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语文高考作文临场发挥考高分的技巧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语文高考作文临场发挥考高分的技巧方法
  作文的好坏,对高考语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中超带发挥,写出好作文,《高考金刊》邀请各地名师坐镇,将他们的看家本领传授给大家。不管是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还是蛤蟆神功……别顾那么多了,赶紧来围观吧,赶紧来抱佛脚吧。
  紧扣题意。闪动亮点
  河南语文特级教师焦文林
  考场之上如何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请尝试以下绝招:
  1.如何紧扣题意。行文中要多次扣题,材料、引语、话题(标题)关键词句,要在文章中要多次出现,至少要有三次:开头三句话中点一次,结尾回扣一次,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既是提醒自己不要跑题,也给评卷老师“题意告白”,加深对作文的印象。
  2.怎样合理分段。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分为九至十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开端、经过、结果四大部分。若写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适宜切分为二至三个分论点,即分为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应注意: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各段结构相对匀齐。
  3.穿插精彩语段。一篇之中,最好能有两三个精彩段落,特别是开头,要“一亮相”便“满堂彩”。精雕细刻,闪光耀彩。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彰显诗意。阅卷老师一般是用S型眼光扫描全文,结尾往往是阅卷老师目光的落点,不可轻视。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华主旨。
  4.最好援引活例。考场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选材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亚运会、瘦肉精、利比亚、大地震也都可写进作文里。
  5.用心铸炼整句。整句可以给阅卷老师以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弘的语言美感。用于议论,可以层层生发,增强气势,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用于抒情,可以蕴情扬志,意荡神驰,似行云流水,俊逸洒脱。铸炼整句要注意:结构要匀整,要有层次感,意蕴要丰富。
  6.适当引用名句。善于将自己积淀的诗文名句巧妙地引用到文章中,将文章送上提升文化品位的“直通车”。如思想性方面,可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可展现凝练传神、意境深邃的描绘;教育性方面,可概括生活哲理或为人处世之道。切记适可而止,不可故意卖弄,华而不实。
  半壁江山添红,夭堑变通途
  四川语文特级教师窦银强
  焦老师提供了几个很实用的增分方法,我就来谈两个细节。
  1.反思审题重点。高考最后复习阶段,请同学们快速将以往写过的作文进行审题梳理,看审题方面犯过哪些错误,这是最有效的考前热身。如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意思是“肯定了过去做得很好,而今是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同学们容易忽略“红”字,简单理解为“今年超过去年”,于是在作文中批判过去做错了,显然违背了题意。
  2.克服硬伤,避免误伤。作文的书写潦草,标点符号不规范,段落层次不清晰,缺标题,字数不够800字……都将成为被扣分的硬伤,这些必须克服。同时,如果文章的亮点没有清晰地体现出来,没能让阅卷老师看见。那就会造成判分时的误伤。文中要跳跃出鲜活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给阅卷老师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可尝试用鲜明的小标题和中心句突出文章的层次。
  克服典型错误,作文便能提升5-10分,考场上取得46-50分的成绩是很容易做到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文名句增辉法
  河北王红心
  我接着焦老师提到的第6个小绝招“适当引用名句”来展开谈一下操作技巧。
