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 课时目标设计的准则 | |
| | 柳夕浪 | | | | 实施目标导向管理,首要的是设计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下列课时目标设计原则,虽属课堂教学的常识性要求,但仍需提醒执教者注意。
(1)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
任何课时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纵向垂直的分层和横向水平的关联。纵向垂直上的分层是指某一处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应与同一课题或同一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相衔接。横向水平上的关联是指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其他科目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相联系。确定任何课时教学目标,教者都必须从整体上着眼,从整个教学目标体系出发,在明确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把握设计课时目标,使目标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产生整体效应。
特级教师魏书生要求初中生先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读,指导学生把全部初中语文知识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知识、阅读与写作。在这基础上再作第二划分,如把基础知识分成语言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八个方面;文言文分成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这样共分出23个方面。最后再给每个方面列出若干知识点,23个方面共有130多个知识点。这张语文知识结构图,像中国的交通图,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次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村镇一样。这样的语文“知识树”实际上也就是教学目标“树”,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与语文知识树相对照,找到新的知识点在语文“知识树”中的位置,定点、定位、定向,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来展开。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与此相联系,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超前性,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教育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知识准备进行必要诊断,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要求适度,就像摘果子一样,跳一跳才可以摘得到。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学习基础、认识兴趣、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企图制定出对全班学生都是合适的唯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选择的余地。要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下限,即最低标准,了解达到怎样的水平才是基本合格的。至于教学目标的上限,不宜作出硬性的规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从目标实现形态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三大类:基础目标(达成目标),指要求必须掌握的具体知识、能力,它是任何人都必须达到的要求;提高目标(向上目标),指要求学生向某种方向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指标,如逻辑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组织能力等带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目标都属于这一类;体验目标,以产生特定的内在体验、感受为目的,主要指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等。这一目标分类体系,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值得我们借鉴。
表4-1
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 基础目标
| 提高目标
| 体验目标
| 认知领域
| 知识
理解
| 逻辑思维能力
创造力
| 发现
| 情感领域
| 兴趣
关心
| 态度
价值
| 交往
感动
| 动作技能领域
| 技能
技术
| 熟练
| | (3)从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制订明确、集中、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总希望在40或45分钟之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快节奏、大容量,这样不断给学生充实新知,使之保持适度的紧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少、慢、差的弊端。但一节课对师生来说,时间、精力是个常量,过分超负荷,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写字、讲课、阅读、说话,每分钟都有个大致的字数限定。至于接受信息后的处理加工,更需要相应的时间作保证。为此,课时教学目标应适当集中,重点难点明确。新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上常有贪多、拔高的现象,造成事倍功半,做了无用功,指导者对此应注意纠正。
在整个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上几个环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