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14日,英语教研组举行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活动。地点:英语办公室。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

活动主要有两项议程:
一、学习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落实本月活动任务。


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一、学习教研组工作计划
         根据市教研室制定的英语学科计划和校教科室制定的英语学科工作要点,根据教研组各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制定了教研组工作计划,并一起修改,最后通过。

二、落实本月活动任务
1、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小学英语课题研讨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牛津英语1B教材培训。
3、上交“任务型”活动方案设计,择优选送市里参评。
4、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交六年级复习课案例征集。
5、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与“英语大擂台”,上交作品。
6、组织五年级英语朗读比赛。
7、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苏州市“英才杯”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活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3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英语教研组举行第二次教研组活动。地点:英语办公室。

一、落实最近双周工作
1、加强教研组网站建设
*每位教师发一篇自我介绍的材料,本周完成。
*每次活动后将活动材料及活动结果整理成文,发送到网站。



2、学生英语活动
*落实“英语大擂台”的资料整理,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收集活动材料、成果。
*本周五中午组织“五年级英语朗读比赛”。

3、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研究
*教研组内有同轨教师开始了过程性的教学研究:每单元上课前,同轨老师进行教学再设计,明确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训练,分工完成课件制作,之后再根据个人教学特色对课件进行个性话的修改。这样的研究比较实在,也体现了过程性的合作与探讨。值得在整个教研组推广与开展。
*落实下周的教研组公开课时间。执教者:贾怡老师和蔡惠红老师。提倡听课时重点记录听课体会与心得,而并非记录整个教学过程。

4、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研究
*苏州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2006-2007年度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送评”,建议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建议每位青年教师下次教研组活动时拿出草稿,交各位师父修改。之后再整理,送交教科室,请贾主任再修改。
*每次教研组公开课后,三位青年教师撰写听课笔记。
*教研组教师教育博客的建立与链接,充分发挥博客的互动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4月11日上午第一节课,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地点:英语办公室。



活动主要议程:研磨论文



苏州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征集2006——2007年度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时间4月20日前。为此,已提前通知各位教师做好准备。本次活动,主要讨论三位青年教师的论文。活动前,潘老师和顾老师已将论文发送至各自指导老师信箱。活动中,打印出草稿,人手一份,进行细致而深刻地研磨。

1、 顾勤燕老师《用欢笑缔造和谐课堂》

优点:选材较好,都是捕捉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通过教师的巧妙处理,营造了和谐氛围,并在这样的环节中感受、复习英语知识。

存在问题:

1)  第三点“在欢笑声中操练句型”不属于教学机智,建议删除,以后可单独成文。

2)  论文题目要修改,体现“教学机智、欢笑、和谐”三层意思。

3)  论文引言太冗长,要凝练。

4)  论文标题要紧扣论文主题,建议修改。

5)  过于口语化的句子要修改。

2、 潘洁老师《PPT之我见——PPT课件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优点:立意较好,素材较好,都是自己在教学中坚持使用PPT的做法与心得。并阐述了多媒体课件从公开课走向家常课的优点,每一个论点的素材都非常好。

存在问题:

1)  第一点 “FLASH激趣,引入英语课堂”与本文主题不是很切合,建议删除,或者放在下面的论点中。

2)  论文引言太冗长,要凝练。

3)  论文有7大部分,似乎过多。建议重新组织素材,可从四方面来论证:单词教学、句型操练、课文呈现、综合运用。

4)  论文标题要修改。

5)  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注意使用书面语言。

3、 杨晓婷老师《错误之美》

因为杨老师准备本科考试,论文尚未完全成文。

优点:案例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进行仔细发掘之后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思。

存在问题:这一段案例的描述过于冗长,是否可以支解成几个片段,每个片段进行一段教学反思。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5月9日上午8点二十分,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活动主要议程:评课



半个学期来,我们教研组共有五位教师上了教研组公开课。今天就其中三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并且,在评每节公开课中,都诱发了不同的一个话题。围绕话题,各位教师畅抒己见,交流了自己的做法,谈论了自己的所思所得。



一、“一个都不能少”——评蔡老师课

1、杨老师:整堂课蔡老师上得扎实有效又童趣十足,体现了老教师的上课功底和魅力,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发言,乐于表演,师生互动得非常好.印象最深之处为:

