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笔记: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5: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还十分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别强调集体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他一方面指出,“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



    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那样的通俗,语言是那样的亲切,连书名也充满了“人”的魅力。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教育观点:



   (一)“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在苏霍姆林斯基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代,苏联流行的说法是,当今是“科技时代”、“数学时代”、“电子世纪”、“核子世纪”;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当今首先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他进而预言,21世纪将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视为“人学”,这首先基于他对学生作为“人”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我可以这样大胆说,他的学生观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与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



   (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教育”,并不教师单方面地往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灌注“美好的思想道德”,而是尽量设法点燃儿童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甚至他认为儿童心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美好善良的道德萌芽,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代新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崇高的教育使命。但是,在他那里,这种教育决不是教条口号式的灌输,而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潜移默化。比如,他教育孩子爱祖国从爱母亲做起,而爱母亲又应从了解和体贴母亲的忧伤和难处做起,并力所能及地分担母亲的家务琐事,以及在宅旁种植“母亲树”、第一批果实献给母亲品尝、以优秀的在校表现让母亲满意、高兴、自豪等等;由此推而广之,为爷爷、奶奶、父亲、兄长、弟妹献出爱心,付出爱行;再推而广之,为其他一切素不相识但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献出爱心,施以善行;在此基础上,为学校、为家乡献出爱心,作出贡献;最后把这种爱心升华为对亲爱祖国的责任感。



我们应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应该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生的心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23: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