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图书之语文趣事免费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5:38 | 只看该作者
双关妙语
  


人们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有的话不能明说,不便直言,于是就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义条件,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称作双关。如《史记》中记载蒯通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蒯通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这里的“背”是指“背叛”。又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个灵谷老人利用汪伪政府成立的机会,送给汪精卫一副祝贺的对联:


昔怀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这时“盖世”与“该死”、“罕见”与“汉奸”均为谐音,真是嘲讽得妙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5:47 | 只看该作者
好学的比喻
  


春秋时期,晋平公有一次对他的臣子师旷说:“我的年纪大了,已经七十岁了,虽然很想求些学问,读些书,但是,总觉得时间太晚了!”师旷就说:“时间太晚吗?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平公说:“我和你说正经话,怎么你竟和我开起玩笑来了!”师旷说:“我做臣子的,哪里敢和大王开玩笑。说实在的,一个人在少年时候好学,他的前途正像早晨的太阳,辉煌而灿烂;壮年时候好学,还像正午的太阳;老年时候呢,就只像蜡烛的火焰而已。蜡烛的火焰,虽然不见得怎样明亮,但是有了它,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6:22 | 只看该作者
闻一多的幽默
闻一多的幽默


1944年,闻一多给华罗庚刻印一方,边款为:“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这里,不乏印章材质的介绍,又有刻石功用的说明。对照之中,战争的创伤,百姓的遭遇,同胞的深情,教授的厚谊,便由隐而显,跃然纸上了。铭仅短短四十字,五句同韵,方音相押,以谐写庄,俗雅并呈,在轻松合拍的诗语中凸现出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代真豪杰、伟丈夫敢憎有爱、重情济人的高尚人品。


闻一多先生在写作大量振聋发聩的新诗之余,对篆刻艺术也钟情有加。1927年夏,在致饶孟侃的信中,他以幽默风趣、轻松活泼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之情。信文如下:


“绘画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世,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笼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


信虽不长,而文意晓畅,展示出自己的从艺轨迹和情感变化。长句短句相佑,整句与散句结合,明喻暗喻借喻兼用,拟人对偶婉辞共使,辞虽约而意工,文虽谐而脱俗。真难得忧患交织、拍案而起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对篆刻艺术有这样一番令人忍俊不禁的妙辞褒赏。(邓绍彬辑)


弥勒佛旁笑联多游览名寺古刹,人们常会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笑佛,整天乐哈哈地迎接四方游客。笑佛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的笑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于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展开丰富的想像,在笑佛的笑上大作文章,写下了许多语言诙谐、讽喻深刻、富有哲理的楹联。现撷取几例,以飨读者。


北京丰台海会寺联: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山东济南千佛寺联:笑到几时方合口,从来无几不开怀。


河南洛阳白马寺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四川乐山凌云寺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现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四川峨嵋山洪椿坪弥勒佛堂联:处己何妨真面目,对人总要大肚皮。


湖南衡阳罗汉寺联: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湖北当阳玉泉寺联:大肚能容,包含色相;慈颜常开,指示迷途。


云南昆明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下跌,何妨人自纵心游。


云南丽江喜抵园联: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浙江杭州灵隐寺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老等;泉水已渐生瞬意,笑脸相迎。


浙江勤县天童寺联:大肚能函,断却许多烦恼碍;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练。


台湾台南开元寺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邓绍彬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6:45 | 只看该作者
名家讲课拾趣
   

    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眠;有的令人倾倒,有的令人生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
  章太炎他讲课时爱随意发挥,漫无层次,常常使听者兴味索然,慕名而来,失望而去。先生嗜酒,也好吸香烟,讲课时,常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烟卷,有时候误拿着纸烟卷在黑板上写,惹得学生哄堂大笑。太炎先生虽不擅长讲课,但学生中也不乏忠实听众,有些人后来成为知名文学家、学者。

