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霍懋征



学校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课堂,要想教好课,关键是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把课上要做的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周密的安排,上课的时候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根据我校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备课要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我把这“四备”叫做备课四要素。

一、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吃透教学大纲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篇课文在学期或者阶段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说,要从总体上、前后联系上来钻研教材,做到胸中有全局。二是钻研课文本身。从字、词、句、段、篇到作者的思路、课文的主题思想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课文的特点(包括语言形式上的特点)、重点、难点、作者的思路,要做到确有把握。要勤于思考,勤于查词典,勤于从有关的参考资料中吸取营养;要反复地阅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遇到疑难的问题,要和其他教师一起研究。总之,要吃透课文,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决不放过。这样,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进而考虑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教材实际出发。

二、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备课是为了学生学习。学生原有基础如何,学习新教材有哪些困难,有什么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教师都要有所考虑。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心里有学生。备教材,心里要有学生;备教法,心里要有学生;备自己,心里也要有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备课。我们常说订计划要吃透两头,要有针对性,备课也是一样,一头是教材,一头就是学生;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才能备在点子上。

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平时与学生接触要注意观察,做了解学生的有心人。还可以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新教材的困难和想法,特别是疑难的地方。例如,《林海》一课语言生动优美,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一些修辞的手法。我准备在课上引导学生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课文里有多处拟人的写法,在什么地方出现“拟人”这个概念呢?我在课前找来几个学生调查。他们对于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拟人写法“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不容易理解,而对后面出现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却一下子就能说出这是把兴安岭当做人来写的。于是,我决定从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地方突破,然后再让学生弄懂前边课文中拟人的写法。按照这个设计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当然,对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不讲或少讲,这样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不仅能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备教法

教法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讲的,只是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材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目的要求不同,运用的方法就应不同。但有几条要求紧紧抓住: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篇课文涉及的内容很多,不能面面俱到。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教学的目的要求把重点内容突出来,保证重点内容的落实,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解决学生的难点,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运用启发式。启发式的核心是个“思”字。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课上不能由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光是老师讲,是提不高学生的能力的。所以课前教师要认真考虑围绕教学重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最能使学生动脑筋,提哪几个问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板书怎样设计既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又能使学生有充分思索的余地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反复比较,认真取舍。

(三)该老师讲的地方,要画龙点睛。“睛”在哪里,该怎么“点”,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准备。如,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的第三段,就要抓住作者和伯父的对话,伯父说他的鼻子扁是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到作者“恍然大悟”一段。这里的“恍然大悟”实际上是痛斥反动派,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这些地方既是文章的关键处,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做好“点睛”的准备。

(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特别是要练思路的清晰性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练要面向全班,尤其要注意面向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要怕他们答不好耽误时间而不给他们练的机会,要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答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备课的时候,哪些内容由哪一类的学生来练,都要考虑周到。

(五)要考虑怎样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如,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设计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在备课的时候认真想好,周密安排。

(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严密安排好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如,什么地方组织学生议论,什么地方老师讲,什么地方学生练;提什么问题,先提什么,后提什么;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板书,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教具,备课的时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四、备自己

一个演员的戏是否演得成功,关键是看他是否进入了角色。教师教课虽然不是演戏,但是教师进入到课文中去,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同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用自己的感情去启发、感染学生,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我教《毛岸英在狱中》一课,备课的时候,开始读了两遍课文,觉得没什么,后来多读几遍逐渐进入到课文中去了,当我读到“敌人拷打妈妈,审问妈妈,岸英亲眼看到过多次。妈妈被折磨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都宁死不讲。他牢记住妈妈的嘱咐:‘什么都不对敌人说。’”这一段时,我很受感动,我觉得“多次”在这里很有分量。于是,我想能不能从自己在备课中获得的感染在课堂上去感染学生呢?我问学生:“岸英为什么能战胜敌人?”学生说:“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要解放全人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热爱共产党。”但是,这些回答显然不符合八岁的小岸英当时的认识水平。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读我备课时深受感动的那两句话,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多次”这个词的含义。他们终于懂得了是由于妈妈的身教和言教使岸英有力量和敌人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备自己,对于语文教学备课来说,不论是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是十分必要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教师自己首先要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当然,这主要是对文艺性的课文而言的。

