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训练十九作文修改:句子表达有矛盾
说话要看对象
表达意思得前后一致,不要犯“自相矛盾”的毛病。自相矛盾的情况,大致说来有以下两种:一、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并列的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二、一段或一篇文章,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分别指出下边句中的矛盾是什么,应怎样修改。
1.看,那不是蚂蚁菜吗?这种草的叶子十分小,碧绿如翠,它的茎部嫩绿中,透着一股紫红色。
2.我将要在这所全市闻名的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
3.老王师傅自己生活很节约,可是看到厂里有些学徒工衣服单薄,就买了一件新绒衣送给他。
4.天气很晴朗,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浮在高空。
5.张欣生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6.在小组会上解决这次争端时,几位同志相互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态度都很虚心诚恳。
7.昨天上午,风和日丽。我走在通往学校的大路上,只见两旁挺拔的行道树,像是两排威风凛凛的卫士。它们正在和暴风雨搏斗着。
8.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他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一路上说说笑笑,有的还哼起了歌儿。
9.雨夜,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我披上雨衣,拿了一把铁锹,迎着风雨往村外走去。啊,远远的河堤上走着一个人,那不是老村长吗?他怎么也来了?
10.我和好朋友李林都喜爱文艺。李林虽然从来不喜爱看小说,也不爱看电影,但他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音色优美,感情充沛,大家都非常欣赏。
作文训练十九训练指导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既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还需要有合理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学习说明顺序要注意相关的词语。时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要注意表明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等等。
例如:写建筑物结构的说明文,注意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
比如:
(一)(1—2节)人民大会堂的位置、作用及其概貌。
(二)(3—13节)大会堂的布局、结构、设备及其特点。
(1)(3—4节)介绍正门及大会堂三个组成部分(万人大礼堂、宴会厅、办公大楼)的位置和联系;
(2)(5—9节)介绍万人大礼堂;
(3)(10—12节)介绍宴会厅;
(4)(第13节)介绍办公楼。
(三)(最后一节)大会堂周围的环境。
尽管这是一份十分简单的提纲,但是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无论从主体部分看,还是从全文看,都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另外,写科学原理、事物成因的说明文,注意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来介绍。比如:
向沙漠进军
(一)概括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
(二)介绍征服沙漠的具体措施
1.介绍抵御风沙进攻的方法
2.介绍征服沙漠的根本措施——解决水源
(1)说明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2)分析我国水源的自然条件
(三)说明我们一定能征服沙漠并介绍征服沙漠的意义。
从全文看,先说沙漠的严重危害,再说征服沙漠的措施,最后点明一定能征服沙漠以及征服沙漠的意义。三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是由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两层意思,先说抵御风沙,这是征服沙漠的头一步,属于防御型,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再提出征服沙漠的根本措施——解决水源。这就属于进攻型了。先防御后进攻,这也是由事物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再从“征服沙漠的根本措施”这层意思看,先说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再分析我国水源的自然条件。这同样是由事物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说明文的先后顺序需以事物自身的规律性为依据,而不能凭主观愿望。
比如,《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在前,人类征服沙漠在后,这是事物客观的规律,无论谁写这篇说明文,都理应先说沙漠的危害,再说征服沙漠的措施。如果一上来就说征服沙漠的措施,就会使人感到茫然,不知道干嘛要征服沙漠。
这就进一步可以看出,要想安排好说明文的顺序,必须有个前提:对被说明的事物有清楚的了解。而要做到“了解”,就必须下一番观察、研究的功夫。《向沙漠进军》的作者竺可桢生前曾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到野外考察,从实践中掌握了治理沙漠的第一手资料。
作文训练十九: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要求:
(1)给加上能确切反映文章内容的题目。
(2)指出文章的中心和整体结构。
(3)指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作简要说明。
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会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哈,镜子却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呢。
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蹲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不久,人们便发明了青铜镜。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等国呢。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
在埃及,也很早就有青铜镜了。此外,欧洲人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它的作法是在玻璃上面镀上一层水银。
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欧洲,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显要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抢购镜子。当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西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国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贺礼。这在当时要算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它的价值高达15万法郎!
