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24:54 | 只看该作者
噪音 ≠ 噪声
谭桂声
“噪音”与“噪声”原本是全等同义词,但过去通用“噪音”而一般不用“噪声”,即使是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仍然习惯使用“噪音”而不使用“噪声”。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对科技术语规范越来越重视,使“噪音”与“噪声”分别承担不同的语义,二者有了明确的、严格的分工。

噪音,是物理学的声学术语,与“乐音”相对。指由物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如碰门声、刮风声、划玻璃声等都是噪音;语音中辅音的构成,以噪音成分为基础。(乐音,指由物体有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即有一定频率、听起来比较谐和悦耳的声音。如钢琴、胡琴、笛子等发出的声音与语音中的元音都是乐音。)

噪声,一是环境科学术语,也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高频度使用的普通名词。指使人厌烦的声音,即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如工业生产、交通、施工等产生的声音。(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如夜半的歌唱声、钢琴声等扰人不得入睡,这歌唱声、钢琴声之类的乐音就成了噪声。)二是通信(旧称通讯)技术术语。指一切有干扰性的信号。如由于外部原因(如工业干扰等)或内部原因(如元件、器件内部的热骚动等)引起的妨碍电信接收的电干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说明》强调:“这部词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为确定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而编写的,因此,全面正确地执行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和科技术语规范是本书的重要原则。”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语言词典,首次提出以执行科技术语规范为其重要的编写原则,并在“噪音”“噪声”等词条的处理上得到体现。下面将《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4版同第5版的相关词条作一比较。

先看对“噪音”的释义:

【噪音】……①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区别于“乐音”)。②噪声①的旧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噪音】…①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区别于“乐音”)。②噪声。(《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4版)

再看对“噪声”的释义:

【噪声】……①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旧称噪音。②电路或通信系统中除有用信号以外所有干扰的总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噪声】……①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也叫噪音。(《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4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还增加了【噪声污染】词条:

【噪声污染】……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所造成的污染,多由机械振动或流体运动引起。安静环境中,约30分贝的声音就是噪声,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90分贝以上,会损伤人的听觉,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可致耳聋或诱发其他疾病。

经比较可看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第3版、第4版的相关词作了如下调整:

将原来的【噪音】词条释义中的“②噪声”改为“②噪声①的旧称”,将原来的【噪声】词条释义中的“也叫噪音”改为“旧称噪音”,以说明“噪声”与“噪音”各有语义分工,不再通用。

此外,还增加【噪声】词条的另一义项“②电路或通信系统中除有用信号以外所有干扰的总称”,而使【噪声】词条的释义更周全;并增加了与现在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污染】词条,而与时俱进。

根据语言文字规范和科技术语规范,“噪音”与“噪声”各有所指,各有其用,二者不应混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25:05 | 只看该作者
“对”“对于”“关于”之辨
魏艳琼
这三个词都是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但“对”和“对于”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对事不对人。”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揭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没有谁不同意。”

但“对”和“关于”又有明显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25:12 | 只看该作者
此“涂山氏”非彼“涂山氏”
徐向东
近日读书,看到了称赞老祖宗大禹的文字。其中有句说: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云云。接着就有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英雄事迹,感人啊!

感动之余,对“涂山氏的一个姑娘”说法,产生了疑惑。据在下记忆,大禹的夫人好像就叫涂山氏呢!查查吧,一查,原来是这样:涂山,相传为大禹当年娶亲和大会诸侯之处。《越绝书·记地传》称:“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华阳国志·巴志》:“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其他说法还有,和禹娶媳妇不沾弦儿,不提了。

根据资料记载,大禹是在涂山这个地方娶的亲。据《越绝书·记地传》言,就是距今浙江绍兴市西北五十里的那座山。涂山氏,是一位家住涂山的姑娘,有幸亦不幸,嫁给大禹了。好在时人挺尊重她,没像后来王姓姑娘嫁给李姓男子,就改称李王氏那样称呼她。这么说,涂山氏只是一位女子啦。那么,“涂山氏的一位姑娘”呢?显然,这涂山氏是一群人,有男有女,老少兼备,所以才能将“一位姑娘”嫁将出去,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故而说,“涂山氏”是一个人。“涂山氏的一个姑娘”则说的是一群人里的一位女子,二者是不一样的。由此说写“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的作者,要么是理解有误,要么是画蛇添足。说画蛇添足,原因在于:只要将“涂山氏的一个姑娘”改为“涂山的一个姑娘”,说的不就是涂山氏自个儿了吗?

