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训练教师辅导资料大全中学生作文基本功名师指导集锦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0:0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七:要说得清楚简洁
参考题目:

一 向客人说明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

  提示:

① 想好了再说。

② 分走路和乘车两种情况说。

③ 众所周知的情况,不要说。

二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玩具,把做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向同学口头说明这种玩具的制作方法,然后全班举办一个小制作展览。

① 先想一想分几步说明。

② 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意思。

③ 凡是一看实物就清楚的,可以不说。

三 试根据下边的说明图,说说我国降雨量的特点。力求简明。

预备活动

一 下面这段话有点颠三倒四,修改后重新说一遍。

有的人戒烟总戒不掉。原因无非有两方面,一是客观上的,一是主观上的。主观上的,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觉得不吸烟的也有得病的,戒不戒没关系。再说吸烟不见得准得病。我们社会上抽烟成为风气,交往中常让烟,敬烟,别人一让,不抽显得不近人情,你也吸,他也吸,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戒得了烟呢。有些人认为抽烟有好处,提神,解乏,戒了烟有些不习惯,就认为不吸烟反而会闹病,于是就又抽起来了。还有,我们国家对烟草生产不加限制,对公共场所吸烟也不加限制,也放纵一些人吸烟。

二 下边这些话说得不简洁,试用简洁的话重新说一遍。

1.暑假里,因为是夏天,天气很闷热,我经常差不多天天去游泳。

2.这张伪造的病假证明显然是假的。

3.每天中午,同学们纷纷去阅览室看书报杂志。他们陆陆续续去阅览室,有的看书,有的看杂志。

4.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5.边防军战士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回来了。

6.用不干净的脏抹布擦碗,越擦越不干净,越擦越脏,很容易传染多种传染病。

参考答案:

一、 

有的人戒烟总戒不掉。原因无非有两方面,一是客观上的,一是主观上的。客观上的是,我们社会上抽烟成为风气,交往中常让烟,敬烟,别人一让,不抽显得不近人情,你也吸,他也吸,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戒得了烟呢。加之我们国家对烟草生产不加限制,对公共场所吸烟也不加限制,放纵一些人吸烟。主观上的是,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觉得不吸烟的也有得病的,戒不戒没关系。再说吸烟也不见得准得病。还有些人认为抽烟有好处,可以提神,解乏,戒了烟反而有些不习惯,就认为不吸烟反而会闹病,于是就又抽起来了。

二、 

1.暑假里,天气很闷热,我差不多天天去游泳。

2.这张病假证明显然是假的。

3.每天中午,同学们纷纷去阅览室,有的看书,有的看杂志。

4.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热潮。

5.边防军战士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了。

6.用不干净的抹布擦碗,越擦越脏,很容易传染多种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0:2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八: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要素
记叙文写人记事,有的人物、事件简单,有的复杂。学写记叙文,要从简单的开始。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在记叙事情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记叙的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不能像答题一样呆板,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对于时间、地点的交代,也并不一定是直接写几月几日几时,某省某市某区,有时候,还可以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将时间或地点间接的表示出来。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我们学习《我的老师》《挺进报》等课文,对如何掌握记叙的要素,写出中心明确、有意义的好文章,会有真切的领会。要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

  

参考题目

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例文: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我们寝室的室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山东人,江苏人,浙江人,上海人……总的分成“南北两派”。平时大家团结亲密得像一个人,可有时这“南北两派”也会争吵得面红耳赤。不信吗?你瞧,他们又争开了。

这是周末的一个夜晚,大伙都没回家,闲聊到《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于是“南派”们七嘴八舌地谈起浙江三大名湖,宁波的天一阁,杭州的岳坟……,“南派”们谈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听到有人大叫:“浙江有什么可爱?北方好,我们的老家山东好!”不必猜,这准是这寝室里唯一的“北派”姜自强。他正坐在床铺上,边喝水边讲话,话音未落,“南派”们立刻反驳。

“南方风光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不就是南方的明珠,苏州园林不就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结晶吗?扬子鳄、大熊猫举世闻名。北方有吗?”“小不点”何勇首先“出击”。

“北方珍稀动物有东北虎、丹顶鹤。”姜自强放下茶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北京故宫,难道不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新疆的天池,东北的松花江、太阳岛,不也是北方的明珠?”说着,他哼起了歌儿:“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睛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好家伙,他竟然把歌曲都搬出来了。“南派”们当然不甘示弱,展开了新的“攻势”。

“南方有三熟的稻子,甜甜的甘蔗,浙江黄岩的蜜橘,福建的荔枝,广东的香蕉,那么多可口的水果……”5号铺的李斌是个急性子,他从床上跳起来,进行“反攻”。

没等李斌说完,姜自强马上“回击”:“稀奇什么,北方有雪白的棉花,我山东老家不就有'鲁棉1号'新品种吗!至于水果嘛,山东烟台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闻名世界!”说完,他看了李斌一眼,好像在说:看你再说什么。

2号铺的邵成开腔了:“南方革命历史悠久,浙江南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邵成挺了挺胸脯,意思是:这回看你怎么答。

姜自强喝了口水,清清嗓子,沉着应战:“东北林海里到处是抗联战士的脚印,还洒下了杨靖宇将军的鲜血!”

一直没有开腔的高建忠不紧不慢地说:“小山东,山东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争论暂时停了。“南派”们紧盯着这位“北派”,心中暗叹这问题出得好!连我这没参加争论的也为这“北派”捏了把汗,高建忠显然想难住这位“北派”。

“微山湖。”姜自强响亮地回答。

“南派”们显然惊讶了。我也惊讶了。这位平时成绩并不好的“北派”对他的家乡,对北方却那么熟悉!

不知谁提了一句,他们把目光转向我,要我判断谁对谁错。我窘迫了。我该怎么回答他们呢?我是南方人,理应帮“南派”,可南方美,北方也美!它们都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我忽然想起了郭小川的一句诗,眼前一亮,脱口而出:“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南北两派”异口同声地重复着。他们笑了,甜舒地笑了,那笑脸就像当空挂着的甜甜的月亮!

阅读例文后,请简述事情的起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作文训练八例文:《使我高兴的一件事》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要求各班准备几个节目参加汇演。作为文娱委员的我,正在为没人报名发愁。

一天下午,刚放学,我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媛媛,”一个细小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可以参加文艺节目排练吗?”我扭头望去,看见周丽诚恳而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我面前。望着她那秀丽的脸盘儿,苗条的身材,我赶忙点点头:“行啊,我正愁没人呢。你这样的身材,跳舞最合适了。”她高兴得拉住我的胳膊直摇。我很高兴,终于有人主动报名参加了。我想,她既然这么主动积极,跳舞肯定会不错的。

但是,事实与我猜想的却有些不一样。等到所有的动作定下来并连贯起来后,大家发现周丽的舞跳得并不理想,手和脚总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这时,人正巧多了一个。要去掉的肯定是跳得不太好的。可这叫我怎么开口对周丽讲呢?这也许对她是一个挺大的打击。我不敢也不愿对她说,因为我同样受不了别人对我自尊心的伤害。

为了大家,为了班集体,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几个同学一起向她挑明了这件事。果然,她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一声不吭,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开始,她还只是低头不语,到后来竟伤心地哭了。在场的几位同学都在不停地劝她:“周丽,别难过了,下个月的英语节目竞赛,我们选你参加。”不料,这一说,她哭得更伤心了。只见她一把抓起书包,冲出教室,冲出校门。那远远传来的哭声,揪着我的心,我难过极了。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仍然带着深深的内疚。心想这星期,她不会理我啦。可出乎我的意料,第三天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我们排练节目时,她又来了,还抱着一架台式录音机。大家围上去一看,她手中还拿着我们的舞蹈“小女孩拾蘑菇”的磁带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舞蹈“小女孩拾蘑菇”获得了一等奖。我非常高兴,既为班上取得了好成绩而高兴,更为周丽同学的热心、真诚而高兴;我为班上有她这样的同学高兴,更为我们同学之间诚挚而可贵的友谊而感到自豪。

