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8:4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春节
老舍
(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春酒》配读文章)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历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节选自《中国当代散文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8:55 | 只看该作者
春节序幕──祭灶
(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春酒》配读文章)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没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期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9:05 | 只看该作者
马语
莫言
(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配读文章)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



“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



“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节)



一点感悟



莫言写马,如同画马。先写它“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马”的气度,引出疑问,埋下伏笔。接下来写自己对马的亲切之感,以及对马眼睛的疑问,马忽然开始了言语,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写出了马的神奇。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原来是被主人辱骂,一气之下装瞎从而离开军营。最后马承认自己瞎了眼,实际上是指自己错投主人,是最令人悲哀的瞎。怀才不遇是千古以来被写滥了的主题,莫言却别出心裁,讴歌了世间宝贵的品质——凛然的傲骨以及相知相敬的情义!



思考探究



军马“Z99”赌气离开军营而隐身于农村,你怎样看这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9:16 | 只看该作者
《马说》拓展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思考探究



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九方皋相马



《列子·说符》



秦穆公谓伯乐①曰:“子之年长②矣,子姓③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④也。天下之马者⑤,若灭若没,若亡若失⑥若此者绝尘弭辙⑦。臣之子皆下才⑧也,可告以良马⑨,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⑩薪莱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11。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12。三月而反13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14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15。穆公不说16,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17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18曰:“一至于此乎19!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20。若皋之所观,天机21也。得其精而忘其粗22,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23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伯乐:古时善于识马的人。②[年长]年纪老了。③[子姓]子孙。④[相(xiàng)]察看。⑤[天下之马者]天下无双的千里马。⑥[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意思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⑦[绝尘弭辙]形容马跑得极快,跑时没有扬起尘土,跑过不留下足迹。⑧[下才]才能低下的人。⑨[良马]一般的好马。⑩[缨(mò)]挑东西的绳索。11[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12[使行求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13[反]同“返”,回来。14[牝(pin)]雌性的鸟兽叫牝。15[牡而骊]牡,雄性的鸟兽叫牡。骊,纯黑丽。16[说]同“悦”,高兴。17[色物]色,纯色;物,杂色。两者指马的颜色。18[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19[一至于此乎]难道竟达到这种地步了吗?2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就是他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地方啊!21[天机]非常情深的道理。22[贵]可贵,宝贵。



一点感悟



伯乐以善于相马著称,却甚赞九方皋比自己高明干百倍,他不仅善于相马,更善于用人!



思考探究



九方皋相马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收到什么启发?



韩幹画马赞



◇苏轼



韩幹①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②,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③,跼蹐④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⑤;以为野马也,则隅目⑥耸耳,丰臆⑦细尾,皆中度程⑧。萧然⑨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⑩。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11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12,聊以卒岁而无营13。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韩幹,唐代画家。善画人物,尤工鞍马。曾为玄宗名马画图。②(骧(xiáng)曲首奋鬣(1iè)]昂首摇鬃。骧,上举。鬣,兽颈上的长毛。③[尻(kāo)高首下,择所由济]屁股在上,头朝下,选择渡河的路。尻,屁股。④[跼蹐(jújí)]局促徘徊。⑤[箠(chuí)策]鞭子。⑥[隅(yù)目]眼眶棱角分明。⑦[丰臆]丰满的胸肌。⑧[皆中度程]全符合良马的标准。度程,标准。⑨[萧然]潇洒自然。⑩[临水而濯缨(Zhuóyīng)]表明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洗涤。缨,帽带。古诗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句子。11(友麇鹿]以麋鹿为友。12[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13[无营]无所求。营,经营。



一点感悟



苏轼把韩幹画的良马比喻为贤大夫、贵公子,羡慕其优哉游哉,也像韩愈一样在借马喻人,抒写情怀。



思考探究



韩幹画的四匹马各具怎样的形态?作者怎样比喻它们的神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9:26 | 只看该作者
《与朱元思书》拓展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思考探究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富春江“天下独绝”的风景?奇山异水、珍禽佳木,为什么能让人流连忘返?说说你的理解。



与顾章书①



◇吴均



仆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⑤,孤峰限日⑥,幽岫⑦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⑧相杂,绵绵⑨成韵。既素重⑩幽居,遂茸宇其上11,幸富菊花,偏饶竹实1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13,仁智之乐14,岂徒语哉!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



【注释】①顾章,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④[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⑤[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⑥[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⑦[幽岫]幽深的山穴。⑧[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⑨[绵绵]形容声调悠长。⑩[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11[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12[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13[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14[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点感悟



这篇短简,仅83个字。就把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语言的简洁精美,值得仔细品味。



思考探究



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说说两封信的同和异。



与施从事书①



◇吴均



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③,孤峰入汉④。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⑤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⑥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⑦。”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⑧。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



【注释】①施从事,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②[故鄣县]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③[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④【汉】银河。⑤【企水】口渴求饮。⑥[春罗]即女萝。⑦[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一点感悟



这篇短简,向朋友渲染了青山雄峻连绵、变化多姿的景观。石门山清新优雅,青山雄奇秀丽。作者写出了两山不同的个性。



思考探究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你能体会出作者畅游山水时的心情吗?



