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造句好
北京特级教师 王有声
(一)
那年开学,我新接一个三年级班。班里有两个学生,说是表姐与表弟,实际生日只差一个星期,罗月的“奶奶”就是陈阳的“姥姥”。奶奶是奶休老教师,就住我们后院,常见面。
罗月臂上两道杠,优等生。陈阳呢,活泼喜欢,是班里算术课代表。学语文,论成绩,两个人都是呱呱叫的。不过,打开作业本,看学习思路和方法,他俩的表现就大不相同了。
到底两个人谁学得更好呢?就说:“造句”练习吧,这里面故事还不少呢!
那天晚饭后,我在院里散步,罗奶奶有些“生气”的样子,硬拉我去她家坐坐。两个学生很有礼貌地向我打招呼。桌上摆关两本作业本,奶奶每天都要认真检查他们的作业。
“王老师,您可是‘特’字号的名牌教师,”奶奶拉着脸说,“看,小阳的造句,就这样,您还给打了对勾!”
“别着急,让我看看。”打开本子,陈阳的两个句子出现在眼前:
将来——我将来要当个出租车司机。
应该——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不错,这是前天我布置的作业。“这两个句子,对题目理解得正确,主语、谓语齐全,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没有错别字,所以我打了对勾。”
陈阳一听,高兴得跳起来。
罗月呢,用很不理解的眼神望着我。
奶奶呢,坐在那里,气喘得更粗了。
(二)
说到造句,小“聪明”陈阳很有一套理论。他理论的头一条,就是“句子造得越短越好”。前面提到的两个句子,“我将来要当出租车司机”“我们应该爱惜粮食”,正是这一理论的杰作。
“说说看,句子造得短,好处在哪儿?”
他望着我,得意地说:“造简单的句子,省事。主语什么齐了就行。造长句子容易出现错别字。”他拉开子,像课间在走廊交流学习心得似的说下去,“现在是讲效率的时代。一分钟能干完的活,非要用三分钟,那不是浪费时间第!”
听,还一套一套的呢。
我没有立刻说什么,打开罗月的本子。还是用那两个词造句,内容却是这样:
将来——爷爷是市里有名的老中医,他希望我将来能考上中医学院,继承祖业,当一名受人欢迎的好大夫。
应该——吃完香蕉,我们应该把果皮扔进公园甬路旁的垃圾桶里,免得别人踩着滑跟头。
这样的造句,我当然是打了对勾。陈阳望着人家的作业,笑容消失了。我拍着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学语文的思路与学算术是不同的。学算术2+3=5,对,若等于6,等于8,那不行,错了,学语文不是这样。一个造句,你造得对,她造得好,精彩,档次不同,一比就清楚了。考试昔,两份答案成绩相同,但学作文,打基础,情况就大不相同啦!”陈阳和罗月,全神贯注地听着。
奶奶欣慰地笑了,笑声是那么爽朗。
(三)
讨论过一次后,陈阳并不完全心服,练习造句,他耍小聪明的“理论”还多着呢。课间,他经常主动介绍“经验”,许多同学都欣赏他的做法,跟着他走呢。
前两讲,批评了他的“写得越短越好”。今天,说说他那“理论”的第二条——“专挑眼前的事写”。怎么个情况呢?请看:
一……就……每天放学,我一到家,就立刻做功课。
一边……一边……晚上,我一边休息一边看电视。
“放学做功课”,“晚上看电视”,选这样的内容写,不费气力,真够省事的。“还行吧,王老师?”不知什么时候他来到办公室。我微笑着,用红笔打了两个对勾。他得意地要走,被我喊住了。
“别急着走,我们看看别从是怎么造句的,好吗?”巧得很,下一本正好是罗月的。她造的两个句子是这样的:
不管是星期几,我一发现值日生黑黑因病没来,就立刻拿起笤帚,代替他完成劳动任务。
上午十点整,教室里小喇叭响了,我们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认真地做眼睛保健操。
“陈阳,你说,像你写的‘做功课’、‘看电视’那些眼前的内容,罗月知道吗?”
“她,当然知道啦。”陈阳小声答着。
“那么,她为什么放着眼前容易想到的事不写,偏要费脑子去想新鲜的镜头呢?”
“哎,王老师,这正是您常讲的‘学语文心里得想着作文’的道理吧?”