简评:

文中所记之事,确实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周丽同学主动报名参加排练,令“我”高兴;周丽同学关心集体、真诚待人,令“我”高兴。文章的几个记叙要素交待得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人物一目了然,起因、经过、结果有头有尾。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比较成功,结尾处议论抒情感情真挚。美中不足的是,周丽的思想转变过程交代不细,有些突然。但纵观全文,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记事文。


作文训练八例文:《童年的一件趣事》


要求:

1.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2.记叙的“经过”要具体。

提示:

1.要认真审题。这次作文训练的题目是“童年的一件趣事”,题目告诉我们:这要求写一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是一件,这件“事”的内容要突出“趣”——要有趣,而且这件“事”必须是发生在“童年”时代。

2.记事要清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待清楚,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把事情记叙清楚,就要尽可能把记叙的要素写清楚,也就是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请看我们的《语文》课本提供的一篇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一样》(第二册课本P33)。这篇习作叙述的是同学们的一次辩论。时间:“周末的一个晚上”;地点:学生“寝室”;人物:“大伙”(“寝室的室员”);起因: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引发起对祖国哪个地方可爱这一话题的辩论;经过:“南北两派”激烈辩论,各自陈述各自的理由,互不示弱,但谁也没有说服谁;结果: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的国土到处都一样。

例文1:

吃西瓜

——童年的一件趣事



孩提时,我是多么天真、幼稚啊!每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都时时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有一件趣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呢!

那时我才5岁,是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对周围的事物,似懂非懂,总觉得新鲜、好奇。

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特别闷热,太阳烤得地面几乎要冒烟,树上的知了叫得人意乱心烦。唉!这时能吃上块西瓜,那该多好啊!

真是无巧不成书,瞧,心里正想着西瓜,西瓜就来了,只见隔壁的张阿姨捧着个大西瓜进了我家的门。“大姐,我送西瓜来了。”张阿姨高声道。妈妈闻声从里屋出来,惊喜道:“妹子,麻烦你啦!来来来,快快坐下。”我也在一旁高兴地嚷嚷:“噢——,有西瓜吃喽——;噢——,有西瓜吃喽——;噢——,……”逗得张阿姨哈哈大笑。不一会,妈妈端出一盘切好的西瓜。我一看到那一片片鲜红鲜红的西瓜,口水就禁不住流了出来,于是抢上前去,捧起一块就啃,三口五口就啃完一块,接着,又捧起一块,又捧起一块……看着我的这副馋相,妈妈和阿姨又哈哈大笑起来。突然,阿姨停止了笑,很惊奇的盯着我说:“小胖子,你吃西瓜怎么不吐籽儿呀?”我一听愣了,抬起头,傻乎乎的望着她。阿姨一本正经的看着我,郑重其事的说:“告诉你,要是把籽儿吞到肚子里,赶明儿籽儿就会在你肚子里发芽,到时你的脑袋顶上就会长出一根瓜秧来的。”“你……你骗人!”我慌了,手不由的摸了摸脑袋。“谁骗你?不信?你问你妈好了。”我看看妈妈,妈妈使劲捂着嘴在点头。于是,我想信阿姨说的是真的,肚子也仿佛开始疼起来,我不由得心中害了怕,要是……要是……想着想着,我“哇”的哭了起来。此时,妈妈笑得前仰后合。阿姨连忙搂过我来,“小胖子,别哭啦。只要你先把眼泪擦干,今后吃东西不要大口猛吞,要细细的嚼慢慢的咽,晚上睡觉前多喝点开水,瓜秧就不会从你脑袋顶上长出来。”我擦干了眼泪,分别给阿姨和妈妈各端上一片西瓜,然后自己也端上一片西瓜,规规矩矩的坐着慢慢的吃。直到吃完了瓜,我还看见妈妈在偷偷的笑呢。

现在,我明白了,妈妈和阿姨是和我开了个玩笑。如果再遇见张阿姨,我还要找她“算帐”呢!

例文2:

爬石壁

——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的童年非常快乐,那时发生的许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其中一件是最使我难忘,因为它时时给我以信心和力量,时时鞭策我向前奋进。

那时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住家的附近有一坐不太高的小山,山半腰堆积着许多巨大的石块,石块与石块之间围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石洞,有的仅容一个人,有的却可以容纳十几人,以至几十人。有的石洞相连,有的洞有几个出口,真是四通八达。兼以山上有酸甜的山枣,那儿便成了我和我的伙伴的乐园。

小山的高处有一处“奇景”:两块巨石笔直高耸,对峙而立。巨石有两层楼那样高,两石之间的缝隙却只有两尺来宽,相对的两面石壁非常光猾,好像打磨过似的。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到这里玩耍,我忽生奇想——想上去看看石壁顶上是什么样子。当我把这个念头告诉伙伴的时候,有几个人竟连连摇头说:“不行!”我一赌气说:“我非上去不可!”于是在几个小伙伴的“监督”下,我开始手攀脚蹬向上爬了。

两堵石壁光滑得厉害,一次、两次……好几次“行动”都失败了,小伙伴们见我那狼狈的样子,嘻嘻哈哈地嘲笑我,有的还向我扮鬼脸。这下可把我给激怒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爬上去!可是怎样才能上去呢?……我心里想着,眼睛盯着那两块巨石。如果用两臂撑着上,两臂伸展不开,使不上劲;如果……“哈!有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小伙伴停止了嘻笑,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我,在他们的“监督”下,我又开始了第六次“行动”。我用背靠着一面石壁,手放在两侧撑着石壁,两脚蹬着另一面石壁,手撑脚蹬,脊背同时往上拱,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蹭;一下,两下,三下……还真行!一会儿,我就爬了二层楼那么高了。下面的小伙伴也高兴地叫着,跳着,呐喊着为我“加油”。可这时候,我的力气快用完了,肩膀和屁股磨得生疼,小腿肚子直打颤,手掌也麻辣辣的,浑身酸溜溜地不得劲,我的身子开始向下滑动,一寸,两寸——难道就这样前功尽弃了吗?不行!绝对不能往下猾!要坚持!坚持!我的心里默念着,同时用背靠着石壁,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我攒足了劲儿,又开始慢慢地向上移动了。过了一会儿,我的眼睛已经看到了巨石顶上的一株小山枣树。上!上!我不停地默念着,两腿虽然颤抖得厉害,但我咬紧牙关坚持者,下面的伙伴这时都停止了叫喊,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事后,我听说有几个人的手心都捏出了汗。

我费力地往上挪着,挪着,忽然,我的眼睛露出石壁的顶面。胜利在望了,我又惊又喜,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蹭,蹭,蹭……”啊!终于爬上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扑通”一声躺在平坦的石顶上,眼睛望着蓝天……

事后,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手上渗出了鲜红的血珠,心疼了好一阵,可我,不但不在乎,而且还引以为自豪!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心情就激动不已。当时,我如果一松劲,就可能再也不会看到巨石顶上的那株小山枣树,再也不会躺在那凉爽的石面上尽情地欣赏那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的洁白的云朵了。这件童年的快事,永远值得我深思,因为它使我懂得了成功的秘诀:坚韧不拔的意志兼以正确的方法,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败在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1:03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九: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得有个顺序。

记叙文常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作用和要求。顺叙是基本的方法,在文章中,它与其他方法经常配合使用。