因此说,此“涂山氏”非彼“涂山氏”,就是这么回事。

是为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1:25:19 | 只看该作者
“青”是什么颜色
问:过去我把“青睐”写成“亲睐”,误以为是一种亲切的眼神。现在字是写对了,但脑子里总有一个疑问:青是绿颜色,眼睛怎么是绿的呢?查查《现代汉语词典》,“青睐”释为“青眼”,我的疑问还是没有消除。你们能告诉我吗?

——浙江嘉兴一中学生

答:“青”字确实容易让人上当。其实,在不同语言场合,“青”字表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青青河边草”,这里的“青”指翠绿色无疑;韩愈的“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显然是指蓝天;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当理解为黑色。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呢,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

那么,“青睐”的“青”是什么颜色呢?黑色。所谓“青睐”,是指用黑眼珠看人,传达一种喜悦或器重的情感态度。这里的“睐”是动词。《现汉》释“青睐”为“青眼”,可能和阮籍的“青白眼”有关,但确实说得不够清楚,且容易引起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41:56 | 只看该作者
你有“二房”吗?
汪惠迪
有个地产广告,广告语是:“你有二房吗?”

据说有个女学生看不懂,便问男同学。那小子窃笑着回答道:“回去问你老爸吧!”“二房”之“二”跟“二楼”之“二”一样,是序数,当“第二”讲。“二房”之“二”的意思是“第二套”,量词“套”省略了。“二房”就是“第二套住宅”。

查辞书,“二房”只有两个义项。一是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长子的一支叫“大房”或“长房”,次子的一支叫“二房”,依此类推。“二房”的另一个义项是妾,即小老婆。

若问广告文案的作者:“‘二房’是什么意思?”“是第二套住宅啊!”然而那个小男生心里想的却是词典里“二房”的第二个义项——小老婆。否则,他干吗偷笑?小男生在偷笑,广告的作者也在偷笑:“哈哈!我要的就是这效果啊!”

为追求同样的效果,山东有家酒厂居然也找了个“二房”。这家酒厂生产一种叫“二房佳酿”的白酒,未经注册,竟敢擅加注册标记,将此“佳酿”投入市场。其广告用语曰:“绵绵二房,回味悠长。”真是字字珠玑,可圈可点哪!

遗憾的是厂家尚未回过味来,就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罪名有二:一是冒充注册;二是“二房”所产生的负面联想已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违背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宣传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造成了”“损害了”“违背了”“宣传了”,四个“了”字便将“二房”给“了”了。该厂有关人员辩解说,我们的“二房”是指我们是靠两间茅屋起家的。鬼才相信呢,当局自然不接受。

地产商也好,酿酒厂也好,其实只是玩弄了个文字游戏:别解。凡是会猜灯谜的人,都知道这是猜谜的窍门,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如,谜面是“此曲只应天上有”,猜一成语是“不同凡响”,猜一文学流派则是“新月”。这里便对“曲”字作了别解。在猜谜活动中,别解是一种智慧;而在广告宣传中,类似“二房”之类的别解,只能说是旁门左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42:15 | 只看该作者
“坚忍不拔”还是“坚韧不拔”
问: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写的是“坚忍不拔”,有人主张改为“坚韧不拔”,但编辑部意见不统一。你们认为要改吗?

——上海一期刊编辑



答:似不必改动。“不拔”,不可拔除,意即不可动摇。“坚忍”可以“不拔”,“坚韧”同样可以“不拔”,两者是同义词。“坚忍”的“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坚韧”的“韧”,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就词语的历史来看,“坚忍不拔”在前,苏东坡《晁错论》中便见应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现代汉语中则以“坚韧不拔”更为常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以“坚忍不拔”立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坚韧不拔”立目,也许便反映了这一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42:25 | 只看该作者
半夜为何称“午夜”
问:“午”是十二时辰之一,指白天约11时至13时。可为什么半夜又称“午夜”呢?

——广西南宁  洪振涛



答:这是一个挺有趣的问题。据《玉篇·午部》:“午,交也。”十二时辰中的午时,正是一个前后相交的时段,在此之前称上午,在此之后称下午,12时左右便称中午、正午。这“中”“正” 二字,正说明了其时是一个中点。同样,半夜也是一个中点,由此分出了上半夜和下半夜所以半夜又可称为“午夜”。宋高似孙《纬略·五夜》另持一说:“所谓午夜者,为半夜时如日之午也。”半日称“午”,半夜也称“午”,认识上具有一致性,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