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前言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儿童是社会未来的主人,所以世界各地都重视基础教育,但在推行基础教育的时候,也会因自身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定下不同的教育目标。

祖国内地在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在培养目标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1.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3.着重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4.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1)

据《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所载,香港小学教育目标有:“1.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生活习惯,明辨是非的能力,敬业乐业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使儿童认识并重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权益,明白助人、合作的重要,并进而培养他们有爱护家庭、关怀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3.激发儿童求知的兴趣,训练他们对语文运用和计算技能,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并使他们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4.锻炼儿童强健体魄,培养他们健全心理的体育精神,鼓励他们注重个人及公共卫生,诱导他们善用余暇,参与适当的康乐活动。5.培养儿童对优美事物的欣赏能力,发展他们想像、创作的潜能,以收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能”。(2)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也有这样的一段表述:“教好这门学科(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

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的目标上,两地都很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教育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国语文是一大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所占的课时也很多,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是以渗透的方式随机施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试从小学中国语文学科的教材出发,探究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一点建议。

二、研究方式

本研究以文献探讨的方式结合分析教材的方式进行研究。笔者首先从文献探讨“人文”和“人文主义教育”的本义和性质。然后探究我国人文教育的情况,并因应当前的社会情况,探求现代社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然后分析一套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的教科书及内地一套语文教材,分析教材内与“人文教育”有关的元素,对比教材内的“人文”元素和现代“人文”元素,找出差异、作出分析。所选取的教科书,一套是目前香港小学颇有市场的教科书,一套是内地颇多人使用的教科书。

三、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开始,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的含义是指与“神学学科”不同的“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4)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初探

四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在教育的思想上,是从人性出发。有关人文主义教育,《实用教育大词典》有这一段注释:“在教育思想上,从人性论出发,反对封建教会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怀儿童的成长,认为应该通过教育使人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更好地从事社会多方面的活动。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通过创办新型学校,改革教学方法,扩大学科范围来实现自己的主张。在改革的过程中,德育被提到重要的地位。勇敢、进取、勤勉、荣誉等与个人得益密切相关的品质成为德行的主要内容。在方法上反对严酷的纪律,强调榜样和示范的作用……”(5)由此也不难明白人文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在个人德性的培养。

五、中国的人文教育

“人文”一词,起源很早,与“文化”有所关联,所以称为人文教育。“人文”二字,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在很早以前,中国已有人文精神。据唐孔颖达疏,“人文”是“诗书礼乐之谓”,也就是人为了充实生活所创造与表现文化产物及文物制度。(6)在中国,儒家一向被视为人文教育的典范,从儒家的哲学教育观看来,“人文”的教育,却是着重于人生的责任、重视人伦的关系、肯定人格的价值和提倡人文教育(郭为藩,1983)。在这四者之中,特别是人伦的关系和人格(品德教育)的培养,一直主宰着中国的教育取向。

六、中国人文教育的发展状况

要了解中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一些文字。

《尚书.舜书.舜典》:“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谓五教,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为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乡三物,首先是孝、友、睦、姻、任、恤。最后是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尚书》和《周礼》的记载,道出了当时教育的课程。

《尚书·大传·周传》:“古之帝王,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必小学,风小节焉,践小义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焉”。这段文字说明当时的教育着重于人格的培养。

《孟子.滕文公》:“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从伦”就是做人之道,为人之理和人与人之关系的处理,这当然是阶段关系之协调。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大约了解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无论从教材和教育取向,都是以“人”为本的,讲求的是人的素质。西方的人文主义,始于反对宗教,中国的文化体系,并没有宗教,而是以伦理为开始,是人本的,中国古文化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开始便是人文主义的教育。(7)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我国的教育取向,定们于儒家教育观的人文素质教育。儒家思想,从先秦开始,影响深远,一直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数千年来,鲜有重大的变化。魏晋时期的玄学,崇尚自然,虽然也曾起了一阵热潮,但毕竟动摇不了根深蒂固的儒家人本教育思想。隋唐时代的佛学,也影响不了儒家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情况,直到清中叶以后,西方的文化入侵,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才起了变化。虽然如此,人文教育的本位定向,仍然是教育的主流。

七、当代人文教育的定位

由于中国的教育哲学,向以儒家为经,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在君主式的统治制度下,儒家的教育哲学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的教育。当代新儒学学者,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与社会发展,在儒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新的教育理论,笔者暂称之为新儒家的教育理论,而这新儒家的教育理论,也是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理论。笔者试从新儒学学者唐君毅先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诠释作出分析。

(一)重视道德教育

中国人向以礼义之邦自诩,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礼乐之教。唐行生曾说:“人之德性自内显发,欲使之显发,必赖陶养。经陶养而自动显发,不容自己,方为真德性。陶养之道,……必重礼乐。”(8)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哲学传统,也是以人的德性培养为主。虽然中国的清末的一百多年间,曾因受尽外侮而积极在教育上强调科技教育和政制改革,但道德教育却未受动摇,足见中国重视道德教育。

(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新儒家的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其目标也是从“人性”出发。唐先生认为科学 技术该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领域,虽然科学 技术是独立的领域,然而正确的态度是“以人文涵盖科学科学凌驾人文,更是一个科学 家应具备的态度 。”所以实用科技的发展,也当以“正德”“厚生”“利用”为基础。(9)从这方面来看,这实在是革新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其目标是一切科学 技术的教育取向都着生于以人本潜能,人本责任,人本生活改善为依归。

(三)重视文化教育

唐君毅在《人文精神之重建》中还论述道:“人文教育中包括政治经济,但人文之主要内容是艺术、文学、宗教、道德、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只是人文之中最外的一层,最表面的一层。……易以政治经济之范畴来看文化,看人生,看世界。这种看法的流行,使人把人文的世界,越看越肤浅了。”(10)人文主义的教育,是重视文化、重视人生和重视世界的教育。文化是人类的知识遗产,是人类德性的参考指标,新儒家的重视文化教育,其最终的目的人格的培养。

