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月31日关于南海黄岩岛最新消息:5.31中菲黄岩岛对峙情况新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0:09:53 | 只看该作者
为缓解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对峙的紧张局势,中国军方展开外交攻势。

  一方面,中菲军方高级官员在黄岩岛事件后首次会晤。国防部长梁光烈28日在金边应约会见了正在柬埔寨参加东盟防长会的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敦促菲律宾军方以大局为重,谨言慎行。

  另一方面,中国继续在东盟内展开外交攻势。梁光烈昨晚与东盟国防部长在柬埔寨金边召开了一个时长45分钟的非正式的会议。“会上,梁光烈赞扬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良好合作,表示双方应该将传统的良好关系继续下去,共同实现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合作与繁荣。”柬埔寨国防部官员Neang Phat说。

  中国援柬埔寨军方

  梁光烈昨天与东盟国防部长的会面意义重大。柬埔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在随后的晚宴致辞中说,这一会议对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会议很短,但为东盟和中国创造了很紧密的合作。有了这种良好关系,我们相信每个国家都可以一起发展。”

  中国与柬埔寨28日签署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中方将提供柬方1.2亿元人民币(约合1900万美元),用于援建柬埔寨皇家军队所使用的军事医院及军事培训学校,而柬方则将继续调派军事训练人员前往中国。

  在昨天结束的第六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中,东盟成员国防长就增进区域安全合作,促进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致力推进本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推动东盟在2015年建成政治与安全共同体。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哈米迪在与迪班讨论时建议,应尽早解决南海问题中各国重叠声称主权的问题。会议前,柬埔寨首相洪森向与会国防长倡议,在东盟内部建立一个“零战争区域”。他强调,东盟国家在国防领域内进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将确保东盟各国在2015年实现和平、稳定、繁荣。

  柬埔寨、文莱、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国防部长和东盟副秘书长参加了上述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0:10:25 | 只看该作者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中国南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2年,中国将继续开展有关南海地图研究工作,编制有关南海或南海诸岛地图,并向社会公布,以宣示中方主张。

  目前,在中国南海有6大机场,这些机场规模大小不一,但基本上可以满足战斗机、军用运输机等中心型飞机的起降要求,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6大机场分别是西沙的永兴岛机场、东沙的东沙岛机场、南沙的太平岛机场、南沙的中业岛机场、南沙的南威岛机场、南沙的弹丸礁机场。其中,永兴岛机场、东沙岛机场和太平岛机场由中国控制(东沙岛机场和太平岛机场实际上由中国台湾方面控制),中业岛机场被菲律宾占领,南威岛机场被越南占领,弹丸礁机场被马来西亚占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0:10: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保卫其对南海诸岛主权和附属海洋权利的决心非常坚定,特别是随着南海的战略价值与经济潜力进一步明朗化,中国在原则问题上进行让步和妥协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随着与有关各方互动的进一步增多,中国处理相关问题的手段可能会更加灵活。目前围绕黄岩岛的争端和冲突,会在多大程度对中国的南海战略产生新的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最近,中菲两国围绕黄岩岛主权归属问题而爆发的一系列冲突,再次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海。面对这片争端不断但又深具战略价值与经济潜力的水域,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采取了怎样的战略?而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南海局势又将呈现何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副教授傅泰林在《当代东南亚》上发表论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傅泰林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要求,是确保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各岛屿拥有主权,并且确保享有与这些岛屿相关的海洋权利。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可以追溯到周恩来于1951年8月所发表的声明。当时,美国及其盟友与日本就所谓的《旧金山和约》正进行谈判,中国的声明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在1958的“金门危机”期间,中央政府再次重申了上述观点。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与条例,中国对上述立场进行了细化。

傅泰林观察到,目前南海地区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争端,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各方对岛屿定义的理解不同,而是否将一片土地或礁石界定为岛屿,则直接关系到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边界的划定。