1)小组竞赛的激励机制。上课之前,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使贯穿整堂课的比赛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2)游戏的运用巧妙恰当。在热身复习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游戏,说数字得苹果,快速说数字,说汽车牌照等。这样的复习生动活泼,形式生动,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

3)个性评价。对每一位小朋友的表演和朗读,蔡老师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但她的评价不是笼统的:Very good.Well done.而是给学生打分:You can get full mark.You get 96,please read more.得满分的孩子表情充满自豪和成就感,表现稍微有点欠缺的孩子既得到了鼓励又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潘老师:印象最深的环节:看汽车号码即时说出数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

3、顾老师:自己班已经上过了,跟自己的课比较了一下。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在复习完数字后,教师马上指着黑板上的一个时间问Are they numbers?过渡非常自然。而且蔡老师的课堂中特别注重集体性操练。

4、袁老师:蔡老师在教学It’s time to …中,知识的扩展比较好,不局限教材,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5、谭老师:蔡老师的教学风格一贯是层次清楚、环节紧凑、步步深入。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教学。

6、沈老师:蔡老师的教学风格精神饱满、激情四射,但是,在这节课中,突然有这样一个想法:一个都不能少

课上教师让学生使用最多的练习方式是同桌操练。这样的操练方式是非常适合英语学习的,能够巩固新句型,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能力。

可是不会那么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双数,刚巧便于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操练。很多时候,我们班上的学生人数会是单数。而且,被老师安排单独坐的那个孩子,大多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在“同桌操练”这个步骤时他在干什么呢?

听课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景。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孩在老师组织的无数次的“同桌操练”中,都是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没有参加语言交际。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引起上课老师的留意。或许,课堂上,缺他一个人的言语活动,并不成问题。

但是,何谓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呢?被老师安排独坐的孩子,他或许顽劣,他或许反映迟钝,但他,也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7、贾老师:沈老师的话题,引发了我们一个话题:对学困生的关注。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去关注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他们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尽力不放弃他们。



针对话题:一个都不能少,全体教师都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做法、想法。整理起来,策略有三个:

策略一:事先安排好他和前面的两个学生组成三人学习小组。当老师安排同桌操练时,他们三个人就自动开始三人操练。

策略二:教师走过去充当他的同伴,进行言语操练。这样既可让他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可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孩子,缩短师生差距。

策略三:可请该学生走上讲台,跟教师或者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对话。这样既方便教师监控全班学生,也刺激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这个话题的结论:

既为人师,便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善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

让我们真正意识,执行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二、“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评贾老师课

1、顾老师:对贾老师这节课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板书。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有着简笔画,一开始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后来在教单词windy, snowy等时,贾老师把单词写在图画下面,让学生能巧妙地结合音、形来记忆单词。在教学四个季节时,贾老师把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图片贴在单词下面,感觉很生动,和季节紧密联系。

2、潘老师:进入贾老师课堂上,第一眼就被课题所吸引了。贾老师在课题Unit 5 Seasons后面标出了序号(1),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看就明了这节课是第几课时。另外,贾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联想教学,把季节与文化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贾老师还在教学中渗透了英语经典谚语。

3、杨老师:贾老师流畅、抑扬的口语,亲切自然的教态,为学生营造的轻松自由的英语氛围都让才我回味不已。以下是我捕捉到的几个细节。

一、图画结合的板书。一进教室,首先看到右侧黑板画着太阳,云朵,雪人等粉笔画。这些都是为后来教学天气类单词做准备的。在教学四季时也同时贴上了花朵,冰淇淋,黄叶,雪人等水彩画,这样的板书形象易懂,色彩靓丽,使学生对板书产生兴趣,引起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记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语速自然的口语。贾老师的口语抑扬顿挫,语音语调也很有特色,同时还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语速自然,就象外国人之间的交流那样,跟我们课堂上刻意为了发音清晰而放慢不同,她提问的速度很快,整堂课的语言输入量很大。刚开始的Free talk她连珠带炮的一连串提问,让我们听课老师都几乎来不及记录,我数了下,有八个: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jk?2What are they?What’s the date today?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pril?.....刚开始还担心学生们会招架不住,但很快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们的反应很敏捷,回答很到位流畅。其实原因很明显,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下,学生早已适应了老师偏快的口语,这对于他们的听力及即时反应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用心倾听孩子的回答。外国的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都是平等和谐,亲切宽松的。在贾老师的课堂上也有这种感觉,她请孩子回答问题时,都会走到他面前,身子微微前倾,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甚至请孩子坐着,亲自蹲下身,倾听孩子的回答。这一点做法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建立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通过实际行动来作出努力的。