我笑了,多可爱的学生,一点就通啊!
(四)
练习造句,陈阳耍小聪明的如数还多着呢。前面我们批评了他的两种做法。周末,他奶奶又招呼我进屋里,打开他的本子高兴地说:“进步啦,真用心写啦!”
我一看,这样两个句子同现在眼前:
果然——曹操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王老师,”奶奶不解地问,“这两个句子,既不特别短,又不是眼前的事,您为什么没给打对勾呢?”
“因为,因为这两句话看着太眼熟了!”我解释着,“这是课文 《称象》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原句子。造句么,得‘造’得学会了那个词以后,自己用它‘独立地’写出一句话才行。课文中的句子,当然是对的,好的。你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抄在自己的造句本上,合乎要求吗?”
陈阳和姐姐都点头听着。
让我们再看“罗月造的句子吧:
小博士马亦福经过几周认真准备,刻苦练习难题,这次参加区里华罗庚杯数学竞赛,果然获得第二名。
后院的旧楼要拆了,半年后,校园里必将同现二座四层的新教学楼。
这两个句子,内容与那两篇课文完全不沾边吧?参加教学竞赛,校园起新楼,这样取镜头,是罗月自己用心观察得到的。造句,这样练,对进一步学习作文才有用呢!
“唉,又耍小聪明啦!“陈阳低着思考着。
(五)
几周过去了,陈阳的造句练习着实有了一定进步。写特短的句子,专找眼前的事写,抄录课文原句。这些毛病呀,他改了。
嘿,没想到,最近他又玩出新花样。看着他的造句本,我真是哭笑不得。第二天课上,我用小黑板将他的“杰作”端出来:
亲切——放学回到家,姥姥亲切地接过我的书包说:“孩子可回来啦!”
夸奖——放学后,姥姥看到我的卷子,夸奖说:“阳阳真是好样的!”
建设——放学后,姥姥带我上街,看到新起的大楼说:“首都建设得真快呀!”
同学们默读后,不少人都笑了。陈阳站起来。
“陈阳,你真可以!又有新招啦!谁能说一下,他这样造句,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是想,不管您老师出什么造句题目,他都能用‘放学后’‘姥姥说’应付。”
“他还是图省事,不肯费脑筋。”
“我知道,他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大家说得多好。“陈阳,请从下。”
接着,我叫起罗月,请她读自己的造句。
——那天帮乔三春补完课,她妈妈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说:“你真是班里的好干部,真是三春的好朋友啊!”
——星期日上午,我练完小提琴,教练万老师满意地夸奖说:“不错,这两周又有明显的进步!”
——叔叔从地质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去青海盐湖参加大西北建设中,为祖国四化大业贡献青春。
谁的造句好,一比,档次差距就清楚了吧?
(六)
为帮助陈阳尽快提高造句能力,我跟他耐心地长谈了一次。他虚下心来,对前面提到的那些偷懒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段时间过后,他又有了进步。
为提高造句质量,为进一步学好作文,还有一个问题,不能放过。请看下面他写的句子:
不慌不忙——晚饭后,爷爷切开一个大西瓜,我不慌不忙地吃起来。
眉开眼笑——早晨,我起床一看,大晴天,便眉开眼笑地说:“噢,玩去啦!”
我问奶奶:“您看这两个句子怎么样?”
“罗月,你说呢?”
罗月深思了一下,说:“两个成语,倒是用得都对。只是,只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不大符合您讲课时提的要求……”
是啊,说得有道理。一篇作文,得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个造句,尽管很简单,也得有那么点意思。要有点思想内容,也不是叫大家只喊口号。怎么做呢,
还是请从罗月的造句中用心领悟其中的道理吧。
——试卷答完后,我总是不慌不忙地从头到尾检查三遍,决不放过一点小错。
——奶奶七十大寿那天,她打开钢琴,眉开眼笑地自弹自唱《夕阳红》,受到全家人称赞。
好吗?好。和陈阳的“吃西瓜”“看天气”比,罗月的“查试卷”“奶奶弹唱”有意思了。连造个句子都知道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性,作文时当然懂得在突出中心思想方面使劲啦。
陈阳与罗月,两个好学生。谁的句子造得更好,谁的作文能力会提高得快些,你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