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红楼小学 李小峰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案例,美国的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做这样一道题: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那么,它们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拿到题目后,马上拿出笔,开始在稿纸上画图、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则迅速地拿出表来进行转动。中国和美国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哪一种更为可取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践能力——国际数学发展的趋势,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尽管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成绩已经使世人刮目相看,但是,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却低于发达国家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在“做”中体验、思考、发展数学。
一、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既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也能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学习数学。例如:在上《角的度量》练习课时,我让学生首先度量了一幅三角板中六个角的度数;再让他们采取尝试的方法,用三角板拼一拼75°、120°、135°的角;然后让他们进行交流、汇报;最后同学们通过实践,归纳出了“先计算、再拼组”的具有一定的数学特征的拼角方法,真正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品尝到了数学思维的乐趣,体验到了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如:学生在学习了面积计算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实际测量、计算黑板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估计一下自己家客厅的面积,还可以在日后装修房子的时候帮大人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块墙砖、地砖,大概需要用多少钱等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把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还原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在操作中思考数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数学教学,也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新型的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数学,在做中进行自主探究,并力求通过“做”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考数学的习惯。例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我让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一亿的巨大,而且建立了一定的数感。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这样写到:原以为,一亿张纸摞起来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今天在与同学们合作学习时,我们先测量了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亿张纸大约有10000米高,折合起来大概有3333层楼房那么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结论。天啊,一亿太大了。要是没有“做”的话,我真以为一亿只有三层楼那么高呢!那么,一亿粒大米能装满多大空间?一亿本书摞起来有多高?一亿个点需要画多久呢?我还要进行验证!
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操作感受到了一亿的巨大;课后,孩子们通过数学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反思,并由此引发出了深刻的数学思考,激起了继续验证的决心和勇气。在“做”中,拓宽了数学学习的渠道,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会用数学眼去发现问题,用数学头脑去推理、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