制造镜子的方法,在威尼斯是保密的。他们制定了这样的法律:谁要是把制造玻璃镜的秘密泄露给外国人,立即就要处以死刑。后来,驻威尼斯的法国大使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密信,叫他想尽一切办法,从速收买几个威尼斯镜子技师,偷运到法国去。法国大使费尽心机,总算完成了使命。1666年,在法国的诺曼第出现了法国的第一个镜子工厂。
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月的工夫才能做出来。况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镜子,从水面,到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和镀银的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的、玫瑰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彩色镜子。
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
2.阅读下面几段文字,体会每段文字要说明的基本意思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排列,组成一篇结构完整、言之有序的文章,并说明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1)人们往往把珍惜宝贵的东西比做“像爱护眼睛一样”。可见,眼睛是多么重要。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但对很多工作要求更加精细,仪器、仪表、电子设备比比皆是,没有“明察秋毫”的双目怎么能胜任呢!但是,不少青年由于缺乏用眼的卫生知识,不懂得科学地使用眼睛,结果得了近视眼。
(2)已经得了近视眼的患者,应及早配镜矫正。有的人怕戴眼镜越戴度数越深,事实上恰恰相反,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使视物清晰,眼球“放松”,减轻眼部各方面的“负担”,从而使近视的发展缓慢了。对近视眼,目前尚没有彻底的治疗方法。有一种“假性近视”,是由于不合理地用眼,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体过度调节变厚造成的。这时,眼球还没有发生器质性近视改变,经过适当的休息和治疗,还有希望恢复视力。
(3)通俗地说,看近清楚,看远模糊,就叫近视眼。有人形象地把眼球比作微小的照相机。照相机拍照,要调“焦距”才能使物像清楚,眼球不能像照相机镜头一样伸长缩短,调焦是通过本身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绝大多数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比较长,叫做轴性近视。远处光线成像落于视网膜前方,故在视网膜上感得的像模糊不清。
(4)搞现代化需要青年人有更完备的身体条件,尤其是锐利的眼睛。所以,科学地安排时间,合理地使用眼睛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或写字,坐姿要端正,使眼睛与读物之间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光线要充足,光线最好从左前方射来。连续阅读或写字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0分钟至1小时要适当休息几分钟,闭眼或眺望一下远处。坚持做眼保健操可以帮助眼睛消除疲劳,对预防近视眼有一定的作用,对避免近视眼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好处。
(5)近视眼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因素,主要为后天因素,大多与没有合理地使用眼睛有关。比如有些人在青少年时期,歪着头、伏在桌上读书写字,或乘车走路读书看报;有时找到一本好书,真如“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通宵达旦阅读,使眼睛饱尝“疲劳战”;有时在路灯下或弄个小灯看书,光线太暗,字迹又小,时时都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肉眼晶体调节加强,两眼的“辐辏”也随之加强。这时,眼睛表面,附着的肌肉从各方面对眼球进行牵拉和压迫,使眼球伸长,久而久之,变长的眼球不能复原,就形成近视。
(6)青年们,科学用眼,预防近视,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实现四化作出更多贡献。
3.下面是合成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但说明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调整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调整的。
(1)本品最易受潮,宜放干燥处,或装在瓶内,但受潮后效力不变。
(2)本品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洗涤剂,具有同肥皂一样的去污作用。
(3)衣物在溶液里洗过后,应再用干净温水或冷水漂洗几遍,然后晾晒。
(4)洗涤时,先用干粉两汤匙,溶于半盆温水中,调成溶液。
(5)如遇衣领、衣袖等圬垢较重处,可撒干粉少许,搓洗干净。
(6)将衣物用清水浸透,挤干,然后放入溶液内,浸泡约20—30分钟后再洗(不要浸得过久,以免衣物受到损伤)。
(7)本品适用于洗涤棉织品和各种化纤织品。
4.阅读《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文。