  孔子有一句话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久远。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没有文采,也很难得高分。打个比方说,考场作文里如果没有个太阳,总得有个月亮;如果见不到月亮,至少得有颗星星。诗文名句增辉法,可以让同学们的作文中“星星点灯”。
  技法1:直引法。请看满分作文《流失的诗意》:
  喜欢冰心的轻吟: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喜欢林徽因的呢喃: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画线文字最大的亮点就是直引诗文名句。诗文名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括诗、词、歌、赋、对联、俗语、流行歌词、警旬、格言等等。借他山之石增加文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办法。
  技法2:化用。王实甫的《西厢记》之所以脍炙人口。因为作者不单是直引,更多的是化用前人的诗句,他的语言素有“花间美人”之称,贾仲明由衷赞叹“《西厢记》天下夺魁”,这种技法更高一筹。
  对于江南,不是向往,不是膜拜,而是一种牵挂,牵挂那孔雀东南飞,鸿雁归去来。春风又绿之时,牵挂看那风烟俱静、澄澈如水的天空,牵挂那细水清流、绵延不绝的小溪,牵挂那遍阶青苔、水边落脚的古宅,牵挂那乌篷船、美酒夜光杯。牵挂那他处难觅的剔透与纯洁:牵挂那温婉柔美的人情,牵挂那凄美悲怆的等待……
  化用有两种方法:一是截取关键词句法,只截取词句的一部分,根据需要自组新句;二是剪辑重组诗词,把两句相关或不相关联的诗句剪切后组成一个句子,很富创意,类似“蒙太奇”的手法,看似无关联,实则组合贴切。如果一味直引牵挂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牵挂那“遍阶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牵挂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不顾内容、不顾意境,就会给人堆砌诗文,不伦不类的感觉。
  技法3:自创法。2005年重庆满分作文,学生为苏东坡和李清照分别赋词一首《浪淘沙》《南楼令》,获得满分,引起轰动。2009年被评为最牛满分作文的是那首以七言写就的长诗《站在黄花岗的门口》。当然,我并非让大家在高考中以诗歌为体裁写作,我的观点是如果在文章中融入些诗词元素,会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
  考场作文结尾八法
  山东齐云
  那我接着窦老师谈到的细节来深发开去。文章的结尾也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哪些结尾方法更能吸引阅卷老师呢?
  点睛式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能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引用式结尾。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
  问句式结尾。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启发读者思考,收到“育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抒情式结尾。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照应式缩尾。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结构圆合。
  呼告式结尾。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喻式结尾。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
  含蓄式结尾。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
  作文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自然式结尾、描写式结尾、归纳式结尾、希望式结尾、反复式结尾、逆转式结尾等等。要根据文章体裁、内容、风格等灵活地安排,切忌草草收柬、虎头蛇尾,也不宜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43:43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测试,要考查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审题能力、选材能力、结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专门能力。要写好作文,必须靠平时长期的材料积累、能力培养与系统全面地写作训练。高三学生各科复习千头万绪,时间极为紧迫,作文的训练是很难系统全面的。课堂上老师讲授作文专题,也只能笼而统之,简单归纳概括,不可能做到全面而深入的。那么,考生该怎样写好高考作文呢?