  陈寅恪陈先生通晓古今活文字及死文字10余种,能背诵《十三经》和《三通》,对佛门典籍及隋唐史尤有精心之研究。他讲隋唐史时,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时,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同时又很自负。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悲伤处,竟痛哭流涕。这样的讲课,出神入化,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也是高级的艺术享受。

  鲁迅 先生讲课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先生讲课绝不“霸道”,有时很“民主”,很随和。有一回讲到《红楼梦》,先生笑着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朱自清教课认真、严谨。教宋词,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他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笔记,还安排月考、期末考试。(摘自《教育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6:53 | 只看该作者
赎皮裤


晋南人素来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为了过节,老婆让福娃把父辈留下的一条旧皮裤拿到当铺去典当。

当了皮裤,福娃拿着当票走出当铺,猛地想到:将来我来赎当,咋找这铺门呀?对!找个记号。一回头,见当铺门框挂着一辫蒜,就牢牢记到心里。

过了一些日子,福娃卖豆腐挣下钱去赎当,到了县城,大街小巷转遍,咋也找不见那辫蒜的门面。他急得沿街大叫:“喂!谁知道哪里有挂蒜的?”

有个摆卦摊的先生说:“你是不是记错了?这街上只有算卦的,可没听说有‘卦算’的。”

福娃一琢磨,算卦——挂蒜,音儿倒对,就是前后顺序不一样,敢是我记错啦?嗯!有可能。就说:“那好,我就是找算卦的。”

算卦的以为生意来了,忙热情地问:“那你是属啥的?”

福娃说:“我是赎皮裤的。”

算卦的感到好笑:“你说错了吧?”

福娃肯定地说:“一点没错!”

“可十二属相里并没有属皮裤的呀?”

福娃火了:“真笨!十二属相里没有,你不会到十三属相里去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推普标兵”


“推普”就是“推广普通话”;“推普标兵”就是“推广普通话的标兵”。

县教委的马局长听说省语委下个月要来检查“推普”工作,并评选“推普标兵”,决定利用职权为自己的闺女马晓莉开个后门。

马晓莉连个高中都没考上,是凭爸爸的关系才在城关小学当上语文教师的,对“推普”当然更是一窍不通啦。

经过一番演练和准备,马晓莉和马局长都认为“万事俱备”,只欠省语委的领导和专家来现场观摩了。

这天,在花花绿绿的标语簇拥下,在喧天的锣鼓声中,终于迎来了省语委的领导和专家。

一位专家把“麦(大麦)”“鞋(皮鞋)”“白(白面)”等词写在了黑板上,让马晓莉领着全班的学生念一遍。马晓莉一看这些词都是自己事先演练过许多遍的,心中暗喜,眉飞色舞地大声领着学生们念了起来。她念道:

“mài(麦音),tuò(唾音)mià(摸呀音)的mià(摸呀音)、”

“xié(鞋音),pí(皮音)hái(孩音)的hái(孩音)。”

“bái(白音),piá(坡依啊音)miàn(面音)的piá(坡依啊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27:11 | 只看该作者
谁的造句好


北京特级教师 王有声

(一)

那年开学,我新接一个三年级班。班里有两个学生,说是表姐与表弟,实际生日只差一个星期,罗月的“奶奶”就是陈阳的“姥姥”。奶奶是奶休老教师,就住我们后院,常见面。

罗月臂上两道杠,优等生。陈阳呢,活泼喜欢,是班里算术课代表。学语文,论成绩,两个人都是呱呱叫的。不过,打开作业本,看学习思路和方法,他俩的表现就大不相同了。

到底两个人谁学得更好呢?就说:“造句”练习吧,这里面故事还不少呢!

那天晚饭后,我在院里散步,罗奶奶有些“生气”的样子,硬拉我去她家坐坐。两个学生很有礼貌地向我打招呼。桌上摆关两本作业本,奶奶每天都要认真检查他们的作业。

“王老师,您可是‘特’字号的名牌教师,”奶奶拉着脸说,“看,小阳的造句,就这样,您还给打了对勾!”

