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图书之语文趣事免费

[复制链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4:50 | 只看该作者
贺龙妙联老先生
吴建南
  


1934年10月,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来到湖南省兹利县杨家溪。村里有位叫楚狄知的教书先生,胆小怕事,轻信国民党的谣言,随着一些人躲进了深山老林。因他年逾花甲身体虚弱,经受不住饥饿劳累,便又偷偷下山探听动静,红军哨兵见他行踪可疑把他捉住。他连声解释说:“我是村里的教书先生。”


这一情景被贺龙看见,贺龙走过去出了上联:“白眉白须披白发,钻山钻洞,白受一番惊吓,吓煞吓煞!望先生此后莫听白匪胡言乱语。”楚狄知一听,大为惊异暗暗称奇,便急中生智对出下联:“红星红牌展红旗,分田分地,红得万众欢喜,喜也喜也!愧老朽如今才识红军救国救民。”


贺龙连连称赞:“对得好,先生才学过人,果然是教书人。我是贺龙,让先生受惊了。抱歉抱歉!”


楚狄知一听,惊讶而高兴地说道:“你就是威震敌胆、身经百战的贺龙将军!”他见贺龙文武双全,和蔼可亲,感慨不已,又吟出一联:“两副对联认得将军是英才,敬仰!敬仰!”贺龙随口回敬道:“一场误会错把先生当劣绅,休怪!休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4:56 | 只看该作者
有眼不识泰山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泰山。泰山因为不遵师训,被开除了。后来,鲁班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在卖竹器家具。每一件家具的样式都是鲁班没有见过的。鲁班心想:制造这些竹器的人,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能工巧匠。鲁班很想见到这个人。经卖竹器的人指引,鲁班见到了那个工匠。原来就是泰山。


鲁班想起往事,感到内疚,他向泰山致歉说:“老朽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后来,“有眼不识泰山”形容有本领、有地位的人就在眼前,却不认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5:09 | 只看该作者
吃墨水
  


传说,我国古时候曾有这么一个规定:凡是书写不工整、成绩低劣的学生,一律要罚喝墨水。一千多年前的一次科举考试中,就有几位考生由于“成绩低下,字迹潦草”的原因,而当众被罚喝了满满一大杯墨水。其中有一位是被考场值班差役揪住耳朵硬灌下去的。


现在当然不可能再发生这种事,但人们却把“肚子里没墨水”当做了“没有知识,文理不通,书写马虎”的代名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盐絮
浙江 李雨清

东晋时期,一年冬天,当时著名文士谢安把子侄们聚在一起讲诗论文。

这天,外面下起了大雪。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谢安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瑞雪兆丰年。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的侄儿谢朗想了想说道:“撒盐空中美可拟。”(好像在空中撒盐一样。)

谢安听了,不以为然,只是淡淡一笑。

接着,幼小的侄女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我看倒有点像柳絮随风飘扬。)

谢安一听,拍手称好,对他这小侄女的智慧赞不绝口。

从此,谢道韫也学习作诗,后来真的成了女诗人。从此,“盐絮”“咏絮”“柳絮”和“咏雪”便成了后世用来咏雪的典故。

唐代张泌的《碧户》诗中有“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

唐代徐凝的《喜雪》诗中有“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

宋代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诗中说:“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他的《谢人见和雪后》诗中说:“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6:03 | 只看该作者
连咱万荣都不知道


耿老苗想和在武汉上大学的儿子说说话,就把电话打到儿子所在的中文系办公室。

办公室一位女同志接电话,她是南方人,听不懂耿老苗的万荣土话。她问道:“您是哪儿?”老苗说:“我是咱万荣嘛!”“什么地方?”“万荣”“哪两个字?”“万荣的万,万荣的荣嘛!”

女同志听不明白就说:“请您说得清楚点。”老苗说:“嗨,咱万荣嘛,可大哩,有几十万人哩,柿饼,苹果,大黄牛,好东西多哩!”

对方说:“都讲些什么呀,牛头不对马嘴的,莫名其妙!”接着就把电话放了。

老苗也很生气。他跟老伴说:“武汉人真痴熊,连咱万荣都不知道。咱娃在那念书,怕是学不精还学傻了。咱们商量商量,要不,叫咱娃赶紧停学回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6:11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故事
人名巧对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作对。上联是“蔺相如,司马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出句和对句都巧用历史人名,贴合当时情境。出句化用“相如”,隐含你我虽姓名相同,但资历、学识、声望你却远不如我的意思;对句化用“无忌”,隐含古人不忌讳同名,你也不应该计较我和你同名同姓之意。上下联不仅对仗工稳,浑然无成,而且绵里藏针,唇枪舌剑,暗含讥讽和劝谏,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大快朵颐。

(据王中原《名人巧对》改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56:19 | 只看该作者
告荒
河北大学学报(文科)编辑部 王会
  
有一荒年,一老人到县衙告灾情,请求少征赋税,县官问道:“麦子收了几成?”

老人答道:“三成。”

县官又问棉花。

老人回答说:“二成。”

县官再问稻谷。

老人又问答说:“也是二成。”

县官顿时大怒道:“有了七成的年景,你还敢谎报灾难,胆子真不小。左右……”

老人赶忙说:“大人息怒,我说的句句是真。我活了150岁了,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荒年呢!”

县官侧耳细听看了看老人。

老人说:“我今年70多岁,大儿子40多岁,小儿子30多岁,合起来不是150岁吗?”

县官听了,哭笑不得,“大胆刁民,糊涂虫一个,竟也来报案!”又喊台下的衙役,“还不赶快撵出去?”

衙役回来复命时,县官正色言道:“以后遇到这类糊涂虫报案,一律不得受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3 15: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