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20|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生: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生活在水中。

师:质疑:你们能判断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吗?

生: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fin)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师:除去鱼类以外,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举例说明。

师:组织学生看书,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质疑: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师: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水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师:录像展示: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

结束语

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人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学习理念,这一点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陆生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并了解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课时分配:三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家园的陆地生活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一看录像中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

生:仔细观察录像,并例举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描述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质疑)

生: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师:那么陆地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

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例如,爬行动物体表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陆地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的运动器官,适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缘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动物还普遍具备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师: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的?

生: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师:蚯蚓有哪些特点与环境相适应呢?各小组取一条活的蚯蚓,根据实验提纲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__色、_____形,由许多____状的体节组成。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__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师:谁能说一说蚯蚓有哪些特点?

生:蚯蚓的身体是圆长形,身体分为许多体节;

生:触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它在运动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配合肌肉协助运动;

生: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黏液。

师:蚯蚓的体表比较湿润对它有什么意义吗?

生:讨论思考后回答: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师:对,体壁干燥的蚯蚓会因为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了吧。

师:你们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吗?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谁能描述一下蚯蚓的运动情况?

生: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师:实验结束后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蚯蚓呢?

生:放归到适于它生活的湿润的土壤中……;

师:除了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环节动物?

生:水中的水蛭、海边泥沙中的沙蚕……

师:你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师:接下来请我们看一段录像(教师播放兔的录像),请注意观察兔子的生活状态。

师:兔是陆地生活的动物,因为它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生活中你们对兔子知道多少呢?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师:很好,这首儿歌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状态,那么兔子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先观察兔的外形标本,想一想,光靠体表的毛就能维持兔子的恒定体温吗?体温恒定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生:观察小白兔的标本并进行记录:

1.体表的观察:家兔体表被__,分为__和__两种。__主要具有保护作用,__主要具有保温作用。

2.身体各部分的观察:家兔的耳廓较(长、短),家兔的耳能朝着声波方向转动,利于__声波。家兔的颈部(能、不能)自由转动,颈部的活动特点与其__生活相适应。家兔的躯干部(能、不能)屈伸自如,家兔躯干部活动特点与其__运动相适应。家兔的前肢(短小、粗大),家兔的四肢特点与__运动相适应。家兔的后肢(强大、弱小),有__趾。家兔的尾(粗长、短小)。

师:小白兔爱吃萝卜爱吃菜,它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对照彩图来观察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1: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而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的功能是切断食物;犬齿是撕裂食物;臼齿是磨碎食物;牙齿的不同表明这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狼是肉食性的动物,有发达的犬齿,利于撕裂食物;兔子是草食性的动物,没有犬齿。

师:牙齿的不同是与它们的食性密切相关的。你们再来观察兔的内部结构,生:参照彩图和回忆人体的内部结构填写练习:心脏:家兔的心脏位于__腔,分为__个腔,其中___的肌肉壁最厚。思考并回答:家兔心脏的结构特点,使动、静脉血在心脏处(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高、较低)。肺的观察并思考回答家兔的肺由大量的__组成,气体交换面积(大、小),呼吸作用较(强、弱);加之血液运氧能力强,体内产热(多、少);体表有__保温;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等,因此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属__动物。:家兔的肺位于__腔中,分为左肺和右肺,肺呈__状,颜色是__色。家兔的肺由大量的__组成,气体交换面积(大、小),呼吸作用较(强、弱);加之血液运氧能力强,体内产热(多、少);体表有__保温;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等,因此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属__动物。盲肠的观察并思考回答:盲肠的一端与大肠相通,另一端为__端,家兔的盲肠(粗大、短小)。

师:家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

生:相似,说明了人与兔都属于哺乳动物。

师: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有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

生:兔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子以植物为食有关,而人是杂食性的,盲肠退化。

师:对,草食性动物一般有发达的盲肠,利于消化粗大的植物纤维。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教材上的彩图讨论一下:兔子内部结构还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生: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灵敏地感知,并迅速地作出反应。

师:综上所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生:体表被毛,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胎生哺乳等。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怎样保护陆地生活的这些动物呢?

