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本课PPT课件教学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③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亚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亚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③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②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③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①识字:妻、虱。
②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朿”不是“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1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厂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③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②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34 | 只看该作者
学无止境,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谦虚,不能骄傲。这是我读了《纪昌学射》后感受到的。

  这篇文章讲述了纪昌多次拜访飞卫,虚心求救之后,他自认为已掌握了高超的技术,就骄傲起来,找飞卫比武,结果败给飞卫的故事。

  正如俗话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纪昌能射中虱子,但射不断牛尾毛,他的技艺固然很好,但还未到达顶点,因为技艺是没有止境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伟大的圣人孔子,他的学问可谓无人能比,但他仍不耻下问向一个小孩子请教,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他被万人称颂,千古流名。

  作为一名四年级学生的我,既没有纪昌精湛的技艺,又没有孔子渊博的学问,就更没有资格骄傲了,我的成绩在班级里还算优秀,因此我常常有一些自满。有些同学来向我请教,我总是不理不睬,现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很惭愧,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成绩比我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我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孜孜不倦,让自己的成绩更加优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前人遗留下的名句,为的就是要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虚心向别人求救。的确是呀!学海无涯,只要努力,才能在学习的海洋中自由地徜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40 | 只看该作者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一、从篇幅繁简区分

  寓言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常只有几十字、几百字。而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篇幅更长一些。


二、从表现重点区分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三、从情节结构区分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四、从幻想法则区分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五、从写作对象区分

  童话的对象是儿童,寓言的对象就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人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47 | 只看该作者
1、课前,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有条件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

  2、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师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3、在熟读课文之后,可请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⑴ 纪昌学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习眼力?

   ⑵ 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为什么对他的话不相信?

   ⑶ 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⑷ 寓言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例如:针对“纪昌学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眼力”这个问题,可组织这样的教学:

    师:从哪儿看出纪昌花大功夫练眼力?看准目标不眨眼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呢?

    师:练眼力可以说是射箭的基本功。学射箭如此,学其他技能也要练基本功吗?你能否举例谈一谈,比如游泳、骑车、使用电脑……

    师:纪昌成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实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4、结合句子体会人物的想法,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去说?蔡桓公浑身疼痛后,派人去请扁鹊,他又是怎么想的?扁鹊没被请来,蔡桓公会怎么想?体会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对理解寓意会大有帮助。

  5、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纪昌练眼力时的动作,要读出寓言夸张的描写──“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比如扁鹊的机警──看到大王生气,他“连忙退了出来”,看到蔡桓公病重,“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知道蔡桓公会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这些句子,只有读出来,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6、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纪昌学射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也与他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和老师指导有方分不开;再如,学生对蔡桓公的评价,也应见仁见智。可以谴责蔡桓公自以为是,可以给他讲病须及早医治,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意见,防微杜渐的道理,还可以指出蔡桓公左右之人的阿谀奉承,不加劝谏等。

  7、可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2:54 | 只看该作者
【课文简说】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词句解析】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2、“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略。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53:09 | 只看该作者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两遍肯定了解了内容。这样的一篇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我处在困惑当中。经过几番解读,我把教学重点定在了纪昌“练眼力”部分。不管是写作篇幅还是对寓言寓意的昭示,这一部分都毫无疑问的应该成为学生研读的“主阵地”。

  教学的大方向定了,于是对这两个自然段的教学如何操作,就成了关键性的一步。

  我对文本做了进一步的解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结构上有相同之处,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加强有效朗读的要求,我以“导放式”理念大胆地设计了第一套教学方案:
精读“练眼力”,导放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他学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板书:练眼力 开弓 放箭)

  2、引导探究第一部分“练眼力”:

   ⑴ 模拟问话提升阅读质量:

     关于练眼力,飞卫怎么跟纪昌说的?

     (指名学生读飞卫的话。1~2名)

     我想替纪昌来问问师傅:为什么不能眨眼睛?真的一眨都不能眨吗?

