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在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同时要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近事实。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综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认同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同其他生物一样也要一定的条件。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 案例设计思路

从生活经验中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真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有关真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认知矛盾:怎样才能看见细菌?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通过质疑,鼓励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五、案例

教师通过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询问:对于细菌和真菌,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类,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教师展示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真菌。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导入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56页“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质疑: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教师分发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给各小组,学生自学课本55页最后一段到56页第一段。教师建议学生先看书后观察、讨论,知道如何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

教师展示长霉的物体(面包、水果、衣物),长有木耳的树桩,真菌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使人得足癣、背癣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图片思考讨论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在何处?学生观察、讨论并获得新知。

质疑: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教师质疑: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那么在哪种环境中会更多,哪中环境中会更少呢?请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57页的提示,指导学生选定自己想要检测的环境(建议学生选择自己经常活动的环境或经常接触的物体)设计探究方案。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交流方案,相互完善,利用下一节课上时间交流研究成果。

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三节 真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

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6、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制作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真菌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师组织教学留下充足的发挥空间。

2.教学重点

(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3)观察能力的训练

3.教学难点

(1)《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挂图,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准备有关真菌的知识图片或录音,酵母菌结构挂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如大棚蘑菇导入;②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③从学生常见的使食物发霉的霉菌导入;④以CAI课件方式展示各种常见的真菌导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把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作为观察内容的补充;学生讨论交流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教师可展示酵母菌的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关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制作蘑菇孢子印,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教深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练习第一、二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食用菌养殖场,或在讨论练习第三题的基础上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常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真菌进行引导,由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各种各样真菌时,教师可提供发霉的面包和水果及新鲜的蘑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配以青霉和曲霉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从而讨论得出真菌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

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

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

教师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新鲜的蘑菇,并展示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投影)

①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②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③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⑤酵母菌的结构是怎样的?

⑥你能说出真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特点吗?

教师组织学生表达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小结。

3.探究真菌的繁殖方式,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孢子印,并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①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及作用是怎样的?

②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③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④了解真菌的繁殖特点,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

4.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课本64页练习题的第4题进行本章的小结。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请学生结合课本的练习第3题,查阅资料,制定“养殖食用菌”的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拓展



广西桂林市16中学 阎少芬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1页安排了一个“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个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



  1.准备材料



  白糖150 g,一小包干酵母(约80 g),250 mL的矿泉水瓶2个(A瓶和B瓶),小气球2个,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1个,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温度计。



  2.课前准备



  课前1小时左右,在A瓶和锥形瓶里都加入一勺糖及适量干酵母(约1/5包),并加入200 mL40 ℃左右的温水,快速摇均匀后在A瓶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在锥形瓶瓶口塞上胶塞,胶管的一端用夹子夹紧,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使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注:糖、干酵母的用量可酌情而定。若用量大,水温适宜,气球很快就可胀大。)



3.课堂演示



上课时,先展示A瓶。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哪个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



“老师,您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牛奶吧。”“不,我看像豆浆。”……同学们七嘴八舌猜说着。



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演示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所用材料及条件(如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这基础上重复课前准备的过程:把一勺糖、适量的干酵母放进B瓶,加上40 ℃的温水,摇匀,并在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很快学生就可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当然短时间内气球不会胀得很大,可把实验装置留在教室,让学生课后观察)。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O2、CO2、CO、SO2、H2等。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曾经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

北京市161中学 赵守环
章 节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题目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校

北京市161中学
教师

赵守环
班级

初二5
时间


课型

小组探究与讨论相结合
地点

电化教室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发酵实验、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新授课型、小组讨论与探究
五、教学媒体选择
  老师: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准备的面包。
  学生:自制的演示发酵实验装置、自制的甜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werPoint课件;食品保存方法的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2.  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倾听问题,齐声否定。
回答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可以酿酒、制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板书)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l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l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l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马上联想到课前做的发酵实验,有些同学举起了发酵实验装置向老师暗示。



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Powerpoint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回答
l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l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


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l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过渡句:我国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甜酒的历史,甜酒的制作依据的就是发酵的原理。
(二)制作甜酒(板书)
课前,第二小组已经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甜酒,下面请他们组给我们介绍一下。
1.让一个同学品尝,提出问题:
甜酒真的是甜的吗?为什么?
2.  总结,我们制作甜酒用的是酒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真菌中的一种曲霉,它能将淀粉分解成糖,所以味道是甜的。
教育:其他同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尽你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美味的甜酒。不过要记得提醒家人,饮酒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喝酒。





用PowerPoint展示制作甜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出示课下自制的甜酒,邀请其他同学课下来品尝。
品尝,思索,回答
甜酒真的是甜的,推测可能是酒曲将糯米分解成了糖,所以是甜的。


异口同声的回答:有害,不应该。
过渡句:甜酒固然好喝,再加上泡菜不是更好呢?
(三)制作泡菜(板书)
第三小组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泡菜,大家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1.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泡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吗?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而且经常在凹陷处加水呢?