(齐勋选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9:35 | 只看该作者
忆母亲
[美]马克·吐温
(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配读文章)



我母亲简恩·蓝浦顿·克莱曼斯,逝世时88岁。对一个在40岁时身体就很衰弱,被认为沉疴难起,难享永年的人来说,这实在可称高寿。但疾病却难战胜像她那样的一个病人——她忘却自己,对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发生浓厚而永不磨灭的兴趣,从没感到过无聊。



她宽大仁爱,任何人对她倾诉悲欢苦乐,她都关怀。她的一位邻居永远忘不了有一次母亲听到当时一件意外事故时的反映。他告诉她有个人骑马赶路,和一头小牛相撞,坠马而死。母亲极为关切地问道:“那头小牛呢?”她并非对那个人的死亡无动于衷,而是同时也关心小牛。



哪怕是最凶恶的人或动物,她都能想出要原谅他们的理由——即使理由要她编出来也好。她经常也想得出道理来爱他们。有一次我们诱她替魔鬼说好话。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咒骂魔鬼,越骂越凶,她终于中计。承认我们对魔鬼的指责很对,但是人们是否曾善待魔鬼呢?在过去的18个世纪,有谁曾发人人皆知的仁心,为这个最需拯救的罪者祈祷过?



她说话时从来不用浮夸字眼,但心怀怜恤或愤慨时,总是讲得头头是道,比她口才更好的人我没有见过。我们有个小黑奴,是在汉尼巴从别人手中雇来的。他的老家在马里兰州。后来被人拐走,带到州外卖掉。他一天到晚唱歌、吹口哨、大嚷、大笑。那声音真吵得人发火。有一天,我冒火了,怒不可遏地去找母亲,说小奴已经不停地足足唱了一个小时,我实在受不了。请她叫他闭口。她热泪盈眶地说道:“可怜的孩子。他唱起歌来,我就知道他不是在想家,这样我就放心了;他如果不作声,我就怕他想家。他再也见不到他母亲了,如果他有心情唱歌,我就谢天谢地。你要是年纪大一些,就会懂得,那个无依无靠孩子的吵声会使你高兴。”



她也是一切不会说话动物的朋友。被人追打,声名狼藉的猫,一看见她就知道托庇有地,保护有主。有个时期,我们家中共有19只猫。它们真是莫大的累赘。但是它们倒霉,单凭这点就是收养它们的好理由了。她坐着的时候经常有只猫伏在她膝上,她却愤然否认她爱猫甚于爱孩子。不过她说猫有个好处。不想抱它时,可以随时放下。



我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非常顽皮。有位邻居曾经问她:“那个孩子说的话你相信过吗?”母亲答道:“他是真实之泉。但你不能一桶就把泉水汲尽。我知道他的底数,所以他永远骗不了我。他的话九成是夸张,我把它剔掉,剩下的是完全真切而无限宝贵的实话。一点毛病也没有。”



她怕蛇和蝙蝠,我常把蛇和蝙蝠藏在衣袋和针线篮里。除此之外,她天不怕地不怕。有一天我看见全镇人都望而生畏的一个科西嘉恶汉,手执粗绳,追赶他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说要把她打到绳子断了才能算完。胆小的男子看见他跑过都不敢过问。我母亲却敞开大门,让那女儿逃进我家,然后并不关门。站在门口挡住了路。那人破口大骂,并用绳威胁她。她仍屹立不动,痛加斥责、羞辱、讥嘲、藐视,直到他向她遭歉,把绳交给她,而且再讲了一声亵渎神灵的粗话之后,说她是他生平所见最勇敢的女人。他和她从此成为好朋友。他发现她正是他寻找了许久的一个不怕他的人。有一天,她在圣路易城街道上偶然看见一个鲁莽的车夫用粗马鞭的柄痛殴马头。她夺过马鞭,把他劝说得不禁自承错误,而且还答应永远不再虐待马匹。



她不论岁数多大,都要早起,去看马戏团列队进城。她喜欢大游行、演说会、郊外布道会、奋兴会——事实上,凡是不能证明具有反宗教作用的集会,她就去凑热闹。所有的丧事她也去参加。她对这种做法的辩解是如果她不参加别人的丧事,别人也不会参加她的丧事。



82岁时,她忽然不知何故,一定要参加密西西比河流域老拓边移民的一次聚会。旅途虽远,她一路上像是恢复少女时代,兴奋得很,满怀期望。一到旅馆她就问圣路易城的巴雷特医生在不在。回答是医生已在当天早晨启程回家,不再来了。她转过身来,茫然若失,要求回家。回家后,她静坐沉思,历时多日。然后告诉我们,她18岁时,深深爱上一个青年医科学生。两人发生了一点误会,他就离乡远行;她也立即结婚,表示她不在乎。从那时起,她一直没有再见到他,后来才在报上看到他将参加老拓边移民聚会的消息。她叹道:“在我们到达之前三小时,他还在那家旅馆里!”



她把这段悲痛的往事在心中深藏了64年,而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就在这一年内,她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她写信给去世已40多年的老同学,却奇怪她们不回信。4年后,她去世了。



直到最后,她仍然很会说话。我常听人说我从小多病,到7岁还离不开药。她去世的那年,我问她这件事,说道:“猜想那时你一直在替我担心。”



“是的,日夜担心。”



“怕我不会活?”



她回想了一会儿,显然是在追忆往事,然后说道:“不,怕你会活。”



母亲那种独特可爱的性格在我的《汤姆索亚》一书中以波莉姨的形象出现。我给她配上土话,还想在其他方面把她写得更好,可是我再也想不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08:49: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母亲
丰子恺
(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配读文章)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我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现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问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两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把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阅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把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人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吃。母亲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学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向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把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同她缠绕不清的。



我17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理,口角上现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办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现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22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30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现出慈爱的笑容。



我33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把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现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33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14: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