无论顺叙、倒叙、插叙,都是为了更好的记叙人物、事件而运用的。方法取决于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一篇记叙文都要用上这些方法。  

预备活动

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就容易把话写乱,弄得思路不清。请你把下边几句话的意思组成一段思路清晰的话。

1.我现在想,我煮牛奶要特别小心。

2.今天早晨,妈妈告诉我,今天的牛奶归我煮。

3.过去,牛奶都是妈妈煮的。

4.妈妈让我今天煮牛奶的时候,我说好。

5.我从来没有煮过牛奶。

6.我马上就要第一次煮牛奶了。  

参考题目

1.××引起的回忆

2.访问×××

3.不该发生的事




作文训练九:例文一《扫雪》


1月10日的早晨,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白色世界。

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躺着的时候,初二(1)班的全体同学已经在马路上扫雪了。有的用铁锹,有的用扫帚,有的用煤铲,干得热火朝天。刚出家门的人们,用围巾把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瑟缩地走着。扫雪的同学头上却冒着热气,他们甚至解开了上衣的钮扣,迎着刺骨的寒风。他们的心头热乎着呢!

三天来,大雪飘飘,一直下个不停。夜间,松软的雪花好似一床大棉被,盖满了大街小巷。到了白天,人踩车辗,雪花变成冰块,又硬又滑,汽车好像蜗牛在爬行;行人小心翼翼地走在两旁人行道上;骑自行车一不小心,就连车带人摔得仰面朝天。一天早上,王强一走进教室,就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向全班同学报道着新闻:“我一路走来,一共看见五辆自行车滑跤,真是难得的好戏!”

王强的话,引起了中队干部的思索。中队长马上召集委员们开了一次碰头会,他说:“现在,五讲四美的活动正在开展,我们要为群众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委员们忙问:“什么事?快说吧!”

放学后,中队长向全班发出了一个倡议:“不管明天下不下雪,咱们起个大早,每人带一件工具,到解放路集合──扫雪!”多数同学热烈响应,当场表示一定参加。中队长接着说:“这是公益劳动,提倡自愿,有困难的可以不参加。”回家的路上,王强对同学说:“明天,我也去。不过,我去看戏……”

第二天,说是来看戏的王强,被同学们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站在一旁,又冷又不好意思。他趁一位同学擦汗的机会,一把夺过煤铲,投入了扫雪的行列。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她像一双巨大的手,推着慢行的人加速向前,拉着落后的人迅速跟上。

  提示:

这篇作文用倒叙开头,能吸引读者。接下去的顺叙部分也写得生动活泼。想一想,如果不用倒叙,怎样写才能引人入胜呢?


作文训练九:例文二《分房》


武汉的夏天热得出奇,晚上纳凉成了武汉人的习惯。自从我家搬进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有了阳台,我更喜欢纳凉了。你想,一家四口人围坐在阳台上,沉浸在夜色中品茶尝瓜,谈天说地,那是多惬意的事!有一天晚上,天边出现第一颗星星,我就把纳凉的小天地安排妥了。我让妈妈躺在竹床上,我和姐姐坐在竹椅上,一把躺椅空着,那是特意为爸爸准备的──只要他一回来,往上一靠,把扇子一摇,就会说起新闻趣事来的。

“文联又要分房子,三室一厅的!”爸爸一回来就喜冲冲地喊开了。“真的?”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我们又要搬新房了。”望着乐呵呵的爸爸,我想得很多很远……

我出生在动乱的年代。小时候,我们全家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光床就占了一大半,家里甚至摆不下一张大书桌,连椅子也只能用床来代替。那时,我们最怕过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小小的“鸽子笼”就成了“蒸笼”。我和姐姐全身长痱子,别提有多难受了。每天我们都盼望夜晚快快降临,好让我们走出“笼子”,到外面纳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因为露水重,蚊虫多,妈妈催着我和姐姐进屋。“不,我们就睡在外面。”“听话,快进去。”“不,不进去……”我和姐姐竟哭起来了。这哭声划破了夏夜的宁静,也撕裂着父母的心。妈妈终于顺从了我们。这一夜,我听到爸爸长吁短叹,看到妈妈无力地为我们打着蒲扇偷偷地流泪。那时,我对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想:如果我们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哇……

“莹莹,吃西瓜!”妈妈递来一块西瓜打断了我的思绪。“你在想什么?想新房子?还没有呢,要等下个月才能搬。”是的,妈,我确实又想到了房子。“爸爸,妈妈,姐姐,你们还记得吗?五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正在纳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我的话竟有点严肃了。他们怎么能忘记呢?那天,爸爸单位的书记李伯伯骑着自行车赶来,车还没有停稳,就喊开了:“老涂!老涂!房子分下来了!照顾你们两个知识分子,街道口新宿舍有你的一套,四楼的二间房,这下可好了……”说着,拿出两把银光灿灿的钥匙。朝思幕想,一旦实现,我们全家都喜呆了。爸爸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两把沉甸甸的钥匙。那夜,我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爸爸使劲地吸烟,妈妈眼里闪着泪花,姐姐乐得手舞足蹈。一家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彻夜谈论着房子。从此,我们家有了像样的房子,坐北朝南,一间13平方,一间12平方,有厅、有阳台。那年夏天,我们感到特别凉爽,坐在阳台上纳凉,全家谈笑风生。我们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喜悦过啊!

房子,又是房子,今天你勾起了我们新的憧憬。“新房子就在东湖边,我上班更方便了。环境好,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真是没话说。”──这是爸爸兴奋的话语;“房子大了,家里还缺少一个写字台,一人一个写字台,晚上才能好好地工作和学习。”──妈妈的眼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客厅用来接待客人,三间房,我和妹妹一人得一间……”──姐姐指手划脚地计划开了。这欢声笑语在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禁仰望天空,啊,千里婵娟,万家灯火,凉风沁人,心旷神怡。我出神地遐想,明天的纳凉之夜,爸爸又将带回什么好消息呢?  

提示:

找出这篇作文的插叙部分,看看用插叙有什么好处。


作文训练九:例文三《记一次集体活动》


要求: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提示:

我们一定参加过各样的班级活动,例如:郊游、野炊、联欢会、参观展览等。这些活动,是人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产生许许多多美好的感受。但是,要把一次活动生动地记叙下来,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要特别注意:第一,注意文章要有明确的中心,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材。要处理好材料的详略,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也就是说“点”要详写;属于必须交代的或起过渡作用的材料要略写,也就是说“面”要略写。

例文1:

难忘的自行车远征

——记一次集体活动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了繁华的都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嗓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有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呢!”