4、蔡老师:贾老师的教学特点是语言输入量大。这个语言输入量大包含着两个方面:旧知的大量复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新授知识及相关内容的拓展,如:谚语的补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由这节课,对自己公开课引发了相关反思。容量大的必要性,才能保证输出环节的顺利。

5、谭老师:就蔡老师的话题,想起平时自己在拓展学生知识面这方面也在做。但很多时候备课时候不可能考虑到拓展这个环节,为了照顾到中下层学生,往往会局限于教材备课。另外,贾老师在句型处理部分也非常巧妙,先分层次学习一个问句,一个答句,然后再呈现C部分的对话,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6、袁老师:最后作业中表格的利用,很好地呈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7、沈老师:贾老师这节课中有一个亮点,就是教学单词是先出示音标,再呈现单词。这样做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把单词的音、形结合起来记忆,而且,又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辨音。另外,这节课很明显是贾老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我们不妨来谈谈英语课预习任务的利弊和各位教师布置预习的要求。



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各位教师都提到了视教材来定预习任务。一般情况下,那些课文内容有关节日、季节等有着明显文化背景的教材,都会请学生预习,查询相关知识。由此得出一个话题:“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变动发展,也渗透到语言习惯中。我们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学习。



8、贾老师:教师的语速由年级特点、师生磨合程度来决定。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输入材料中挑选适合的内容作为示范材料,和谐地过度教学内容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体现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式,不能说已经做到最好,但愿能给各位老师一些启迪。



三、“课件的有效利用”——评谭老师课

1、袁老师:谭老师的教学风格一向扎实。在处理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时,学生学得轻松。在教学中教师由一般疑问句的教学过度到特殊疑问句的教学,非常扎实。教学中的巩固与反馈环节很好,副词用法的引出过渡自然。

2、蔡老师:谭老师的课堂教学扎实,层次清楚,副词词组的引入非常生活化,例如教学run fast时,谭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刘祥的图片,学生情趣高昂。这就是运用英语课件的好处。



因为蔡老师的话题,展开了话题讨论:课件的有效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各类公开课、评优课上展示的课件更是美伦美焕,让人叹为观止。课上40分钟,课下40天的研磨都有可能。这学期学校的硬件大为改善。教师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液晶大彩电,“后排学生看不清”的顾虑没有了,每节课都设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沈老师:同轨教师在共同研读教材之后,对教材的把握都会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每课时课件的分工制作。每课时课件制作完成后,再由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整合两个人的思路。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是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高效共享,也是三读教材的一个过程。三读之后,对教材的处理,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应该妥善保存这些课件,留待以后上这个年级的教师加以适当的修改与运用。

4、杨老师:谭老师这堂课上得扎实到位,却也不乏趣味。

一、句型教学,巧设坡度。教学重点是学习What does…usually do…?He/She…通过free talk,先复习了上一单元的句型What’s your hobby?引出I like going shopping.I usually goes shopping on Sundays,顺势带出usually 及What do you usually do…?I usually …的教学。在同桌互问的时候,老师向其他学生提问:What does …usually do…?在教学这一部分时,设计了用第一人称问答这个坡度,巧妙突破了难点,使新句型的教授流畅,轻松。

二、善于总结,渗透语法。高年级的英语已经接触到了部分语法,也常是考试的重点内容。的课上没有停留在对知识本身的读读,记记的基础上,而是适时出示对语法点的总结,提升了层次,比如,总结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几种变化方式。在教学Does…?Yes,…does后,总结一般疑问句的结构,Does+主语+原形。这两个步骤对学生的自由操练都很有帮助,对语法的梳理和归纳,对他们的课后记忆也是很至关重要的。

三、适时运用游戏,调节课堂氛围。高年纪的课堂有时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常常使得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设计一些游戏几活动。但是本课堂的两个游戏却设计的很巧妙,也引发了课堂上的阵阵笑声。第一个游戏是常见的missing game ,用于复习所教的6个词组。第二个游戏利用信息差请学生猜测台上一位学生经常做的事。这样一个有一定挑战的游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个个跃跃欲试。将氛围推向高潮。

