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霍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大基



童年早已逝去,离开实验二小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我们时常回忆起与霍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时常回忆起某一堂课,某一个队日,某一次参观,甚至是老师讲过的某一句话。当我们这群中年人聚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谈天说地,也总要谈到这些,而且谈得那样兴奋,那样地热烈,仿佛还了童。当然,我们不可能从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它的价值,我们只是凭童心来回顾我们幸福的童年,然而每一个人都感到,这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中的琐事,恰恰就是霍老师教学思想的结晶。一切都那样平常,然而在这个平常之中无疑包含着老师认真的思考和科学的安排。

一、自然日记

我们班的同学,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记日记了。这不是平常意义的日记,这是一本“自然”日记。几乎每一个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它是怎么开始的:那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天,霍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四月一号。”“你们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是春季。春天里树要开花、长叶,草要发芽。什么树最先开花?什么虫最先出窝呢?”没有人回答得出。霍老师笑了笑:“从今天起,我们大家就开始认真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东西认真地记下来。每人记一天,每天一页,全班同学把看到的自然现象都报告轮到记日记的人,你们说好吗?”“好!”大家一起喊了起来,并一致决定把日记叫做“自然日记”,从第一小组开始轮流记载。霍老师最后说:“同学们认字还不多,有的字不会写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去问老师,问爸爸妈妈,另一个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只要表达得别人能懂就行,我想等到一年以后,我刚才问你们的问题就能在这个自然日记上得到回答了。”从那天起,自然日记就真的一个挨一个地记开了。我们清楚地记得,日记的每一页都是一张道林图画纸,上面有两个孔用带子穿起来。李德安发现蚂蚁爬出了窝,因为不会写这几个字,就在日记上画了一个圆洞,后面画了许多小黑点,并用拼音在画旁注明“这是蚂蚁。”祁毛毛在日记上画上了大雁,因为星期天爸爸带她去玩的时候,她看见了天上一行大雁往北飞。最有趣的是南昌明,看到校园里有一种花开了,就从地上捡了几个花瓣贴在日记簿上。……自然日记一直记了下去。一年以后,日记上已经没有什么图画,都改用文字了。然而由我们自己观察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图画,却已深深地印在我们幼小的心中。霍老师没有再问那几个问题,因为她知道,我们现在知道的,早已远远地超过了那些问题的范围。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已被激发起来了。

二、捆白菜

有一次霍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工友李伯伯的门前种了几棵树,大家谁也答不上来。她又问我们:“老师的预备室里一共放了几张办公桌?”大家还是答不上来。霍老师说:“答不上来的原因是同学们平时没有注意这些东西,但是有的时候,这些东西又会变得十分有用。要描写李伯伯怎么一心为学校工作,一心为同学着想,或许就要描写这几棵树呢。平时应该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那个学期,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郊区参加捆白菜的劳动。回来以后,老师给我们出了《捆白菜──一次义务劳动》的作文题。结果有好几个同学的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霍老师在讲评的时候,表扬我们知道去认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进作文。她说,有的同学描写了村口的歪脖树,有的同学描写了生产队长的大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她告诉我们,观察是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大作家们所以能写出成功的作品,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认真地观察。霍老师就是这样使我们的眼睛越来越尖,越来越精,越来越有意识地去捕捉各种观察目标──人物、景物和事物。渐渐地,我们再也不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了。

三、《伟大的心》

记得小时候,我总不理解有的小朋友为什么那样朗读课文:他们每一个字都读得很响很清楚,但总是一种音调,一种语气。因为我们班的同学从不这样朗读,我们有着另一种读法和标准。霍老师十分重视朗读,她有时朗读全文,给我们示范;有时一句一句地带我们读;有时让全班齐读,有时又让某一个人站起来读。朗读给分很严,只读得流畅,不出现错误,最多只能得四分。要得五分,一定要读得有感情。霍老师时常说:“看懂了,想清了,才能分出好坏、对错、爱恨,才能读出语气来;只有读出正确的语气,才是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其中的主人公,随着他一起欢笑、生气、害怕或勇敢战斗……五年级,霍老师讲《伟大的心》那一课的情况,想起来就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伟大的心》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士加巴也夫为了救护战友苏霍夫,顽强地忍受着剧痛,用自己重伤的身体将战友背回部队。苏霍夫终于得救了,而加巴也夫自己,却默默地倒在一旁英勇牺牲了。我记得霍老师在讲完全课以后,朗读了课文。她读得那样入情,那样深沉,当读到苏霍夫呼唤加巴也夫时,她的眼圈红了,女同学们有的也哭了。读完后,课堂上竟没有一点声音,大家都沉浸在对战士的哀悼之中,很久才从故事的情节中回到了现实的课堂。在学校以及少年宫举办的征文活动中,我班同学经常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恐怕与我们学会了朗读有着直接的关系吧。

四、“小小司令官”

霍老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德育与智育,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课堂讲授与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她经常指导我们搞丰富有趣的少先队活动,访问老红军,到人民公社去劳动,到大街上宣传遵守交通秩序,参观军事博物馆、天文馆。这些活动的领导者,全是班上的小干部,他们上对老师负责,下对同学负责。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六年级的一次春游。全班分成三个连,司令官是中队委员成凌。全体战士的任务是侦察到敌人的司令部,夺下敌军的旗子。那次军事行动的战场是在颐和园的后山。除了先头部队,全班同学谁也不知道作战的路线和方案。然而当我们进入“战场”以后,我们一会儿发现了一个“路标”,一会又找到“上级”的指示,一切都安排得那样周到、细致,很难想象司令部的成员都是些十二岁的孩子。半路上有个体弱同学爬不动山,小连长就当机立断,命令霍老师和体弱同学留驻原地看书包,其他同学轻装火速前进。当同学们终于在佛香阁后的树丛中找到那面代表敌人司令部的旗子时,我们真的感觉自己像上甘岭的英雄们一样了不起。

国庆十周年时,我们自己写词,自己作曲,自己排练歌唱伟大祖国的歌曲。同学间出现了矛盾,发生了打架现象,我们自己开队会处理解决。我们还给二年级小同学当辅导员,给小弟弟小妹妹们修理桌椅……一位来学校参观的外国专家伸着大拇指夸奖道:“这些孩子们能力很强呢。”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许多多事情已记不真切,但是把这些鲜明地记忆下来的生活片断连贯起来,不也正能从某种角度再现霍老师教学的特点吗?我们是霍老师二十多年前的学生,我们总是不断回忆起与老师一起生活的岁月,因为我们那时是幸福的,欢快的,我们总是朝气蓬勃,总盼着去上学,去学习,从不感到厌倦和疲劳,从不感到单调和枯燥。正因为如此,我们总对今天孩子们的沉重负担感到担忧和不解,感到茫然。难道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孩子们真的只能成千遍地重复写字?成百道的作题吗?真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吗?想想看,也许不是这样,霍老师二十几年前的做法或许会对他们有些启迪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