整整骑了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小学停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清风徐徐,云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色,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嘻笑,现在唾沫也是宝贵的了。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够了树的汁液,它们高兴了。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实在无聊!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烧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愿把这次活动比作一首歌,一首由我们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简评:

“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文章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有详有略、有条不紊地记述了这一次难忘的自行车远征。去的过程,最能够体现中心,所以写得具体、详细;回的过程,不大能够体现中心,所以写得很概括,只是一笔带过。全文的中心句在文中前后出现两次,不仅是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而且因为第二次出现是在“我们”远征后,是“我们”的切身体会、因而体会更深,因此没有丝毫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觉得意义更深,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往往让人感到呆板、单调、没味道。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就会使人觉得长文章不长,越读越有趣味;短文章不短,有无穷的韵味。由于这篇文章在选材和组材上都非常在意,所以它的行文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文中既有夜闻蛙声的诗情画意,又有汽车呼啸的惊险体验;既有青山绿水的心旷神怡,又有天热水尽的心焦口渴。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作文训练九:例文四《快乐的56人世界——记一次集体活动》


轻松的秋日,阳光柔和,白云游荡。56个幸运的男孩和女孩迈开了青春脚步。56颗兴奋的心飞往想象中丁丁冬冬的珍珠泉。

置身泉边,眯着眼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却发觉珍珠泉水不似想象中那样满泉吟唱。与其说泉美,不如说人美。

生火支炉,顿时炊烟袅袅,56个人忙忙碌碌,向世界显示我们已经长大。由于平时的“好吃懒做”,使我无法成为驻守“野炊大本营”中的一员,只有做做勤杂,出出苦力——捡支炉用的石头。虽苦,但积极性格外高而且绝对的服从!看见一块“巨石”,便毫不顾忌地一抹袖子,将它搬起。归途上,脚步竟被这块“巨石”拖累得歪歪倒倒,百般周折,终于到达“大本营”。忙碌的小厨师们谁也没注意到我那惨样,“黑色标志早已跃然脸上”,额前那撮“留海”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看见那块“巨石”正在“发光发热”,竟傻傻地笑起来。正待再次出发,看见和我执行一样任务的“大力士”杨芬芳苦着脸一瘸一拐地回到“大本营”来,再一看她那双沾满泥浆的脚,听着她的“泥塘遭遇”的叙述,为了不影响她的情绪,我只好躲在小树后面大笑了一番。当我再次出发时,吸取“杨氏教训”,绝对不走看似大路,实是泥塘的道路。归来时,却看见大杨正盘腿坐在草地上哈哈大笑,脚上还是那双满是泥浆的球鞋,她刚才沮丧的心情早已被胖姑娘王丽萍脸上的黑灰“安抚”得荡然无存。她当时的样子真像小说中那样洒脱的女孩。我们的快乐情绪就这样互相感染着,传递着。

那边火已经生好了,这边几个人已经开始包饺子,把大家带的饺馅全和在一起,领来足够的饺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都像模像样。不一会儿,大功告成。投入锅中“静观待变”,巴望着早一点尝尝自己和同伴们的手艺。尽管时间“过得慢”,饺子终于盛进了饭盒,几个人凑在一起,你尝一个,我尝一个。我和“女学究”赵婕鼓着嘴争论着哪只饺子“漂亮”,哪只饺子“难看”。虽然给烫得唏哩哗啦,但都喜得眉开眼笑。最有趣的是平日文静的闻萍不分轻重的倒上好多醋,最后只有“自食酸果”。

吃完饺子,我们挡不住漫山遍坡的小野花的诱惑,一起跑去采花。奇妙的是,我们竟鬼使神差地把山坡当成天然滑梯,手里拿一束山花,随着山坡那条小渠一同滑下,好惬意啊!就在这天然滑梯前,杨煜雯与樊小飞并肩拍了一张合影,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快乐的小天使。

女孩子的世界是柔柔的,而男孩的世界却是豪放的。他们持着炒锅,正经八百地学着厨师的样子显示手艺。我真担心他们把菜三抖两抖都抖光了……

阳光依然柔和,白云依然游荡,56颗心不愿离开这片快乐王国,因为我们流连于那开满山花的山坡,流连于那片柔软的草地,流连于那自砌的升腾着炊烟的火炉,流连于阳光下,撒上嬉戏的珍珠泉水。啊,多么轻松的秋游,那属于我们56人的世界。

简评:

阅读本文后再看题目,这“快乐的56人世界”,原来是写一个班级同学的秋游活动。就题材而言并无新颖之处,几乎每个中小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如此熟悉的题材却不容易写好,常见的毛病是记流水帐,平铺直叙;而小作者却能驾驭材料,适当剪裁,为我所用。

点面结合是其特色之一,而这种结合又是有机的,穿插自如,详略得宜。本文主要写了“野饮”这一集体活动,依次展现如下画面:捡石块支炉生火;包饺子、下饺子、盛饺子、吃饺子后去山坡采花,滑天然“滑梯”;男生持锅炒菜……参加活动者有56人,不可能人人都写到,但也不能不写,作者笔下点明其人其事的共有7处。

在第一幅画面中,写了“我”“大杨”出苦力搬运“巨石”,再写胖姑娘王丽萍脸上的黑灰“安抚”了大杨因“泥塘遭遇”而沮丧的心情,其乐观情绪溢于言表。第二幅画面描写集中生动,而又层次分明。包饺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投入锅中“静观待变”,和“女学究”的争论以及闻萍的“自食酸果”都概括得很贴切,且用语诙谐。第三幅画面详写把山坡当成天然滑梯,突出小汤与小攀“一对快乐的小天使”的镜头。第四幅画面则略写男生“正经八百地学着厨师的模样显示手艺”。

  此外,从结构看本文首尾呼应,写景抒情,突出题旨,且使全文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1:15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下边是一位同学谈自己的作文过程。看看他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老师要我们做一篇题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的文章。我写的是一位“三好”学生。他的先进事迹很多,其中有些还很感动人,例如:在体育课上,一个同学不慎摔伤,他背那位同学到了医务室,又和老师一起送那位同学上医院,一直到很晚才回家;一次老师发一本新书,他的同桌拿到的那本封面弄脏了,他毫不犹豫地拿自己的一本好的跟他换了,等等。这位“三好”学生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然而,其中好多例子都和题目中的“勤奋学习”没有什么关系。第一次写,我没有考虑到题目的要求,把一些与勤奋毫无关系的材料也写了进去,里面虽然有些还挺感动人。可是,老师看了以后,说我写的和题目无关,并且写得太松散。

我重写了一遍,重新以勤奋学习为标准去寻找材料,选择了这位“三好”学生刻苦学习外语的例子。这位同学在小学学的是俄语,而进中学后学的是英语,怎么办呢?他只好平时抓紧分秒时间学习英语,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终于在初二的时候赶上了大家,还参加了英语朗读比赛。

由此可见,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合的中心,这是作文的灵魂。如果选择的材料不能为中心服务,不管它如何精采,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反之,如果所选的材料能充分为中心服务,就有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本来中心思想是比较明确的,要求表现这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但由于作者写的是一位“三好”学生,这位“三好”学生除勤奋学习外,动人事迹不少,有的很生动,作者舍不得“割爱”,因此写了不少与中心意思无关的材料。结果,这些材料冲淡了“勤奋学习”的中心,影响了中心意思的表达。漫无中心,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这是同学们作文时容易犯的毛病。上面这位同学在修改过程中改正了上述毛病,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动笔前要进行“材料──中心──材料”的反复思考。要记一个人,就要广泛考虑这个人的各种情况,搜集有关这个人的种种材料。但是,仅仅这样思考是很不够的,还不能动笔。接着要从有关这个人的各种材料中,收束、归结出他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作为中心意思。中心意思确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多方面思考,进一步搜集、选择材料,因为开始思考的时候,想到的材料很多,但有不少是与中心意思无关的,留下与中心意思有关的材料常常不够,需要进一步发掘。到此,是否可以动笔了呢?最好列一个作文提纲,确定重点、详略、顺序。

预备活动

阅读习作《手》,指出这篇作文在中心意思与材料方面的毛病。

  



  

