日常生活领域:“也比喻有内在联系的三件事或者事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三部曲”的这一引申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

战略的“三步曲”,正确不正确?(《邓小平文选》第3卷305页)

(2)      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

场孤单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自序》)

词语可以由本义到引申义,但词形是不应该发生变化的。



“三步曲”,止步!

◆陈德宇

“三部曲”误为“三步曲”,其发生机制和“按部就班”误为“按步就班”颇为类似。首先,因为部、步同音;其次,“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而“步”正有步骤、阶段的意思。相反,“部”这方面的意义却不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以“步”代“部”。同样,“三步曲”也是指三个阶段。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舞曲中有快三步、慢三步,这一舞蹈术语较文学术语似乎更深入人心。提到“三步曲”,人们也许更容易想到的是舞蹈而不是文学。

然而,不管有多少原因,错的就是错的。“三步曲”,止步!



“三步曲”的生存理由

◆曹国军

“三步曲”不见于工具书,但在报刊上大量存在,连《人民日报》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例如: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迈出了扎扎实

实的“三步曲”:刑事申诉检察单列、推行“首办责任制”、消灭“法律

白条”专项行动。(《人民日报》2003.3.12)

为何如此?关键在于“部”与“步”的语素义不同。作量词时,“部”常用于书籍、影片等,而“步”则与这些无涉。所以,用“三部曲”指文艺作品很好理解,没人会用“三步曲”去指文艺作品。但是,表示事情发展的三个阶段或步骤,用“三步曲”更好理解,因为“步”有“事情进行过程中的程序或阶段”的语素义(见《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而“部”没有表示“阶段”的语素义,“三部曲”在字面上是难以读出“三个阶段”的意思的。

可见,是“三部曲”自身的缺陷,给了“三步曲”存在的理由。



“三步曲”已奏响

◆周建成

检索1995~2003年的《人民日报》,“三部曲”214个,“三步曲”48个;检索2000~2003年的人民网,“三部曲”1 633个,“三步曲”417个。这说明“三步曲”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

最近通过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得到包含“三部曲”的网页538?000个,包含有“三步曲”的网页有190?000个。不仅“三步曲”的使用比例在上升,而且“四步曲”“五步曲”的数量也不少,网页数分别为23?500个和23?000个。

可见,由“三部曲”衍生而出的“三步曲”已经为不少人接受,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组合了。它甚至具备了继续类推的能力,能够由它再衍生出“四步曲”“五步曲”等,来满足交际的需要。

“三步曲”已奏响,捂住耳朵行吗?



仿造的产物

◆王国锋

从“三部曲”到“三步曲”,与其说是误写,不如说是仿造。

“三部曲”指三个阶段,是由三部作品的先后次序来体现的,词的字面意义上并看不出这一点。指三部作品,一眼就能看出;指三个阶段,就有点曲里拐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仿造“三部曲”的形式,出现了一个“三步曲”。

一字之改,妙处多多。首先,“三步曲”好理解,意思通俗易懂,可以作为一般词语满足表达三个阶段或步骤的需要。其次,“三步曲”的构造方式具有能产性,人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类推造出“四步曲”“五步曲”等词语,来表达更多的阶段或步骤。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陈原在《词语的密林里》评价由“阳春面”转化造出“阳春觉”时说的话:“作家完全有权利创造新的语词——只要他所创造的语词为人民喜爱,这个语词就不胫而走——语言学叫做‘约定俗成’。”



不妨视为异形词

◆郭 骏

“三部曲”和“三步曲”在表达“事情发展的三个阶段或步骤”的时候,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完全一样。比如:

(l) 美国要想在伊拉克“功成身退”,必须唱完“清剿、治安和组阁”这三部曲。(《人民日报》2003.7.29)

(2) 表弟从借房、租房到买房的三步曲,不正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缩影吗?(《人民日报》2002.10.11)

这两个例子中的“三部曲”和“三步曲”完全可以互换,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视之为异形词。在一时还无法取舍的情况下,不妨暂时让两者并存,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喜欢文字典雅的,可以选择“三部曲”;追求语义显豁的,可以径用“三步曲”。接受“三步曲”这个“新生事物”,可以让我们多一种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可以互有分工