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是保护动物的根本措施;

师:具体怎样保护呢?你准备如何从自身做起呢?

生: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看到不良的行为及时地制止;加强宣传工作等。

师:希望你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因为保护动物以及栖息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课下查阅资料,列举出当地或中国2~3种濒临灭绝陆生动物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2.列举出几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说说他们灭绝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即通过让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生活和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实验来进行探究理解穴居动物的生活特点,通过对比观察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兔的内部结构图片等一系列观察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习陆生动物的生活特点,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通过课例谈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

广东实验中学 马晋闽



  摘要:本文结合生物八年级上册“空中飞行的动物”一节课例,浅谈发展性学生评价在生物课的实施特点。



关键词:发展性学生评价  实施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发展性学生评价不仅能有效地检测教学质量,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潜力,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空中飞行的动物”一节基本教学思路(2课时)



1.课前布置学生围绕“飞行”这个主题,查找与动物飞行有关资料。


2.实施新课:



(1)导言:观看《哈利·波特3》中鹰头马身有翼兽(简称有翼兽)飞行片段,提出问题:“想象出的有翼兽到底能不能飞?鸟要能飞需要具备什么特征?”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2)飞行原理小实验:吹纸条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初步明白飞行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小组活动:围绕课本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讨论,交流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课堂交流,教师点评。



(5)利用鸟骨骼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教师对鸟适应飞行的特征进行总结。



(6)布置作业:通过所学的知识,请判断有翼兽到底能否飞行,并请说出理由。



三、结合课例谈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特点



1. 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发展性学生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学生的完美和发展,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以人格建构和智慧生成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因此,评价的设计要能有效进行知识、情感与能力的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本节内容通过《哈利·波特3》这部学生非常喜欢的电影作为问题的引入口,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并在新课结束,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



“半鸟半马的有翼兽在空中翱翔的姿态让哈利兴奋不已,但有翼兽到底能否飞行?认为有翼兽能飞的同学,请写出其适合飞行的结构特征。认为不能的,也请写出相关理由。请大家对此次活动进行自评和组评,并交流自己感受。”



该探究活动,在情感上强调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能力培养上更是将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进行了整合,在知识目标上不仅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通过学生活动得到落实,还将上一节课“陆生动物及其相适应的特征”相关知识点也得到复习巩固。探究活动的完成,能对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



2.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主张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让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本节教学除对作业的评价是多元化外,对“鸟如何才能飞行”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及班级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参与贯穿课堂,并通过小组同学和教师对学生交流的评价,产生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结果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通过开放性作业评价表的建立(见下表),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提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评价对象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让评价结论更加容易被评价对象所接受。同时通过小组同学和教师的参与,增加了交流,并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3.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



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这样才能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不单纯用“是、否”进行学生活动的评价,学生思维表达具有更加广度的空间,能被激发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只要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被其他同学所接受和欣赏,就是成功的答案。这种评价形式,给衡量学生的方式提供了多把尺子。让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等特性得以表达,并对学生的创造性地以激发。活动过程中,70%左右学生倾向认为有翼兽不能够飞行,但也有30%左右学生寻找理由证明有翼兽能够飞行,同样出现一批分析有理的优秀作业。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情感、态度等无法量化但对评价对象发展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



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强调量化指标,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参与到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内部讨论、组间发言等形式,及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学习结果,并对此及时进行评价和肯定。通过师生间对问题的知识和情感交流,学生的求学情感得到激发,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得到加强。