我和外婆分离已一年半了,使我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大手。

那年冬天,外公下肢瘫痪,不能动弹,整日在家闷闷不乐。我们全家人收到三舅来信,妈妈决定带我去外婆家。到了家里我和妈妈都很担心,而外婆却安慰我们。

自从我和妈妈回到外婆家后,家里又增加了两个人,外婆整日忙于炒菜做饭,照看三舅和四舅的孩子。我有时也帮她做点事。妈妈和家里的大人都陪着外公,因为外公好动,不得不住院,外婆的事就更多了,这以后家里什么事,她都能承担。有时,我便出神地看着她那双手。就是那双手,为我们做出了可口的饭菜。在一次偶尔的炒菜中,我看见她双手显得更加老了,手上布满了皱纹,几乎也失去了以前特有的光泽,指骨差不多都要突出来了,要没有一层皮包着就象要散架似的,手上的青筋高高地突起,手上已结满了老茧。还有些麻麻点点。她的指甲微微翘起,指甲上有几道青褐色的裂纹。这时,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赶紧擦了擦眼睛。当我再看她时,菜已经炒好了,我赶忙帮她把锅端下来。

外婆除了做饭,还要做针线活,她的眼睛极为不好,每次穿线都用颤抖的手耐心地穿着,我来后,就经常帮她穿线。

假期度完了,我和妈妈就要回郑州了,外婆把我们送到了车站,并嘱咐我,一路上要好好照看妈妈。我都一一点头答应,免她不放心。直到车开了,她还向我们挥着大手告别。

回郑后,我们又接到她老人家的来信,说家中一切都很好。不必挂念。我在模糊的泪光中似乎又看到了她那长满老茧的双手。



参考题目

1.××二三事

2.我的好伙伴

3.大家都夸他

4.我了解的一个人

5.我最喜欢的一门课

6.我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作文训练十:例文一


钟表小记

  

提起钟表,我不觉得稀罕。可是,爷爷常说他小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钟,什么是表。黎明听鸡叫,白天看太阳,至于阴雨天,天黑了就是晚上了。

土改时,我家分到一台老座钟,笨拙的长身躯,粗糙的木外壳,表面的油漆几乎掉光了,还有几道裂缝,表盘上印有外国字。钟摆走动起来总是战战兢兢,打点时发出沉重而迟钝的声音:镗……镗……镗……。听爸爸说,爷爷把钟抱回家时,全家像得到了神奇的宝物似的,团团围住。然而,谁也不知道那长针针短针针是派什么用场的。不久,有气无力的钟就停摆了,由于没有人会摆弄,它就永远睡着了。

当我记事的时候,家里的桌子上就摆着一个方纸盒,里面放着一个漂亮的双铃闹钟。那模样真标致。你看:表头上两个明亮的小铃银光闪闪,表盘上印着“中国──上海”的字样,还有个花母鸡,随着表针的走动,脖子一伸一弯地啄着食,怪有意思的。那嘀嘀嗒嗒的响声,犹如巡逻的战马踏过石径。每天早晨应该起床的时候,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于是,我一骨碌爬起来,愉快地背起书包上学去。

前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微风和煦,阳光灿烂,我从学校回来,一踏进房门,桌子上一块矩形的崭新钟表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待我走近细看,淡青色的塑料外壳,颜色柔嫩,白玉似的表盘,晶莹透亮,天蓝色的底面刻着清晰的黑字,使人爽心悦目。指针“嚓嚓嚓嚓”的走动声,简直就是欢快的乐曲。妈妈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小闹钟被爷爷带到饲养室去了,这是爸爸刚从城里买来的半导体表,它是国产的新品种,只需装一节电池就可以使用一年多,省得每天晚上上发条。当天,爸爸就叮叮当当地赶做了一个精致的小木匣,把表放在里面,上面又披上了一条红绸布,把它打扮得就像要出嫁的姑娘。

去年有一天,爸爸从机关回到家里。我一眼瞧见他左手腕上带着一块亮晶晶的手表,我欣喜地走过去端起他的胳膊,一边抚摸一边端详,是一块上海牌十七钻全钢手表。这时,妈妈在一旁开了腔:“你爸越老越洋气,花了一百多买那东西!”没等妈妈说完,爸爸立刻接上话茬:“什么洋气,明明是国产的嘛,现在戴手表可不是一苗地一苗谷,人多着哩。再过二年,家里还要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呢!”爸爸一边说一边把袄袖挽得老高。快活的笑声,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这时,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村庄、房屋、树木都被镀上一层瑰丽的色彩,连爸爸手上那小巧玲珑的新手表也闪着红艳艳的光。

夜,静悄悄,甜蜜蜜。我躺在炕上,心里却像平静的湖水里投进了一块石子。听着桌上的半导体表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我仿佛听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前进的脚步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1:24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十一: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围绕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是主要的,要详写;哪些材料是次要的,要略写。一般说来,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写,细致的刻画,充分的发挥,不要缩手缩脚。自然,详写也不能说不必要的话,不能浪费笔墨。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要写得简略。次要的方面详写了,会使中心意思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完全不写次要的方面,对主要的方面也会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前后不连贯,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总之,一篇文章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宜,才能更好的表达中心意思。

在记人记事的作文里,详略不当的突出表现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例如下边这篇作文:

  

后进生上了光荣榜

  

这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召开了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校长做了动员报告。校长的报告受到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欢迎。接着,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向全体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发出了倡议书。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同学的代表还分别表了态。最后,学校领导表扬了一批思想品德好的同学,使大家受到非常大的鼓舞。

这次大会以后,“五讲”“四美”活动就在全校普遍的开展起来了。学校的广播差不多天天都播送好人好事。我们班集体也出现了一派新气象,很多同学都有了新的进步,连张宝也有了很大转变。

过去,张宝是全校有名的后进生。他不爱学习,不要说听讲,做作业,就连书包都时常不带。他上课不守纪律,不是和前面的人逗,就是和后面的瞎扯。有时低头不言语了,那准是在看小人书。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就不管他了,反正你不影响别人就好。就这样,他还经常找老师的碴儿。有一次,他又和后面的人逗。老师说了一句:“张宝别说了!”他大声反问道:“谁说了?”老师说:“你刚才回头和后面的同学干什么啦?”他蛮不讲理地说:“你瞧我干什么啦,你说呀!你倒说呀!”就这样,闹得全班同学半天上不了课。老师气得脸色都变了,他却嘻皮笑脸。类似这种事,我敢说,就是说一天也说不完。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后,老师经常找他谈心,班长主动和他组成一个小组,一块儿学功课,做好事。现在,张宝简直变了个人,破坏纪律的事,再也找不到他了。这不,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出了两张光荣榜,头一张,表扬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同学;第二张,表扬进步大的同学。那第二张光荣傍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张宝。

“后进生上了光荣榜”,这可真是我们集体里的一件喜事。

这篇作文想通过后进生张宝的转变,反映同学们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成长。照理应重点写张宝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转变成长的进步表现,过去后进的地方应概述。而习作却写后进详,写进步略,这样就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意思。试修改这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梦见……

2.三十年后的聚会

3.假如我当×长


作文训练十一例文:例文一


没有脸的相片

  

太阳火辣辣的照在他身上。刚翻过高高的栅栏,正想到公园里那棵最老的树下遮阴,他被叫住了:“喂,哥们!”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原来是一个脖挂照相机的小伙子,身旁还站着一个年纪相仿的姑娘。他心里一慌:“难道他看到我翻栅栏了?也许是'借'些钱用用?”想着,他不由的摸了摸装着两块五角钱的上衣兜。“过来!”那个小伙子喊道。他只得很不情愿的把身子慢慢移了过去。

“喂,会照相吗?”小伙子口气很生硬的问。他的心这才沉了下来,急忙说:“不会。”说着就要走。“别走!不会没事,哥们儿教你。”这小伙子流里流气的样子,他本来就很厌恶,再听小伙子的话就更讨厌了。“谁用你教!哼!”他扭过头就走。小伙子急了,一把抓住他的肩,用力一扭。他差点儿摔个跟头。“站住!哥们儿今天就让你给我俩照张相,你敢走!”他恼了,眼里冒出了愤怒,却又不敢走。

小伙子说了照法,调好相机,递给他,“挂在脖子上!”似乎是命令。他牙咬得紧紧的,心里默默盘算着。“好好照,我可告诉你!”小伙子瞪了他一眼。他气愤,但又不敢发泄。小伙子和那姑娘坐在草坪上,摆了半天姿势。忽然,小伙子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姑娘想得快,喊道:“喂,把那个花伞拿过来。”他耐着性子从地上拾起花伞。“快点儿!”小伙子吆喝道,“你听见没有!”他只得快走几步把伞扔在小伙子身前。小伙子又瞪了他一眼,刚想发作,看那姑娘瞅着自己,只得又闭上了微张开的嘴。他们好不容易才把伞打好,小伙子喊道:“行了,照吧!”“喀嚓”,他按下了快门。小伙子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他身前:“拿来吧!”他略有些得意,把相机塞给了小伙子。“走吧。”小伙子说道。他赶忙转过身,大步向前走去,一会儿就消失在树林里了。

等小伙子和姑娘欣赏那伞下的相片时,都气呆了:相片上只有四只脚,没有脸!