上面所述备课四要素,在备课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要持之以恒。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只有一桶水就不够了,应该是长流水,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不论是看书、看报、听课、参观、游览,还是参加会议等,随时随地做备课的有心人,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中,从生活和教学的实践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写好备课笔记和课后笔记



霍懋征



备课笔记是教师备课的记录,是教师独立思考和教研组集体研究的结晶。像军事上的作战方案一样,备课笔记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写好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一般包括教学目的要求、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具准备等四项内容,其中教学过程是最主要的内容,必须比较具体地写出每个课时的教学要求、内容、步骤和方法。

备课笔记主要是供自己教课使用的,并不是写出来让领导检查的,因此,切忌搞形式主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有的地方写得详细一些,有的地方写得简略一点,也不必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写进备课笔记。像有关课文分析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加批注的办法。但是,课堂教学的整个思路和重点,必须能从备课笔记中清楚地反映出来。尤其是教师对教材有进一步阐发的见解,应该写得较为详尽,以便在教学后查阅,检验效果,总结经验。

写好备课笔记以后,需要反复熟悉和修改。上课时,一般应按备课笔记上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但又不能太死,因为实际的教学是变化多端的。因此,教师决不能眼盯着备课笔记来上课。教师应该做到既熟记备课笔记上的内容,又善于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比教师更深刻,有的教学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变换一下方式或顺序更合理,可以放弃备课笔记里准备好的部分内容,灵活机动地使用备课笔记。这是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例如,我写的《草船借箭》一课的备课笔记里,只准备讲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却不让鲁肃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说明诸葛亮有知人之明的本领,并没有涉及到鲁肃为什么听诸葛亮的话,没有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可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助于分析鲁肃、周瑜二人对孙刘两家联合抗曹所持的不同态度,也有助于进一步突出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品质。于是,我在讲课过程中简单介绍了鲁肃曾把诸葛亮看破周瑜定计杀蔡瑁、张允的事告诉了周瑜,险些使诸葛亮受害的故事。这样的补充,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难,又丰富了讲课的内容。

有的教师在每篇备课笔记的后面,留有空白,教完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后,根据教学实践的效果,写一些心得体会或补充说明等。我认为,这种课后笔记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因为课后笔记是教学实践的总结,是教师主观设想见诸于客观实践的产物,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课后笔记主要是分析教学上的得失,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探索教学的规律和改进教学的途径。例如,《赶集》一课,描写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心情和集市上繁荣的景象,反映了解放后我国农村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通过教学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确立中心、安排层次的能力。在教学时,我抓住了“人多”、“车多”、“集市兴旺”的特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突出了中心,并且结合写作,指导学生写了《农贸市场一角》,效果还不错。但是,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像对于学生质疑时提出来的问题,没能和这篇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联系起来,倒是学生的讨论提醒了我。他们提出:“课文为什么用很多文字写人多呢?”备课时,我只认识到“去集市的人多,说明集市兴旺,吸引人。”经过学生讨论,我进一步认识到“去集市的人多,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地提高了”。这样理解更切合课文的中心思想。

又如,还是教学《赶集》这篇课文,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骡子……出身在乡间,跟汽车还有些生分……’一句?”这个问题,备课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只准备解释一下“生分”这个词的意思。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在讨论时说:这里的骡子见到汽车“还有些生分”,说明这里原是个偏僻贫困的地方,连这样偏僻地方的集市也那么繁荣,就更能反映解放后我国农村的巨大变化。学生能够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么透彻地去理解课文里的每一个细节,对我很有启发。

在《赶集》这篇课文的课后笔记里,我记下了上面讲的两个例子,并且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今后要依靠学生自己解答疑难,充分发挥学生在讲读课中的作用。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写课后笔记,随时总结经验教训,这对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确实很有好处。当然,课后笔记也切忌形式主义,不要为写而写,不要牵强附会。但是,只要确有所得,哪怕是一点一滴极细微的收获,也不要让它漏掉。

(选自《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0-12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对,就是要这“四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14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四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14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是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