  下面我主要谈一谈考生高考应试时应如何临场发挥,怎样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把面上的事情做好,竭自己所能,尽可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第一,注意审题。我所教的几届毕业生,都要求他们做到,发下试卷,最先须看作文题。作文题越早阅读,构思作文的时间越长。这样,再棘手的作文题也会不怎么难于下笔了。作文题的材料与要求至少要看上三四遍,审题起码要花四五分钟。考生须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作文材料及要求,才能充分理解掌握其中词句所包含的信息与条件。这时不应过分讲求速度,切戒心浮气躁,以免片面、错误地理解材料中的要求或遗漏材料中重要信息。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乃两个小女孩关于玫瑰的完全对立的议论,要求就“第一小女孩的说法”,联系实际拟题作文。很多考生没看到这重要的一条要求而使文章走题,结果有的一个省九出现了上千份0分卷。现在高考作文试题开放性越来越大,走题的可能性小了,但仍不可避免出现因没注意其中暗含的要求而偏离作文话题的现象。近几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中,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为话题,你就不能说“其实很多答案是唯一的”;以“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为话题,你就必须注意里面所隐含的道德倾向,必须从正面去劝善,格调要求要高,切不可反弹琵琶,随意发挥。

  第二,要注意作文话题与作文题的区别。有的给定了题目,那照题作文就是了,切不可随便改换题目。有的考生往往因粗心没看到给定的题目而自作主张写了一个题目,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是给定话题自拟题目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这些话题范围广泛,若以此为题目,也未尝不可,但写起来肯定空泛、笼统,谈问题难以落到实处。若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拟定一个较具体的题目就好写多了。

  高考作文一般都文体不限,但这不是说可以非驴非马,随心所欲。考生应根据材料与要求,尽快定下自己喜欢的或拿手的题材,然后选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若是写议论文,题目最好旗帜鲜明地摆出观点。若是写叙述性、抒情性散文,题目最好尽可能做到新颖别致而妥贴。文章写完后,若觉得题目有问题,应仔细斟酌,改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切忌文不对题。

  第三,定好体裁与题目后,就该考虑立意、选材与结构了。初步构思后,若觉得文思如涌,就立即写作文,如暂时感到棘手,难以下笔,就须放下作文,先做前面的基础题。若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构思作文,肯定划不来。其实,做基础题时,脑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构思着作文。这时,如果灵感一闪现,想到一两句妙语或一些好的材料,就马上记录在草稿纸上,正式写作时能用就用上。这样,作文程度好的学生等基础题差不多做完时作文也就构思好了。一般来说,不要等做完所有的基础题,只剩四五十分钟时才写作文。因为,如果作文题较难,时间又紧,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不能把文章写完整,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那样,肯定得不到一个好的分数。最好的做法是在容易的基础题基本做完时,放下那些棘手的难题,在充裕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作文,然后再去做那些难题。这样,你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你才会得到一个较好的作文分数。

  第四,高考作文批阅时间有限,作文应力戒晦涩难懂,也不能太单调平淡。选定恰当的题目后,开篇应尽快入题。议论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看法,结尾时须注意照应前文,收束要自然有力。叙述性、抒情性文章要讲究文采,开头要能引人注目,结尾要留有余味。我总要求学生,中间可以不打草稿,但开头、结尾一定要打好草稿,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后再誊写。作文字数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做到。书写尽可能做到清晰可辨,卷面力求整洁,应给人以严谨、认真作文的好印象。我常跟学生说,你即使不能取悦阅卷者而得高分,也必须做到不使其生厌而寻找扣分的理由。认认真真写作,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阅卷者的尊重,我们都该给予阅读我们作品的每一个人以应有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43:49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平时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发挥得并不理想,许多文章从构思到语言上都有可取之处,但得分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行文难有平时从容的心态;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将明显的失误消除掉。考生如能在把握高考作文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实用的“小绝招”和反败为胜的策略,也许能使自己的文章再上一个层次,并且拿到理想的分数。

  1精心装扮,强化视觉冲击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习作,它在评卷老师的眼前停留的时间很短。它必须具有“抢眼”的亮点,具备超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老师有“忽见陌头杨柳色”的惊喜,在阅卷老师评分的“第一时刻”,获取他的好感。为此,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

  (一)题目、题记亮点

  1.题目。题好一半文,一个精彩的题目会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巧用修辞会给文章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2.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题记和小标题不失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妙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妨采用这个方法。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但不能为了写题记而硬把材料里的语句拿来凑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写不好题记不如不写,以免弄巧成拙。

  (二)审题立意亮点

  高考作文,应是二锅头,而不是碧螺春。文章应有透亮的思想,予人思想的冲击。立意模糊,说理乏力,文章则见浅俗。审题和立意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准确的审题,立意再鲜明,说理再深刻也徒劳无功。

  1.审准限制条件。以“又见花儿烂漫”为例。写好该题目第一要注意“又见”潜台词的意思,“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第二,“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还可虚实结合。作实解,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作虚解,“花儿”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笑容”等。“重新出发”这个话题,一定要强调“重新”。它意味着以前曾有过出发,但是不成功的,调整心态脚步,重新来过。在“重新”中要有何表现,名人给我们什么样的榜样,面临高三的我们又该怎样。