要求:(1)列出文章提纲;
(2)指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大家都看过彩色科教片《捕象记》吧!大象可称得上庞然大物了,但它在海中的鲸面前,却算不了什么!生活在海洋里的鲸,最大的有四、五十头象那么大,有30多米长,150多吨重,鲸的一条舌头的重量就超过一只小象,真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鲸虽然也叫“鲸鱼”(“鲸”字就是从“鱼”旁),实际上不是鱼。因为它不像鱼那样用鳃呼吸,而是和陆上有些动物一样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的哺乳动物。鲸在水中游一阵子,头部就要伸出水面换气,还喷出一股海水,形成高达几米的水柱,宛如海中喷泉。
鲸分为两大类。一类口中有齿,以大动物为捕食对象;一类口中无齿,以小动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为捕食对象,靠嘴里的“筛子”过滤海水,把小鱼小虾等小生物留在嘴中。
鲸的用途很大。一条大鲸,可炼出二、三万公斤油。这种油可制肥皂、颜料、人造牛油、蜡油、润滑油以及国防上用的硝化油等。鲸皮可制皮箱、皮鞋、皮包等;牙齿和须可用来制装饰品和日常用具;鲸肚子上的皮可制电影胶片;用鲸的肝提炼的鱼肝油,含有大量维生素A,营养丰富;鲸骨磨成粉,是极好的肥料。鲸身上样样都是宝。
鲸每胎只生一只,两年生一次。虽然有的小鲸一出生就有五、六米长,五、六吨重,但长大成熟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海洋里鲸的数量并不太多。近年来由于一些国家的滥捕滥捉,数量更少了。30年代的年产量有200万吨,到了1971年和1972年,年产量已不到20万吨。因此,限制捕捉,是保护鲸、维护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措施。
5.调整下面两组句子,做到言之有序,顺序合理。
第一组:
(1)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2)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3)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4)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5)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桥长达112.5米。
(6)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
第二组:
(1)陵墓正面是朱德委员长题词的石刻:“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2)解放后,为了纪念英雄的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3)正中巨型的红漆金顶铁栅大门,以矛头作顶,直指天宇,庄严肃穆。
(4)陵园里林木挺秀,东北角还矗立着“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那是纪念广州起义时同洒热血的朝鲜和苏联同志的。
(5)入了正门,拾级而上,便有“玉松深秀护红岗”,小山似的烈士陵墓,周围筑有石墙,四十根石柱上各蹲立一只石狮。
(6)“红陵旭日”,原是一片荒岗。
(7)陵园正门器宇轩昂,大门两侧,金碧琉璃屋顶覆盖下的石壁上,嵌着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周总理题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金字。
[附]参考答案
1.(1)题目:镜子小史
(2)中心:镜子的演变过程(或“镜子的历史”)。结构:
开头(1—2节):引出说明的对象(“镜子”),点明说明的中心(“有趣的历史”);
正文(3—12节):具体说明镜子的演变过程;
结尾(13—14节):总结全文,展望前景。
(3)是按演变过程的顺序写的:水面→青铜镜、银镜、钢镜→水银玻璃镜→镀银玻璃镜。
2.顺序:(1)(3)(5)(4)(2)(6)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
3.顺序:(2)(7)(4)(6)(5)(3)(1)是按操作顺序调整的。
4.
(1)文章提纲:
一 点题: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二 对鲸作具体说明。
1.鲸的属性。
2.鲸的分类。
3.鲸的用途。
4.鲸的繁殖、生长、数量及保护。
(2)本文是按不同角度的顺序写的,属于分说式。这样写法层次条理十分清楚。
5.第一组:(2)(6)(5)(4)(3)(1)
第二组:(6)(2)(7)(3)(5)(1)(4)
作文训练十九训练题目
1.怎样×××(针对日常生活,就一项技术进行操作上的说明,如:怎样煎中药,怎样做“西红柿炒鸡蛋”等。)
2.介绍一种花卉(或树木)的养植(题目自拟)。
3.科学小实验(就你所进行的科学小实验,写一份实验报告)。
4.参观一处革命遗址或名胜古迹,写一篇介绍这一地方的说明文。
要求:
(1)参观时要认真记录。一要记录参观的路线,二要记录建筑物的方位及陈列的物品,三要记录调查访问到的有关资料。
(2)先列出写作提纲。从提纲上要看出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作文训练十九:例文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州市中山四路,有一所古老的建筑。它的四周环绕着朱色的砖墙,那深深的庭院,古殿式屋顶,掩蔽在绿幽幽的林木中间,显得分外清静。