5、潘老师:听了谭老师的教研组公开课,学生和老师的精神状态、上课的气氛都非常高昂。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板书清晰,包揽重点。上课前,黑板的正中间就出示了这一节课的标题Unit4 An English friend,一方面,标题的左下边,分别出示了两行新学的单词,谭老师很细心的将形容词排列成一行,并单词的下面标好音标;另一行为副词,都是有规律的由形容词+ly变化成副词,谭老师又巧妙得用红笔写出ly突出了这个副词变化的规律,让学生能够通过颜色的一致来感知到这样的规律,便于学生记忆单词。此外,谭老师还把音标都清楚地标注在单词的卡片,并通过一张灵活的卡片还适时适当的告诉同学们的中文意思!很有意思,这样让学生把单词的意思记忆在了脑子里。另一方面:单词的旁边,称列了本课单词的重点句型的提示,让学生在进行句型回答的时候有了一个说话的依据。也让我一个听课的老师在上课前对这节课有了一个了解。

二、形象教学词组,学生朗读有劲道。对于词组的教学,谭老师采取了图文结合的方法,热别是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第一次的图片最重要了,谭老师选用了刘翔跨栏的经典图片,来教学run fast, 学生一看到就明星就兴奋,使得他们马上就集中精力,朗读英语的速度也变得快起来,在结合随后的几张吸引人的图片教学 dance beautifully, walk carefully, cay loudly, sit quietly ,孩子们跟随着这些生动的图片,学得起劲,读得节奏快,声音响,劲头足,使得孩子们的朗读在课堂上成了一个亮点。在巩固教学词组的时候,谭老师还采用了一个游戏,首先让学生们齐读单词,然后再快速的抽出一张,让学生来猜猜哪一张没有了,又一次的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劲道。

三、句型教学过渡自然,操练形式多样。在教学What does …usually do …? He/She usually…的句型的时候,从What do you usually do ? I usually…自然的过度,在对同桌操练What do you usually do ? I usually进行反馈的时候,谭老师利用好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资源,并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向班级里的同学插入教学What does …usually do …? He/She usually…这样使得教学句子的不再单调,有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体现。在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把写落实到了笔头,谭老师又设计了填空题的形式,将句型中的重要语法点进行填空,又一次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

此外,不管在教学单词还是句型的时候,谭老师总是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要点,使得知识的要点变得系统与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5月23日上午8点,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活动主要议程: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根据期初学校工作计划,以“修内功、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科室主任贾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竞赛形式为:在规定时间内,对指定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参加对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评委:贾主任,袁老师。



教材是评委事先准备的一段教材以外的对话,适用四年级下半学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对教材的理解,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课时教学的三、四会词汇和重、难点句型。比赛用时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撰写教学设计。设计的教案各具特色,有的逻辑严谨,有的语言训练特别扎实,有的情境设计别有特色,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个人教学风格。



根据评委们的认真阅读与评比,比赛结果如下:

一等奖:沈丽新  杨晓婷

二等奖:蔡惠红  谭雪华  潘洁  顾勤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6月6日上午8点二十分,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活动主要议程:评课



期末将至,最近我们教研组几位教师都完成了教研组公开课。今天就其中四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很多时候,评课的时候常常“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地聊了开去。往往在评一个老师的课时,话题会迁移到另外一个教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去;在评课的时候也不断产生并抛出话题,引起各位教师的共鸣与探讨。这样的“漫无主题”,其实是更深层次的研讨;这样的“游离主题”,其实是更深刻地研讨。

一、评杨老师课

1、谭老师:杨老师这节课语法渗透比较到位,许多细节处理令人耳目一新。在重、难点的处理过程中注意了层层铺垫,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在那天课后,沈老师和贾老师都指出了这节课的文本处理不是很到位,我也觉得这节课这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如何更好地处理,今天不妨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

2、贾老师:随着教师对这套教材的熟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其实也形成了一定的定势。但是,在熟悉的基础上,应该对教材的把握更深入,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所创新。在常规教学中其实存在种种矛盾,往往重视了单词与句子的操练,却忽视了以语篇为单位的语言训练。我们要追求“一气呵成”,保持教学过程流畅。注意将知识点先教,再细致地处理语篇。