  2.比较法。如以“雨过天会晴”为话题的作文,审题时可把它与“雨过天晴”这个话题比较。雨是指生活中带有灾害性的事物或现象,晴是指生活中的困难被战胜、问题被解决、危机被消除、风波被平息、苦难终过去、一切变得美好幸福起来。“会”是必然的趋势,指雨过天“一定”会晴,强调的是人的乐观、自信、执著等。而“雨过天晴”就没有这层意思。两题虽有一字之差立意却有所不同。

  3.抓关键词。《我的青春我做主》一文中,审题时抓两个“我”和“做主”,立意就会完全不同。这样的立意就很准确新颖:我们不能让别人左右自己的青春,但可以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不能让青春都顺利快乐,但可以让伤痕失败变得有价值。我的青春只有我能做主,而且一定要做好这个主。

  4.抓关键句。南宁市三模作文,如能找出“境随心转则悦,境随心转是圣贤”这两个关键句,再结合苏轼诗中的“无不可”“无不便”“常随缘”,就不会局限于写成功人士,或只写逆境时的心态。

  (三)材料亮点

  许多学生都觉得作文内容贫乏是缺少素材,其实学生手中的材料不少,只是缺乏对材料的深入的思考,这样就使文章平淡无奇。多年阅卷的老师曾总结出遇到的四大模式作文:“流水账”型———从婴儿开始讲起,讲童年的故事、小学故事、初中故事,讲完就完了。

  “悲惨遭遇”型———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或司马迁、屈原、贝多芬。“故事+总结”型———讲述一个故事后,总结几句感受。“地震+雪灾+奥运”型———讲述这些大事,没有细节描写。这四种类型的作文占了大多数,但都难得到高分。

  前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也有一些浮华文和所谓的美文,因语言的华丽许多学生争相背诵,笔者认为考生不宜模仿这类没有多少真情实感的文章。

  考场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议论要体现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选择的鲜活事例,道德滑坡、食品安全、版权、核辐射、政府公信力、教育、两会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四)语言亮点

  一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评卷的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这段话就是告诉广大考生,一篇文章总要有几句让人振奋的精彩句子,否则难得高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穿插精彩段落。一篇之中,最好能有两三个精彩的段落,特别是开头段,要“一亮相”,便“满堂彩”。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化用诗文等手法,彰显诗意。结尾往往是阅卷老师目光的落点,同样不可轻视。

  2.恰当选用句式。采用短句子,句子过长容易拖沓,并且容易产生语病。恰当运用流行语、格言句、古诗词。多用四字短语,特别是成语、典故。

  (五)结构亮点

  1.合理分段。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开端、经过、结果四大部分。若写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适宜切分为二至三个分论点。

  2.拟小标题。把一个大的题目或意旨,切分为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

  3.采用“主线贯穿”法。就是有一个揭示主题的警策之句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显示行文的思路。

  4.紧扣题意。行文中要多次扣题,材料、引语、话题中的关键词句,要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以上所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考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运用,定能给你的考场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2沉着应对,解决意外问题

  临场作文常发生意外的情况,对此有一个心理准备,掌握一些应急措施很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整理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希望对广大考生能有帮助。

  1.看到作文题目较难心里发慌。这时,我们可闭目养神做个深呼吸,排除杂念,让全身放松,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你可以这样来安慰自己:在难度和得分面前人人平等。之后反复默念考试题目,及时记下头脑中迸出的思维火花。

  2.一时不知如何拟题。先从话题材料中找一个关键词、关键句作为标题,或暂时定一个题目,等文章写好后再做修改,也可用切合文章主题的诗文名句做标题。

  3.难以开头。措施:(1)记叙文从悬念起笔。(2)议论文从观点起笔。(3)从简明的材料引述中起笔。(4)用设问引出话题起笔。(5)以俗话说或某个哲人说开头。

  4.一时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先从课本中找材料,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中搜寻,再从家庭生活、学生生活、时事素材、焦点事件中找材料。也可从眼前的语文试卷中找材料,古今中外正反对比找材料。