这里原先是番禺学宫①,后来成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址。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这里担任过所长,讲授过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革命学说。在那一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期中,这里成了革命干部的摇篮,共产主义的学校。我们的许多共产主义革命战士,就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
讲习所的办公室,是由原来的走廊改建的。垒上青砖,钉上木板,涂上白石灰粉,大大小小,隔成几个房间。一间是值星室②,里面放着长桌长凳和粗瓷茶具。一间是阅览室,里面陈列着《农民运动》、《政治周报》、《向导》等当时的期刊和其他革命读物。一间是教务处长肖楚女同志的办公室,里面的设备也不过是些木台木凳,粗瓷的茶盘,古老的时钟。另外一间东耳房,原来是番禺学宫的更衣室,后来就成了毛泽东同志居住的地方。
东耳房外长着南方的棕树和翠竹,还有几株腊梅。时而风动竹叶习习的声音,时而腊梅枝头的雀噪,一声一息,都传到东耳房来。毛泽东同志就在这宁静的斗室里,深思熟虑,迎接了大革命的风暴。
耳房内的东墙根下,放着一张普通的木床,床上一铺草席,一个布枕头,四根竹竿挑起一顶长方形的蚊账。床前摆着一对湖南制的方形竹篓,竹篓里装着书籍和杂志,毛泽东同志读书和写作,总是坐在西墙的办公木台前那张木椅上。木台上放着玻璃书橱、砚台、印刷盒、白色茶杯和插着毛笔的笔筒。毛泽东同志挥动毛笔,辛勤地编写着《农民问题丛刊》,给中国革命描绘出伟大而光明的远景。
过了大成门,就是大成殿前面的天井。在绿茵茵的草坪上,一条方砖甬道,两旁长着四株龙眼树、三棵九里香,还是几株木棉树。木棉树长得魁梧高大,枝叶繁密,遮蔽着大成殿的琉璃瓦顶,人们都叫它做英雄树。檐下排列着朱色抱柱,一扇雕花木漆门。进了门,可以看见摆得整整齐齐的一百多条长凳,讲坛上立着一块黑板,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几位革命导师的画像。这里是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课堂。当时,瞿秋白、周恩来、肖楚女、林伯渠、彭湃、邓中夏等同志在这里讲授过共产主义大纲和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讲授的中国农民问题最受欢迎。
课堂的后边,正面崇圣殿是食堂;东侧走廊房③,是学员宿舍。宿舍里陈列着几张两层的木架、灰军衣、汉阳造步枪、草鞋和掉了瓷的洗脸盆,每件东西都告诉人们,当时的革命干部过着多么艰苦朴素的生活。至于食堂,里面陈设更是十分简陋,不外是桌子、凳子。毛泽东同志常常坐在这里的凳上,和学员们一起用饭,了解学员们的饮食起居。
在大成门东耳房的前边,有一个月牙形的泮池,上面架起一座石拱桥,桥上筑有白石栏杆。清澈的池水,映着绿梧桐和火红的石榴花,给人以幽静、愉快的感觉。毛泽东同志每当课余会后,常常到泮池边来,一边散步,一边和学员们谈话。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开办的,创办人是彭湃同志。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6年5月。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同年年底便结束了。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广州的时候,曾把它作为兵营,糟蹋得不成样子。后来,国民党又把它作为伤兵医院,砍伐破坏,更不成样子。解放以后,广州人民对这所革命遗址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来参观:有国内的干部和群众,也有外国的朋友。那琉璃瓦的大成殿,砖砌花窗的东耳房,半月形的泮池,幽深的竹林,高大的英雄树,《农民问题丛刊》……每一件历史文物都能引起我们深思,使我们得到启示,获得无穷的力量。
[注释]:
①番禺学宫——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学宫,古代的学校。
②值星室——值班的办公室。值星,按星期值班。
③走廊房——走廊旁边的房间。
[点评分析]
这篇文章结构清楚,按照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行文。这一点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对纪念碑的说明顺序相似。
全文为三部分。开头部分(1—2节),交代了农讲所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并点明这座古老建筑在中国革命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中间部分(3—8节),按照参观的顺序,介绍了办公室、毛泽东同志居住和办公的东耳房、课堂、食堂、宿舍和泮池这几个地方。第三部分(第9节),交代所址几遭敌人破坏、解放后才修复原貌的情况及现在的盛况。
中间部分是按空间顺序写的,第三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重点段落结构特点:
第4、5两节介绍毛泽东同志居住和办公的东耳房。按照空间顺序,先说“东耳房外”,再说“耳房内”,这是因为参观的顺序是从外到内。写耳房内,先说“东墙根下……”,再说“西墙的办公木台……”。“东墙根下”,先说“床上”,再说“床前”;“西墙的办公木台”,则突出台上放着的办公物品,并由此引出当年毛泽东同志挥笔著述的情景。
作文训练十九:例文二
书籍的变迁
史前时期,没有文化,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记事的。原始公社末期,才逐渐出现了文字。