老师课前准备工作非常得充分。这也充分显示了一位新教师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对教学工作的挚爱之情。老师能够提前到班,开好电脑和视频展台,擦干净黑板,分发好练习本,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有课中的游刃有余,老师就可以保持着从容的心态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教师处理本课时重点句型和重点知识点的方式。很欣喜地看到,作为踏上工作岗位两年的老师来说,能够较好地做到精讲多练,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教学重点突出。句型教学层次强,细节处理亮点多。重点或难点知识点的处理,能够体现出教师自己的思考以及教学的方式。我的思考:1、 如何使chant更具趣味性,又不失其实用性。2、如何使对话更具阅读性,又不失其功能性。

3、沈老师:训练比较到位,层次分明。谚语的引入十分有意思,用第三人称改写短文的形式也比较好。但似乎缺少一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应该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操练。还有,对课文文本的处理也可以再细致一点。把课文分解成几个语篇进行教学,每个语篇中学习单词与句型操练,再进行某个技能的训练,或听,或说,或读,或写。不要将听说读写的训练集中在整篇课文学好之后。

4、蔡老师:这节课设计大胆、新颖,创意非常好。青年教师的很多创意都在老教师的意料之外,非常独特。老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比较扎实。看来两代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非常重要。

5、袁老师:这节课非常成熟,教学过程非常好。

6、潘老师:练习题形式非常好,触类旁通,给我自己教学中产生了新的思路。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案,第一人称转述到第三人称。

7、顾老师:在教学中杨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能及时纠正,我觉得作为青年教师而言,她的教学急智非常好。



二、评顾老师课

1、谭老师:这节课中背景图片都是顾老师自己的家庭生活场景,非常有亲切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潘老师:顾老师课件中的超链接非常巧妙,以后我在课件中也可以使用。

3、沈老师:这节课中的What’s missing?这个游戏非常有意思,但是在猜测游戏中,不妨设一些声音文件。如果猜对了,出现欢呼声;如果猜错了,出现沮丧的声音。

4、杨老师:I can’t find这个句型的处理非常好,设计比较有意思,充满生活气息。最后的拓展也很有意思。

5、蔡老师:对难点句型的新授与操练非常巧妙。

6、袁老师:游戏时间花费比较多,似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7、贾老师:这节课总的比较好,无论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比较到位。



三、评沈老师

1、袁老师:课件非常好,音标教学比较到位,用chant形式操练重点句型比较好。

2、谭老师:在单词教学中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的训练比较到位。课堂常规非常好,学生的各种操练形式都非常熟悉。

3、杨老师:音标的教学非常扎实,如gh组合不发音这样的概念也已经向学生渗透,chant的形式非常好,而且让学生从简单的朗读向创作发展,拓展了学生的词汇。

4、顾老师: 沈老师的一节教研组公开课, 从单词的教学,操练的形式和思维的拓展,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单词的发音,每个新单词沈老师都渗透了音标,让学生了解发音规则,如classroom, room作为独立单词时,"oo"发长元音,当room作为后缀时,"oo"就只能发短原因,并列举了很多常见单词bathroom, bedroom, classroom,实现了量的积累。从学生的标准发音看来,沈老师平时的渗透相当到位,量的积累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沈老师课前悉心准备,课件制作很精细,就游戏What's missing?这一环节,制作的课件就不下于6张。our classroom,用的是自己班级的照片,学生倍感亲切;歌曲穿插与教学过程中,调节课堂氛围;所需句型及时出示,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正确使用。

在操练形式方面,人机对话取代了部分师生对话。录音响亮的声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见;录音特殊的语音语调值得学生模仿;录音特别的声音避免学生的听觉疲劳,多种多样的操练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句型,沈老师自编了两个chant,分别是there be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在学生会读,会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用脑,动动笔,自编chant。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老师利用实物当堂编了几个,更体现形象与生动。

教育过程主张学生个性的彰显,老师的个性也不能忽视。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大体相同,如何在常规的基础上突显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5、潘老师:沈老师把教室的图片作为课件背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便于学生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中理解。What’s missing?的游戏也非常好。

