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训练“写读后感”优秀选文:“弄斧”必到“班门”
“班门弄斧”一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然而就是这一句成语,曾使无数有才智的中国人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社会的人才太少了,敢于到社会上一显身手的人才就更少。我们确实需要一批敢于到“班门”去“弄斧”的有志者。
几千年来,“谦让”“含蓄”一直被看作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延存至今。于是,大部分人才在这种“美德”的影响下,不是主动到社会上显现自己的才能,而是等着社会来发现自己,颇有一点儿高深的涵养,最终多半以怀才不遇的心情而碌碌终生,这与我们当代突飞猛进的社会,是多么地不相称。当今的社会需要人才,就要鼓励人才出来自我表现,到班门弄斧。让有鉴赏力、有经验的行家目睹自己的才能,是让社会发现自己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十几年前,江西省体操队门前翻跟头的小孩儿——那是一个酷爱体操,并有着一定天赋的孩子。他每次到业余体校报名,都由于身体瘦弱而未能入选,然而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最后竟走到江西体操队著名国家教练张健的门前——那是个多么难争取到的机会。每当教练一回头面对他,他就鼓足勇气翻一个跟头,每一回头,翻一个。记不清翻了多少个跟头,教练终于发现了门外这个瘦小的孩子,并精心培养。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当年翻跟头的小孩儿终于显示了自己的体操才能,成为世界冠军。他,就是现在的体操名将童非。
试想,若不是当时的“班门弄斧”,若当时在业余体校落选后就此罢休,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体坛就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
如果有人说,童非少年时代的这一举动还算不上“班门弄斧”的话,那么,我下面要说的这位青年,就绝对要算“班门弄斧”了。
青年男低音歌唱家曹群已震惊世界歌坛。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以前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几年前,他还不过是个普通的歌唱演员,屡次在国内大赛上名落孙山。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做了一件令国内声乐权威瞠目的举动:自费出国,自费参加世界声乐大赛并一举夺魁。
多么强大的自信力,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无畏的勇气。
也许,有人会称他为“狂”。不错,他到“班门”去了,并且“弄斧”了,“弄”得漂亮,“弄”得精彩,“弄”出了中国人的潇洒和豪迈。
这样的勇士,在我们今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看到他们在成功的领奖台上昂首的神态,我们才能感觉到我们民族压抑了许久的生命力正逐渐迸发出来。
的确,中国历史上曾出了个鲁班,“班门”便成了一个神圣又崇高的地方。难道,偌大的中国就不能有第二个“鲁班”、第三个“鲁班”?不能有无数超越于“鲁班”之上的新巨匠涌现出来?难道,一代一代的人才就只能“谦恭”地拜倒于“班门”之下而眼看着社会一天天地走向衰落?我们“谦恭”了几千年,难道今后的几千年还要永远地“谦恭”下去?
该是我们去“弄斧”的时候了,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无论什么也阻挡不了它。让我们敢于做“班门弄斧”的有志者吧!
【简评】
习作以要敢于“班门弄斧”的鲜明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令当今青少年钦佩。在“感”上,主要运用事例法加以具体分析,使说理透彻、有力。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看,恰当使用设问、反问、排比,使文章的气势大增,充分体现文字表达运用的生机与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