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图书之语文趣事免费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22 | 只看该作者
用错一个词损失知多少——数字的增和减
  


杏花春雨江南,杭州西湖游人如织。一列豪华的船队出现在湖上,缓缓向湖心驶去,原来是皇帝带着大臣和嫔妃也来游湖了。


皇帝饱览湖光山色之余,面对盈盈春水,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这西湖的水,如果用缸来舀,有多少缸呢?”


皇帝身边的人听了,个个面面相觑,半天答不上来。老宰相一向号称智囊,这时只是皱眉搔头;李妃平时伶牙俐齿,善于应对,这时也变成哑巴。皇帝问左边的人,左边的人惶恐地低头;皇帝问右边的人,右边的人也同样木然。


正在尴尬万分的时候,船尾一位摇橹的青年跑向船头向皇帝跪下。


宰相喝问:“你有何事奏报?”


青年说:“启奏万岁,这西湖有多少缸水,要看用来量水的缸有多大。如果用跟西湖一样大的缸来量,就是一缸;如果用比西湖小一半的缸来量,就是两缸;如果用比西湖大一倍的缸来量呢,那就只有半缸了。”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说:“答得好!”又瞟了一眼面前的大臣嫔妃,不胜感慨地说:“想不到满朝大臣、众多嫔妃,连一个摇橹青年都不如!”


那摇橹青年对皇帝难题的答话,不但非常机巧,而且语言准确。他说“比西湖小”,用“一半”来表示;说“比西湖大”,用“倍”来表示。可是有的人就错用这两个数词。


有一家百货商店,在鞋柜旁边挂出一块牌子,上写:


处理鞋子,削价一倍。


一个爱开玩笑的人走到鞋柜旁边,拣了一双皮鞋,试穿合脚后,拿了就走。柜内店员大叫着跑出来把那人拦住。


“你怎么没付钱就把鞋子拿走?”店员喘着气说。


那人不慌不忙指着那牌子说:“你们自己说这是‘处理鞋子’,白送的。”


“我们只说‘削价一倍’,哪里是白送呢?”


“‘削价一倍’就是白送,你难道不明白?”


“哪有这个道理?”


“好,”那人慢条斯理地说:“我来给你上一堂课。‘倍’是表示跟原来数字相同的数。你这双鞋标价200元,如果说200元的两倍,就是200元乘2等于400元,这不错吧?”


“不错。”


“200元的1倍呢,200元乘1还是等于200元,这也不错吧?”


“这个……”店员感到迷惘。


“我拿的这双鞋子标价200元,削价一倍,就是削价200元,200元减200元等于零,岂不是可以不付钱白拿吗?”


争论之间,商店经理跑出来了。他问清情况后,明白自己店里错了,连忙道歉,并说:“我们的意思是200元减价100元,只卖100元。”


那人哈哈大笑说:“那就应该写‘削价一半’‘削价五成’或‘削价二分之一’,而不是‘削价一倍’。只有表示数量增加时才能用‘倍’,如‘增加一倍’‘增加两倍’,减少是不能用‘倍’的呀。”


经理点头说:“是,是。承蒙开导,这双鞋子就送给你了。”


“不要不要,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上面说的是“减”价的故事,下面还有个“增”长的故事。


有位水利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某县水利部门工作,一年春夏之交,县境河水渐涨,全县上下投入防汛工作。那位大学生很积极,主动要求到河的上游测报水情。


一天,上游下了大雨,雨量很多,他观测后就给县长打电话报告:


这场大雨下来,河水流量将增长两倍。


县长听了非常紧张,马上召开会议。如果流量增长两倍,水位就要高出河堤。于是紧急动员全城劳力,征调一切能用的石条、木料、土袋、铁丝、连夜施工,把河堤增高加固,还紧急疏散沿河低处人员和物资。


后来洪峰到了,但并没有那位大学生报告的那么大。算算时间,大学生报告的大雨所形成的洪峰应该就是这个洪峰了,但水位还不到原来的堤面呢。大家劳累了一夜,不免有人说怪话。县长就挂电话到上游观测站问那大学生:“这次河水究竟涨了多少?”


“涨了两倍。”大学生还是这样回答。


“是涨了两倍,还是涨到两倍?是特大洪峰吗?”县长追问。


“是翻了一番,还不算特大洪峰,是大洪峰。”


“翻一番是涨了一倍,等于原来的两倍,这并不是‘增长两倍’啊!你这位水利专业大学生,中学语文没学好吧!害得我们全县虚惊了一场,折腾了一夜!”


一个倍数用错。造成多少人力物力损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31 | 只看该作者
戴高帽子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在俗话中,人们常爱把当面说奉承话叫“戴高帽”。

清朝时期,有个京官要到外地任职,临行前去向老师告别。老师对他说:“外官不好当,凡事要小心为好。”

这个人说:“老师放心,我已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碰上人就奉送一顶,谁不喜欢戴高帽子呢?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老师生气了,不高兴地说:“为官要正直,哪能随便奉承人呢?我就最不喜欢别人奉承!”

这个学生赶忙说:“老师的话很对,可请老师您想想,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别人给戴高帽的能有几个?”