  5.文章要结尾了,字数还不够。(1)从另一个角度写一段,这一角度的内容不能画蛇添足,要围绕中心(主旨)进行。(2)对前文内容再进行挖掘或归纳,反思或呼告、号召。(3)适当引用名言、歌词、诗赋等,为文章添彩。

  6.做完基础题,时间不多,作文想写快一点。这时应迅速列一个简要的提纲,并积极回忆以前读过的范文、写过的作文,想一想它们与高考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通之处。提高思维和书写速度,但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卷面的整洁。

  7.写到中间,发现偏离话题。(1)审视话题,审视已写出的内容,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2)用概括句、转折句将所写部分与话题焊接在一起。努力去寻找出事例中与话题相关的侧面,找出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3)在接下来的行文中,强化话题意思,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文章结尾等处用多种手段和方式适时点明主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总之,在写考场作文时,一定要淡定从容,以平常心对待。出现问题不急不慌,有急救意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做到不露痕迹,化险为夷。

  最后,预祝各位高三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44:04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平时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发挥得并不理想,许多文章从构思到语言上都有可取之处,但得分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行文难有平时从容的心态;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将明显的失误消除掉。考生如能在把握高考作文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实用的“小绝招”和反败为胜的策略,也许能使自己的文章再上一个层次,并且拿到理想的分数。

  1精心装扮,强化视觉冲击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习作,它在评卷老师的眼前停留的时间很短。它必须具有“抢眼”的亮点,具备超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老师有“忽见陌头杨柳色”的惊喜,在阅卷老师评分的“第一时刻”,获取他的好感。为此,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考场作文的技巧。

  (一)题目、题记亮点

  1.题目。题好一半文,一个精彩的题目会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巧用修辞会给文章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2.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题记和小标题不失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妙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妨采用这个方法。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但不能为了写题记而硬把材料里的语句拿来凑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写不好题记不如不写,以免弄巧成拙。

  (二)审题立意亮点

  高考作文,应是二锅头,而不是碧螺春。文章应有透亮的思想,予人思想的冲击。立意模糊,说理乏力,文章则见浅俗。审题和立意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准确的审题,立意再鲜明,说理再深刻也徒劳无功。

  1.审准限制条件。以“又见花儿烂漫”为例。写好该题目第一要注意“又见”潜台词的意思,“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第二,“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还可虚实结合。作实解,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作虚解,“花儿”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笑容”等。“重新出发”这个话题,一定要强调“重新”。它意味着以前曾有过出发,但是不成功的,调整心态脚步,重新来过。在“重新”中要有何表现,名人给我们什么样的榜样,面临高三的我们又该怎样。

  2.比较法。如以“雨过天会晴”为话题的作文,审题时可把它与“雨过天晴”这个话题比较。雨是指生活中带有灾害性的事物或现象,晴是指生活中的困难被战胜、问题被解决、危机被消除、风波被平息、苦难终过去、一切变得美好幸福起来。“会”是必然的趋势,指雨过天“一定”会晴,强调的是人的乐观、自信、执著等。而“雨过天晴”就没有这层意思。两题虽有一字之差立意却有所不同。

  3.抓关键词。《我的青春我做主》一文中,审题时抓两个“我”和“做主”,立意就会完全不同。这样的立意就很准确新颖:我们不能让别人左右自己的青春,但可以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不能让青春都顺利快乐,但可以让伤痕失败变得有价值。我的青春只有我能做主,而且一定要做好这个主。

  4.抓关键句。南宁市三模作文,如能找出“境随心转则悦,境随心转是圣贤”这两个关键句,再结合苏轼诗中的“无不可”“无不便”“常随缘”,就不会局限于写成功人士,或只写逆境时的心态。