到了3000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甲,就是乌龟的腹甲、背甲;骨,就是牛的肩胛骨。用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面,记载当时的战争、打猎、求雨等事。除了甲骨文的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和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
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也出现在商代。它就是把树木和竹劈成薄片,叫木简和竹简,在这上面写字。每一册书要用很多的简,用丝绳或皮带编织起来。这样的书很笨重。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重达一百二十斤,西汉时,东方朔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共用竹简三千根,要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进宫廷去。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一种既轻巧又便宜的材料——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用纸做的书和帛书一样,也是一卷一卷的,古时候叫卷子。
用线装订的书,虽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才出现的。雕版印刷的书大约出现在公元6到8世纪,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是公元868年唐代刻的《金刚经》。到了公元11世纪40年代(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年——1048年)宋朝人毕升又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的发明比德国的古腾贝尔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早400年。宋代刊印的书流传至今约有600多种。
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书。现代主要是铅印的书。据报导,目前世界上一年出版的文献数量约500万篇,且每年按10%的速度持续增长。科技期刊约45000到50000种,公开发表的论文约300万篇;专刊文献约25万到30万件;研究报告约10万条。这样大量的图书资料,其印刷、保管方法就必须来一个革命。现在,我国已经有了显微缩印胶卷,就是将图书资料摄在胶卷上,阅读时再用专门的阅读机放大。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就是通过统一编制的字码表——机读符号,把图书资料储存在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或磁鼓上,阅读时通过输出设备再译成人能读懂的文字,用静电复印机印出来。一部大型电子计算机能储存图书资料数百万册,甚至上千万册。同时,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还能将全国图书资料连成一片。那时图书的样子,将和今天迥然不同了。
[点评分析]
本文说明顺序清楚,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书籍的变迁。根据事物本身的客观情况,从我国“史前时期”写到“近代”、“现代”,乃至“目前”,并展望“今后”的美好远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的。
作文训练六作文修改:重复啰唆
避免重复啰唆,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这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方面常见的语病:第一、同一句内的字面重复。第二、同一句内的词义重复。第三、堆砌成语。
作文训练十九练习
(一) 下边三段文字有的同一句内字面重复,有的同一句内词义重复,有的堆砌成语,根据文句意思,作必要的修改。
1.我走到水渠边的绿色的菜地里,我找到了李静,只见李静他正小心翼翼地伸出两只手正向一只叫着的蝈蝈儿扑去。我大声招呼他快过来,他答应了一声,却把蝈蝈儿给吓跑了。
2.早晨,非常通红的太阳刚从东方地平线上才升起来,我们小组的同学已经登上了小石山的顶峰上。放眼望去,崭新的新住宅楼,整整齐齐的厂房,高高的电视发射塔,都沐浴在美丽好看的阳光中。
3.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一处不是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呢?工农业战线上,经济改革深得人心,到处出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局面。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新的电影、戏剧像朵朵烂漫的山花竞相开放。科技和教育领域不也是春意盎然、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繁花似锦吗?一项项科技成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葱茏的校园里,青少年学生正如茁壮的树苗在长大成材。
(二) 下面一段文字中,连用了五次“两只喜鹊”显得重复啰唆。你认为哪两处可以删去,哪两处可以用“它们”来代替?