总之,人文主义教育之定位,仍不能脱离“人性”和“德性”的范畴。然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若人文素质仍停留于这一阶段,那么,恐怕人文素质会与时代脱节,最终会脱离现实而趋于空泛。

八、21世纪的人文素质

教育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个人不同的发展,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迈进,所以,人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而人生的目标之一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当代的教育情况而论,笔者大胆地对从元素作如下补充。

(一)人与人的关系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既然是人性的发展,而人性的发展是不能独自发展的。在人性发展的同时,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反应是个人性格发展的催化剂,在我们讲求独立个性的同时,也该尊重别人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地干流趋向“地球村”发展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更显得重要。能推已及人,人性才有完美的发展,人文素质才臻于至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初探

(二)人和理的关系的协调

笔者所说的“理”是自然界的理。人文主义教育所讲的是人是万物之灵,人能控制一切。由此推论,若人因为自己的得益而破坏自然,是会对人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万物生生相息,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相辅,又是相成,我们在强调“人性”的同时,也该为“人”的发展而保存美好的环境。以前我们不注重环保,其中的原因也是“人”忽视了“理”的结果。

(三)他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人之能成为万物之灵,也许是和人的创造能力有关。若人文素质教育忽略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各强调人文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是相违背的,当今的教育取向强调创意思维,人文素质教育实不应把这一元素摒诸门外。

(四)人的危机意识的发展

我们在强调人性的性向发展的同时,个人的性向意识也该包括危机的意识。从近代的历史教训中,我们意识到人文主义的自我观,实在是有缺陷的,这缺陷对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强调人的价值取向的人文主义教育实有必要加上危机意识的教育。当代社会发展迅捷,人们的讲求效率的时候,也就最容易忽略危机。所以,人的危机意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也日显重要。

(五)人的自我反省意识

当代人最弱的一环是自我反省的能力,人文主义所大声疾呼的是“人是万物之灵,人的自我主宰”。然而在人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会迷失自我。因此在人文素质中自我反省能力也显得十分重要。

(六)拟定计划的意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任何一个人也该为自己拟定计划。没有计划的人不是高素质的人,没有拟定计划意识的人文教育也是低素质的“人文”教育。

当代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个性、德育的发展外,也应包括上述六项元素,21世纪的新人应该是包含上述六项素质的人。

九、从教材看人文素质教育

要提高人文素质应从孩子时代开始。施行人文素质教育最适当的时机是在教授语文课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来施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教材没有我们要求的人文素质元素,教师也欲教无从。笔者试从现行的教科书作出分析,看看教材内的“人文”元素。

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科书教材内的人文元素分析(取材自1991年版新亚洲文化企业有限公司之《中国语文》)(见表1)。

表1

年级 品德 文化 人际 人与 创意 危机 自我 计划 占该年级

关系 自然 意识 反省 课文总数

小一 5 1 8 18 2 4 2 3 43/60

小二 16 2 7 7 3 1 3 2 41/60

小三 12 5 5 1 1 3 2 1 30/54

小四 6 9 4 0 2 3 5 3 32/48

小五 12 1 4 2 3 1 1 2 26/44

小六 12 8 6 6 2 1 2 0 37/48

总数 63 26 34 34 13 13 15 11 209/314

内地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内的人文元素分析(取材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学语文教材)(见表2)。

表2

年级 品德 文化 人际 人与 创意 自我 计划 点该年级

关系 自然 反省 课文总数

小一 15 0 1 8 1 0 1 0 26/46

小二 9 4 2 5 4 2 3 0 29/44

小三 15 5 3 7 5 1 0 0 36/60

小四 7 7 6 4 5 0 1 0 30/52

小五 10 3 3 5 3 2 1 0 27/48

小六 8 6 4 5 2 3 1 0 29/42

总数 64 25 19 34 20 8 7 0 177/292

从以上二表可见,我们的小学语文科教材所着重的是品德的培养,这情况在内地、香港两地是有着同一取向,这也许是基于课程的要求。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讲求环保意识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真的要提高个人对环保的重视。(11)

香港的教材取向在人文素质的要求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同时敢有涉及新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元素。而内地的教材,对创意的要求,高于香港的教材,可是在所研究的教材中,却没有一篇提醒儿童拟定计划的重要性。

十、结语

在资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在教育取向趋于以经济和物质生活作为定位的年代,我们的人文素质亦需重新定位,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在人与人的接触都依赖电脑的时候,人文的素质更显重要。人格和品德固然重要,但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的潜能发展也不容忽视,新一代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在固有的基础上,应时代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所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新的人文素质应是在人格和品德之上,加上个人的潜能发展和“适应”的态度培养。

“教育是具引导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改革更具引导性和前瞻性。”(12)中国的人文素质若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则我们的下一代就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注:

[1]崔相录.素质教育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C].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小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S].香港:香港政府印务局,19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

[4]刘延勃,张弓长,马乾丰.哲学辞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14。

[5]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70。

[6]郭为藩.人文主义的教育信念[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83,1

[7]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82,3-4。

[8][9][10]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A],黄慧敏,沙庆强,杨映辉,伍美莲,邓惠欣,何培贵,继承传统与开新的当代儒家──唐君毅[Z].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11]李子建.中小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迈向可持续发展[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子建.中国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环境教育研究[J].上海: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30-37.

[12]刘国强.论价值教育与香港教育改革──一个建基于哲学与文化的反省[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1999,26.

(香港教育学院 梁振威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李子建 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0-20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教材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初探

站的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