  

评语:

这篇作文详略取舍处理得比较好。如“小伙子说了照法,调好相机”,一句话带过,干净利落。结尾也略去了种种经过,直接落笔到欣赏相片的感受上,“都气呆了:相片上只有四只脚,没有脸!”中心意思显得鲜明而突出。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插进小伙子教“他”如何使用相机,然后如何对好光圈、调好焦距、校定距离、选好角度等等详细描写,行文将会显得多么松散拖沓,当然也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1:33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十二:叙述结合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里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本次作文可以写一次小波折。波折,本指波浪起伏,比喻事情的曲折变化。在生活中,人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一件事在进行中也常常会遇到某些挫折。可根据亲身经历,记叙一件事情,把它的曲折变化写出来,注意在记叙中有一些描写。

  

参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班里的一场小风波




作文训练十二:例文一


波  折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全班第1名是我的同桌和知心朋友陈小波。我只得了个第10名,但我对这个成绩还比较满意。我想,我们学校是重点小学,前10名考上省重点中学是不成问题的。下学期一开学,我便照例在课堂上讲小话,做小动作,丝毫也不紧张。

一天,我做了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高兴的想道:可以拿去难倒陈小波他们。第2天,我让陈小波做这道题。他想了又想,始终没有想出来。我便带着骄傲的口吻说:“这道题都不会做?来来来,我跟你讲讲。”他一听,很不高兴,大声对我说:“一个题目做对了,就了不起啦?要知道你还是全班第10名呢,想进省重点,做梦!到时候可别靠你爸爸找关系,走路子!”我一听,愣了!这是我同窗6年的好友陈小波吗?这是一向宽宏大量从来不挖苦人的陈小波吗?这是不但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的陈小波吗?

下午放学,我默默的在路上走着,一会儿,陈小波赶了上来。我瞪了他一眼,没有理他,便快步朝前走去。当时我想:好个陈小波!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省重点,让你看看!

从此,我发愤学习了。每当我在课堂上想讲小话时,每当我在学习中想偷懒时,我就想起了陈小波那尖酸刻薄的话:“到时候可别靠你爸爸找关系,走路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度小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省重点中学。而那个嘲笑我白日做梦的陈小波,却因带病考试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

发榜那天,我高兴极了,觉得天也宽了,地也阔了,连平时讨厌的麻雀声也悦耳了。回家路上,我蹦着跳着,和我未来的校友们说笑着。陈小波一人在后面孤独的走着,快到我家时,他赶上我,对我说:“××,祝贺你!”我心想,哼,要你祝贺!便讽刺道:“这真是白日做梦啊!”他哽咽道:“××──别──这么说。”我终于报了一箭之仇,痛快极了。

第2天,我打开房门,见地上有一封让我“亲启”的信,一看就知道是陈小波写的。我有点诧异,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润湿了。原来,那次风波,是他为了激励我的上进心而故意挑起的,他在信中还向我道歉呢!

我又一次愣住了!我想,真正够资格进省重点中学的应该是陈小波。我怀着感激和惭愧的心情向陈小波家跑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31:5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十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然而,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挖荠菜》中的议论,使多少人读了思考再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的议论,使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光彩照人。有些记叙文,在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当然,记叙文中的议论一定要恰当。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喜欢对所写的人或事大发议论,如“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等等。这种大同小异的议论,在作文的开头有,中间有,结尾也有,空洞无物,使人生厌。这就走到了极端,成为一种毛病:滥发议论。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要少而精。

  参考题目

1.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里

2.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3.××展(画展、邮票展等)巡礼

4.母校的回忆

5.月是故乡明


作文训练十三例文一:《怀念》


一轮金色的圆月,悬挂在深蓝的天空,月光下,四周一片淡蓝,静悄悄的。今天是八月中秋,这宁静美好的节日的夜晚啊。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亲人--我亲爱的哥哥!

“十几年前的今天,他还闹着要到月宫里去,向杨开慧烈士献上一束鲜花呢!如今他在哪里呢?”妈妈轻轻地说了一句,又陷入深思。

寂静,四周一片寂静。我端着一盘金黄的月饼,眼望着护城河水中那一片波动着的金色倒影,听到妈妈的话,心中荡起涟漪!我的哥哥最后一次从部队回家探望,是在两年前的今天,可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地为国献身了。记得那天晚上,月亮也像现在这么圆,这般金黄,月亮照着哥哥那崭新的军装,和那英气勃发的脸,他兴奋而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月饼是圆的?”妈说:“象征着全家团圆呗。”他凝神想了一会,拿起刀来把月饼切为四块,“按我说啊,咱们一家要为国家志在四方。我在边疆保国防,小妹你将来做个地质队员,去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勇敢地战斗在天涯海角。不做出成绩来,咱们都别回家。”

啊,哥哥,如今你做出了成绩,却没有回家!

这时,妈妈又掏出哥哥那最后一封信,含着眼泪读起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小妹:

我正在战壕里给你们写信,耳边还响着枪炮声,敌人向我们祖国猖狂侵犯,我就要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冲过去。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写信。但是请不要难过,我将永远和祖国大地团聚在一起……”

四周静悄悄的,只是妈妈那冷静但又蕴含着深情的话音断断续续地响着。随着妈妈的话音,我睁大泪眼,仿佛看见哥哥紧握钢枪,第一个向敌人猛扑过去。你愤怒地横扫敌人,又炸毁敌人的明碉暗堡;你掩护战友而身中数弹,却用最后一点力量打死一个敌人;你终于倒下了,倒在祖国南疆的前沿,殷红的热血浸透你身下的泥土……

啊,哥哥,你死得多么壮丽,而又这样泰然!我明白了:你冒着弹雨冲锋,是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宁;你不怕牺牲,是为了让祖国千家万户的亲人团圆……

“举头望明月”,在金黄的月亮中,我看见了哥哥的英姿,看见了嫦娥起舞,看见了吴刚捧出桂花酒,看见了杨开慧烈士流着欣喜的眼泪……

今晚,这中秋良宵啊,我们一家不只是怀念哥哥,也怀念那些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像哥哥那样献身的英灵;今晚,这八月良宵啊,怀念起哥哥的,又何止我们一家,还有那千千万万合家团聚的祖国亲人……