3. 评价、鼓励。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泡菜,邀请同学课下品尝泡菜。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泡菜酸溜溜的。
制泡菜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过渡句:第四小组也是利用乳酸菌制作了一份食品。
(四)制作酸奶(板书)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前展示。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根据甜酒、泡菜和酸奶的制做,请同学总结,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用PowerPoint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出示课下自制的酸奶,邀请同学课下来品尝。
是为了消毒,以免其他的细菌和真菌使酸奶腐败。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过渡句:我们平时吃的食品中有机物含量丰富,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大量细菌和真菌在其中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板书)
要想使食物不腐败,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第五小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出了多种保存食物的方法,请欢迎他们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这些方法最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2、建议:加防腐剂的目的是将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但是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我们尽量少食含防腐剂的东西,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看包装说明,尽可能选择安全食品。
3.请同学讨论P73的观察与思考
4.用课件出示食品(名称及对应图片)和保存方法








PowerPoint课件展示通过收集资料总结的各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有些方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有些方法将细菌和真菌杀死。



听讲,并将老师的话铭记在心,使其在生活中具有指导作用。




小组讨论各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将各种食品和对应的保存方法用线连起来。
情感升华
请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感受。

谈感受,主要体现出合作、探究的快感,同时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热爱生物学科的热情。
课下作业
用课件出示作业

从甜酒、泡菜和酸奶中选取其中一种,做给家人吃,算是我们对家人的回报。
3、板书设计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  演示发酵实验
2.  制作米酒
3.  制作泡菜
4.  制作酸奶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对本节课由始至终都充满着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交流的能力等;培养了相互协作的精神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了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的激情。
不足之处:学生最后谈论对本节课的体会时,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同学很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未能如愿以偿。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不是中考课目,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辽宁阜新市第十八中学 赵勤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食品腐败过程和生活中食品腐败现象的分析,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通过总结食品保鲜方法和设计食品保鲜方案,使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在生活中自觉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通过列举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实例,了解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中食品的腐败原因和食品保鲜的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把食品的腐败原因和食品保鲜的方法定为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食物中毒录像片;水果腐烂和面包发霉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有关食品保鲜过程录像片断;抗生素的发现及作用的多媒体课件;真菌产生的抗生素课件;胰岛素的生产车间课件;沼气池生产沼气和污水处理厂课件。

2.学生准备

搜集细菌、真菌的有关资料,准备(制备)腐败食品

教学思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制作、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重点集中在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这一内容中,且对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鲜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同时,提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设计“探究家庭中常见食品的保鲜方法”方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这两个内容,通过学生对课前搜集资料的交流和观察课件,经验共享。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播放发生在本市的食物中毒事件录像片

            ↓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本组制作的腐败食品

            ↓

分析讨论:食品腐败原因

            ↓

方案设计:各组设计“探究家庭常见食品防腐方法”方案

            ↓

汇报交流:汇报方案,回答同学的质疑,提出修改方案

            ↓

归纳总结:食品的防腐保鲜方法

            ↓

资料交流: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环境保护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赵勤红

学    校:阜新市第十八中学

班    级:八年三班

时    间:2005年11月

师:前不久,我市新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放录像片):某宴会厅,××先生和××小姐正在举行隆重的婚礼,但就在婚礼当天,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中,有50多人住进了医院。大家还记得这件事吧,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多人同时住进了医院呢?

生:食物中毒。

生:是食用了腐败变质的海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师:那么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细菌。

生:还有真菌。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在什么情况下细菌和真菌会造成食品腐败?怎样才能防止食品腐败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在什么情况下细菌和真菌会造成食品腐败?(播放水果腐烂和面包发霉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生: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生长造成食品腐败。

师:说的好。

(板书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师:那么细菌和真菌在什么条件下会大量繁殖、生长呢?请同学们把你们准备好的腐败食品拿出来展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得到它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第七组):我们组准备的是腐败变质的面包和腐烂的苹果,因为我们知道夏天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所以我们把两片面包和半个苹果分别装在方便袋内,放在暖器附近,一周后,面包长毛了,苹果烂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菌和真菌在温暖的环境中会大量繁殖、生长,造成食品腐败。

生(第二组):我们组带来的是腐败变质的大米,我听说粮食受潮容易发霉变质,我把大米放进一个小塑料袋内,淋了一点水,一周后,大米发霉了。我们组的结论是:潮湿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生长,使食品腐败变质。

生(第四组):我们组带来的是变质的鱼,我把这条鱼放在小碗内,没做任何处理,一周后它就腐败了,你们闻到了吧,现在它已经臭了。因此我组认为时间长了,就会有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造成食品腐败。

生(第一组):我们组带来的是长毛的馒头,做法与第七组相同,我们同意第七组的结论。

师:前面几组的同学认为食物在温暖的环境中,或潮湿的环境中,或长时间保存都使会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造成食品腐败。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第三组):我们不同意第七组的结论。我们组带来的是腐烂的橘子。但做法和他们不同。我们把面包和橘子放在暖器上,过了一周,面包变成了面包干,橘子变得干干瘪瘪,可它们都没腐败,你们看,就是这样,没办法,我就到橘子箱中翻,在箱底终于找到了一个烂橘子。

生:我不同意第二组的结论,冰箱的冷冻室里湿度很大,挂满了冰霜,但食物放在里面不会腐败,我认为食物在温暖并潮湿的环境中才容易腐败变质。

生:我认为食物腐败还与食物的自身特点有关,把米放在自然环境中一周不会腐败,而鱼很快就会腐败。

师:谁能把大家的观点总结一下?

生:对于同样的食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容易腐败。

师:我非常赞同大家的观点。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家盛橘子的箱子是放在北阳台上的,既不热也不潮,为什么箱底层也会有烂橘子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环顾)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生:可能是那些橘子被压坏了,缺少了保护组织,水果容易腐烂。

生:不对,那些橘子是完整的,没有破,只是长毛了。我认为是水果的呼吸作用放出热量,产生了水,致使箱子底部潮热,所以它才腐烂了。

师:怎样保存食品才能防腐呢?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家庭常见食品防腐方法。我们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设计得又快又好。

(巡视指导)

师:好了,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设计的方案展示出来?同时也希望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对他们的方案指出质疑或提出修改建议,以便使他们的方案更完善。

生(第二组):我组探究的的粮食保鲜防腐方法,做法是把几种粮食分成两组,分别放在阴凉通风处和温暖潮湿处,一个月后观察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