自从这两只喜鹊到我家屋旁的腊梅树上安家后,我就多了两个伙伴。每天早晨我都要到树下跳一跳,唱一唱,与喜鹊同乐。两只喜鹊好像懂得我的心意。早晨,我挎上书包去上学,两只喜鹊总要跟着我到离校不远的小山上,等我到学校操场上以后,两只喜鹊才“喳喳、喳喳”地唱着歌儿返回去。下午放学,两只喜鹊又在那个小山上接我来了。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它对语言的要求,既不像记叙文那样,追求生动形象,以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求雄辨阔论,以说服读者。它强调的是准确、简明。
准确,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写说明文,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只有用准确的语言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传达给读者。
要做到准确,首先要重视选词。例如: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国石拱桥》)
这句话要说明石拱桥的形状。作者用了一个“肩”字,借助拟人手法,就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突出了这座桥的“结构巧”的特征。又如: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
这段话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其中,用“布局”说明园内建筑物的位置安排,用“配合”说明假山之间以及假山池沼周围景物之间的搭配,用“映衬”说明树木花草互相掩映衬托,用“层次”说明近景远景所构成的景致和深度,不仅选词准确,而且词语的搭配十分和谐、贴切,彼此不能互换。
要做到准确,还要重视修饰和限制成分的运用。例如: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作者在“石拱桥”一词的前面连用了三个修饰语,“可能”表示估计,与“大约”相呼应,“有记载”限制范围,“最早的”表示程度,三个词十分准确,缺一不可。
简明,是指语言简洁,意思鲜明。例如:
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中国石拱桥》)
这段话说明的是赵州桥大桥本身的构造。作者用“弓”作比喻,文字不多,突出了石拱桥“强度高”的建筑特征。再如:
本品系用毛细管作用的吸水结构,装配精密,吸水方便,洗涤容易,在气温气压骤变情况下不漏水,造型美观,提握舒适,挥写轻快。
这段文字仅用了几十个字,便对这种自来水笔的多方面优异性能,写得清清楚楚。
说明文,贵在一个“明”字,因为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以知识,只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意思说明白,就算达到目的了。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语言的表达能力差,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言简意明,而是啰嗦糊涂。例如,有一段介绍《文艺小百科》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本工具书,它包括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及其重要作品,其中,还选用了中外著名画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及部分文艺家的画像近百幅。
这段文字就显得啰嗦糊涂,甚至有错误,比如,“一本工具书”,是什么样的工具书?它有什么特点?不清楚。说它“包括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可以,说包括“古今史外的文学艺术家及其重要作品”就令人费解了,因为一本《文艺小百科》是不可能把古今中外所有“文学艺术及其重要作品”都包括进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也不够简练,因为,既然是“有代表性的”,自然会是优秀作品。后来,经过修改成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小型工具书,它力求以浅显有趣的笔调向读者介绍文学艺术的最基本的常识和古今中外最有名的文学艺术家及其重要作品,同时还选用了中外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及部分文艺家的画像近百幅。
这样写,就言简意明了。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明文的语言不需要生动。例如:
在闷热的夏李,暴风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们好似一架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三十至五十次,作长“”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一百三四十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要一个尖尖的树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一百三四十里而不着陆。飞行中,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还能突然降落在树梢上,突然又飞得无影无踪。
这两段文字都是说明蜻蜓的飞行特点的。头一段,因为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所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在说明文写作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是允许的,有时还是必要的。
初学写说明文,主要学会用平实的语言,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同时也可学习用生动语言来说明。
总之,行文中注意语言准确性的同时,要讲究语言的灵活多样。现在分析一下关于注意交通安全的几句常见的话:
①遵守交通法规。
②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请遵守交通规则。
③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④车走车行道,人走人行道,各行其道。
⑤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⑥一看、二慢、三通过。
①语言概括,一般号召;④⑥语言具体,把遵守交通规则的要求具体化了;③似对行人的祝福语,恳切、和善,句式对称;⑤犹似司机的誓言,表示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决心,简明干脆;③⑤虽没有说明指什么而言,但遵守交通规则的含意却不言而喻;②意在教育,警醒,用语礼貌。
以上六则话语,讲的都是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仅仅用“遵守交通规则”一句话来表示,语言就显得过于严肃,给人的印象不深。表达简单的内容,尚且要讲究语言的灵活多样,那么表达复杂的内容,语言的灵活多样就更重要了。
《说明文的语言》训练题
1.下面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各有两个词语,选用哪个更准确?下面有四组答案,请指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1)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杰出作品)。(总而言之、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可能做到、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简单)而别具匠心。
A:上品、总而言之、尽量、简朴。
B:上品、大致说来、尽可能做到、简单。
C:上品、大致说来、尽量、简朴。
D:杰出作品、大致说来、尽量、简朴。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砌、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经历),胸中有(沟壑、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A:堆叠、技术、艺术、阅历、邱壑。
B:堆叠、艺术、技术、阅历、邱壑。
C:堆叠、技术、艺术、经历、沟壑。
D:堆砌、艺术、技术、阅历、邱壑。
2.选词填空
(1)____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____的建筑之一,建筑____达171800平方米,____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____的大会堂的轮廓从____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____的柱廊,____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____的画图。
(绚丽、壮丽、蔚蓝、巍峨、体积、宏伟、面积、庄严)
(2)桂林各山都从平地__起,神姿__异。人们多以__山形似之物为之__名。如象山__似一巨象背负宝塔__立河边汲水,驼峰__像一骆驼小憩绿洲,月牙山__如初升东山之钩月,迭又__同彩绸皱褶……城中心的独秀峰,孤峰__立,群山__抱,端正庄严,__拔__丽。南宋著名诗人颜延之在桂林时有诗赞曰:“未若独秀者,峨峨乳邑间”,故而__名。
(秀、挺矗、环拔、迥、命、该、酷、伫形、则、颇)
3.下面的说明文字有没有毛病,什么毛病,怎么修改?