“别着急,让我看看。”打开本子,陈阳的两个句子出现在眼前:

将来——我将来要当个出租车司机。

应该——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不错,这是前天我布置的作业。“这两个句子,对题目理解得正确,主语、谓语齐全,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没有错别字,所以我打了对勾。”

陈阳一听,高兴得跳起来。

罗月呢,用很不理解的眼神望着我。

奶奶呢,坐在那里,气喘得更粗了。

(二)

说到造句,小“聪明”陈阳很有一套理论。他理论的头一条,就是“句子造得越短越好”。前面提到的两个句子,“我将来要当出租车司机”“我们应该爱惜粮食”,正是这一理论的杰作。

“说说看,句子造得短,好处在哪儿?”

他望着我,得意地说:“造简单的句子,省事。主语什么齐了就行。造长句子容易出现错别字。”他拉开子,像课间在走廊交流学习心得似的说下去,“现在是讲效率的时代。一分钟能干完的活,非要用三分钟,那不是浪费时间第!”

听,还一套一套的呢。

我没有立刻说什么,打开罗月的本子。还是用那两个词造句,内容却是这样:

将来——爷爷是市里有名的老中医,他希望我将来能考上中医学院,继承祖业,当一名受人欢迎的好大夫。

应该——吃完香蕉,我们应该把果皮扔进公园甬路旁的垃圾桶里,免得别人踩着滑跟头。

这样的造句,我当然是打了对勾。陈阳望着人家的作业,笑容消失了。我拍着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学语文的思路与学算术是不同的。学算术2+3=5,对,若等于6,等于8,那不行,错了,学语文不是这样。一个造句,你造得对,她造得好,精彩,档次不同,一比就清楚了。考试昔,两份答案成绩相同,但学作文,打基础,情况就大不相同啦!”陈阳和罗月,全神贯注地听着。

奶奶欣慰地笑了,笑声是那么爽朗。

(三)

讨论过一次后,陈阳并不完全心服,练习造句,他耍小聪明的“理论”还多着呢。课间,他经常主动介绍“经验”,许多同学都欣赏他的做法,跟着他走呢。

前两讲,批评了他的“写得越短越好”。今天,说说他那“理论”的第二条——“专挑眼前的事写”。怎么个情况呢?请看:

一……就……每天放学,我一到家,就立刻做功课。

一边……一边……晚上,我一边休息一边看电视。

“放学做功课”,“晚上看电视”,选这样的内容写,不费气力,真够省事的。“还行吧,王老师?”不知什么时候他来到办公室。我微笑着,用红笔打了两个对勾。他得意地要走,被我喊住了。

“别急着走,我们看看别从是怎么造句的,好吗?”巧得很,下一本正好是罗月的。她造的两个句子是这样的:

不管是星期几,我一发现值日生黑黑因病没来,就立刻拿起笤帚,代替他完成劳动任务。

上午十点整,教室里小喇叭响了,我们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认真地做眼睛保健操。

“陈阳,你说,像你写的‘做功课’、‘看电视’那些眼前的内容,罗月知道吗?”

“她,当然知道啦。”陈阳小声答着。

“那么,她为什么放着眼前容易想到的事不写,偏要费脑子去想新鲜的镜头呢?”

“哎,王老师,这正是您常讲的‘学语文心里得想着作文’的道理吧?”

我笑了,多可爱的学生,一点就通啊!

(四)

练习造句,陈阳耍小聪明的如数还多着呢。前面我们批评了他的两种做法。周末,他奶奶又招呼我进屋里,打开他的本子高兴地说:“进步啦,真用心写啦!”

我一看,这样两个句子同现在眼前:

果然——曹操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王老师,”奶奶不解地问,“这两个句子,既不特别短,又不是眼前的事,您为什么没给打对勾呢?”

