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教材第八单元的配套选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维也纳生活风情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
从文章的题目看来,音乐与维也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美源于音乐,音乐让生活平添一份诗意。生活不能没有音乐,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让学生领悟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是本堂课的重点。对于这样的课文,与其说学一篇课文,不如说是让学生进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维也纳民族的风情特点,积累并运用其中优美的语言。上完课后,觉得自己既有做得好的地方,达成了既定目标;也有没有考虑周全的遗珠之憾:
一、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选读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块“处女地”,平时在教学中很少有时间带领孩子去读去感悟。其实,它们是我们一线教师由手把手地“扶”学生到“放”学生的阶梯。对于精读课文而言,它是一个补充,更提倡孩子的自习自得。编者的意图很明显,《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应该是与第八单元“感受异域风情”相配套的。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感受文章中何处体现了“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其实文章中既有听得到的音乐,声声鸟鸣,酒馆中的华尔兹乐曲;也有听不到的比如花艺钢琴,蜿蜒的小道。我引导孩子从听得到和听不到两个方面去感受,倡导孩子自主研读,收效较好。
二、尊重学生表达欲望,锻炼学生读写水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重中之重。所以这节课,我也把积累、品悟、运用作为课堂的主线。先引导孩子积累文章中“……又……” 、 “……而……”这样类型的词组。然后体会这样用的妙处,最后在孩子们感受到维也纳处处有音乐后,创设情境说说自己如果来到维也纳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事情?并运用上刚学过的词组类型,孩子在每节语文课上写一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短时间内并不能掌握的了多少,或许有的学生还写得不是很好,但至少种下了一粒粒思维的种子,及时给它们浇浇水,总会长得快一些。
当然,课堂上永远都有遗憾。经过专家的点播,我也发现有一些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不是很恰当。比如在感受鸟儿的音乐时,如果能抓住“婉转、悠长、嘹亮”去体会鸟儿的鸣叫好像音乐是否会更好?比如在课堂最后能不能再回到课题让孩子自己说说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再比如在朗读指导时,让男女生配合读两种钟声的不同,是否能更到位?总之,纰漏引发了我下一轮的语文之路上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