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本课PPT课件教学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六、书写生字,听写词语,运用词语
  1.重点指导“脊”的笔顺。上半部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2.听写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
  3.写几句话,用上上面的部分词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6:35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6:4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6:47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有教育意义。

  研读了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描述了自己在月季花节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与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接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里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这也是预习的要求。通过朗读,指导本课的两处比较难读的词句“脊梁”“如入山阴道”,并指导“脊”的写法及理解“如入”“山阴道”的意思,这样在检查学生朗读的同时,又没有放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看题目质疑,寻找出整体体验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围绕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批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强调“图文结合”这种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应注意运用。这样学生在体验课文的过程中,又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本环节时,我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朗读时,注意采用多读的方式,并且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始终没有改变”第3自然段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让学生谈一谈,在今后的你打算怎样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设计,课后的2、3小题就在课堂上解决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梳理脉络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6:54 | 只看该作者
我校的合作竞赛课开展得轰轰烈烈,其中胡琳娜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赞不绝口。这节课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朗读情感,整堂课学生沉浸于花的海洋,感受着美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落实一直相伴其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得到了教好的体现。


【片断一】

  师:谁能将课题读好来?

  (生找到感觉,将“自己”“别人”读重音。)

  师:告诉老师你有哪些疑问?

  生1:为什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生2:自己的花是怎样给别人看的?

  生3:德国人为什么爱花?

  ……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概括起来有两个:1、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2、花是怎样给别人看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赶快找吧,分别用横线划出,和波浪线划出。

  ……

  师:哪些成语看出德国人爱花?

  (生找相关的句子,师疾书包含的成语。)

  家家户户 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 姹紫嫣红

  师:“花团锦簇”(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再来,(这一号召,学生来劲了,跃跃欲试,三朵、五朵、……挤挤挨挨一大簇)。

  师:很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簇簇花就摆在你面前是那样娇艳欲滴,用手指触及,抚摸感觉怎样?

  生:细滑柔软。

  师:是呀,连露珠落下都挂不住,如触摸到了丝绸锦缎,这就是花团锦簇,来读一遍,读出这种感觉!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图片!


【片断二】

  师:我有个朋友在德国,他告诉我,德国人非常爱花,到了什么程度呢?工作调动,什么都可以不带,必要带走一盆亲手养的花,展开想象,如此爱花,是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形影不离。

  生2:我会吃饭看着。

  生3:我会有空捧着。

  生4:我会把花藏起来,生怕别人来采摘。

  ……

  师:可是德国人养花却不是这样,书中是怎样写的?

  生1:让花朵朝外开。

  生2: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

  生3: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生:花的背面,枝干和叶子。

  师:而花的最美的部位是鲜艳的花朵,德国人就让这娇艳的花朝外开放。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伴着轻柔的音乐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台上的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姹紫嫣红,美丽级了。

  生:我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香飘十里,蜂蝶飞舞,如人间仙境,逛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师:说得真好,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诗:‘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谁能将这种奇丽的美景用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评价。)

  师(深情地):我不能带大家去德国亲眼目睹花的灿烂,不能带大家亲闻悠悠的花香,但我已把大家带进了全新的境界(课件──德国街景花团锦簇图) 。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生: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你们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生:我们为别人着想,别人为我着想。

  生:每家都这样,我种花给大家看,自己也欣赏着别人种的花。

  师:德国人每家都这样,我们再来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每一家都这样……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我们生活中有许这种现象,例举出来。

  生:我们每天轮流值日,给大家带来清洁享受。

  ……

  师:对,你们现在所说的正是季老所希望的,让我们将这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境界成为永恒,再读课题。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评析】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围绕两个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紧扣“花美心灵更美” 这一灵魂所在,把学生领进了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声音富于情感,教师再用富有激情的导语把学生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境和感受引读出来了。课堂中教师简直是一位伟大的导演,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带动得有“声”有“色”,课已尽而意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7:02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3:17:09 | 只看该作者
1、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提示:
    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提示: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提示: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4、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提示: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4: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