月亮圆圆的,四周静悄悄的,月饼甜甜的……


记叙文的阅读: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阅读记叙文,首先应该搞清楚记叙的六个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一般是六个要素都具备的。新闻体裁尤其如此,例如《刘胡兰慷慨就义》。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把记叙的六要素认识得很清楚,例如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这样有助于掌握全文。在有的记叙文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同样是六个要素,不同的记叙文交代的具体内容往往不同,例如有的把时间说得很笼统,有的则精确到分、秒。对上述情况,阅读时要根据具体文章来搞清楚。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阅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它由许多因素决定,诸如文章的内容,文体特点,写作风格等,致使文章线索出现了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的,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读了一目了然;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的联结起来。例如《荔枝蜜》就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对于线索,阅读时只要认真揣摩,是不难搞清楚的。




记叙文的阅读: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事件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按照这个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叫顺叙。事件发生的先后和时间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但在表达上以什么作为线索的标志要看文章内容的需要。有时虽然按时间顺序(也即事件发生的先后)叙述,但由于时间观念对表现文章内容并没多大意义,就不一定特意点出时间的发展,而是抓住事件本身的某种特点作为线索的标志。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形,就要注意揣摩。

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叫插叙。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必须注意交代起迄点,使文章衔接得紧密自然。另一种插叙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叙的前后也不一定需要说一些过渡衔接的话。对这些,阅读时都应予以相当的注意。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只是作陪衬,甚至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阅读时应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但它不如用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因此阅读时要同作者在同一个角度去理解文章。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角度写的。阅读时要注意有时是作者在同读者讲话,有时是作者在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

一篇文章中,或者只用第一人称,或者只用第三人称。也有少数文章第一、三人称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发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各自长处。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记叙文的阅读:注意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一般说来,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缺一不可。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到这些,对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都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的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总起来说,阅读记叙文,通过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通过弄清记叙的顺序和人称,掌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分析叙述和描写,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研究议论和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去阅读记叙文,可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作文训练:怎样读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涵诗情,才能生动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较,能更为充分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读诗,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区别这种感情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给人美的享受。以公刘的《致黄浦江》为例,诗中蕴含的是正义的崇高的感情。这诗写于黄浦江的血泪史结束之后,末尾说“今天我有权写下这骄傲的诗行”,一股爱国豪情深深的打动读者。艾青的《给乌兰诺娃》,把芭蕾舞的“美”写得那么美,一缕追求美好人生的情思,长久的埋在读者心中。

然而,要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和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偏于表现哲理的诗,多是如此。读含蓄较多的诗,要注意领悟,少作一些无谓的解释,也许会接近或切合诗的真意。怎么领悟呢?

第一,从诗的意象(诗人意中之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例如,读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从总体气氛看,这首诗揭示了一代海员的情怀。而千百万海员豪迈而丰富的性格,不正是亿万人民精神风貌的诗意的概括吗?

第二,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就《盼望》的“出发”“到达”而论,说的是通常意义的出发、到达吗?不是。这是比喻,又是象征,诗中通过对这两种盼望的具象(具体形象)描绘,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因此,我们读诗时需要了解,诗人往往表面说的是这个,所指的却是那一个。试看郭沫若“五四”时期写的《炉中煤》:“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炽热而深切的感情。

第三,许多诗本身侧重于虚写,读诗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以艾青的《鱼化石》为例: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了你,

依然栩栩如生。

……

诗中表面出现的是化石,却弦外有音。化石是一种假借,隐藏的是诗人由历史动荡生发出来的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抗议。当然,见仁见智,人们还可以有别的理解,因为“诗无达诂”,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朦胧性是存在的,理解诗意的绝对模式却不存在。不过,作为读者,阅读欣赏一首诗,“猜测”也罢,“加入”也罢,再创造也罢,得以诗的意象为范围,不能脱离具体作品和作者,以及与之有关的背景材料。我们看看顾工的《黎明》:

有人把黎明当作傍晚,

有人把傍晚当作黎明。

晚霞和早霞都有绚丽的色彩,

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



穿过漫长漫长的黑夜,

黎明却倍加令人高兴。

你可以说,这首诗讽喻生活的懒汉,赞美人生的进取;他可以说,诗人鞭挞的是黑暗,而无限追求的却是光明。这些理解,确切不确切呢?不要忙于下结论,也许读者还可以有更多的领悟。

读诗,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试读《跳水》: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与水面之间

描画出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这首诗以色彩、线条取胜,语言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字词,而且词语搭配别有情致,如“陶醉湛蓝”,“从容曲线”,“雪白赞叹”等,很有创造性,达到了神奇的境界。再看《盼望》的第一、第二节,这两节诗是对称的,而从第二句的变化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前面用“喜欢”,后面用“高兴”,意思一样,文字错开;前面说“他最喜欢的”,后面说“最使他高兴的”,句式有变化:都经过精心的考虑。

读诗,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诗歌常识,特别是古代诗歌常识。比如,诗有许多不同的体裁,阅读时要注意学习了解。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光是诗就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近体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换一个角度看,上述四首诗都是有作者的,是文人创作的诗;而《敕勒歌》《木兰诗》都是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是民歌。有时诗人也按照民歌的体式写诗,如贺敬之的《回延安》。

如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又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一般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叙事诗(故事诗)。

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李白的《秋浦歌》。

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作文训练:作文练笔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练习写点东西,写起文章来,比较容易写得文从字顺。相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会力不从心,词不达意。课内作文很重要,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但是,只凭课内作文是不够的,在不致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还需要适当搞一点课外练笔。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有课外练笔的经验,他们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

每周练笔  它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样写,写得长,写得短,完全由同学自由选择和掌握。你爱玩球吗?那就可以写写赛球;你爱钓鱼吗?那就可以把鱼儿上钩的乐趣写一写;你爱听故事吗?那就试着记录点小故事;一本好书使你感动,就不妨写下你的心得体会;使你激动的各种事情,都可以做你练笔的题材。有时,抄录一点你喜爱的诗文也行。

观察记录  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使你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开始提起笔来,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一旦认真观察了,就有东西可写,有话想说了。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读书,一是实践。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各种事物,会直接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有些甚至是从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睁大你的眼睛去探索,你就会有所发现,就会有所得,记下来就是文章。

日记  日记是生活的剪影,思想和心灵的记录。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思想、生活和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同时,写日记本身也是培养毅力、活跃思维的有效方法。从提高作文能力角度看,由于日记是给自己看的,可以随便写,放开写,反而有益于练笔,这也许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较好途径。

日记的格式很简单,一般先在第一行写清年、月、日、星期几,还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写内容。至于篇幅,几十字百字千字,可长可短,灵活得很。

课外练笔形式很多,同学可以自己选择。课外练笔,最好抄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或者抄在格式相同的单页纸上),以便请老师批改和保存。抄写要清楚、工整,这也是一个练习写字的机会。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的一种辅助活动,教师要适当予以指导,但不必篇篇批改。日记,学生自愿交给教师看,教师再做批改。


作文训练:作文练笔示例一






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一定很奇怪吧,石头有什么好写的?可是你想过吗,当你漫步于公园的花间小径时,那突起的、千奇百怪的太湖石,难道你不欣赏吗?清清溪水中,那被水冲得圆溜溜的鹅卵石,难道你不喜爱吗?还有那堪称硬度之王的金刚石,难道你不赞叹吗?

我喜爱石头。每次上山游玩时,我都要捡一小口袋石头带回家,放在我的小盒子里,当成宝贝。

从艺术角度看,石头也有它的特色。一块普通的大理石,一经过人工雕刻,就是一块玲珑的艺术品。那石英石在太阳光的映射下,仿佛镶上了一圈珍珠,像水晶般的闪闪发光。

石啊,我怎么能说尽你的神奇妙用呢?