5.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



教学目标和按教案设计预先确定的教学程序、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等,这些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教学行为,属于静态的因素。而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在本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丰富。例如对有翼兽是否能飞的讨论,不少学生懂得使用列表方法比较鸟与兽的差别来说明自己观点,有的学生绘制有翼兽的结构推理图来得到结果(如下图),有的同学通过整理收集飞行原理的资料研究飞行的秘密等,对学生这些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更大范围的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四、课后反思



1.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参与及时进行评价。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的,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的交流、合作和沟通话动。其间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是情感、态度的交流、碰撞和体验。因而,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评价对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评价设计简洁多元。传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仅仅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性评价则包括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邀请家长成为评价的成员。这样使得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间产生互动。其中评价的重点是学生自评。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评价表的设计就要求足够简洁,并能够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体现过程性价值。



3.以学生角度去观察世界。学生的差异是客现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跟光去看待孩子,并用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发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7: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探究实中遇到的问题剖析



江苏省南京市郑和外国语学校 刘 蕾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注重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过分注重探究结果,因此,上好“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实验前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抓蚯蚓,每人一条,旨在培养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先组织全班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感知刚毛的存在,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此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案:(1)把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计时,测量规定时间(如1 min)内蚯蚓所爬过的路程;(2)先用直尺量一定距离(如10 cm),再把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再计时,测定蚯蚓爬行规定距离所用时间的长短。

我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种方案的利弊,因为蚯蚓爬行过程中不太可能会按照既定的直线爬行,有学生建议用两把尺子拦起来,使其不往两边爬,但随即被另外的学生否定,因为这样就有了人为因素的存在,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故一致决定采用第一种方案。然后我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用同一条蚯蚓好呢还是用2条蚯蚓好?后经讨论一致认为用同一条蚯蚓更好,排除了个体差异,但是存在先在哪个板上爬的问题,因为第2次爬的时候可能因体力问题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尽量选择大点的、生命力强的蚯蚓。

学生实验后统计每组实验结果,大多数实验小组的结果与预期的相反:在玻璃板上爬得较快。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体壁有黏液,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横肌的交互伸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缩短而前进。那么,理论上讲蚯蚓还是应该在硬纸板上爬得快,那为什么实验结果却相反呢?经分析,我认为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中玻璃板和硬纸板均由实验室提供。而实验室中的玻璃板购买时间已长,经过若干次实验和清洗,上面薄薄的一层蜡已经没有了,也就是说玻璃板已经不像原来的那么光滑了,而硬纸板采用的是比较薄的略微粗糙的硬纸,所以相对玻璃板来讲,两者粗糙程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硬纸板比较干燥。蚯蚓体表的黏液与干燥的硬纸板接触导致蚯蚓难以前行。

所以我认为做实验之前,应给玻璃板涂上一层薄薄的蜡,实验过程中更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可以先在硬纸板上洒些水,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向蚯蚓体表洒水。

2 实验材料──蚯蚓对实验的影响

课前学生抓到的蚯蚓一般是放在简易容器内带到学校来,如一次性纸杯为了维持它的正常生活,里面通常铺一层湿泥土或烂叶,将蚯蚓取出作实验时,蚯蚓体壁就粘有泥土屑,这就导致即使在光滑的玻璃上也仍然存在着一个粗糙的环境。所以实验之前应取出蚯蚓,最好用水洗去蚯蚓体表附着的泥土屑等。

另外,虽然为了避免个体差异,实验过程中已经选用同一条蚯蚓,而且选了生命力较强的大点的蚯蚓,但爬行的先后对实验结果还是会有影响,故应该安排爬完第一次后,休息2 min后,再用另一块板测试,而且为了保留体力,规定的时间最好不应设太长,1 min就足够了。

3 影响实验的人为因素

实验过程中仍然看到学生用尺或笔触碰蚯蚓的身体,这就影响了蚯蚓的运动,影响了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的处理

一次实验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实验结果,所以应多做几次实验,算概率,比较在玻璃板上爬得快的概率大还是在硬纸板上爬得快的概率大。

实验结束后,请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