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小学语文优质课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西省 钟蕙老师《花钟》参赛设计



广西省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钟 蕙



钟蕙,女,1978年6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钟老师是南宁市的教学骨干,先后获得了“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南宁市优秀教师” “南宁市教学能手” 等荣誉称号。在教学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然 扎实 高效”的教学风格,她执教的《纸船和风筝》获全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乡下人家》获广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搭石》《“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获南宁市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教案在全国级、省级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有2篇教学设计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




花 钟

                        

教材分析:



《花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文思路清晰,语言精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基本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感悟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 ;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 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



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



(二)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习第一段。



(二)品读写九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 齐读写九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 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4. 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九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的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6.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读文。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7. 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四、 感悟“留心观察”,了解观察方法。



五、 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指导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醒”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 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 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3. 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一)理清文章顺序,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要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三)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四)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课文



花 钟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小学语文优质课设计


新疆兵团 夏维娜老师《城市的标识》参赛设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 夏维娜



夏维娜,女,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库尔勒市农二师华山中学,是本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代头人,2007年被评为农二师青年教师后备人才。首批参加兵团课改实验教学任务,有多篇论文、案例获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评奖活动一、二等奖。并有论文发表在《兵团教育》杂志上,连续二年参与编写兵团级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手册》一书。在兵团级、师级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多次上示范课、研讨课。《奇异的激光》获兵团小学语文阅读大赛一等奖,录像课《啄木鸟》获全国第十五次目标教学一等奖。



北师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城市的标识



一、教材分析: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文章篇幅较长,通过对城市现状的理性思考,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珍爱、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及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主题,其见解深邃而独到。第一部分罗列了许多观察到的城市雷同、相似的现象,引发人们的反思。第二部分充分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这一观点,对生长在不同地域,千姿百态树做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杭州市香樟树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喜爱之情。文章的第三部分点明了主题。



第一部分用反面衬托的写法,起到突出主题、引发人们思考的作用。这对涉世不深、思想较单纯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二部分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朗读、背诵及仿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第三部分个性化的观点鲜明,教学重点定为读书思考。



二、教学目标:



1.读准“识、模”等多音字和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能品味语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见解。



3.朗读、背诵课文重点片段。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上课带字典;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文标题



板书“城市”



(一)同学们,当你看到“城市”这个词语,你的眼前浮现什么样的情景。



(二)介绍作者,补充课题、强化多音字“识”音义,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一)请打大家打开语文书,自读课文,遇到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并边读边勾画本课的四字词语。



(二)请同学一起交流你找到的四字词语。 



三、词块分类,理清课文脉络



(一)同学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四字词,请大家看大屏,边读边回忆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关于城市雷同部分和描写树的四字词。)



(二)请大家分组来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词语分组的依据。(课件展示分组:词语变色,成两组。)



第一组:如此相像 似曾相识 大同小异 一模一样 



 第二组: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三)刚才同学说得这些依据和理由,其实就是本文前两部分主要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四、结合句子,谈体会或疑惑



(一)请大家就来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把你感触深或是有疑问的句子多读一读,想一想。



1.请谈谈你读书的感受。



2.难怪作者会在文章的开头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请齐读这句话。



(二)再请同学们读读描写树的这一组词语,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触?能再读读,把这些词语隐含的情感读出来吗?



(三)大家快速浏览课文8-12自然段,找找什么才是作者眼中城市的标志?



(四)那么城市的标识既然是树,为什么作者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城市多胞胎这一想象呢?(引发学生对反面衬托写法作用的感悟。)



五、重点段品读,感悟树的风貌



(一)品读第8自然段。



1.作者张抗抗19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市,来到了北大荒支青,家乡的香樟树,常常萦绕在自己的梦想之中,当她回到家乡,在街角那儿,发现这杭州市的标识。



2.(大屏出示)我们读读第八自然段,这杭州市的标识香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3.请大家再来自读这一段,体会树带我们美的享受。



4.谁愿意把香樟树的这种美和着音乐读出来?



5.这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美?找到你认为香樟树美的句子和词语,并结合朗读体会。



6.作者按什么顺序在写出了树的特点?