6、贾老师:沈老师的教学设计每次都有其独特之处,除了能够显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永远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沈老师的教学理念,非常有时代气息。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口语练习,着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坚持下去对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课堂教学中,难点处理得非常好。如Sometimes的理解处理得比较好。There is/are的操练与训练非常艺术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6月6日上午8点二十分,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地点:英语办公室。

活动主要议程:评课



期末将至,我们教研组的所有教师都完成了教研组公开课。虽然大家忙于紧张的复习工作,但还是抽空一起来探讨最后两节公开课。



一、评潘老师课

1、顾老师:潘老师在课堂中极其重视语言交际活动。她课前请学生准备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及时给予指点、评价,将英语从朗读走向交际。

2、袁老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潘老师根据教材特色,自制了一张cupboard的图片。然后,将一些餐具的图片一一贴在上面,进行语言交际活动Where is the ----?并在其后出示单词的复数图片,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始了句型Where are the ----?的教学。

3、杨老师:潘老师非常注意单词呈现手段不重复。这节课中潘老师新授的单词有6个:glass, bottle, cup,plate, knife, fork。有的单词直接呈现:教学glass时用课件出示图片,T: This is a glass. They're glasses.有的单词设问呈现:教学bottle时出示图片,T: Is this a glass , too? S: No, it's a bottle.有的单词复习呈现:教学cup时出示图片,T: What's this? S: It's a cup of coffee. T: Is this a cup of coffee, too? S: No, it's a cup of tea.有的单词比较呈现:教学plate, knife, fork之前先比较中西方国家的餐具,从而再引出这几个单词的教学。

4、谭老师:在新句型的教学中,潘老师特别注重了示范练习,既有师生对话作示范,也有生生对话作示范。在示范练习的基础上,再开始全班学生的练习,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

5、蔡老师:现在的公开课,课件代替了板书。即使有板书,也大都是电脑打印好的纸片,根据教学需要往黑板上贴而已。或者事先写在黑板上用白色纸片遮住,根据需要在揭示他们。潘老师为了强调复数要用are,they 're,她当场板书。其实这样做,是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学生的目光跟随着教师的板书,一定能够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贾老师:有节奏的小韵诗是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教学中,潘老师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朗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潘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让学生朗读的层面,而是通过示范,让学生即兴创作儿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7、沈老师:潘老师的课堂教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声、形兼具,的确对课堂教学很起辅助作用。尤其是教学句型There's no ---- in/on/near the ---- 时。她设计了盘子上一份餐具,然后通过动画设置,餐具消失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练习There's no ---- in/on/near the ----就非常自如了。整节课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到位,在每个环节的结束后,潘老师都设置了相应的练习。或者听力,或者交际,或者朗读,或者书写,全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总而言之,这节课同杨老师的课一样成功与成熟。

当然,每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里,总是会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这节课中,教师对单词识记的指导非常巧妙,渗透了音标知识,让学生对单词的音、形结合印象深刻。但同样存在一个问题,是否可作一下微调,似乎在音标后面来一句“e不发音”有些少科学。

另外,潘老师在新授句型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晰感知教师每个单词的发音,非常刻意地放慢了语速。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其后的操练中,教师的语速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快,导致学生在齐读句子、课文时很明显受教师影响,语速极其缓慢,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发展的。



二、评袁老师课

1、顾老师:在教学That’s a good idea.时袁老师要求学生击掌欢呼,这样的形式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rowing时让老师学生上台表演,加深了印象。整节课以2008奥运会为教学背景,引出教学内容,比较有时代气息。老师的领读很到位,板书是当场手写,很有风格。

2、杨老师:袁老师的课堂语言很有激情,学生很会发言。教学中单词的出示形式丰富,不拘一格。跟学生对话时老师请学生逐一加入跑步队伍,很有新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引用熟悉的运动员图片进行教学单词,学生很有亲切感。

3、谭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童趣,尤其是学生逐一跟在教师后面跑步的形式,很适合低年级小朋友。

4、沈老师:这节课非常成功,教学重点、难点都得到了突破。教学设计比较适合年级特点。不过有个地方商榷一下:在奥运标记出示后的师生对话:What colour?好象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关系,课前对话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去预设。

5、潘老师:学生发言特别响亮,回答问题很干脆,证明平时学生的朗读训练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0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