     师傅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说课文中这番话时,把你的意思强调出来。(指名1~3名读,齐读)

     (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____不能眨一眨____!)

   ⑵ 演示,朗读,对话三维体验练习之艰辛:

    ① 纪昌听了师傅的话后怎么练的,我们去他家看一看。谁来读读纪昌练习的话?(指名一生读后齐读。)

    ② 请生上来演示:

      (请高矮二生上台,面朝学生,高生站后面,做织布机的梭子穿梭动作,另一生生练眼力)

      看见过梭子吗?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板画),中间空心。

      (对前生)纪昌,你知道练习要求吗?

      大家都是师傅,根据你的要求,给他提提意见。

    ③ (朗读训练)纪昌记住了师傅的要求。眼睛──

      纪昌一遍又一遍地想起师傅的要求。

    ④ (采访纪昌,展开对话):

      纪昌,练眼力累吗?

      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预计:

      (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纪昌会怎么回答?(前生不行,就请代言人)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⑤ 换说积累句式: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纪昌的本领怎么样?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就是本领练得──就是──

      (板书:就是……也不会……)

      是啊。咱们班中也是人才辈出,有小书法家,小画家,小作家等等。谁也能够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这些同学?

    ⑥ 齐读全段,重温语感:

      看来,这些同学也象纪昌一样下了不少的功夫。咱们带着刚才的朗读经验、学习体会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放手自学第二部分“练眼力”:

   ⑴ 引导发现结构相似点:

     同学们,第二部分写“练眼力”其实跟第一部分的写法是差不多的,你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提要求____练眼力____出成果)

   ⑵ 自由练读:

     请大家带着上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己练读或两人、三人练读。

   ⑶ 朗读反馈:

     (每组三名,指名一组读,请生点评谁读得最好;再自由指名三生读,点评并解决重点词词义)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纪昌整整看了三年,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竟然)

     要知道古时候的车轮比现在的轿车轮子要大多了。

     (对第三位学生)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你再读读;大家也读读。

     在这份设计中,我主要利用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的特点,先导后放,在“导”部分,我努力做足文章──先读后演,读演结合,对话促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多读,试图使浅显简短的语言丰满、灵动。学习第一部分“练眼力”后,第二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运用第一部分所学的方法自学文本。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开始试教。课堂上,学生基本达成了我预设的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总让我有“串糖葫芦”的感觉──以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学习文本,有内容可生发的地方,就“膨胀”一下,无内容可学或弱处理的部分则一读而过。看似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建议后,我再次对文本做进一步的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上一设计中,我始终没有一处启发学生质疑思考的地方,一直以教师的牵引一路走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是否能以一大问题统领,变演绎为探究,分分合合,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有了第二套改进后的教学方案:

精读“练眼力”,比较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那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⑴ 引导激趣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⑵ “提要求”部分:

     (指名一生读飞卫的话)

     师傅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指名1~2名读,齐读)

     (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____不能眨一眨____!)

     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1生读,齐读)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他读出了两者的差距。

     (板书:极小 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⑶ “练习过程”部分:

    ① 比较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那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随机板书:注视 聚精会神地盯)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 

      各指名1~2名学生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② 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那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

      预设:

      (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纪昌会怎么回答?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⑷ 学习“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换说积累句式: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竟然)

     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

     (副板书:纪昌贯虱)

   ⑸ 复述“练眼力”部分:

     请大家自己选择其中一个练眼力的小故事,读一遍,再看着板书试着说一遍。

     (请2生分别说一个小故事)

     这份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比较异同中深入学习文本──不仅练习朗读,还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而且降低了对课文复述的难度。这样的教学设计力图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脉,更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积极思考状态,自主、深入的解读文本,朗读非常到位。“遗憾永远随实践而存在。”由于设计不是非常成熟,尤其是部分引导语过于罗嗦,指向性不明,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揭题时对“文眼”一词的引入认识上也有失误,最后寓意的揭示也显得有些突兀与灌输。

     本次教学中肯定还有更多的不足,期待同仁指点,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 23: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