7.让这树也植根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吧!(背诵本段)



六、仿写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也一定有许多有特点的树。请说一说。



请你仿照第八自然段,突出树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第二课时(简案)



一、    回忆课文,填写树的特点



(一) 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按照不同城市、树种、形态特点这三项完成表格。



(二)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二种不同城市树的标识来读,体会城市不同的地理环境滋养树的形态万千。



(三)按照第12自然段的排比的写法,结合课外对树的了解,续写下去。



如:( )的树──是( )市的标识。



(四) 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二、感悟重点、总结升华主题



(一)重点指导朗读三个并列的“只剩下了树”体会作者强烈发自内心的呼喊。



(二)动笔练习写排比句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就像“克隆”的弟兄,到处是……,到处是……,到处是……。树带给我们……,带给我们……,带给我们……,是我们的城市不可替代的标识。运用排比的方法,结合学习感受写一段话。



三、质疑生成,讨论作者观点



(一)作者提出了树是城市唯一的标志、灵魂的观点,你们有什么想法?



1.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二)结合讨论情况,寻找家乡自己的标识,并写下来。



课文:



城市的标识



张抗抗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也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布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街角上扔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的烟盒 ……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了一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宽大茂密的树叶,如一条长廊遮挡了阳光,马路被灰黑色的图案覆盖了,那是树叶的光影。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浪漫的气质,浅绿色的树皮上嵌着淡黄色的花纹,像一匹匹光滑的绸缎。



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许是上海。全城遍布蔚为壮观的法国梧桐,就像一排排绿色的盘扣,将城市偌大的袍子扣紧了。



你看见了,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柳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你看见一种树冠修整成一个绿色的圆球的矮树,那样的玲珑精致,那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年内,唯有属于那个城市树。如高拔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就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小学语文优质课设计


新 疆 鱼利明老师《老人与海欧》参赛设计



新疆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鱼利明



鱼利明,男,1978年出生,本科,小教高级,现任新疆农业大学附小教研室主任,乌鲁木齐市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市职业大学特聘教师;自治区新课程讲师团讲师;《学周刊》及新疆科技出版社教辅材料编写者。



追求清新、朴实的教学风格,曾荣获市、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享受政府津贴),“青年教师学术标兵”,“教育部课改实验优秀教师”等称号。自治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思”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主持乌鲁木齐市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多次在教育部“送培进疆”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中担任观摩课及讲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通读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统领单元的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3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一)初识文本,感悟“词”境。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组,反复品味。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这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意想不到”?



(二)再识文本,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再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问题预设归纳:老人究竟对海鸥做了什么?海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



2.初识海鸥行为的“意想不到”。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



默读勾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并尝试批注概括,围绕“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展开品悟交流。



(一)预设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二)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个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



2.创设情境朗读。



3.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三)预设三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四)预设四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    。(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2.指导读好拟声词“啧啧”。



四、总结梳理,书写情感



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他时常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里充满无限的企盼,海鸥也望着这位慈祥的“亲人”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



(依据学情确定写话内容)



1.学生自由写话。



2.交流。



五、入情入境,铺垫后文



当我们彼此怀揣着美好祝愿的时候,老人却静静地、永远地离开了翠湖,离开了海鸥……(音乐响起)



1.师生合作朗读画面二。



2.再识“意想不到”。



六、抛出议题,提升文本



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老人的一生应该是   的一生。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哀悼老人的动人场面。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创设情境,想象促读



1.自读画面二,在书的空白处及时标注上阅读时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品悟海鸥对老人这份震撼的情。



3.想象促读。



三、再品词组,回归整体



1.出示词组,感情朗读。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2.用自己的话梳理全文。(可以用上以上词语)



四、潜心会文,升华“意想不到”



(结合之前的几次“意想不到”质疑)你们说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真的“意想不到”吗?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教师深入学生,聆听交流过程。



小结: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一切“意想不到”的事都会在意料之中。



五、交流写法,突破难点。



我们在领悟了课文的人文背景之后,别忘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1.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



2.教师适时点拨,了解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并附部分碑文:



“……与鸥同乐,此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妙趣,岂非春城人民爱鸥情结之表征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誌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2.再论老人的一生是   的一生。



3.推荐一:视频网址──CCTV10有关老人的生平报道。



推荐二:《我的野生朋友》



作者:[法]蒂皮·德格雷 云南教育出版社



课文



21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