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2:54 | 只看该作者
“心心相映”?
蓝天照
有个歌舞厅为了招徕顾客,在门前马路上张挂出一条横额大标语,曰:“××歌舞厅与你心心相映”。

正确的用词应是“心心相印”,而不是“心心相映”。

“心心相印”是什么意思呢?相印,是互相印证的意思,印证就是相合。“心心相印”就是指用不着说明,彼此之间便能互相了解。“心心相印”一词最初来自佛家语,《黄檗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印心,心心不异。”又《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后来也指意气相投、彼此之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如清代尹会一《健余先生尺牍·答刘古衡书》:“数年相交,久已心心相印。”总之,就是贴心、投合的意思。

“相映”则与“相印”不同。“相映”是互相映照的意思。互相映照,彼此之间就存在一段距离,距离或大或小,那就很难谈得上贴心与投合了。

何以会以“心心相映”取代“心心相印”呢?原因是:

1)不明词义,特别是不能明辨两词之间细微的差别;

2)不辨字音,印读,映读,两音相近,容易混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3:48 | 只看该作者
《千里走单骑》的“骑”





问:张艺谋执导的《千里走单骑》年初上映。“单骑”一词,我听见电视主持人有的读“单”,有的读“单”。这两种读音都可以读吗?
——吉林长春  单亚虹
答:不可以。“单骑”的意思,是一人一马。“骑”本有两个读音,一读,这是动词,指一种两腿跨坐的动作;一读,这是名词,主要指供人骑的马,或指骑马的人。据此,“单骑”应读“单”,不过,这是旧读。1985年国家语委等部门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骑”字统读为。所谓“统读”,即表示此字用于任何词语中,都只读一个音。电视主持人在这一文件公布以后把“单骑”读成“单”,是不规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4:01 | 只看该作者
说“吗”道“嘛”
徐益民
吗、嘛二字,一般人都很眼熟,以为正确使用不在话下。可偏偏就是这两个字,经常会张冠李戴,连中央电视台的2006年春节晚会也未能幸免:“开句玩笑吗!”本该用“嘛”却用了个“吗”;“我赔得起嘛?”和上一句正好相反,这里用“吗”才能表达疑问语匀。可见,吗、嘛二字不可小觑噢。

吗,明代的字书《字汇》说它是“骂”的“俗写字”。台湾出版的一部形音义字典还作了这样的解释:骂的本义是“以恶言斥人”,这当然要动口,故左面是个“口”字;骂人时往往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犹如烈马难以驯服,故右面是个“马”字。说得头头是道,可惜罕见书证。我们还是按下不表吧。

从文字运用的实践来看,吗、嘛均可作译音用字,如吗啡、喇嘛。吗啡为英语Morphine音译,“吗”读音为。它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白色结晶体,临床可用于镇痛,但长时间使用会成瘾。喇嘛为藏语音译,“嘛”读轻声。喇嘛的意思是“上师”,本是藏传佛教中对高僧的尊称,只有有地位、有学问、有修养而且能够为人师表、带人修行的僧人才能称为喇嘛。汉族则用“喇嘛”一词统称蒙藏僧人。佛教中有六字真言:唵、嘛、呢、叭、眯、吽,“嘛”也是其中之一,读音为。

吗、嘛均可用作疑问代词。稍加考察,不难发现这原是一种方言用法。吗、嘛的意思是“什么”,读音为。“干吗”即“干什么”,也可写作“干嘛”。必须提请注意的是,现在辞书多倾向于以“吗”为规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有一条提示:“干吗”不宜写作“干嘛”。《现代汉语词典》干脆没收“嘛”字“”的读音。不过,在某些方言区,“嘛”仍很有市场,“吃嘛嘛香”便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广告语,用的便是“嘛”字。

吗、嘛还均可作为助词,用在句子当中,使句子出现较为明显的停顿。这一处理有提出话题、引起注意的作用。比如:“广告问题吗,我们留待下周再讨论。”“你若是一定要去嘛,别人是不便阻拦的。”这两个句子中,既可用“吗”,也可用“嘛”,在实际文字使用中,还经常用“么”。三个字的作用是一样的。

上面说的是吗、嘛的同,下面再说吗、嘛的异。作为语气助词,吗、嘛用在句末时,语气是明显不同的。

“吗”可用于是非问句句末,表达的是疑问语气。凡用“吗”其语调都是上扬的,如:“元宵节去看灯吗?”这里,用“吗”重点在问,不用“吗”重点在疑。“吗”也可用于反问句句末,表达的是诘问语气,如:“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吗”还可用于祈使句句末,表达的是商量语气,如:“带上孩子一起来好吗?”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提出,语气词“吗”是由“无”演变而来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中的“无”都可解释作“吗”。