  (三)材料亮点

  许多学生都觉得作文内容贫乏是缺少素材,其实学生手中的材料不少,只是缺乏对材料的深入的思考,这样就使文章平淡无奇。多年阅卷的老师曾总结出遇到的四大模式作文:“流水账”型———从婴儿开始讲起,讲童年的故事、小学故事、初中故事,讲完就完了。

  “悲惨遭遇”型———父母不是死了就是离婚,然后讲述自己多么坚强,或司马迁、屈原、贝多芬。“故事+总结”型———讲述一个故事后,总结几句感受。“地震+雪灾+奥运”型———讲述这些大事,没有细节描写。这四种类型的作文占了大多数,但都难得到高分。

  前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也有一些浮华文和所谓的美文,因语言的华丽许多学生争相背诵,笔者认为考生不宜模仿这类没有多少真情实感的文章。

  考场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议论要体现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选择的鲜活事例,道德滑坡、食品安全、版权、核辐射、政府公信力、教育、两会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四)语言亮点

  一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评卷的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这段话就是告诉广大考生,一篇文章总要有几句让人振奋的精彩句子,否则难得高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穿插精彩段落。一篇之中,最好能有两三个精彩的段落,特别是开头段,要“一亮相”,便“满堂彩”。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化用诗文等手法,彰显诗意。结尾往往是阅卷老师目光的落点,同样不可轻视。

  2.恰当选用句式。采用短句子,句子过长容易拖沓,并且容易产生语病。恰当运用流行语、格言句、古诗词。多用四字短语,特别是成语、典故。

  (五)结构亮点

  1.合理分段。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开端、经过、结果四大部分。若写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适宜切分为二至三个分论点。

  2.拟小标题。把一个大的题目或意旨,切分为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

  3.采用“主线贯穿”法。就是有一个揭示主题的警策之句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显示行文的思路。

  4.紧扣题意。行文中要多次扣题,材料、引语、话题中的关键词句,要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以上所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考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运用,定能给你的考场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2沉着应对,解决意外问题

  临场作文常发生意外的情况,对此有一个心理准备,掌握一些应急措施很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整理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希望对广大考生能有帮助。

  1.看到作文题目较难心里发慌。这时,我们可闭目养神做个深呼吸,排除杂念,让全身放松,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你可以这样来安慰自己:在难度和得分面前人人平等。之后反复默念考试题目,及时记下头脑中迸出的思维火花。

  2.一时不知如何拟题。先从话题材料中找一个关键词、关键句作为标题,或暂时定一个题目,等文章写好后再做修改,也可用切合文章主题的诗文名句做标题。

  3.难以开头。措施:(1)记叙文从悬念起笔。(2)议论文从观点起笔。(3)从简明的材料引述中起笔。(4)用设问引出话题起笔。(5)以俗话说或某个哲人说开头。

  4.一时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先从课本中找材料,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中搜寻,再从家庭生活、学生生活、时事素材、焦点事件中找材料。也可从眼前的语文试卷中找材料,古今中外正反对比找材料。

  5.文章要结尾了,字数还不够。(1)从另一个角度写一段,这一角度的内容不能画蛇添足,要围绕中心(主旨)进行。(2)对前文内容再进行挖掘或归纳,反思或呼告、号召。(3)适当引用名言、歌词、诗赋等,为文章添彩。

  6.做完基础题,时间不多,作文想写快一点。这时应迅速列一个简要的提纲,并积极回忆以前读过的范文、写过的作文,想一想它们与高考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通之处。提高思维和书写速度,但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卷面的整洁。

  7.写到中间,发现偏离话题。(1)审视话题,审视已写出的内容,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2)用概括句、转折句将所写部分与话题焊接在一起。努力去寻找出事例中与话题相关的侧面,找出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3)在接下来的行文中,强化话题意思,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文章结尾等处用多种手段和方式适时点明主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总之,在写考场作文时,一定要淡定从容,以平常心对待。出现问题不急不慌,有急救意识,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做到不露痕迹,化险为夷。

  最后,预祝各位高三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2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