观察记录两篇

奇怪的马赫带



晚上,我坐在窗前,专心致志地看着上个月的《科学画报》。画报里一幅画引起了我的兴趣。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一张纸,对着日光灯坐着,那和桌面平行的纸的影子投到桌面上,沿着影子的一侧出现了两条亮度截然不同的光线,在外侧的那条比日光灯直接射到桌面上的光还要亮,在内侧的那条却比纸的影子还要暗得多。我奇怪地想:这一明一暗两条光线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急忙把目光移到了画的上方,《奇怪的马赫带》,我立刻贪婪地读下去。“……大约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对这个奇怪现象进行了一些心理、物理试验之后,他认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现象,是由于我们的视网膜在偷偷地‘搞鬼’所造成的。因为马赫最先比较详细地研究了这个现象,所以后人就把这两条光带称为‘马赫带’”。噢,原来这样。此时,我产生了一种亲自观察一下这“奇怪的马赫带”的愿望。我立刻按照画报上所说的那样,在日光灯下的床上,铺上了一张白纸,然后用一张厚纸片挡住一部分灯光,接着调节了一下厚纸片与白纸的距离。这时,两条明暗分明的线条,清晰地出现在白纸上。我仔细地观察了这两条线在影子中的位置、亮度,发现它和画报上说的一模一样。我高兴地看了半天,而且还把家里的人也叫来看。真的,我们的生活中包含着多少奇妙的科学知识啊!我立刻提笔记下了这“奇怪的马赫带”。



水仙



晚上,我刚来到二姨家,就被窗台上的那盆鲜绿的水仙给吸引住了。

在一个十分精巧的白瓷盆里,七丛婀娜的水仙站在放着许多美丽石子的清亮亮的水中。在电视机发出的微弱的光亮下,那翠绿的叶子闪着幽幽的光。最惹眼的是中间的那丛,它比其它的都要粗壮,都要茂盛。它的中间是一根高高的花胎,就在花胎的顶端,我惊喜的发现有五个小小的黄白色花苞。有的已微绽羞颜,有的仍紧紧闭合,非常可爱。要不是该睡觉了,我真想看看它们究竟是怎样开放的。

  第二天一睁眼,就闻见一股似有若无的淡雅的香气。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水仙。我连衣服鞋都没穿好就下地去看花。不出所料,昨晚那两支微微绽开的蓓蕾现在已经是素洁清雅的花朵了!她俩互相偎依着,向着窗外坐在房顶上的朝阳点头致意。六片雪白的花瓣向四周舒展着,一圈金黄色小花瓣又俏皮地立在中间,前人形容她叫作“银托金盏”,是多么恰当啊,几根粗壮的雄蕊簇拥着半透明的雌蕊,颤动着散发出清幽的沁人心脾的香味。雪白、半白、金黄,几种颜色搭配得这样和谐,如诗中的韵味,歌里的旋律,再加上绿叶的映衬,正是名副其实的凌波仙子,有仙女一样的圣洁,清水一般的透亮。它的叶片总是那样的青翠,那样的挺拔,好像只要把叶剪去,那里面的浆液就会像泉一样涌出来。茎的底部有些像葱头,是变态茎,那许多的叶子就是从这儿抽出来的。“葱头”底下长着许多白而细的根须,像是一把白胡子,交错地云集在石缝中,别有风味。
作文训练:作文练笔示例二


作文训练:作文练笔示例二

雷锋日记

1960年10月21日

今天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劳动到了十二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一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一看,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我要牢牢记住这段名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962年8月6日

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赖宁日记

1986年4月25日

我在石儿山看见一条四脚蛇,便轻轻走过去。这是一条“中年”四脚蛇,花脑袋,花尾巴,背上的绿色疙疙瘩瘩的,肚皮、身子和爪子是灰白色的,睁着一双充满困倦的眼睛,腮帮鼓鼓的,样子挺吓人。要是四脚蛇咬你一口那就麻烦了,但好在它没有毒。我轻轻捏住它的尾巴突然把它提起来,它大吃一惊,身子像触电般一颤,然后身子乱扭,爪子乱蹬,还弯起身子想咬我的手,可就是还差那么一点儿。它又伸出爪子,还是够不着我的手,于是,它无可奈何地一动也不动,听凭我处置。我正要将它抛上天,忽然瞥见它的眼里出现迷恋的目光,它呆呆地看着这块生育它的土地上的一切。它的泪水像水晶一般在眼眶边闪动着,蒙上泪水的眼睛似乎模糊起来。于是,我便将它放在地上,它看了我一眼,逃走了。

郎平日记两篇

11月15日

9:00准备会  摆位  袁指导讲了战术上的布防  10:30准备活动  12:00正式比赛

做准备活动时,心里有点紧张。这是决定命运的比赛,一点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双方都会拼出最后的力量,而我要面临海曼和1米84的5号拦网,不用说是严峻的考验。鼓起勇气,突破这一关。果然,一开局大家都拼得很厉害,对方8:4领先,我们并没有急,一分一分地顶上去,以15:8胜了第一局。

第二局对方也很顽强,加上战术变化和网上占高度的优势,双方相持不下,最后我们以二分之差负一局。这时,我仍然很有信心,第三局顺利地拿下了。

第四局开始,我思想上放松了,认为马上就可以以3:1取胜了,所以总是看比分,精力没有完全集中在球上,以至有几个球犹豫,没有扣死。有时表面上看,扣死一个球很容易,实际上这里包含着很大的学问:如果你非常果断,就可能命中,如果只有哪怕是一丝的犹豫,就可能被对方接起。我这一局精力不集中,是由于分散了注意力。过去我们没拿过冠军,现在看到胜利在望,心情激动,不能控制。第四局输了。

第五局是关键时刻,不拼搏更待何时!这样一想,就勇猛果断了,就放开手打了,发挥了水平,扣球的命中率多了,打得很顺利。

明天还有最后一场球,今天已经太晚了,待以后认真总结吧!今天这场球胜了,千万不能松劲,明天的比赛要用百分之二百的力量去拼,就像第五局的拼劲一样,我想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11月16日

7:45早餐  9:00——11:00准备会中国对日本12:00午餐  16:00——18:00训练  18:00——22:00比赛、闭幕式23:00回到旅社。

昨天五局拼下来,消耗太大了。今晨醒来,感到浑身骨头架子像散了似的,真不想去吃早饭,让我再多睡一会儿。可是想到还有最后一场比赛,绷紧的弦不能松,行动仍要战斗化。

大阪是日本女排教练小岛的“本家”,不少队员也来自这个城市,观众非常希望他们得胜。赛前她们宣了誓,一定要打败我们。我们估计到这场球,她们是一定要拼的。果然,战斗比想象的更艰苦。

第一、二局我打得很顺手,全队的节奏也非常协调,有攻有守,可以说是这次比赛以来水平打得较高的两局球。世界冠军终于拿到手了。没有想到的是连输三、四两局。当时场上大家也不断地相互提醒,不能松劲,不能松劲,可就是紧张不起来。一个个兴奋得脸涨得通红,我们毕竟没有拿过世界冠军啊!

直到休息五分钟时,大家冷静地想一想后,头脑才逐渐清醒过来。袁指导焦急、严肃地对我说:“郎平,现在你打得还比较顺,要想办法把大家带动起来。”

打日本队,我是有信心的。尽管日本队把我研究透了,我擅长打的几条路线,她们守得死死的,广濑防我的球简直绝了。眼看下地的球也给她救起来。但是我想,不管怎么样,我进攻是主动的,你防守是被动的。我一板打不死,就打几板,我就不相信你个个都能守起来。所以第五局最后比分咬得很紧时,我没有手软,关键时刻,虽然也不是百发百中,但我始终很自信,最后还是顶住了。

我们获得了全胜,赢得了世界冠军。这是我们和我们的教练,以及教练的教练,几代人日夜盼望的一天。记住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