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附评课稿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00:2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6-5 00:29 编辑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了解“草船借箭”之“借”的经过。



2.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名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对重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析:



班级学生多,年龄小,课文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长文如何短教,使学生在一节课里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又受到语言训练,是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深入理解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00:28:3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歌曲
《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创设情境,引起回忆。
播放—认知—设疑
唤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
下载
图片
“箭”和“剑”。
比较鉴别。
播放—感知
帮助学生直观感知,不仅清楚两种兵器各自的用途,也对汉字的演变有所了解,渗透文化意识。
1’
自制
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
魏蜀吴三国国旗,孙刘联合画面。
创设情境,加深印象。
播放—感知
加深了学生对三国鼎立、孙刘联合抗曹的了解。
1’
下载、剪辑
课件
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播放—认读—设疑
学生初步感悟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
1’
自制
课件
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诵读,展开想象。
播放—诵读
学生体会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1’
自制
课件
比较句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比较鉴别,引起思辨。
播放—认读—比较
学生体会像上面这句这样写,才能真正突出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
1’
自制
课件
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添词诵读,增强体验。
播放—添词—诵读
学生从生动的情景中体会到周瑜无可奈何的叹服,更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自制
课件
句子: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交流—播放—设疑
学生从“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中体会出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即:诸葛亮明了曹操的心。感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同时体会语言含蓄的特点。
1’
自制
课件
词语加油站: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精明能干妒贤嫉能忠厚老实料事如神
疑神疑鬼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巧妙安排运筹帷幄顾全大局
补充词语,丰富表达。
播放—描述
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的才干。
1’
自制
课件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扩展阅读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播放—朗读
加深学生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00:28:4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象,激趣导入。



1.这支熟悉的曲子让你想起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三国演义》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草船借箭》。



二、一“箭”双雕,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2.出示图片,比较“箭”和“剑”。



(“剑”,有一个把儿,双面刃,是一种短兵器。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另一个“箭”则是远战时用的。)



三、梳理内容,走近人物。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讲了哪些人物?是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三个国?分别由谁统治?



2.学生读后交流。



(1)弄清诸葛亮、周瑜、鲁肃的身份。可与现代的官职大小联系起来理解。(板书: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是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



预设:诸葛亮和周瑜──周瑜让诸葛亮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



诸葛亮和鲁肃──鲁肃帮助诸葛亮借船造箭。



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3.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简洁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四、理清脉络,明确重点。



1.再次浏览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引导: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事情的结果呢?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课文可以分几段?(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把“经过”再分成两部分,怎样分?



引导学生联系课题来概括“经过”的两部分内容。(板书:借箭准备雾中借箭)



2.分清内容的主次。



在这几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内容?在经过里面“准备”和“借箭”谁又是更主要的内容?



3.出示课件:节选自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画面,魏蜀吴三国国旗,孙刘联合画面。解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后,三国起了变化。三国,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条腿。现在,孙、刘已经联合起来了,共同抗御曹操。要记住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重要:“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五、品读揣摩,感受形象。



1.说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你会联想到课文里的哪个词?



2.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交流。



4.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引导学生揣摩句子:



①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②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也会吃惊、害怕吗?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③生发疑问,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悟神机妙算。



引导:“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仅此一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请你联系上文,找到有关联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诵读此句,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比较: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改后的句子既清楚又简练,你觉得呢?



5.直击文眼,加深体验。



(1)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难怪课文的最后说──(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导学生加叹词诵读,那口气叹在前面也行,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那一声叹息放在中间也行。即:



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唉!



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2)小结:周瑜由妒忌、陷害到最后的无可奈何的叹服,更加了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就是一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6.运用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再自读自悟“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然后组织交流。



(l)“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启发想象说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3)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你明了诸葛亮的心,诸葛亮明了曹操的心。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了解我们祖国语言具有含蓄的特点,留有回味的余地。)



六、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出示课件:词语加油站。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00:29:0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近几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通过探讨,我认为以媒体为强有力的辅助,采用“谈话法”学习《草船借箭》,能真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谈话中,力求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整合,年级语言训练目标突出。通过师生互动,让静止的课堂变成流动的活水,让师生沉浸在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中。



一、观察图片,谈课题



从两个字的比较入手,揭示课题。由“箭”与“剑”的形状谈到它们的区别及各自的用途。讲这一点是为了配合课文中周瑜的一句问话,“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向诸葛亮挑战的第一步,他作为一个都督,怎会不知道用什么兵器最好呢?以周瑜的性格,他怎么会是诚心请教呢?在谈话中学生了解了“箭”与“剑”的不同用途,就不难理解周瑜的“别有用心”,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种兵器,运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知,不仅清楚它们各自的用途,也对汉字的演变有所了解,渗透文化意识。



二、观看视频,谈三国



课一开始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起学生对三国历史的回忆,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对于三国鼎立,孙刘联合共同抗曹等学生不十分了解的内容,教师直接剪辑电视剧中的片段,配上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进行一种及时的、必要的补充。这些资料的及时补充,不仅创设了一定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



以此为契机,教师在谈话中很自然地向学生展现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三国的形式、统治者、课文中人物身份和背景,并用现代的官职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职责等。通过谈话,努力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谈三国,知三国,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味文字,谈人物



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体会“神机妙算”,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等方式促使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如引导学生揣摩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提出疑问: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也会吃惊、害怕吗?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讨论中体会到鲁肃的害怕、吃惊,诸葛亮的暗喜、得意,突出诸葛亮的自信,突出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天文。还如引导学生加叹词诵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一句,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周瑜自愧不如无可奈何的深深叹息。



课件出示这些重点的句子,起到了很好的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根据这些句子设疑问难,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从而在品味文字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如果不抓住这些重点句子进行探究,势必达不到长文短教的效果。



四、积累运用,谈表达



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概括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的联系用简洁的话说出来,不仅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还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再如让学生用四个字的词来赞扬诸葛亮,待学生词穷尽之时出示词语加油站,提供与人物形象特点有关的四字词,丰富学生的词汇,达到运用恰当的词语赞叹诸葛亮的训练目的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多了词语的积累。



在比较句子环节,通过反复诵读重点句子等方式领悟课文的写法的奥妙,又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展开想象说话。如启发想象说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类似的训练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20: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