◆杨彦宝

“三部曲”和“三步曲”是两个共存的、互有分工的词语。文学作品有分三部分的,如《魔戒》三部曲,舞蹈也有跳三步的。可见,两者各自都有存在的基础。“部”的意思是“部分”,“步”的意思是“阶段、步骤”。两个词语有相同的地方,所指都是三个部分。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三部曲”是同一主题下的三个相关的部分。这三个部分可以在发展关系上前后相继,也可以三个部分各自实现。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在故事发展上是前后相连的,而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则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而“三步曲”侧重描述三个互相衔接的前后相承的阶段(步骤),后一个阶段(步骤)是前一个阶段(步骤)的继续和提升。

作为一般词语,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三部曲”理解为“三个部分”,而“三步曲”则可理解为“三个步骤”,并可根据需要类推出“四步曲”“五步曲”来。



编者附言

可以断定,“三部曲”源自古希腊,本是艺术专用词语,后由戏剧进入小说,由文学进入非文学,成为一般词语。

同样可以断定,“三步曲”源自“三部曲”,但究竟始于何时,最初是误写还是仿造,有点说不清楚。从社会运用情况来看,“三部曲”占主导地位,“三步曲”也有相当影响。

编者认为:由“三部曲”到“三步曲”,这是语言的变异现象。如果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艺术作品,理应用“三部曲”,写作“三步曲”是错误的。这点在讨论中没有异议。

如果指三个阶段、三个步骤,从目前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用“三部曲”,也可以用“三步曲”。相比之下,“三步曲”的意义更显豁一点。这也许正是“三步曲”存在的理由。

至于判断两者是异形词呢,还是承认“三步曲”是新生词,似乎还不到时候。让我们看一段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7:09 | 只看该作者
圣地—胜地
“圣地”和“胜地”,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圣地”的“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代名词,所以,“圣地”是“神圣而崇高的地方”。我们说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因为它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胜地”的“胜”,本义“能够承担”,如“胜任”;引申为“超过”,如“略胜一筹”。“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化妆—化装
“化妆”和“化装”,都有修饰打扮的意思。两者的区别在于修饰打扮的目的不同:“化妆”专指女子梳妆打扮,目的是为了使女子漂亮;“化装”也是打扮,但目的是为了掩盖本来的面目,如演员的化装,男扮女,女扮男,少扮老,扮作古人,扮作坏人,等等,都是为了改变本来面目,使之符合角色的身份、年龄、境遇。

与“化妆”、“化装”有关的,还有“卸妆”、“卸装”。“卸妆”专指女子卸除装饰,“卸装”专指演员卸除装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饱满—丰满
“饱满”和“丰满”,都有“充足”的意思,但具体含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饱”、“丰”二字的含义不同。

饱,本义“满足了食量”(吃饱了)。引申为“充满”(饱含)、“最大限度”(饱和)、“丰富”(饱学)、“充足”(饱满)。“饱满”是形容植物籽实充实(颗粒饱满),或形容人的精神充足(精神饱满)。

丰,是“豐”的简化字,表示锅(“豆”是上古时代的锅字)里食物丰盛,引申为“丰厚”、“丰收”,又引申为“美好”(丰采,丰姿,丰韵)。“丰满”是形容女人的体态的,表示“胖得匀称”,含有“美好”的意思。“饱满”无此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复—覆
“复”是“復”和“複”两个字的简化字。復字的含义是“往而仍来”(循环往复,反复,复信,复电,翻来复去);複字的含义是“重”(重复,繁复,复写,复印,复述,复发)。作为两个字的简化字,自然兼有復、複的含义。

覆,本义“翻转、倾倒”,如“覆巢”、“覆辙”。引申为“完全、彻底”,如“覆灭”、“覆亡”。覆字的“翻转”义与復字的“往复”义相同,所以,“翻来复去”、“循环往复”、“复信”、“复电”中的“复”也可以写作“覆”,它们是同音同义的异形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17: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