第二,一些国家对“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的提法,持有不同意见。

第三,中国坚持采用“九段线”作为领海的外缘,但有关各方在“九段线”的效力与具体位置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随着南海地区的战略价值与经济潜力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时某些东南亚国家对于争议水域的自然资源开始进行实质性开采,上述分歧与争端对南海局势的不利影响,在最近数年内呈现出迅速激化的态势。

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采取了较为克制与退让的策略。这种策略曾使当时的南越政府在侵犯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时表现得有恃无恐,但也通过避免矛盾迅速激化,为解放军增强海上战斗力赢得了时间。1974年,通过一场与南越海军的较量,中国收复了西沙群岛,重新宣示了对这些岛屿的主权。即便如此,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仍然是一件鞭长莫及的事情。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扭转。1988年,中国在永暑礁建立了海洋观测站,并在随后的冲突中重创了来犯的越南海军。从此,中国在南沙群岛获得了宝贵的立足之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再次提出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的倡议,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收缩防御为主的单纯退让策略不同,中国从多个方面努力确保自身的主权和利益。在外交上,中国表示愿意与有关各方谈判,但也对其他国家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进行坚决抗议。而中国外交领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阻止部分东南亚国家在有争议的水域进行商业开发,特别是阻止这些国家将跨国企业引入争议水域。在对渔业与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面对有关国家在南海地区不断增多的商业活动,中国也积极鼓励本国力量参与上述进程,并且动员渔政和海监等行政力量确保本国渔民与企业的安全。在军事上,诉诸武力虽然不是中国解决南沙问题的首选方案,但加强军事准备也是中国处理南沙问题的重要对策;具体而言,解放军不仅对南海舰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也非常重视在南海地区的巡逻与训练工作。

在与有关各方打交道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掌握了一些控制冲突烈度的方法。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就落实双方于2002年11月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导方针案文达成共识。虽然此举的象征性意义被认为远大于实质性内涵,但无疑说明中国和东盟都认识到了防止南海争端扩大化的必要性。同时,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重申了由邓小平定下的南海问题基本方针,即“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过,在“重返亚洲”基调的指引下,今年以来,美国表现出了对于南海问题的额外兴趣;而这是否会对该地区的局势带来新的变数,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那么,中国的南海战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傅泰林认为,中国保卫其对南海诸岛主权和附属海洋权利的决心非常坚定,特别是随着南海的战略价值与经济潜力进一步明朗化,中国在原则问题上进行让步和妥协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随着与有关各方互动的进一步增多,中国处理相关问题的手段可能会更加灵活。一方面,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将具备使用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可能会更加自信,因而也能更为有效地利用多种非军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而目前围绕黄岩岛的争端和冲突,会在多大程度对中国的南海战略产生新的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0:10:52 | 只看该作者
香格里拉对话会议将成为中美过招的大擂台吗?美国五角大楼发出的信息似乎鼓励人们进行这类猜测。美国有军方背景的《防务新闻》27日预测的场景是:南海争端是本次对话的“重头戏”,美国承诺要保护它的亚太盟国,而“愤怒的东南亚代表会结伙围攻中国”。

  将于本周五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议被称为是“亚洲最重要的年度安全论坛”,但它的主导者却不是亚洲国家,而是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和英国。美国前几任国防部长,从拉姆斯菲尔德,到盖茨,都借这个舞台对华展示过强硬,却也都在会上说过软话。首次在会议上露面的美国防长帕内塔肯定也准备了两副面孔,但美国插手南海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更多的国家都在试图趟南海的浑水,日本派军舰访问菲律宾,被当地的抗议者骂为“菲律宾的第二主子”,印度也有4艘军舰开赴南海,要“彰显印度的存在”。对此,中国外交学院学者苏浩28日告诉《环球时报》,其他国家想搅浑南海,牵制中国,但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没有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会以与中国公开对抗,甚至爆发冲突为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1: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