①月蚀是地球、月亮、太阳三者成一线时造成的天文观象。
②她被蛇咬了,如不抢救,有生命危险。
③密植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④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的。
⑤电流通过人体会发生触电事故,造成生命危险。
⑥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
4.阅读下面这段广播搞,指出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段广播
考试前,学生要发生“紧张综合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心惊,头晕,失眠。怎样避免发生这种症状呢?
(1)考试前不要紧张,要注意劳逸结合,多搞些文体活动。
(2)要保证睡眠,少开夜车。
(3)要注意饮食营养,吃些有维生素并易消化的食物。
(4)经过上述措施后,仍不能消除紧张情绪者,可服用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等药物。
(5)进入考场前仍紧张过分者,可在考试前服心得宁,效果良好。
5.下面两段文字语言不够简明,请你勾去多余的词语,使语言更精炼一些。
①顾名思义,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轻。科学的测定证明,它每公升的质量还不到1/10克。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燃烧,空气中的含氢量如果超过4%就有可能引起爆炸,造成危害。因此,氢是一种既不便于携带又很不安全的气体。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即便有了大量便宜的氢也不等于解决了使用问题。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是一座山,站在这个角度横看与站在另一个角度侧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国今天的经济形势、人民群众的物价生活,如果从横向观察,拿来同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较,虽然可以看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拿来同我们自己国家的过去相比较,那么,却可以看到有了长足的进步。
6.从自己的习作中选出一到两篇说明文,认真检查是否符合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并进行修改。
7.复查一下修改过的说明文,能不能在语言准确、简明的基础上,再生动形象一些。
[附]参考答案
1.(1)C (2)B
2.(1)庄严、宏伟、面积、体积、巍峨、蔚蓝、壮丽、淡雅、绚丽。(2)拔、迥、该、命、酷、伫、颇、则、形、矗、环、挺、秀。
3.加点词语都属于修饰限制成分,有了这样的成分,意思就准确、明白了。
4.①照此说法可产生月蚀,也可产生日蚀,缺少限制,可改为:“月蚀是地球运行于月球跟太阳之间,三者成一线时产生的天文现象。”
②不是所有的蛇咬了人都会有生命危险。“蛇”的前面应加“毒”限制。
③“密植”前面缺限制成分,应加“合理”。
④欠严密,不准确,“是”的前面应加“主要”。
⑤低压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电流”前面应加“高压”。
⑥是什么样的电子设备?没说明白。改为:“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位置的电子设备。”
5.①顾名思义,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轻。(科学的测定证明)它每公升的质量还不到1/10克。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燃(烧),空气中的含氢量如果超过4%就(有)可能引起爆炸,(造成危害)。因此,氢是一种既不便于携带又很不安全的气体。(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即使有了大量便宜的氢也不等于解决了它的使用问题。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是一座山(站在这个角度)横看与(站在另一个角度)侧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国今天的经济(形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如果从横向观察,拿来同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较),(虽然)可以看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拿来同(我们自己国家的)过去(相)比(较),(那么)却可以看到有了长足的进步。
6.[答案略]
7.[答案略]
训练题目
1.平实的说明
①电子手表的构造
②吸烟的害处
③为什么瑞雪兆丰年
④蜜蜂
附:资料
1.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2.蜂群通常是由一只蜂王和一二万只工蜂组成。
3.蜂王也叫母蜂,身体比工蜂长,也比工蜂重,它的职能是产卵,一昼夜可产1.5万到两万粒卵。蜂王的寿命三年到五年,靠工蜂采集花精供养。
4.工蜂担负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最多活六个月。
5.开花时节,蜜蜂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6.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这种告诉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7.蜜蜂要酿成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8.一窝蜂,一年能割几十斤蜜。在广东,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蜜蜂吃得不多,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糖就行了。
9.蜜蜂轻易不蛰人,你要伤害它,才蛰;一蛰,它自己也就耗尽了生命,活不久了。
10.大黄蜂常常来到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它们会咬死蜜蜂的。
2.生动的说明
①电子手表趣谈
②香烟的自白
③雪花的自述
④请到蜂房来作客
⑤水珠的旅行
⑥映日荷花别样红