老师听了,喜形于色,非常高兴,说:“你的话不能说没有根据。”

这人出了大门,对跟来的人说:“我的100顶高帽,只剩99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38 | 只看该作者
田汉与高明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时行曲》的词作者,是我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还是著名的诗人。

田汉的原名叫田寿昌。1911年下半年,他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田汉。他的三位同学,张伯陵改名为张怀,陈剑五改为陈雄,柳之俊改名为柳英。在考中学时,四人分获一、二、三四名,他们的名字倒过来念恰巧是“英雄怀汉”。

田寿昌改为田汉,有多种寓意:“汉”是汉民族,有民族意识;常常男子汉是男子所赏识的。此外,“田汉”还有亲近农民的意。

关于田汉这名字,还有两则趣事,且想互有联系。

一则是:1929年春,田汉应陶行知的邀请,率上海南国社剧团到南京晓庄师范演出。校长陶行知在欢迎会上致词说:“今天,我是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田汉风趣的致答词:“我是一个‘假田汉’,能受到陶先生这位‘真田汉’的欢迎,实在感到荣幸!我一定向‘真田汉’学习!”

另一则是对联趣话。那是1983年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上,有两位名叫“高明”的学者同时参加,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北京,而且分在同一个小组。这件巧事引发了与会者的雅兴。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周策纵教授制出一个上联:

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

当时与会的学者一时难以对出。后来,著名小说家梁羽生在他主编的《大公报》副刊上征求下联。结果,法国《欧洲时报》的黎翁先生,想到了当年真假田汉的故事,对出了下联:

田汉与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46 | 只看该作者
县官画虎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从前有个县官,本没什么才能却喜欢附庸风雅,自称非常会作画,尤其擅长画虎。可由于水平不高,往往画虎成猫,没一点儿虎味。

一天,县官画了一只虎,贴在墙上,叫来一个衙役问:“你看我画的虎像不像?”衙役说:“老爷,我没见过虎,你还是去问别人吧。”一会儿又过来一个人,县官叫住他问:“你看我画的是什么?”这人看了看,直率地答道:“是猫,老爷!”这下可惹恼了县官,他破口大骂:“你有眼无珠。把虎看成猫,真是胆大包天!来人哪,给我打他四十大板。”

不服气的县官又叫过来另一个衙役来看,“你说,我画的是猫还是虎?”这个衙役一看,画上明明是一只黑猫吗!可他不敢说,便答道:“老爷,我怕。”县官问:“怕什么?”衙役说:“我是属鼠的,就怕老爷画的这个东西。”县官听后气得不知如何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56 | 只看该作者
外祖母和外祖父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小刚从一篇文章里学到两个新词:外祖母和外祖父。

星期日,爸爸妈妈带他去姥姥家。一进门,小刚就喊到:“外祖母和外祖父,我来了!”

姥姥和姥爷莫名其妙,互相看了一眼,一起答应:“唉!”而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回该小刚不明白了,他摸着脑袋看着大家说:“我错了吗?”

“没错,不过不能用在这儿。”爸爸说。

“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书上这么用是可以的,可在这儿就得叫姥姥、姥爷。”

小刚睁大了眼睛,还是疑惑不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8:19 | 只看该作者
不敢以死欺君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清朝时,乾隆皇帝和才子纪晓岚乘船游汨罗江。乾隆深知纪晓岚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如果出一般的诗词是绝难不住他的。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乾隆满不在乎地问道:“纪爱卿,君要臣死,臣当如何?”纪晓岚答道:“臣不得不死。”“既然如此,今夜朕命你投江一死。”

纪晓岚说了声“领旨”,便奔向船头,跃跃欲试,一副真的要跳下去的样子。可当他走到船边时却突然停住了脚步,对着江水摇头晃脑?嘀嘀咕咕的,好像在和谁说着话。过了一会儿,他又走了回来,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闹不清他又耍出什么鬼点子,便问:“你是不是反悔了,怎么不去死?”纪晓岚说道:“我正遵旨要投水,忽见屈原大夫从水中出来,斥责我说‘想当年我因楚王昏庸,近小人、远君子,而现在你生逢其时,又有明君,如果无故投水,岂不陷当今皇上于无道之中吗?’我听屈原的话句句都是至理名言,我虽很笨,也觉得茅塞顿开,所以,不敢以死欺君哪!”

乾隆听完这番话,又高兴又佩服,忙伸手将纪晓岚扶起,心想:这次还是没难住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8:45 | 只看该作者
如此字据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有一次,有个财主为儿子请老师,写了张布告:“本宅欲请一位教书先生,但伙食简单,酬金微薄。”许多先生看了看,摇摇头走了,他们知道这家财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啬鬼。哪知这位张先生持了布告,却笑着点点,应聘云了。大伙都说先生“鬼迷心窍”。张先生只说了句:“等着瞧吧!”便来到财主家。

财主见“上钩”暗自庆幸。在谈到待遇时,他担心先生变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约,亲手画押。

先生毫不犹豫地立下字据,写道: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后满心欢喜,认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据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离开了。

十几天过去了,先生的饭桌上,顿顿只有杂粮、小菜。先生实在难以下咽,便叫来财主。财主意识到先生要说什么,笑着说:“你看,这协议书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装吃惊,严肃地说:“哦,给我看看。”财主递过文约,先生说:“你听好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财主听得目瞪口呆,睁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确,一字未改呀!财主扳起面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饭桌上加了几道荤菜,仍然暗自庆幸,吃饭虽讲究些,不用付学费也不错。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财主算帐,要求付学费。财主哪里肯给,二人争执不下,便带上字据,一同到县衙评理。县官问明了情由,让先生拿出字据念了一遍,听完最后一句,县官惊木拍案,向财主大喝:“你这刁民,字据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赖先生的学费!”责令财主当面付给先生学费。

先生怎样念字据最后一句的?财主又是怎样理解的?聪明的小读者一定会知道——只因读时断句不同,加了几个小小的标点,先生便惩治了这个贪婪的财主,维护了自己的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0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