“嘛”和“吗”的最大区别,是“嘛”不表示疑问语气,只能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其语调是平直的。用于陈述句,表示事情本来如此或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如前面提到的“开句玩笑嘛”,用“嘛”意在强调自己没有别的意思,别人一眼便能看出不过是个玩笑。用于祈使句,表示建议或期望,如:“有话你就好好说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4:11 | 只看该作者
“未”与“无”
丁 益
“未”“无”都可作“没有”解释,当我们需要表示“没有”时,似乎随便用“未”“无”都行,无须区别。于是,就读到了下列两句:

例①:两国脚试阵英格兰  状态欠佳明日回国  考绩如何尚未结论(1998年1月23日《新民晚报》新闻标题)

例②:特首并无讲错(1998年1月26日《新民晚报》文题)

这两例中,“未”与“无”恰恰被误用了。

此两词尽管都可以释为“没有”,但并非全同,“无”与“有”相对,作动词用;“未”与“已、曾”相对,表示未然,并非已然,是副词。前者可以带宾语,后者则不能。例①的“尚未结论”,换成白话就是“还不曾结论”,“结论”是名词,应当与动词配合,“不曾”并非动词,因而不能搭配,倘改成“尚无结论”,“无”是动词(“尚”为副词,用以修饰动词“无”),就可以带宾语“结论”了。

例②中的“并无讲错”,“无”应作“未”;“讲错”是动词,宜用副词“未”作修饰,以示不曾如此。按:“特首”指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董曾预言香港回归后楼价会下降,回归前夕却不断上扬,回归数月后便如所说下降了,“今天董特首的预言应验了”,故曰并未讲错。假使一定要用“无”,则须改作“并无错语”。区别在哪里呢?就在“错语”是名词,而“讲错”是动词,“讲错”之前应以副词“未”作修饰语为宜。

宾语,当然不必都由名词充当。但这里如不用名词“错语”作宾语,那就得不到适当的配合;而“讲错”只能是动词,在这个句子里不能认作宾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4:20 | 只看该作者
“手民”的来历
姚博士
问:报上发现错字,经常被说成是“手民之误”。请问“手民”到底指谁?

──天津卫津路  郑仁宇



答:“手民”本是木工的古称。宋陶穀《清异录·手民》:“木匠总号运斤之艺,又曰手民、手货。”古代印书需要雕版,因为用得上木工手艺,于是雕版工人也被称为“手民”。现代出版经历了技术上的飞速变化,开始是铅字排版,现在是电脑录入,但习惯上仍沿袭旧称,把排字工人或电脑录入员称为“手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4:28 | 只看该作者
“过于”与“太”
邹 战
下面句子里的三个“过于”,两个用得不当:

而且这篇作品,写得也过于不精练了,特别是对于所用以象征党性的“血”的形容,也过于抽象,并且和这一形象本身给予人的感觉,也过于不贴切了。(井岩盾《评〈冬日草〉和(平明小札〉》,见《笔谈散文》)

第一、第三两个“过于”都得改为“太”。为什么呢?

一、“过于”与“太”虽然都有表示过分的意思,但“过于”与褒义词结合,往往含有贬义色彩。如“过于高兴”,隐含“乐极生悲”的意思。其他“过于热情”“过于谦虚”等也一样。“太”一般没有这种情况。只是像“清高”、“老实”这样褒贬色彩不很稳定的词语,用“过于”,用“太”,才都有贬义色彩,不过仍以前者程度为深。

二、有些褒义词不存在过分不过分的问题。比如“过于精练”“过于贴切”作何理解呢?“贴切”就是“贴切”。它可以有否定形式,肯定否定形式虽然也有程度的不同(所以可以用“太”),但不好说有过了分的现象。

三、“过于”不修饰否定副词。“过于不”“过于没有”“过于无”等说法均不成立。“太不”“太没有”“太无(组织性、纪律性了)”这是普遍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9:24:37 | 只看该作者
“镴”非“蜡”
杜 哉
《文艺报》总第1774期《诗歌后面是杂文》文中,有“说是‘投枪’,却变成了‘银样蜡枪头’”一语。“蜡枪头”是“镴枪头”之误。镴是锡铅合金,色银白,质较软,熔点低,用炭火即可将其熔化成液体,浇成薄板,用来做器具。旧时,浙东(别地如何不知)民间嫁女,必用镴甑、镴瓶、镴烛台、镴尿壶等作嫁妆。浙东民间盛黄酒的酒壶,也用镴做,细颈、筒体、长嘴、敞口卷边,形制极美。

蠟字简化成蜡了,镴字则没有简化,也无法依例简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