“因为,因为这两句话看着太眼熟了!”我解释着,“这是课文 《称象》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原句子。造句么,得‘造’得学会了那个词以后,自己用它‘独立地’写出一句话才行。课文中的句子,当然是对的,好的。你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抄在自己的造句本上,合乎要求吗?”

陈阳和姐姐都点头听着。

让我们再看“罗月造的句子吧:

小博士马亦福经过几周认真准备,刻苦练习难题,这次参加区里华罗庚杯数学竞赛,果然获得第二名。

后院的旧楼要拆了,半年后,校园里必将同现二座四层的新教学楼。

这两个句子,内容与那两篇课文完全不沾边吧?参加教学竞赛,校园起新楼,这样取镜头,是罗月自己用心观察得到的。造句,这样练,对进一步学习作文才有用呢!

“唉,又耍小聪明啦!“陈阳低着思考着。

(五)

几周过去了,陈阳的造句练习着实有了一定进步。写特短的句子,专找眼前的事写,抄录课文原句。这些毛病呀,他改了。

嘿,没想到,最近他又玩出新花样。看着他的造句本,我真是哭笑不得。第二天课上,我用小黑板将他的“杰作”端出来:

亲切——放学回到家,姥姥亲切地接过我的书包说:“孩子可回来啦!”

夸奖——放学后,姥姥看到我的卷子,夸奖说:“阳阳真是好样的!”

建设——放学后,姥姥带我上街,看到新起的大楼说:“首都建设得真快呀!”

同学们默读后,不少人都笑了。陈阳站起来。

“陈阳,你真可以!又有新招啦!谁能说一下,他这样造句,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是想,不管您老师出什么造句题目,他都能用‘放学后’‘姥姥说’应付。”

“他还是图省事,不肯费脑筋。”

“我知道,他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大家说得多好。“陈阳,请从下。”

接着,我叫起罗月,请她读自己的造句。

——那天帮乔三春补完课,她妈妈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说:“你真是班里的好干部,真是三春的好朋友啊!”

——星期日上午,我练完小提琴,教练万老师满意地夸奖说:“不错,这两周又有明显的进步!”

——叔叔从地质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去青海盐湖参加大西北建设中,为祖国四化大业贡献青春。

谁的造句好,一比,档次差距就清楚了吧?

(六)

为帮助陈阳尽快提高造句能力,我跟他耐心地长谈了一次。他虚下心来,对前面提到的那些偷懒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段时间过后,他又有了进步。

为提高造句质量,为进一步学好作文,还有一个问题,不能放过。请看下面他写的句子:

不慌不忙——晚饭后,爷爷切开一个大西瓜,我不慌不忙地吃起来。

眉开眼笑——早晨,我起床一看,大晴天,便眉开眼笑地说:“噢,玩去啦!”

我问奶奶:“您看这两个句子怎么样?”

“罗月,你说呢?”

罗月深思了一下,说:“两个成语,倒是用得都对。只是,只是没有什么思想内容,不大符合您讲课时提的要求……”

是啊,说得有道理。一篇作文,得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个造句,尽管很简单,也得有那么点意思。要有点思想内容,也不是叫大家只喊口号。怎么做呢,

还是请从罗月的造句中用心领悟其中的道理吧。

——试卷答完后,我总是不慌不忙地从头到尾检查三遍,决不放过一点小错。

——奶奶七十大寿那天,她打开钢琴,眉开眼笑地自弹自唱《夕阳红》,受到全家人称赞。

好吗?好。和陈阳的“吃西瓜”“看天气”比,罗月的“查试卷”“奶奶弹唱”有意思了。连造个句子都知道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性,作文时当然懂得在突出中心思想方面使劲啦。

陈阳与罗月,两个好学生。谁的句子造得更好,谁的作文能力会提高得快些,你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0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