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小儿辩日》读写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①“而日中时远也”“远”前面省略了( ) 两个字。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中“初”后省略( )三个字。
二.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句子意思。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 )故( )。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 )日中,则( )如盘盂( ),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 )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 )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知乎?”
三.回答问题。
1.两小儿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你认为两小儿中谁的观点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3.从“孔子不能决”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习作,完成练习。
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青岛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迟骋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要问哪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就要数《桂林山水》的第二课时了。
上课了,我们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有时候思考,质疑,讨论,争论,发言;有时候默读,朗读,背诵;有时候抄写,批注,听写。人人都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教室里洋溢着轻松活跃的气氛。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老师忽然提高了声调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你们赞成吗?”李扬举手说:“赞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美丽景色天下独一无二。”他刚说完,崔久栋就反驳说:“我认为青岛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巍峨的崂山,比桂林美。”他俩的争论引发了同学的争论,同学们有的赞成李扬的观点,有的赞成崔久栋的说法。一时间,教室里像是沸油锅里加了水似的一片嘈杂。
待声音小一些了,老师做了个暂停的手势,笑笑,说:“既然存在两种观点,那我们就辩论一下。”他还说由他当主持,双方轮流发言,然后就叫李扬一方先发言。李扬首先站起来说:“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水静、清、绿,所以桂林美。”这时,我方的法鸿洁说:“青岛被称为东方瑞士,以蓝天、碧海、绿树、红瓦享誉海内外。”“双方各得一分,1:1。”老师说。
李扬方的张祺又发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赞美桂林山水,有诗句赞美青岛山水吗?”“有啊!‘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不是赞美青岛崂山吗?”我方的崔久栋同学马上反驳了对方。“2:2。”老师说。
李扬方的高玉瑶接着发言:“青岛的崂山虽然美,可它没有桂林的山那样奇形怪状,那里的山像老人、像骆驼、像竹笋、像巨象。”“谁说崂山没有桂林的山美,崂山兼有山、海、林、泉之胜,还有险峰异石、深谷幽洞、奇花异草,这是桂林的山没有的。”我感到自己的发言理直气壮,暗暗得意起来。
李扬方的鄢萌站起来了,她说:“我认为青岛的环境污染较重,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了大气污染,居民乱扔垃圾导致了环境破坏。桂林却没有环境污染。”我方的王艺同学马上说:“我不同意鄢萌同学说的,课文写的是以前的桂林,她从没去过桂林,她怎么知道现在的桂林环境好不好。”……
辩论激烈地进行着,我们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比分交替上升,十平……十五平……二十平……刚到二十五平时,下课铃响了,这场紧张而又激烈的辩论就要结束了。
老师总结说:“刚才的辩论,双方同学发言十分踊跃,陈述观点有理有据,可以看出同学们重视了课内外的学习和积累,知识比较丰富。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通过辩论同学们又学习了不少的知识。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或上网做进一步了解,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办一期手抄报,报的题目是《夸夸祖国的风景名胜》。”
通过辩论来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这样我们有兴趣,记得牢,所以这节课令我印象最深刻。
指导教师:朱维山
1. 辩论双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理由各是什么?
2. 课堂上的辩论有什么意义?
3.用“......”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用“ ”画出描写神态的词语。
六.写自己参加过的一场辩论或讨论。要把经过交代清楚,把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