《说明文的语言》例文
长寿的奥秘
人类的正常寿命究竟有多长?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里已谈到这个问题,并预测人类的正常寿命在100岁以上。有人认为,一个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它的生长期的五到七倍。例如,猫的生长期为1年半,猫的寿命就是8到10年;牛的生长期为4年,牛的寿命就应该是20到30年。人类的生长期大约需要20到25年,人类的寿命就可能在100岁到175岁左右。美国学者海弗里克用细胞的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类的寿命。例如,鸡的一生中细胞分裂15到30次,寿命为30年。人类细胞分裂在50次以上,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历史资料也表明,人类的寿命是可以达到上述预测的指标的。我国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全国100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人。
但是,为什么人类能够活到100岁以上的终究只是少数呢?大量的科学研究揭示,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有遗传、劳动、体育、营养、环境和疾病等因素。
遗传和长寿有着密切联系。父母寿命长的,其儿女也往往能够长寿。一些统计资料还表明,女的平均寿命比男的长。日本1975年统计,男性平均寿命为71.76岁,女性为76.95岁,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5.19岁。英国在1945年调查的百岁老人中,女性是男性的4.6倍。
参加体力劳动是促使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18世纪国外名医胡夫兰德说过:“没有见过一个懒汉能够长寿。”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能够促进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我国有人测定,一个人每分钟要求心脏搏出4500毫升血液,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一般人的心脏,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为60毫升,每分钟心脏要搏动75次;而一个经常参加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心脏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可达90毫升,每分钟只要搏动50次就够了。这就是说,经常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心脏可以得到充分的间歇机会,能够持久耐劳地工作。我国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能够长寿的,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例如,武汉医学院卫生系,在1960年对湖北省125个90岁以上的老人的职业分析中,体力劳动者占96%。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1964年对该市50个80岁以上的老人的分析中,体力劳动者占94%。所以说,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工作之余,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不仅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而且也有利于整个身体的健康。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西德运动员拉姆贝特达到82岁高龄时,他的心脏功能仍有青年时代的那么强。这和他一生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是分不开的。
营养是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因素。从科学角度来说,所谓营养价值的高低,就是食物中含有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这些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必须按一定的比例配合供应。人体所摄入的营养素,如果太单调或数量过多、过少,对健康都不利。
疾病是健康长寿的大敌。要健康长寿,必须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另外,自然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也很大。环境清静、空气新鲜,有利于人们健康的生存,而遭“三废”污染的空气、水质,和遭农药污染的粮食蔬菜以及噪音等,对健康的危害都很大。据一些资料介绍,目前人类发生的肿瘤,有80%与环境因素有关。
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改造有害因素,使之成为有利因素,人类延年益寿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点评分析]
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运用数字进行说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确数。比如: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全国100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人。数字明确。另一种是用约数。比如:我国古代《黄帝内经》……预测人类的正常寿命在100岁以上。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另外,语言的运用十分严密,没有漏洞。比如:参加体力劳动是促使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句中的“之一”用得好。说明促使人健康长寿的还有其他原因,也很重要。如果去掉它,就变成“参加体力劳动是促使人类健康的唯一重要原因”了。这样就不符合客观实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